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30|回覆: 9

[藏書] 清代相關制度參考文件總整理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20-9-2 09:5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09:5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旗制度1
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
每十人設一長,每三百人設一牛彔額真,五牛彔設一扎蘭額真,五扎蘭額真設一固山額真。總領七千五百人。
每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額真。八個固山額真,即為八旗。
=>固山額真──梅勒額真──扎蘭額真──牛彔額真。
順治十七年,定八旗官漢字官名:
固山額真→都統
梅勒額真→副都統
扎蘭額真→參領
牛彔額真→佐領
駐防首都的八旗,其機構有:
領侍衛府(親軍營)、八旗驍騎營、八旗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八旗步軍營。
健銳營、火器營、虎槍營、巡捕營、防範兵。
如:親軍營由領侍衛內大臣統率。步兵營由步兵統領統率,步兵統領又稱九門提督。有時由大學士乃至親王兼任。
八旗駐防之地:畿輔以至各省、東三省、蒙古、新疆。
=〉有畿輔駐防兵、東三省駐防兵、各省駐防兵、藩部兵。

都統:
從一品。(與將軍同)
全國有設都統:
張家口都統兼管察哈爾游牧事,一般也稱「察哈爾都統」
天津水師都統、歸化城都統、烏魯木齊都統……等等。
副都統:
正二品。(次於將軍)
駐守地若有將軍,則由將軍兼轄。若無將軍,則獨立行使權力。
副都統獨立行使權力的:熱河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直隸密雲副都統、青州副都統。
將軍兼轄副都統的:
盛京將軍兼轄:盛京、錦州、熊岳(副都統)。
西安將軍兼轄:西安、涼州(副都統)。
江寧將軍兼轄有二:江寧、京口(副都統)。
杭州將軍兼轄有二:杭州、乍浦(副都統)。
吉林將軍兼轄:吉林、寧古塔、白都納、三姓、阿勒楚喀(副都統)。
福州將軍兼轄:福州(副都統)。
廣州將軍兼轄:廣州(副都統)。
荊州將軍兼轄:荊州(副都統)。
黑龍江將軍兼轄:黑龍江、齊齊哈爾、墨爾根(副都統)。
綏遠城將軍兼轄:綏遠城(副都統)。
成都將軍兼轄:成都(副都統)。
寧夏將軍兼轄:寧夏(副都統)。
另外:定邊將軍伊犁將軍,則只有將軍,沒有副都統。

滿洲國是清代的本國。滿人無不在旗,則國中容一八旗,即中國之中涵一滿洲國。
淺視八旗,以為是清代的一種兵制,如清史稿以八旗入〈兵志〉。但八旗與兵事相關,實因滿洲有軍國民制度。故不得捨其國而獨認其為軍。
一國(滿洲國)盡隸於八旗。八和碩貝勒為旗主,旗下人稱為屬人,屬人對旗主有君臣之分。
八貝勒分治其國,無一定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為首長。可名曰聯邦制,或曰聯旗制。後來皇權漸至超乎八貝勒之上。
清代宗室待遇有所謂「八分」。即指八旗。
直到光緒中期以前,清皇子封王,除了開國八王以外,例不世襲。

八旗都統,舊為八旗臣屬。
康熙年間,旗之行政,盡屬都統。該旗王貝勒祇受其分得之包衣,受俸餉於旗內。
但雍正年間,則直以親王為都統,自後更為常制。

滿洲八旗:
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其包衣、佐領不著編立所由。
下五旗:
一、正紅旗:包衣參領五──
第一參領,佐領一,分管二。
第二參領,佐領二,管領二。
第三參領,佐領一,分管二。
第四參領,佐領一,分管二。
第五參領,佐領一,分管三。
二、鑲白旗:包衣參領五──
第一參領,佐領三,管領四。
第二參領,佐領一,新增佐領二,管領四,新增管領一,分管一。
第三參領,佐領一,管領四。
第四參領,佐領一,管領四。
第五參領,佐領一,管領三,分管二。
三、鑲紅旗:包衣參領五──
第一參領,佐領二,旗鼓一,管領四。
第二參領,佐領二,分管二,管領三。
第三參領,佐領一,分管六。
第四參領,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
第五參領,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
四、正藍旗:包衣參領五──
第一參領,佐領三,管領一,分管四。
第二參領,佐領五,管領一,分管四。
第三參領,佐領三,分管九。
第四參領,佐領三,管領五。
第五參領,佐領五,管領一,分管五。
五、鑲藍:包衣參領五──
第一參領,佐領四。
第二參領,佐領四。
第三參領,佐領四。
第四參領,佐領三,管領一。
第五參領,佐領四,管領二。

綠營與勇營綠營:
清軍名義上的主體是八旗兵,實際上則是綠營與勇營。
綠營,歸兵部管轄。
駐於京師者:巡捕營或京營。由八旗的步兵統領指揮。
駐於地方者:該省的最高軍事長官稱為提督。但受該省總督或巡撫節制。
提督之下有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等職。
太平天國之亂,綠營已無作戰能力,故改編為巡防營。

勇營: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後來成為軍隊主力,綠營僅存虛名。稱為勇營。
勇營以營為單位。每營四哨。每哨八隊。
統領──分統──營官──哨官──隊官

官名
內大臣年表所收:
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護軍統領、前鋒統領、步軍統領總尉、內務府總管、鑾儀衛。
辦事參贊領隊大臣所收:
  
青海辦事大臣
  
葉爾羌參贊大臣
錫伯營領隊大臣
西藏辦事大臣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索倫營領隊大臣
庫車辦事大臣
伊犁參贊大臣
察哈爾領隊大臣
和闐辦事大臣
科布多參贊大臣
塔爾巴哈台領隊大臣
喀喇沙爾辦事大臣
塔爾多哈台參贊大臣
額魯特領隊大臣
英吉沙爾辦事大臣

