李芷雲 發表於 2023-12-28 10:14:29

讀《離》後

潘國靈的小說集《離》揭示了這位香港作家的深刻創作觀和對城市變遷的獨到見解。這本書不僅是他多年來文學追求的凝聚,也是對香港社會及文化變化的深入反思。《離》的命名寓意豐富,反映出作家對世界的特殊觀察角度和身為寫作者的孤獨,同時也觸及了近年來香港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離開與否?」

潘國靈,一位對文學充滿熱情的「文學死硬派」,其作品常常探討「記憶」的重要性,對時間和歷史的非線性性質進行深入挖掘。他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對遺忘和消失的主題,試圖通過寫作記錄和重整這些片段的記憶。《離》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對香港的現實和過去的見證,從城市記憶到當代議題,他的筆觸橫跨了情感、科技和文化的多個層面。

這位身兼文學創作者和文化評論家的潘國靈,其創作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本體」:一方面是對文學的虔誠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對香港城市記憶的細膩描繪。從他的短篇小說集《離》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潘國靈對待文學的執著和對社會變遷的敏銳觀察。

潘國靈的創作不僅是文學探索,也是對香港近年來政治和文化的反思。在《離》中,他描繪了香港的粵語方言、文化和政治身份的複雜性,同時也記錄了城市的歷史和當下的現狀。他的寫作實驗和創新手法,使他的作品不僅是文學上的探索,也是對當代社會和文化的深入思考。

在閱讀潘國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消失的烏托邦的探求,以及他對於作家本體的深入思考。他的作品不僅是香港當代文學的重要貢獻,也是對香港社會和文化的重要記錄。通過他的作品,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香港這座城市,以及其文化和社會的變遷。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8 16:55:03

「離開與否?」大該與 @莫日根哈日查蓋 所說的「用腳投票」是一個概念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8 18:19:27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8 16:55
「離開與否?」大該與 @莫日根哈日查蓋 所說的「用腳投票」是一個概念

没看完,路上继续看
他更多的是描寫現況和失去的一切
我指的是遷徙,是游牧
而非逃難

以一個完整的,利己的,樂觀的狀態做自己的選擇
而不是迫不得已的被動逃避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8 21:15:51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8 18:19
没看完,路上继续看
他更多的是描寫現況和失去的一切
我指的是遷徙,是游牧


遊牧是被迫的選擇餒,遊牧起於內不足,
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因此而為流動。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8 22:29:12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8 21:15
遊牧是被迫的選擇餒,遊牧起於內不足,
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因此而為流動。 ...

這種情況因人而異啊
未必是因為不足而遷徙,只是比較之下有更好的選擇而已
本身這就是一個選擇
真正被動的是連遷徙的成本都無法負擔的極貧窮階層
能選擇證明一定程度上還是自由的

就像一個地方的平均生活水平是A,我的水平已經是A+B,但另一個地方有A+B+C,我為什麼不去那裡呢?

而且,不足這種東西難道有尺子可以衡量嗎?比如我放棄醫院升職的機會做院舍的死工資位置,難道也是被動的選擇嗎?我也可以選擇留下來啊,只是我選擇跳槽而已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8 22:31:46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8 21:15
遊牧是被迫的選擇餒,遊牧起於內不足,
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因此而為流動。 ...

還有一點就是
原文作者為什麼會感到不足?為什麼會緬懷過去,因為他經歷過,並且對這片土地有所期待啊

我沒有,我既沒有日不落小本本,也沒有所謂的歸屬感,所以他這些東西,可以理解,無法共情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9 00:01:22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8 22:29
這種情況因人而異啊
未必是因為不足而遷徙,只是比較之下有更好的選擇而已
本身這就是一個選擇


用遷徙我能理解啦,游牧這一詞就和你所想像的「能自由選擇」的狀態有差異
詞彙的定義本身就需要界定好(

莫日根哈日查蓋 發表於 2023-12-29 01:03:03

赫舍里蘇勒 發表於 2023-12-29 00:01
用遷徙我能理解啦,游牧這一詞就和你所想像的「能自由選擇」的狀態有差異
詞彙的定義本身就需要界定好( ...

其實就是各花入各眼
合理就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讀《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