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 6332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
原帖來自: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raphael/article?mid=13456&prev=13701&next=12480&l=f&fid=25
奧地利的常勝將軍--查理大公
奧地利在奧斯特里茨戰敗後,一心不忘復仇,於是任命查理大公為陸軍部長全面進行軍事改革。經過整軍經武編成4萬常備軍,24萬預備軍,後來又編成34萬新軍。元氣已逐漸恢復的奧地利見拿破崙忙於半島戰爭而蠢蠢欲動,然而懦弱的奧皇弗蘭西斯雖受到主戰派的慫恿,但還是不敢輕言開戰,最後在英俄的明示暗示下,奧皇毅然宣戰,不過對象是向法國的盟國萊茵邦聯。1809年4月初查理大公向駐巴伐利亞法軍遞送戰書,信使將戰書主即傳往巴黎。4月11日拿破崙接到這個消息後兩小時就啟程前往德意志。
15日法軍越過萊茵河,17日在多瑙沃耳特設立大本營。說實在的,拿破崙從未遇過如此危急的情況,30萬精銳還陷在西班牙,為此不得不提前徵召新兵,同時又從德意志各國強徵10萬兵。而奧地利則傾全國之力立志把拿破崙打垮。不過拿破崙對勝利充滿信心,他在出征前這樣說:“兩個月後我要讓奧國放下武器,屆時我再重新完成在西班牙的旅行。”
法奧首戰在巴伐利亞的阿本斯貝格,奧軍損失13000多人。第二次是4月22日在艾克繆爾,查理大公損失慘重被迫北退,法軍受到大拉比爾河的阻隔未能及時追擊。次日拉納元帥在完成迂迴之後強攻雷根斯堡,拿破崙親臨指揮,腳還被敵軍炮彈打傷,他包紮好傷口後又坐在馬上若無其事地指揮,並嚴禁談論他受傷之事以免擾亂軍心。在猛攻之下雷根斯堡陷落,奧軍撤至多瑙河左岸。拿破崙忍著劇痛向對他歡呼的士兵還禮。與此同時法軍在泰根、蘭次胡特也取得了勝利。
五天當中拿破崙贏得五次勝利,奪下雷根斯堡後經多瑙河右岸直趨維也納,只留下達武監視奧軍主力。5月8日拉納首先抵達維也納近郊,守軍不戰自降,可是城內的馬克西米利安大公還在負隅頑抗,他們從城樓向下掃射,法軍傷亡慘重,為了減少傷亡,拿破崙派軍使前去敦促大公投降,不想遭到城中軍民一頓痛打,大公回覆:誓死保衛維也納直到最後一人。拿破崙忍無可忍,立即構築炮臺向維也納開砲,城內登時一片火海,5月13日終於投降。不過在幾次血戰中奧軍卻未受到致命打擊,在查理大公指揮下有秩序地撤到多瑙河左岸,並炸掉河上所有橋樑準備與拿破崙作持久戰,而拿破崙決定渡河與奧軍決戰。
拿破崙將渡河點選在凱撒埃比爾多夫,此處河床寬廣,中央還有個較大的羅堡島,島上樹木叢生可掩護部隊渡河。法軍用船筏在多瑙河右岸與羅堡島間架起一座浮橋,在羅堡島至多瑙河左岸的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之間架設了一座比較輕便的舟橋。為了迷惑奧軍,拿破崙命達武到諾斯多夫佯裝架橋渡河。
5月20日下午拉納和馬塞納兩軍渡河佔領阿斯佩恩和埃斯林。夜間河水漸漲,再加上浮橋狀況不善,法軍渡河出現困難。21日拂曉拿破崙與貝爾蒂埃、馬塞納、拉納等軍官一同去阿斯佩恩堪察地形,但河水仍在漲,行動只得中止,渡過河的部隊僅3萬人。此時的奧軍正好駐紮在兩村後面的高地上,法軍在奧軍眼中一目了然。查理大公見羅堡島與左岸間只架設一座輕便的舟橋,心中暗自高興,輕便的舟橋不牢固,步兵尚可小心翼翼通過,騎兵和炮兵就困難了。查理大公先不忙於攻擊,待法軍半渡後迅速毀掉舟橋,並殲滅已渡河的法軍。他命部隊準備裝有重物和易燃物的衝船順河而下,準備破壞橋樑。同時隱藏主力,只派部分騎兵佯退引法軍入袋。
21日中午查理大公率9萬餘人分五路向阿斯佩恩和埃斯林進發,企圖圍殲已渡河的3萬法軍,一場激戰就此開始。此時法軍背水而戰,拿破崙斷然下令以寡敵眾,數度交手後法軍受挫,奧軍朝河邊壓來。與此同時查理大公從上游放衝船,毀掉了法軍與羅堡島之間的舟橋。法軍見撤退無望,但依然頑強地戰鬥一個下午,阿斯佩恩先後易手達七次之多,直到夜幕低垂還未分勝負。是夜法軍迅速修復了舟橋,羅堡島上的法軍很快地過了河。翌晨北岸法軍已增至7萬人,拿破崙重新部署發起猛攻。可部署未完激戰又起,雙方短兵相接,兩地又處於反覆爭奪當中。
22日晨拿破崙發現中央奧軍並未發動攻擊,又聽說達武軍已開始渡河,於是他決定靠強大的援軍從中央對奧軍進行突擊。他命令拉納率步兵2萬人、大炮200門及龐大的騎兵隊直撲奧軍。拉納攻勢兇猛,步兵隨炮火突進形成一個大缺口,騎兵再迅速突入直驅奧軍預備陣地。這時查理大公調來擲彈兵壓制法軍,而騎兵也及時趕來穩定陣勢。在奧軍的反擊下法軍只得倉皇後退,奧軍集中炮火猛轟浮橋的橋頭,成批的法軍倒斃。當奧軍步步進逼、法軍逐漸後撤之際,多瑙河水暴漲,奧軍衝船衝毀了浮橋,後備部隊的車輛、一部分重騎兵和達武軍被隔在對岸無法投入戰鬥。