烏什永寧城領隊大臣
庫倫辦事大臣

惠寧城領隊大臣
庫爾喀喇烏蘇台辦事大臣

烏魯木齊領隊大臣
烏什永寧城辦事大臣

巴里坤領隊大臣
阿古蘇辦事大臣

古城領隊大臣


吐魯番領隊大臣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09:5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旗制度2

兼充或特簡的官職一、          文職:
內閣:
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兼理大臣,無員限。滿、漢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內特簡。
中書科:稽察科事內閣學士,滿、漢各一人。由內閣學士內特簡。
理藩院:
管理院務大臣,滿洲一人。特簡大學士為之。
翰林院:
掌院學士大學士、尚書內特簡。
文淵閣領閣事,三人。大學士、協辦大學士、掌院學士兼充。
文淵閣直閣事,六人。內閣學士、少詹事、講讀學士兼充。
國史館總裁特簡。
經筵講官,滿、漢各八人。滿員由大學士以下、都察院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兼充。漢員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副都御史、掌院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國子監祭酒等官,由翰林出身者兼充。
起居注館,日講起居注官,滿洲十人,漢十有二人。由翰、詹各官簡用。主事,滿洲二人,漢一人。以科甲出身者充之。
太常寺:
管理寺事大臣一人。滿洲禮部尚書兼。
光祿寺:
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特簡。
鴻臚寺:
管理寺事大臣各一人。滿洲禮部尚書兼。
國子監:
管理監事大臣一人。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
陵寢官:
三陵總理事務大臣盛京將軍兼充。
東陵:總管大臣一人。泰寧鎮總兵兼內務府大臣簡充。
西陵:總管大臣。泰寧鎮總兵兼內務府大臣簡充。
順天府:
兼管府尹事大臣。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
奉天府:
兼管府事大臣一人。盛京五部侍郎內特簡,後歸將軍兼管。
二、武職:
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散秩大臣、都統、前鋒營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御前大臣。王、大臣兼任。
御前侍衛、御前行走、乾清門行走,無常員。俱侍衛內特簡。故事:凡宿衛之臣,惟滿員授乾清門侍衛,若因貴戚或異材的緣故,才更擢入御前行走或御前侍衛。漢藉經常只能擔任大門上侍衛,若能擔任乾清門侍衛,已是極崇高的職位。
後扈大臣二人。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兼任。
前引大臣十人。內大臣、散秩大臣、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兼任。
侍衛。清太祖自將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爰遴其子弟,命曰侍衛。分作四等。
鑾儀衛:掌衛事大臣。以滿、蒙王、公、大臣兼授。
前鋒營:前鋒統領。王、公、大臣兼領。
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本營總統大臣內特簡。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公、大臣兼任。
三旗包衣驍騎營參領。內務府郎中兼充。
步軍營: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親信大臣兼任。
火器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公、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營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健銳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大臣兼任。
總理行營大臣六人。宗室、蒙古王大臣兼任。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一人。親王、郡王兼任。管理大臣無員限。王、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營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虎槍營:總統無員限。王、公、大臣兼任。總領六人。上三旗各二人,自一品至五品內特簡。
嚮導處: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內特簡。總統大臣無員限。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兼任。
上虞備用處:管理大臣無員限。王、公、額駙、滿蒙大臣內特簡。
善撲營:總統大臣無員限。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三、內務府:
內務府:總管大臣無員限。滿洲大臣內特簡。
圓明園總管事務大臣,無員限。特簡。
暢春園總管大臣,無員限。特簡。
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總管大臣,無員限。特簡。
咸安宮官學管理事務大臣一人。本府大臣內特簡。協理大臣一人。各部院滿尚書內特簡。總裁,滿洲二人,漢四人。翰林院讀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以下兼充。
武英殿總裁,滿、漢各一人。尚書侍郎內簡。
四、八旗
八旗:都統、副都統
將軍、經略大臣、辦事大臣、參贊大臣、領隊大臣
經略大臣、大將軍、將軍,本從王、貝勒、貝子、公、或都統、親信大臣中簡命,遇征伐時置,畢乃省。八旗制度建立之後,各地駐防工作交給將軍、都統職司。於是將軍始專為滿官,西北邊陲大臣、城守尉各官,亦概定滿缺。自畿輔達各省,分列將軍、都統及大臣鎮撫之。
八旗官職,雖非兼充,也非特簡。但獨立成為一個系統。與其他官職不相混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09:58:54 | 顯示全部樓層
內閣
天聰十年各設大學士一人。
順治元年增設學士。
順治二年,增設侍讀學士、侍讀等官。
順治九年,設典籍。
順治十六年,裁學士、侍讀等官。
康熙十年,仍補學士以下等官。
乾隆十三年,去中和殿,增體仁閣。以三殿、三閣為定制,即保和、文華、武英三殿,文淵、體仁、東閣三閣。
乾隆五十八年,廢除大學士兼尚書銜。所有兼攝虛銜,一併裁汰。
乾隆以後,內閣的組織與員額漸定。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均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如由尚書持簡,亦為正一品。學士,滿洲六人,漢四人,從二品。侍讀學士,滿洲四人,蒙、漢各二人,從四品。

滿漢大學士
順治元年設六員。康熙間率用四員。雍正年多用至六員。乾隆十三年定制滿漢各二員。
大學士均由補授後請旨,兼殿閣及六部尚書銜。但乾隆五十八年,廢除大學士兼尚書銜。所有兼攝虛銜,一併裁汰。
閣名凡六: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
六個殿閣的大學士從保和殿到東閣,有一個由高到低的次序,可以由低到高的升遷。如張廷玉先任文淵閣大學士,再華文華殿大學士,最後升到最高的保和殿大學士。不過乾隆以後,保和殿大學士只授過傅恒一人,即使連晚清的李鴻章也只授文華殿大學士而已。
協辦大學士
初期未有定額設置,遇有大學士在內廷行走或奉差在外,才另選人員協辦閣務。雍正元年到五年間,曾有署大學士。六年,又有額外大學士。十年到十三年,再設協理大學士。到乾隆四年,才有協辦大學士,後來改為常設。
大學士之副職。滿漢各一人。以六部尚書特簡充任,俱從尚書本銜,為從一品。自雍正年以來初置,與大學士同釐閣務。
學士:
兼禮部侍郎銜,乾隆五十八年以後去兼銜。滿洲六人,漢人四人。
侍讀學士
滿洲四人,蒙古二人,漢人二人。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卿銜,後停兼銜。
侍讀
滿洲十人,蒙古、漢軍、漢人各二人。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銜,(順治年間)停兼銜。
典籍
滿洲、漢軍、漢人各二人。順治九年置。
中書
滿洲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漢軍八人,漢人三十人。

