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09|回覆: 2

[轉貼] 「現今」瑞典超級特別的「S」型坦克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5-18 18:4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瑞典 好特別既「S」型坦克

瑞典Strv-103堪稱構型最奇特的戰車之一。此型戰車沒有旋轉砲塔,而直接將砲身固定於車體上。

長久以來,身為中立國的瑞典都依照本身的需求研製國防武器,結果造就了不少概念獨到、性能優異的精良武器系統。而瑞典國防工業曾經製造的最奇特產品,莫過於本文介紹的Strv-103主力戰車,又被簡稱為S型戰車。

設計理念
Strv-103的研發始於1957年,主承包商為瑞典國防工業的重要廠商之一──波佛司(Bofors)公司。此種戰車的設計完全著眼於瑞典特殊的地形與氣候,並充分吸取了二次大戰中戰車運用的教訓。經過實戰顯示,戰車高度越高,被擊中的機率就越大;而在當時還沒有查布漢複合裝甲之類的高效能先進裝甲問世,戰車想增強防禦火力就得使用更厚重的鋼甲,導致體積、重量與成本水漲船高,結果讓戰車的自身機動能力、戰略部署能力以及運用條件都大受限制,產量也無法提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國虎式戰車了。另一方面,由於火砲口徑越來越大,在當時也有不少人悲觀地認為無論戰車如何強化裝甲,終將落後於同時期戰車砲的威力進展。因此,瑞典在Strv-103的設計上極端著重防護能力,尤其是減少截面積以降低被彈率。此外,Strv-103的車重被限制在37ton以下,因為瑞典河流、湖泊多北部地區沼澤遍佈,必須靠橋樑連結兩岸;此外,全年許多時間氣候嚴寒,大地被厚重的積雪覆蓋。如果戰車太重,在鬆軟的積雪地帶就會寸步難行,而且對橋樑造成重大考驗。



要減少被彈面積、降低車高,最徹底的手段就是取消砲塔,將砲身直接安裝於車體內;而取消砲塔也可以減輕車重。兩項因素一拍即合,造就了Strv-103獨特的無砲塔構型,在戰車發展史上堪稱異類。不過取消砲塔之後,也使Strv-103無法在行進間發動攻擊(除非砲口恰巧正對目標,但是有效的行進間射擊技術在1950年代尚未誕生),而且車體轉向以及懸hi繫統調整仰角等瞄準方式勢必不如砲塔直接轉動來得方便(停車才能轉動,而且轉速較慢,難以應付突然從後方或側面出現的目標),懸hi繫統可提供的俯仰角變化也非砲塔式戰車可比。在權衡利弊後,瑞典決定選擇無砲塔的優點,而犧牲砲塔所帶來的好處。在1960 年,瑞典陸軍向波佛司訂購10輛Strv-103的預量產型,而頭兩輛Strv-103的原型車則於1961年完成。10輛預量產型的型號為Strv- 103,經過幾年測試改良後,波佛司於1965年推出經過改進的Strv-103A,於1966年開始量產,1967年進入瑞典陸軍服役,這也是首種正式量產服役的Strv-103。Strv-103A的量產作業持續到1971年6月,共生產了300輛;其中後期生產型增加了兩個砲管固定架以及可加裝在側面的浮游氣囊,被稱為Strv-103B。從1972年起,所有的Strv-103A都提升至Strv-103B的規格。

基本構型
Strv-103編制三名乘員,分別為車長、駕駛兼砲手以及機電操作員,車長位於主砲右側,而駕駛兼砲手則位於主砲左側,其後便是機電操作員(平時需操作無線電,必要時還得擔任裝填手),兩座為背對背方式,戰鬥室底板設有乘員逃生門。Strv-103的車體較短,僅設有四對承載輪,採用雙銷式履帶。 Strv-103的車頭呈大角度傾斜(30度),避彈性能甚佳,車頭結構並以多條水平肋骨強化,而引擎艙與備用履帶都置於車頭,使得其後的乘員戰鬥室獲得更佳的保護,彈藥艙也位於車尾以避免被擊中。由於取消了砲塔,Strv-103擁有現役戰車中最低的1.9m車體高(不含機槍高度),正面防護能力極佳。 Strv-103有兩套滅火系統,可由車內或車外啟動,但無核生化(NBC)防護裝置。



