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19|回覆: 2

[轉貼] 立身處世的「道」與「器」

[複製鏈接]

朝廷命官

威望4070
聖眷1977
銀兩7374

948

主題

18265

回帖

70157

積分

爵位三等蘭蕙公
榮銜太子太傅/建威將軍
官職正二品禮部尚書
兼職正二品刑部尚書
身份蘭家家主
旗籍滿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9-9-11 01:35: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引文載至 好青年荼毒室

  不久之前,筆者曾經與一位當老師的友人吃飯,席其間與他討論近況,他便講起教學生的心得。他跟我說,現在很多老師都不理會學生,對於學生的生活與人生方向等都漠不關心。我追問他為何這樣講,他便強調現在老師關注的,只是學生的成績好不好,能夠在公開試考到好成績,老師就不會被其他老師及校長責怪,到頭來只是擔心自己受到問責。

  我對這種說法有些意見:我亦曾在某補習社工作,那些補習老師認為能夠確保學生有好成績,才真正幫到學生,家長當然也這樣想。但後來我跟不少學生接觸,亦發現其實他們亦抱有這想法: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僅此而已;什麼讀書明理,口號而已!

  這位朋友的說法似乎有點偏激,那些老師把學生當作考試機器,不是因為自私,而是他心認為這樣才是真正幫到學生。這樣講起來,好像把老師當作虐待狂,但的確也有學生喜歡被虐。這個社會的風尚如此,誰也不易改變。

「君子不器」

  很多人責怪教育制度出現問題,我卻認為整個社會的風尚導致,不僅僅是因為制度。若果單單是教育制度有問題的話,便不會有那麼多家長逼迫子女操試卷,甚至餵子女吃「聰明藥」,讓他們讀者考試時集中一點。那些家長是重要的因素,這卻是教育制度以外的。家長就是明白整個社會的風氣都要技術專才,只要訓練子女成為「利器」,哪怕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所以,一般學生都是想當會計師或工程師,狀元都想做醫生或律師。

  關於這個話題,中國哲學有對概念可以說明得更好:現今社會風氣僅僅重視「器」,而不重視「道」。所謂的「道」,就是指事物運行的道理與原則,這概念放在自然世界,就是物理化學所研究的對象;放在社會文化方面,就是社會學、經濟學所研究的東西;放在人生方面,就是對人生方向的道理以及原則。「道」就是一種觸及「know-why」及「know-what」的知識,與所謂的「器」不同。器者,基本上是具體而熟練地使用的技巧,也就是一種「know-how」。人可以知道怎樣駕車,你可以是賽車高手,也可以每天駕車載客送貨賺錢,但不需要知道車輛運作背後的物理與化學原理,也就是所謂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論語》裡面記載了孔子對子貢的一段說話:「君子不器!」這句說話的意思是指,縱使孔子認為子貢能言善道,懂得經商,但畢竟只是掌握這種專業的技能,不足以了解生命的道理。這句說話與現今社會所相信的,可謂相去甚遠,只要能夠學到「搵食架生」,不求甚解有何重要呢?

知識分子不獲重視

  但是,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其實該是怎樣的呢?不論世界各地的都一樣,他們就是一群懷着嚴謹求證精神,對任何「權威」的意見都懷疑的人。這並不代表他們不信任何東西:他們認為一件事是否可信,是因為背後的理據充分,而不是因為誰說的,或者是眾人所相信的事。

  通常來講,知識分子都懂得某些技術,但亦不必然如此。其實,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關乎生產,而另一種則是無關生產。意思就是指,有些知識可以助我們產出物品與服務,令一種則不可以。例如,若果我們知道甘油可以用來做肥皂的話,這種化學知識可以助我生產清潔用品,這種知識是可以較直接地轉化為物品的。但是,若果知道明代的經濟問題與西班牙銀元不斷輸入中國有關,或者讀得懂康德的「三大批判」,則較難以轉化為物品與服務。今天的社會風氣中,人認為求學是為了夠助學生找工作。即使這種求學心態「見樹不見林」,但一心所求的,僅僅是一棵會長金蘋果的樹。