大學士職位雖然重要,但有時成為加官,事例不少。如乾隆二十九年,尹繼善授文華殿大學士,仍留兩江總督任。三十五年,阿爾泰授武英殿大學士,仍留四川總督任。而如李鴻章與曾國藩,也都是總督兼官。
雍正以後,權在軍機而不在內閣。大學士基本上是榮譽銜,因此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
大學士所兼的某部尚書,也是虛名,並不管部。各部自有尚書。如果需要某大學士暫時管某部事務,會專門加「管理某部事務」的名義。大學士到某部後,該部滿漢尚書分坐左右,該大學士坐在正中,所以大學士又稱為「中堂」。
由於大學士常作榮譽銜,故軍機不少都是大學士,而領班軍機若非親王,就必須是大學士。而不少手握重權的總督也加大學士銜。

翰林院
國初置文館於盛京。
天聰十年改為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
順治元年,設翰林院。置漢人掌院學士一人,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一人。
順治二年,翰林院省併內三院。以翰林院官分隸內三院。故稱內翰林院國史院、內翰林院秘書院、內翰林院弘文院。
順治十五年,翰林院復設如元年制,增置滿洲掌院學士一人,漢人侍讀、侍講學士各二人。改內三院為內閣,其大學士俱改內閣銜。
順治十八年,復改內閣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裁翰林院
康熙九年,仍改為內閣。另設翰林院,增置滿洲侍讀、侍講學士各三人。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以大學士徐元文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始用重臣兼領。
乾隆元年以後,皆以大學士、尚書、侍郎,特簡兼攝,以重其任。其學士員額不別加除授。凡滿洲侍讀侍講學士、侍讀、侍講等缺,用各部應陞、科目出身之郎中等官一人,庶吉士出身之翰林官一人,分班遞補。漢人則皆由編修、檢討序陞。

侍讀,滿漢各三人。侍講,滿漢各三人。
修撰、編修、檢討,無定員。
庶常館,教習大臣,滿漢各一人。小教習翰林官六人。庶吉士無定員。

附註:
明代都御史常帶其他官銜出巡。兼管行政民政者稱巡撫,兼管軍事者稱提督,無所不管者稱總督,按需要而設。以後卻常駐地方,成為地方大員。但終明之世,巡撫、總督在組織系統上都屬於都察院,都不是地方行政官員。
清代都察院大體沿襲明代,但有兩點不同:一是把六科給事中并入都察院中。一是清代都察院只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執掌院事,而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等等則作為總督、巡撫的兼銜。這是因為清代總督、巡撫已漸成為固定設置的地方大員,所以賦予其管理地方的全權,使其同時具有監察與軍事指揮調動的權力。
清代的監察御史是要出巡地方的,連總督、巡撫也在其糾彈之列。但順治以後,除了巡鹽御史偶爾出巡以外,均不再出巡,只在京中受理有關公文往來。於是把對州縣的監察,主要都把付給總督、巡撫。

都察院所設: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初沿明制,設都察院。順治元年,改左都御史掌院事,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先用漢軍,後參用漢人,乾隆十三年省。
外省督、撫,並以右繫銜。
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乾隆十三年停右都御史銜。(即:只以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
各省總督依例均有兼銜,雍正元年規定,除了授為尚書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外,其餘各省總督,俱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按其語意,應即:總督若有授尚書,則兼右都御史。否則照例是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
兩江總督:
雍正元年,以綜治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道光十一年,兼兩淮鹽政。同治五年,加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與北洋遙峙焉。
副榜:指鄉試的副榜,在正榜以外所增取。
副車:今以舉人為「公車」,故以副車稱副榜。
舉人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學正與書院山長。若增取鄉試副榜,則授以郡學錄與縣教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09: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清代任官方式

任用方式:
皇帝直接任用的官員,叫做特簡。
大臣互推任用的,叫做會推。
官員論俸序遷的,叫做推陞。不俟俸滿遷秩的,叫做行取。
外官知縣、推官,陞遷京官,叫做行取。京官郎中、員外,俸滿外放,叫做截取。