懸hi繫統
Strv-103的液氣壓懸hii繫統技術引進自美國,原本美國這種系統是打算用於25ton車輛之上。此懸hi繫統由中央液體管路連接,以幫浦調整前後懸hii之間的油量,進而改變承載輪支撐臂的行程而改變車體俯仰姿態,俯仰範圍介於-10至+12度之間。車體維持水平狀態時,前後懸hi臂的液壓油量相同;在需要正仰角時,幫浦將後方的液壓油抽到前方,使前懸hi的行程長於後懸hi,造成車體後仰;反之,較多液壓油抽到後輪則使車體出現俯角。此外,這套懸hi繫統中還有一套液壓油路調整系統,用於調整前後懸hi的高度以改變車體高度或履帶張力。在轉向時,懸hi繫統會將兩側最前與最後的兩對承載輪提起,僅靠中間兩組承載輪支撐地面,以降低轉向阻力,此時原地迴轉週期僅需2至4秒。第二、第三對承載輪的懸hi的液壓油缸不與其他承載臂的油缸相通,相互獨立。為了保證射擊時的穩定性並維持原有仰角,Strv-103瞄準後到開火之間需要鎖定懸hii繫統,讓懸hii繫統內的液體量維持原狀。Strv-103的第一與第四對承載輪的懸hi臂上裝有避震器補強,懸hi繫統設有斷油筏,在懸hii損壞時可停止供油。


武裝
武裝方面,Strv-103配備一門波佛司生產的L-74型105mm 62倍徑旋膛砲,設有砲膛排煙器,砲身較當時西方戰車主流的英製L-7 105mm 51倍徑旋膛砲長了1.3m,使其擁有更高的砲口初速。L-74使用脫殼穿甲彈時具有1463m/s的砲口初速,有效射程2000m,不過目前已經被瑞典購自以色列的M-111型105mm翼穩脫殼穿甲彈取代了;使用高爆榴彈時砲口初速為730m/s,有效射程5000m;而發射高爆穿甲彈時則有 790m/s的砲口初速。Strv-103是西方國家第一種配備主砲自動裝填系統的主力戰車,由於Strv-103的主砲為固定式,砲彈與砲膛間沒有相對運動,故自動裝填系統的結構可以大幅簡化,可靠度與安全性比日後蘇聯主力戰車使用的自動裝彈機高得多。這套自動裝填系統採用液壓制動,彈艙位於車體尾部,分為左右兩側,各有25個彈位,通常右側彈艙配備25枚脫殼穿甲彈,左側則存放5枚煙霧彈以及20枚高爆彈;而主砲尾部則有兩個直立楔式炮閂,附有中央曲柄。此系統的結構相當簡單,車長與駕駛兼砲手席都有進彈控制面板,按下按鈕後,該彈位的卡爪便鬆開,讓其上的砲彈因本身重量而滑入下方彈盤,接著由彈盤後方的機械裝填臂自動推入砲膛,便完成了進彈作業。此外,砲尾設有自動拋殼機,從砲膛退出的空彈殼經由車尾活門拋出車外。車尾設有彈藥補給艙門,兩名乘員能在5至10分鍾在車外完成彈藥補給作業。如果自動裝填系統故障,駕駛席後方的機電員便需接手裝填工作;此外,煙幕彈的彈位無法自動裝填,固定需要機電員裝填。次武裝方面,Strv-103裝有一挺車長機槍,車長可在車內遙控這挺機槍;而車體左前方則裝有一個箱式機槍座,能安裝兩挺機槍,由駕駛兼砲手控制操作(扳機就位於駕駛座的T型操縱桿上)。Strv-103原型車使用12.7mm車長機槍以及兩挺車身7.62mm機槍,預量產型則統一為12.7mm機槍,而Strv-103A則統一改為比利時FN的KSP-58 7.62mm機槍,車上總共攜有2750發7.62mm機槍彈藥。除此之外,Strv-103兩側各有一組四聯裝80mm煙幕彈發射器。


結語
從1950至1990年代,Strv-103構成了瑞典戰車部隊半數的兵力。誠如前文所述,Strv-103這種較極端的設計融合了瑞典觀察二次大戰戰車使用教訓以及瑞典本身的需求,這在當時還算是個讀到的思想。不過隨著科技的飛越進步,許多當年左右戰車發展的因素或限制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憑藉最尖端的科技,1980年代全球最精銳的美國M-1與德國豹二戰車都能有效兼顧火力、機動力與防護能力;此外,行進間射擊技術也已經成熟,現代許多精銳的西方戰車都具有八、九成的驚人行進間第一發命中率。所以時至今日,捨棄砲塔(行進間多方向開火能力)來換取生存性實在是太不划算,這也是Strv-103這類設計成為絕響、後無來者的因素。在1990年代瑞典陸軍的新戰車採購案中,便選擇了德國豹二系列作為瑞典下一代的裝甲部隊主力,逐步取代了原有的Strv- 103。等Strv-103功成身退後,瑞典戰車將從獨樹一幟的異類再度回歸西方主流。


轉貼自http://hk-pub.com/forum/thread-2053046-1-2.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28
銀兩5202

98

主題

666

回帖

662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5-18 21:40:19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知這輛戰車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見鬼=+: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5-18 22:48:2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樓 的帖子

不清楚。但可以很定的是此類設計的瑞典射別坦克將會於退役不會再投產,
然後著手購買回德國豹二系列坦克,作為下一次瑞典陸軍主力。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3 18:24 , Processed in 0.015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