  在這個生兒育女也要講求效率、講求家用的回報率有多高、講求量化人際關係的年代,以上這種要花費大量時間讀書的活動,可以說是奢侈品,而且社會亦不鼓勵。香港政府約十年前經常宣傳的「知識型經濟」,所指的知識是技術,並不是明白事理的知識。社會對純理科及文科的漠視,對商科及工程的重視的因由於此,難怪教資會亦對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料覺得不以為然,卻要增加工程類研究的撥款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看似無關風月的玄談,其實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嗎?

真正的知識,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真正的知識是永恆且普遍的,放諸四海皆準;技術通常是暫時的,曇花一現。舉個例,以前的人學會用算盤,自從出現計算機,出現電腦,甚至手機亦有內置計算軟件時,就沒有人會經常使用算盤,就算有也是少之有少。那當初依靠教算盤的老師呢?現在都被迫轉型了吧!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這麼快便出現人工智能,那人工智能會不會淘汰我們舊有的技術呢?區塊鏈更加成熟後,甚至所有涉及中介事務的工作,都可能會受到影響。現在技術的更新比以往更快,技術革命會愈來愈密,有可能導致一項技術的生命週期持續過不到十年。

  但是,無論世界怎樣變,只要是真確的知識,終歸不變。十年後,一百年後,人還是人。「E=MC^2」,這條物理定律,除非出現理論上的重大革新,否則你上下祖宗十八代都還是適用的。哲學家問「人之為人」是什麼的時候,海德格跟你講人有「超越」的一面,又落在「實況」,這種人的生命必然結構仍然不會變的。沙特與佛洛依德雖然講慾望的方式與意思各有不同,但是人總究還是人。

  若果你追問,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麼用呢?其實並不難理解:你每天生活依然對着父母,上班對着客人與同事。立身處世,無論世界與技術變得怎樣複雜都好,反正就避不開與人打交道,人還是人。即使你要銷售一件產品或服務,亦要明白背後各地區的文化習慣吧。那知道「人之為人為何」,「文化之為文化為何」,不能說完全對求生沒有幫助吧?

把自己訓練成巧手好員工?

  我不是主張只重知識,否定技術。非也,我只是主張兩者並重而已。單純把自己培育成「工具人」,由他人所用,其歸結都是為了求職,這種思維本來就是以他者為中心的價值體系。這個他者所指的,不僅僅是每個老闆,而且是這個社會的大環境。現時,社會的需要什麼,人便便一味「跟風」。二千年代的科網股熱潮退卻前,每個人都讀IT,到了近十年大家都希望生活安穩,便一窩蜂去讀教育。我們要討好家人,討好老闆,心底裡就是為了討好「社會」,當然我們亦害怕與其他人「不同」。

  學問自身當然有價值,但學問對我們在世界中好好生活也有意義。要在這社會立身處世,怎樣也要理解自己,亦要懂得這個集體,甚至要懂得自然。知道自己身在何地,才能判斷下一個去向。只憑一點技術,而對這個世界大環境沒有整全的知識,就如盲人在急流中划船,任你再強壯,也不知道會划到哪裡去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21

1818

主題

9608

回帖

68913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20-2-29 11:50:34 | 顯示全部樓層
「讀書無用論」在當今也是相當嚴重,
實然上我們研究學問,
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有用的,
或者是能帶來財富、名譽和地位,
而僅僅是因為他是有趣的。
他們可以使我們更加認識這個世界,
使我們更加接近真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國民

威望684
聖眷20
銀兩1773

34

主題

619

回帖

7367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未入旗
配偶
發表於 2020-6-18 17: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陳昌齊 發表於 2020-2-29 11:50
「讀書無用論」在當今也是相當嚴重,
實然上我們研究學問,
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有用的,

在下認同陳大人觀點
但學風養成不易
實在感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4-24 08:09 , Processed in 0.24119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