任用官員,除了實授以外,還有其他方式,如署、攝、兼、試署、護理、加銜、革職留任等。
官員初任,多係署職。順治十七年規定署職以二年為限。後來又延長為三年。
署職也可再兼署職。
官員可以兼職。
如總督多兼巡撫。尚書可兼尚書。
如以低級官暫兼高級官,名為護理(或協理)。嘉慶年間,吳邦慶任河南布政使,護理巡撫。
加銜、記名、遇缺即補等也是任用方式。
如嘉慶年間,程祖洛任刑部郎中,京察記名道府,久未外簡,以截取銓授甘肅平涼知府。部臣請留,詔斥規避邊遠,撤消記名。
如咸豐年間,李孟群署潯州知府,加按察使銜,改加布政使銜,以布政使遇缺提奏。
尚有革職留任。
如嘉慶年間,溫承惠任直隸總督,因民間傳佈大乘教等,後發覺,失察輕縱,褫宮銜、花翎、黃馬褂,革職留任。
革職留任之員,如四年無過,準題明開復。
考覈:
考覈又名考課、考績,是定期考察官員的功過,以為獎懲依據。
清初對地方官員三年考覈一次,名為大計。京官六年考覈一次,名為京察。後來都改為考滿,三年一次。
順治二年,開始施行大計。大計之年,藩、臬及府、州、縣正官均須入覲。九年,改為由藩、臬及府佐各一員代覲,後又改為親自入覲。康熙時,親自入覲或者派員代覲,時有變更。
康熙元年,停止大計與京察,改行三年考滿例。內外大小官員,歷俸三年考滿,視其稱職與否,即可分別去留,以示勸懲。
康熙四年,停止三年考滿。康熙六年,復行京察大計。康熙二十四年,復停京察。雍正元年,復行京察,改為三年一次,成為定制。
任官稱謂:
清制,官分九品十八級。任官的稱謂有六:
一、除或授:凡具有為官之資格者,始授以官。
二、補:即復職於原衙門,或改用於他衙門之謂。
三、轉:即同一衙門內遷任於同品級而位次較高之官。
四、改:即同一衙門之官遷任於他衙門同品級之官。
五、調:即以一官更換他官之謂。清制,因事而互相轉換,或特定衙門不設專官而任以他衙之官者,名之曰調用或調任,簡稱調。
六、升:因年、因功而進於高一級官品者。
任官類別:
一、管理事務:1.樂部、太常寺、鴻臚寺,由禮部滿人尚書兼管。2.戶、工二部的錢法堂,由二部右侍郎兼管。3.武英殿、御書處、宗人府銀庫、戶部三庫、工部火藥局、光祿寺、國子監、欽天監、太僕寺、太醫院等,皆有兼管大臣。4.順天府府尹,由漢人尚書或侍郎特任。奉天府府尹初以盛京五部侍郎選任,後改為盛京將軍兼任。
二、行走:即內廷差使,不設專官,而以他官攝行之謂。
三、兼充:即以本任兼他職之謂。如經筵講官、日講起居注官、文淵閣領閣事、提舉閣事、直閣事、國史館、方略館、實錄館等館之總裁官、副總裁官等,均無專官而以他官兼領其事。
四、加銜:即加以高於本秩的官銜之謂。兼銜也是加銜。
五、稽察:即以本職考核他官之謂。
六、差委:差與委不同。差者,由皇帝所差遣,故又名欽差。委者,由上級所委派,故又名委員。
七、分發:即見習。
八、署理或護理:即本官不在其任而以他官代理之謂。
品級:
品級指九品十八級而言,文武官皆同。
文官自正從一品至正從九品,品分正從,凡十八級,不列於十八級之內者曰未入流,附於從九品之次,實為十九級。
土官百長以下則不列品。
武官同於文官。
封爵原因:
一、酬庸(軍功)
二、獎功(死難)
三、推恩(外戚)
四、加榮(孔裔)
五、備恪(明裔)
封爵內容:
世爵、封階、贈銜、蔭子。
世爵:
一、宗室覺羅世爵:
專為優待清皇室王公貴族而設。掌於宗人府。
凡十四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二、外藩蒙古世爵:
專為優待蒙古王公貴族而設。掌於理藩院。
凡七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塔布囊。
二、民世爵:
專為優待漢員及其他各民族之有軍功大臣而設。掌於吏部驗封司。
凡九位,二十七等。公,分三等。侯,分四等。(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伯,分四等。子,分四等。男,分四等。輕車都尉,分四等。騎都尉,分二等。雲騎尉,分一等。恩騎尉,分一等。
授爵自雲騎尉始。雲騎尉,襲一次。加一雲騎尉,則合為騎都尉,襲二次。再加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三次。再加為三等輕車都尉,襲四次。二等輕車都尉,襲五次。一等輕車都尉,襲六次。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七次。三等男,襲八次。二等男,襲九次。一等男,襲十次。一等男兼一雲騎尉,襲十一次。三等子,襲十二次。二等子,襲十三次。一等子,襲十四次。一等子兼一雲騎尉,襲十五次。三等伯,襲十六次。二等伯,襲十七次。一等伯,襲十八次。一等伯兼一雲騎尉,襲十九次。三等侯,襲二十次。二等侯,襲二十一次。一等侯,襲二十二次。一等侯兼一雲騎尉,襲二十三次。三等公,襲二十四次。二等公,襲二十五次。一等公,襲二十六次。
封階:
分為京官准照加級請封,與外官照現任之級給封。同時又有文、武之別。
文官之階十八:
正一品:光祿大夫
從一品:榮祿大夫
正二品:資政大夫
從二品:通奉大夫
正三品:通議大夫
從三品:中議大夫
正四品:中憲大夫
從四品:朝議大夫
正五品:奉政大夫
從五品:奉直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從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從七品:徵士郎
正八品:修職郎
從八品:修職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從九品:登仕佐郎
以上文官階若吏員出身者,其從六品、正七品,俱為宣德郎,不及九品者為未入流。初制:一品正從,俱光祿大夫。後從一品改榮祿大夫。
武官之階十八:
正一品:建威將軍
從一品:振威將軍
正二品:武顯將軍
從二品:武功將軍
正三品:武義都尉
從三品:武翼都尉
正四品:昭武都尉
從四品:宣武都尉
正五品:武德騎尉
從五品:武德佐騎尉
正六品:武略騎尉
從六品:武略佐騎尉
正七品:武信騎尉
從七品:武信佐騎尉
正八品:奮武校尉
從八品:奮武佐校尉
正九品:修武校尉
從九品:修武佐校尉
贈銜:
贈銜有加等與減等之分。贈高於本官一級者為加等,反之為減等。贈銜之等十八,如總督(正二品)贈太子少保(超品),巡撫(正二品)贈右都御史(從一品),故為加等。
其中,太師、太傅、太保,俱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俱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俱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俱正二品。以上皆為虛銜,無職掌,亦無員額。凡大臣宣力中外、榮績懋著者,則奉特旨加銜,或為贈典,以示優寵焉。
蔭子:
蔭子之等六:
如二品以下官,滿、蒙子弟蔭主事,漢軍、漢員子弟蔭知州。四品以下官,滿、蒙官至知縣(正七品),子弟可蔭至七品筆帖式,漢軍、漢員官至通判(正六品),子弟可蔭知縣。其餘類推。
蔭子也有減等之制。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10: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清代行政法