由於浮橋被毀,失去後援,拿破崙不得已退往羅堡島。奧軍乘勝佔領阿斯佩恩和埃斯林。炮兵對羅堡島與左岸的舟橋射擊,法軍且戰且退,傷亡慘重。拉納元帥在退卻中負傷,腿被炮彈打斷。後衛馬塞納頑抗奧軍的追擊,這位元帥看著弟兄們成批倒在身旁,一直戰到夜幕低垂,在馬塞納的堅韌抵抗下,終於掩護最後一批法軍撤回羅堡島。
被困在羅堡島的法軍十分危險,如果查理大公乘勝追擊定能將法軍全部趕下河,但查理大公過於拘泥傳統戰略,更為嚴重的是為人猶豫不決,對拿破崙心存畏懼,因此按兵不動與法軍隔河對峙。他想像拿破崙在敗局下會跟奧國談判,從中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可他沒想到這正好給拿破崙機會整軍再戰。
阿斯佩恩—埃斯林一戰是拿破崙第一次慘敗,法軍死傷慘重,奧國政府準備還都,而德意志各地的反法運動也乘勢而起,奧軍佔領薩克森,國王出逃;農民在山間展開遊擊戰,構成拿破崙帝國的重大威脅。
失敗的拿破崙在軍事會議上決定堅守羅堡島,他認為退出要地等於前功盡棄。他加強防禦工事,徵調援兵伺機渡河再戰。這時拉納元帥因傷口感染而去世,在拉納瀕死的八天裡,拿破崙每天都來看他,自知生還無望的拉納強撐精神與拿破崙長談。會談結束後皇帝緊緊地把他摟在懷裡,默默地流著眼淚。1809年5月31日清晨5點,拿破崙的好部屬和好朋友--拉納終於與世長辭,享年40歲。
======================================================================
查理大公檔案
卡爾大公,特申公爵(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 Duke of Teschen)
(德語: Erzherzog Karl von Österreich, Herzog von Teschen, 又稱Karl von Österreich-Teschen)
(全名: 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Karl Ludwig Johann Josef Lorenz of Austria)
(1771年9月5日 – 1847年4月30日) 奧地利元帥,利奧波德二世和皇后瑪麗亞·盧多維卡公主(Infanta)之子,弗朗茨二世之弟。
儘管他患有癲癇病,但不影響他作為指揮官和奧地利軍隊的改革者。
青年和早期生涯
卡爾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斯。年青時在托斯卡納,在維也納,在奧地利屬下的荷蘭,法國革命戰爭時在那裡他開始他的軍事生涯。
他指揮的一個旅在熱馬普戰役(Battle of Jemappes),和1793年揚名的阿爾登霍芬(Battle of Aldenhoven)和內爾溫登戰役(Battle of Neerwinden)。
在這一年,他在比利時成為Statthalter並獲得lieutenant field marshal軍銜(lieutenant field marshal),
不久晉陞為Feldzeugmeister(FZM)步兵上將。隨後參加弗勒侶斯戰役。
在1795年他在萊茵軍團,並在第二年被賦予行政控制所有萊茵河奧地利軍隊。
1796年將儒爾當和莫羅的法軍趕出,獲元帥軍銜,成為歐洲一個最偉大的將領。1799年在安貝格和維爾茨堡戰役與儒爾當會戰,
再次擊敗法儒爾當的軍隊,但遭到巨大損失。然後遭遇莫羅的法軍,他戰敗被迫離開德國。
拿破崙戰爭
阿斯彭-埃斯靈戰役(May 21-22, 1809)勝利期間的奧地利卡爾大公。1797年他被派往意大利迎擊波拿巴將軍,
有力地鉗制了拿破崙的進軍,在1799年的戰役他再次迎戰儒爾當,在Osterach和Stokasch之戰打敗他,隨後入侵瑞士在第一次蘇黎世戰役擊敗馬塞納,重新進入德國佔領法國萊茵河。
因健康欠佳他被迫退休回到波西米亞,1801年升任奧地利軍事委員會主席,銳意實施改革。由於受到阻撓,被迫於1805年1月辭職。
霍恩林登戰役後卡爾大公不得不作出Steyr停戰決定,第二次反法同盟以來的連綿戰事暫時告一段落。這給他贏得給他豎立塑像的榮耀和國家救世主的名聲,但卡爾拒絕了。
1805年短期和災難性的戰爭,卡爾大公打算將主要軍隊留在意大利,
與法軍馬塞納元帥在北意大利開始卡德耶羅戰役(Battle of Caldiero),10月28日會戰開始,31日結束,雙方都未取得上風,隨着締結和平條約,
他開始了積極的軍隊改組工作,作為大元帥的軍隊,他若干年前已經取得了元帥軍銜。
1806年2月弗朗茨二世重新任命他為奧地利軍隊總司令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809年5月21∼22日,在阿斯珀恩和埃斯靈使拿破崙一世第一次遭到挫敗。
7月,瓦格拉姆會戰失敗後辭職。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8-17 23:2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