總督/巡撫
總督兼銜,有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御史。又有提督軍務糧餉,及兼理糧餉等名。又直隸、兩江二總督,各兼南北洋大臣,又兼鹽政。(長蘆、兩淮,各置鹽政一人。從來都由內務府及都察院大官中特簡。後來直隸總督兼長蘆鹽政,兩江總督則兼兩淮鹽政。)此皆實職,而非虛銜。
總督云者,不過略稱而已。其實總督之職務甚雜,故官銜亦至於數十字之多。

督撫之權限,若只就官制立論其原則,即總督併掌民政/軍政,巡撫專掌民政,是為原則。
故總督雖併掌之,但所重則在軍政,而民政之責歸於巡撫。民政雖稱共屬督撫職權,然其實以巡撫為其主任。至其關於軍政一切事務,歸於總督專管。

或置總督,或總督兼巡撫,或不置總督而設巡撫。其制不劃一。
一、督撫並設之地。固屬重要之區域,恐巡撫一人不能盡其任,故並設之。
江蘇/安徽/江西,各置巡撫,統之者為兩江總督。
湖南/湖北,各置巡撫,統之者為湖廣總督。
雲南/貴州,各置巡撫,統之者為雲貴總督。
廣東/廣西,各置巡撫,統之者為兩廣總督。
陝西/浙江,各置巡撫,陝西則為陝甘總督所統轄,浙江則為閩浙總督所統轄。
二、設置總督不設巡撫之地,即為直隸/四川/福建/甘肅四省。
此等省分總督,本官之外,必帶管巡撫事之銜。以此上奏摺之時,摺尾必附記以係兼管,不用連衡之由。
三、不置總督,唯以巡撫當任統轄之地方,即為山東、山西、河南、新疆四省。但在這些省分,巡撫還必須兼提督之事務。
(∵總督之於提督,有指揮命令之權,故設總督之省分,其下必置提督。但在巡撫則無此權限,故以巡撫為長官之省分,則須兼提督,以管掌諸鎮節制。)

布政使/按察使
布政使,每省置一人。明代南北直隸,歸戶部管,故不置布政使。
至清雍正二年,直隸亦設此官。而江蘇省則因地廣物阜,只一位布政使不足以管理之,於是特置二人。一駐江寧,一駐蘇州。
乾隆二十五年規定:
江寧布政使掌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及通海二州。
蘇州布政使掌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及太倉州。

按察使亦各省置一人,在明代,則唯南北直隸不設。
至清,直隸省亦添設按察使,唯新疆則使分巡道兼按察使之銜。不置專員。

有特種職務之道員
一、督糧道,或稱糧儲道。
二、鹽法道/鹽茶道。
鹽法道,管掌鹽課一切事務。
凡關於鹽務,則有鹽政。其下則有都轉鹽運使/鹽法道,均助鹽政,分其職權,管理鹽務。
直隸省中(如長蘆/兩淮),設鹽政專員之地方,則有鹽運使。不設專員而以督撫兼管之地方,則多半無鹽運使,但使鹽法道掌其事務。
∴故鹽法道若兼鹽運使者,則其職權包括鹽務全體。若另外還有專員運使,而不歸鹽法道兼職,則鹽法道的職權較狹,只以糾彈違反官鹽規則者為其主要職務。
又在某些地方,併合鹽法道與茶道,以為一官,稱鹽茶道,專掌關於鹽稅及茶稅事務。
三、河工道(守巡二道之兼職)
四、驛傳道(守巡二道之兼職)
五、海關道(守巡二道之兼職)
六、兵備道(守巡二道之兼職)
七、茶馬道
除了上述各道以外,還有某些地方道員而帶特別職務,如福建鹽法道,兼理福州造船廠事務等等,不一一敘之。

文官出身
國家試士,分為三試,一曰鄉試,行於各省城。二曰會試,行於禮部。三曰殿試,皇上親臨考試。中式則各賜進士及弟/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曰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曰榜眼,第三名曰探花,並授翰林院編修。
二甲三甲以下的進士,或在翰林院內庶常館內學習,稱曰庶吉士。或在六部學習行走。或放外任。
庶吉士散館,二甲出身而表現優異者乃授編修,三甲出身表現優異者乃授檢討。其餘有為六部主事者,有即用為知縣者。
進士中尚未為庶吉士者,若在六部學習行走,則為六部額外主事。三年學習之後,該部長官,稟申吏部,補授官職。有內授內閣中書者,有外任知縣者。但止於記名於吏部簿冊,證明官吏資格者,亦不少。

各省舉人之應會試,下第三回者(若在部份省份則是下第一回之後),添副其履歷書,以同鄉京官六品以上之保結,申請吏部,受其柬選。年力精壯者,選用知縣。年老不勝知民官者,選用教授。並皆記名於吏部候選人員簿冊中,以俟他日銓考。是謂大挑。
由此而為知縣者,稱曰大挑知縣。

貢生:指各省選拔生員,而據一定條件授官。至其貢舉方法,分為五種。
一、拔貢生。各省學政,每十二年,於生員中選拔科考二試成績優等者,更行試驗後,給與證書,前赴禮部,進應考試(即朝考),是之謂拔貢生。
二、恩貢生。每遇國家大慶盛典施恩等事,選拔生員若干入國子監,謂之恩貢生。
三、歲貢生。各省府省,選拔官費生員,在學亙久,學行優等者,照遵歲額,陞為國子監生,謂之歲貢生。
四、優貢生。各省學政,每遇三年,就廩生中舉其優秀者,貢於國子監肄業,謂之優貢生。
五、副貢生。雖中式鄉試,成績有可見者,超於定額,則擇為副榜,入國子監,謂之副貢生。
然而,貢生云者,唯以得貢生資格,自以為足,其入國子監者幾希。此因貢生之社會地位,不獨勝監生。且在法律上,監生只有應舉人考試之資格,故貢生實無入國子監修學之必要。
前述拔貢生,應朝考成績不下一二等者,經覆試後,禮部帶領引見,或以七品官學習於六部中,或以知縣資格分發各省,或授教職。

文官任務
管理事務:
有些管理事務,出於特命,素無定例。
此外特定官職,遵據定例,乃使特定官吏,兼管理事務者有之。如樂部,由禮部尚書兼管,是為典樂大臣。
行走:
謂既奉一定官職,處理事務於他官廳者,例如奉職於南書房、上書房、軍機處、奉事處等,皆謂之行走。
不設專品,皆由他官攝行之。
稽察:
謂監督內閣以下官廳事務,糾其非違也。
如內閣/六部/理藩院/鑾儀衛/通政司/順天府/各寺監衙門,命御史稽察之。
宗人府,以宗室御史稽察之。
內務府/各旗,以滿洲御史稽察之。
中書科,以內閣學士稽察之。(即:稽察科事內閣學士)
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則是奉特旨稽察命各旗各部辦理之案件有無完結。
兩翼宗學/八旗覺羅學,皆有稽察官。
以上皆出於特命者。
兼充:
凡歷史上,務須保存之官職,而現在則不甚緊要,或雖非不緊要,然其事務極簡者,不別設專官,以他有官職者兼之,是謂兼充。
差委:
實職或候補候選官吏,於一定期內,辦理他事務,又命辦理新設官廳事務,謂之差委。差者,皇帝之所派。委者,上官之所派。故或曰欽差。又曰委員。
一、差官:各省學政/特命全權公使/長蘆兩淮鹽政等,皆為差官。
如長蘆兩淮鹽政,乃特派給事中/御史,以一年為任期,皆係都察院開列奏請。或有奉特旨,任命內務府卿員司員等者。
此外,給事中/御史所當之差甚多。如巡視淮安漕務/巡視濟寧漕務/巡視天津漕務/巡視通州漕務/巡視五城/大通橋抽查等。
二、委員:凡屬一官廳,或為其分局,而無專官者,則該官廳之上司委其屬僚,辦理事務,是為委員。
分發:
謂新進士及其他有任官資格者,一定期間內,在中央或地方各官廳學習事務者。其在中央官廳,則稱分衙門學習行走。新進士以各部額外主事用。庶吉士之散館者,則以主事用。並皆為學習之員。
又在地方官,新進士以知縣用。若已分發某省,未補實職之時,則有命差委之事。
署理:
謂官吏死亡免官出差,及有他事故,不在其任之時,使他官吏代理之也。
由京堂官署理,皆因特命。
外省則督撫互為署理。
或有使布政使若按察使,代理督撫事務,乃曰護理,不稱署理。
署理與護理,於其為代理者之權限,無有所異。
但在法學上,署理者,帶署印後,非有正官任命,則永遠施行職務,無有限期。有時不別任命正官,永使署理其職,此例不少。護理則否。不過一時處理事務。蓋其精神,在於速使正官執其職務,故護理之事由消滅,即解其職,是為原則。
(又,署理者,也用於官吏資格未深,或因丁憂/迴避,凡不能就實官之時,則署理其名,而行其實務。至障害事故消滅後,才除署理之名,授以本官。)

題調:
題調者,督撫用其職權所行之任官形式也。
凡地方官吏,其秩相當於京堂官者,即至道府一種,均由開列請旨。
若以下之官職,則或由吏部銓選,或由督撫題調。凡吏部銓選,曰內選。督撫題調,曰外補。
再說應題調之候補人員。凡地方官候補人員分為二種:即用/候補。
新進士中,及第殿試,上諭以某官即用者,若遇其官缺,即蒙補用,謂之即用班。
又有由保舉及捐官者,又有如拔貢優貢大挑等,皆已有法定資格可補實缺,但不無緩急遲進者,總稱之曰候補某官。
外補之際,命署某缺者,往往有之。蓋因候補者,資格猶有未足者,雖則為題調缺,恐不免吏部駁議,乃設此一種方法。當是時其名稱署理,而其實權則與實缺官無異。

八旗中之特別世襲武職
有三種,曰勳舊佐領,曰世管佐領,曰互管佐領。
國初各部落長率其族來歸,盡授佐領,以統其眾,子孫因世其官,謂之勳舊佐領。
其人非部落長,夙率其族,服從立功,則特賜戶口,以為佐領,子孫因世其職,謂之世管佐領。
又倡義來歸,而其部屬戶口不多,丁數不敷,不能編成一佐領者,併兩姓或三姓,以為一部。嗣後各姓輪流就佐領職,謂之互管佐領。

一般懲戒
一、俸罰。
二、降級。更分為降級留任/降級調用。
降級留任者,降下官等,仍留現任。留任三年無過,乃得開復(即復職)
降級調任者,降下官等,且轉其任。
三、革職。
革職留任者,雖免官職,尚期四年,留任所執事務,此間無過失,乃復其職。不然,則決為革職離任。
又初任官,而未定其能不能之時,亦暫處革職留任,期一年間,實地查驗,後視其成績佳者,更期三年,俟其無過,乃復其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10:00:39 | 顯示全部樓層
清代官制
任官稱謂:
清制,官分九品十八級。任官的稱謂有六:
一、除或授:凡具有為官之資格者,始授以官。
二、補:即復職於原衙門,或改用於他衙門之謂。
三、轉:即同一衙門內遷任於同品級而位次較高之官。
四、改:即同一衙門之官遷任於他衙門同品級之官。
五、調:即以一官更換他官之謂。清制,因事而互相轉換,或特定衙門不設專官而任以他衙之官者,名之曰調用或調任,簡稱調。
六、升:因年、因功而進於高一級官品者。

任官類別:
一、管理事務:1.樂部、太常寺、鴻臚寺,由禮部滿人尚書兼管。2.戶、工二部的錢法堂,由二部右侍郎兼管。3.武英殿、御書處、宗人府銀庫、戶部三庫、工部火藥局、光祿寺、國子監、欽天監、太僕寺、太醫院等,皆有兼管大臣。4.順天府府尹,由漢人尚書或侍郎特任。奉天府府尹初以盛京五部侍郎選任,後改為盛京將軍兼任。
二、行走:即內廷差使,不設專官,而以他官攝行之謂。
三、兼充:即以本任兼他職之謂。如經筵講官、日講起居注官、文淵閣領閣事、提舉閣事、直閣事、國史館、方略館、實錄館等館之總裁官、副總裁官等,均無專官而以他官兼領其事。
四、加銜:即加以高於本秩的官銜之謂。兼銜也是加銜。
五、稽察:即以本職考核他官之謂。
六、差委:差與委不同。差者,由皇帝所差遣,故又名欽差。委者,由上級所委派,故又名委員。
七、分發:即見習。
八、署理或護理:即本官不在其任而以他官代理之謂。

品級:
品級指九品十八級而言,文武官皆同。
文官自正從一品至正從九品,品分正從,凡十八級,不列於十八級之內者曰未入流,附於從九品之次,實為十九級。
土官百長以下則不列品。
武官同於文官。

封爵原因:
一、酬庸(軍功)
二、獎功(死難)
三、推恩(外戚)
四、加榮(孔裔)
五、備恪(明裔)
封爵內容:
世爵、封階、贈銜、蔭子。
世爵:
一、宗室覺羅世爵:
專為優待清皇室王公貴族而設。掌於宗人府。
凡十四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二、外藩蒙古世爵:
專為優待蒙古王公貴族而設。掌於理藩院。
凡七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塔布囊。
二、民世爵:
專為優待漢員及其他各民族之有軍功大臣而設。掌於吏部驗封司。
凡九位,二十七等。公,分三等。侯,分四等。(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伯,分四等。子,分四等。男,分四等。輕車都尉,分四等。騎都尉,分二等。雲騎尉,分一等。恩騎尉,分一等。
授爵自雲騎尉始。雲騎尉,襲一次。加一雲騎尉,則合為騎都尉,襲二次。再加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三次。再加為三等輕車都尉,襲四次。二等輕車都尉,襲五次。一等輕車都尉,襲六次。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襲七次。三等男,襲八次。二等男,襲九次。一等男,襲十次。一等男兼一雲騎尉,襲十一次。三等子,襲十二次。二等子,襲十三次。一等子,襲十四次。一等子兼一雲騎尉,襲十五次。三等伯,襲十六次。二等伯,襲十七次。一等伯,襲十八次。一等伯兼一雲騎尉,襲十九次。三等侯,襲二十次。二等侯,襲二十一次。一等侯,襲二十二次。一等侯兼一雲騎尉,襲二十三次。三等公,襲二十四次。二等公,襲二十五次。一等公,襲二十六次。

封階:
分為京官准照加級請封,與外官照現任之級給封。同時又有文、武之別。
文官之階十八:
正一品:光祿大夫
從一品:榮祿大夫
正二品:資政大夫
從二品:通奉大夫
正三品:通議大夫
從三品:中議大夫
正四品:中憲大夫
從四品:朝議大夫
正五品:奉政大夫
從五品:奉直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從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從七品:徵士郎
正八品:修職郎
從八品:修職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從九品:登仕佐郎
以上文官階若吏員出身者,其從六品、正七品,俱為宣德郎,不及九品者為未入流。初制:一品正從,俱光祿大夫。後從一品改榮祿大夫。
武官之階十八:
正一品:建威將軍
從一品:振威將軍
正二品:武顯將軍
從二品:武功將軍
正三品:武義都尉
從三品:武翼都尉
正四品:昭武都尉
從四品:宣武都尉
正五品:武德騎尉
從五品:武德佐騎尉
正六品:武略騎尉
從六品:武略佐騎尉
正七品:武信騎尉
從七品:武信佐騎尉
正八品:奮武校尉
從八品:奮武佐校尉
正九品:修武校尉
從九品:修武佐校尉

贈銜:
贈銜有加等與減等之分。贈高於本官一級者為加等,反之為減等。贈銜之等十八,如總督(正二品)贈太子少保(超品),巡撫(正二品)贈右都御史(從一品),故為加等。
其中,太師、太傅、太保,俱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俱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俱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俱正二品。以上皆為虛銜,無職掌,亦無員額。凡大臣宣力中外、榮績懋著者,則奉特旨加銜,或為贈典,以示優寵焉。

蔭子:
蔭子之等六:
如二品以下官,滿、蒙子弟蔭主事,漢軍、漢員子弟蔭知州。四品以下官,滿、蒙官至知縣(正七品),子弟可蔭至七品筆帖式,漢軍、漢員官至通判(正六品),子弟可蔭知縣。其餘類推。
蔭子也有減等之制。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10:0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都察院
都察院左都御史,從一品,滿洲漢人各一人。左副都御史,正三品,滿洲漢人各二人。
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俱為外省督撫加銜,無定員。
國初置承政、左右參政。順治元年改承政為左都御史,參政為左副都御史。
舊有啟心郎,順治十五年省。
舊有漢人左僉都御史,乾隆十年省。
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東、陝西、湖廣、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五道監察御史。從五品。
舊制御史分設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東、陝西為六掌道。其他則是坐道,皆不理本道職事,惟存空銜而已
如掌河南道兼理福建道,掌江南道兼理江西/四川道,掌浙江道兼理雲南道,掌山東道兼理廣東/貴州道,掌陝西道兼理湖廣道。
乾隆十四年,特詔釐正,按道定額,各理本道職事,名實相符,規備始備。
十五道御史,有掌印監察御史三十人,一般監察御史二十六人,總數五十六人。
光緒三十二年,按省分道,增設遼瀋道、甘肅道、新疆道,並析江南道為江蘇道/安徽道二道,析湖廣道為湖北道/湖南道二道,共二十道
經歷,正六品,滿洲、漢人各一人。
         初稱司務,後改為經歷。
都事,正六品,滿洲、漢人各一人。
都察院筆帖式,滿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漢軍五人。
六科筆帖式,滿洲八十人。

另有:
巡察京通各倉科道,十四人。掌稽察在京祿米等十二倉,加上通州、中西二倉,覈其出納,而禁其盜竊。一年而代。
巡視淮安漕務科道,一人。駐瓜儀。
原駐淮安,後移瓜儀。
巡視濟寧漕務科道,一人。駐濟寧。
巡視天津漕務道道,一人。駐楊村。
         原駐天津,後移楊村。
巡視通州漕務科道,一人。駐通州。
(以上皆於每年十月奏請簡派。)
巡察盛京科道,滿洲一人。
         雍正三年置。初制每年更代,後改為五年掄遣一次。
巡察吉林/黑龍江科道,滿洲二人。
         雍正九年置。初制每年更代,後改為五年掄遣一次。
巡察臺灣科道,滿洲、漢人各一人。
康熙六十一年初置,雍正五年以漢人巡察,兼理臺灣學政,乾隆十七年改定三年掄遣一次。乾隆三十年,改為屆期奏請應否改派,必須候旨而行。
順治初年,各省有一名巡按御史,自郎中以下各官皆得選任,兼此銜。順治十八年定議,永行停止。
雍正三年,設各省巡察御史。四年,設直隸巡查御史。先後停止。
雍正元年,設巡視山東河南工務御史一人。後亦停止。
雍正七年,設直隸巡農御史一人。後亦停止。
巡江御史二人,順治六年省。
巡視屯田御史一人,順治四年省。
督理陝甘洮宣等處茶馬御史一人,康熙七年省,三十四年復故,四十二年又省。
六科:
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正五品。
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正五品。
         國初沿明制,六科自為一署。
         順治十八年,設滿洲漢人都給事中、滿洲漢人左右給事中、漢人給事中
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滿洲漢人給事中。餘俱省。
五年復增設掌印給事中
雍正元年詔以六科隸都察院,聽都御史考核。
五城都察院:
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師治安的機構。清代把京城分為中、東、西、南、北五城。都察院分派御史巡城,並設公署,稱為五城都察院。
巡視五城御史,滿洲、漢人各一人。由科道中簡用,一年更替。
順治元年,設兵馬司指揮、副指揮,吏目。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10: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管理/總理大臣
戶部:管理三庫大臣,滿、漢各一人。三年請旨更派。
理藩院:管理院務大臣,滿洲一人。特簡大學士為之。
翰林院: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大學士、尚書內特簡。
太常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滿洲禮部尚書兼。
光祿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特簡。
鴻臚寺:管理寺事大臣各一人。滿洲禮部尚書兼。
國子監:管理監事大臣一人。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
欽天監:管理監事王大臣一人。特簡。
太醫院:管理院事王大臣一人。特簡。
陵寢官:三陵總理事務大臣。盛京將軍兼充。光緒三十年改歸東三省總督。承辦事務衙門大臣。光緒三十一年,改盛京守護大臣置。各一人。
東陵:總管大臣一人。泰寧鎮總兵兼內務府大臣簡充。
西陵:總管大臣一人。泰寧鎮總兵兼內務府大臣簡充。
順天府:兼管府尹事大臣。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
奉天府:兼管府事大臣。盛京五部侍郎內特簡,後歸將軍兼管。

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本營總統大臣內特簡。各營同。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公、大臣兼任。
火器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公、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健銳營: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無員限。王大臣兼任。總理行營大臣六人。宗室、蒙古王大臣兼任。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一人。親王、郡王兼任。管理大臣無員限。王、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護軍各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虎槍營:總統無員限。王、公、大臣兼任。
嚮導處: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內特簡。總統大臣無員限。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兼任。
上虞備用處(亦曰黏竿處):管理大臣無員限。王、公、額駙、滿蒙大臣內特簡。
善撲營:總統大臣無員限。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

內務府:總管大臣,無員限。滿洲大臣內特簡。
圓明園總管事務大臣。無員限。特簡。
                暢春園總管大臣,無員限。特簡。
                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總管大臣,無員限。特簡。
                御船處統領大臣,無員限。
                管理養鷹狗處大臣,無員限。
咸安宮官學管理事務大臣。本府大臣內特簡。協理大臣。各部院滿尚書內特簡。
上駟院:兼管大臣,無員限。
武備院:兼管大臣,無員限。
奉宸苑:兼管大師,無員限。
盛京內務府:總管大臣一人。盛京將軍兼。後改東三省總督。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9-2 10:01:26 | 顯示全部樓層
學歷表
  
稱謂
  
其他稱謂
階段內的考試
升級考試
內容
其他
童生
  
儒童
縣考府考院考
童試
院考錄取者即為「秀才」

秀才
茂才
  
諸生
  
生員
  
附生
  
增生→
  
廩生→
  
五貢(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
  
監生(太學生):優監、恩監、蔭監、例監
鄉試
考取者為「舉人」
  
附生(生員附入學宮讀書)
  
邑庠生(明清以來州縣稱「邑庠」,故以此稱呼)
舉人

大挑:
  
舉人三科會試不第者,可考六年舉行一次的舉人大挑。
會試
考取者為「貢士」
  
各省舉人赴京會試名曰「公車」。
  
第一名曰「會元」
進士


殿試,又稱廷試。
  
赴考後即為「進士」
分三甲。
  
一甲賜進士及第。前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賜進士出身
  
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朝考
新進士授職考試
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例授翰林院編修
  
探花例授翰林院編修
  
其餘授:翰林院庶吉士、內閣中書、主事、知縣。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3 16:58 , Processed in 0.0219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