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352|回覆: 1

[原創] 《山楂樹之戀》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0
聖眷183
銀兩4539

1346

主題

14129

回帖

9638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0-9-17 17:3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楂樹之戀》

作者  /  艾米
出版社 /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07/09/01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6171271734142

  《山楂樹之戀》是以本書主人公靜秋在1977年寫的一個類似回憶錄的東西為基礎寫成的,敍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對話大多是靜秋原文中的。1977年是中國在“文革”後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靜秋那時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她也報了名,準備參加高考。

  她那時的生活已經比頂職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這次又有幸能報名參加高考,這使她想起老三曾經用來安慰她的那些話,說她會從農村招回來的,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惜的是,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為現實的時候,老三卻成了一個美麗的夢想。睹景思人,靜秋開始寫回憶錄,以紀念她跟老三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

  後來她把老三的故事寫成一個三萬字左右的小說,寄給了《L省文藝》。她那時甚至不知道投稿應該寫在格子紙上,就用一般的橫條信紙寫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說被退了回來,編輯評價說:“文筆細膩,風格清新……但人物缺乏鬥爭性……”,叫她按編輯的意見改寫後再寄回《L省文藝》。靜秋沒有改寫,一是因為忙於應考,二來她寫那篇小說是為了紀念老三,如果按編輯要求改動,老三就不成其為老三了,即便發表了,也沒有意義了。後來,盧新華的《傷痕》發表,中國文壇進入“傷痕文學”時期。艾米的父親開玩笑說,可惜《L省文藝》的編輯膽子太小,不然靜秋的那篇小說可以代替《傷痕》,被寫進中國文學史了。

  十年後,靜秋離開K市到L省的省會去讀書,再後來她妹妹出國,媽媽和哥哥相繼移民,家裏的東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這篇寫在一個日記本裏的回憶錄被她媽媽保存下來,帶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參與寫完《致命的溫柔》後,就經常收到網友的悄悄話或跟貼,建議寫寫靜秋的故事。那時艾米還不知道靜秋的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幾段,於是經常“威脅”靜秋,說要把她的故事寫出來,但她都沒有同意。

  今年春節時,靜秋帶她的女兒Sara到艾米家來玩,帶來了那個日記本,讓艾米挑一些寫出來,紀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於是就有了《山楂樹之戀》。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183
銀兩4539

1346

主題

14129

回帖

9638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9-17 17:37:34 | 顯示全部樓層
艾米:《山楂樹之戀》的影視改編不能隨心所欲
2010年08月10日 來源: 中國青年報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0-08/10/c_12428453.htm

  中國青年報:《山楂樹之戀》正在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同名電視劇的改編也正在進行中。你認為影視改編與原著之間關係如何?

  艾米:小說改編成影視,就像翻譯一樣,是從一種語匯到另一種語匯的轉換。只不過小說是文字的語匯,影視是畫面和音響的語匯。所以,改編實際上是用畫面和音響的語匯再現小說用文字表現的內容。

  影視改編可以完全忠實于原著,也可以完全不忠實于原著,中間還可以有各種程度的忠實度,這都是允許的,改編史上也都有例子可循。至于影視改編應該忠實到什麼程度,是由改編的目的決定的。如果你的忠實度不能達到你的目的,那麼就是自己拆自己的臺。

  《山楂樹之戀》出版已經好幾年,海內外擁有大量“山楂迷”。電影導演張藝謀和電視劇導演李路想把它搬上大小銀屏,我想重要原因應該是看中了它的故事框架和雄厚的讀者群。既然如此,還是應該盡量忠實于原著,否則還不如找人創作一個新劇來拍攝。

  中國青年報:你對改編如何評價?

  艾米:我以為,這兩位導演改編的忠實度把握得不好。僅從現在已經透露出的信息來看,就做了幾個很沒水平的改編。

  比如電影,將故事發生的季節從初春改到了仲春,這個改編就沒什麼道理。電影畫面裏是一片金黃的菜花,陽光燦爛,暖暖小陽春,而男主人公還穿著長呢子大衣。這不僅穿幫,也削弱了原著中老三幫靜秋清洗床單的意義,從深切關懷變成了借機調情。

  電影還刪掉了原著中的幾場吻戲,這也沒什麼道理。《山楂樹之戀》的主線就是靜秋由懼怕“失足”到主動要求“失足”的轉變過程,每場吻戲都是這個過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去掉,就等于去掉了故事的主線,靜秋後來的要求“失足”就會顯得突兀。

  電視劇改編了些什麼,我現在還不清楚,但我至少知道將靜秋的年齡改大了,並將她的身份由學生改為代課老師。這也沒道理。因為故事的很多矛盾衝突就來自靜秋的年齡和身份。她當時是學生,年齡又小,愛情上才會有那麼多顧慮和阻礙。如果把她年齡改大,身份改成代課老師,這些顧慮和阻礙就顯得多余,很多矛盾衝突就毫無根據了。

  中國青年報:影視改編是否使原著面目全非?

  艾米:《山楂樹之戀》是一部20多萬字的小說,電影要在一兩個小時內完成整個故事,刪減內容是關鍵;電視想拍成20多集,增加內容是關鍵。但不管是刪減還是增加,都應該以忠實于原著為前提,而不應該改得面目全非。

  一部小說有眾多情節。有的情節是主幹部分,砍掉或增加就會影響故事的發展;有的情節是枝蔓部分,對全面刻畫人物很重要。影響故事發展的主幹情節,不應該隨意增刪;枝蔓部分,增刪一些不會有太大影響。

  比如葉老師來向靜秋學習織毛褲,閒聊中透露出老三有未婚妻。這個情節就是主幹情節,這樣的情節不能刪!萬駝子被打的情節,給故事增添了高潮和張力,也從一個側面刻畫了老三的性格,但對故事發展影響不大,如果刪掉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林和平做電視劇編劇的時候,曾說《山楂樹之戀》缺乏戲劇衝突,準備加一些衝突進去,這就很不恰當。我以為,如果他不是在改編《山楂樹之戀》,而是在創作新劇,那麼加多少戲劇衝突都沒關係,觀眾會認為故事就是那樣發展的——現在很多美劇都是邊寫邊拍邊播。但根據一部讀者熟悉的小說改編電視,就不允許隨心所欲添加情節。

  中國青年報:你以為影視主演可否準確詮釋原著內涵?

  艾米:據說張藝謀選中周冬雨演靜秋,是看中了“她像一張白紙,對現實社會中的很多人情世故全然不懂。”我只能說張藝謀沒把握住靜秋這個人物的特點。你可以說靜秋“清純”,但清純不是無知,只是沒雜質,而不是沒知識。一個“對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情世故全然不懂”的人,只能算天真或者無知,但並不叫清純。

  事實上,靜秋對人生對社會是很“有知”的。她見識過父母挨鬥的場面,親眼看見父母從前的同事、朋友翻臉不認人。她也混跡于社會底層人物之中做臨時工,見識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她還看過不少世界名著,對人心人性都有比較深的了解。她唯一不太明白的是男女兩性關係,但這跟不通人情世故是兩碼事。

  電視劇男女主演李光潔和王珞丹,我都不看好。李光潔對《山楂樹之戀》原著的評價,也顯出他文學口味的低俗:“它從女性角度對愛情進行了詮釋。不過節奏太慢,前半部分讓我昏昏欲睡,唯有結尾讓我覺得震撼,我沒想到男主人公會死。”——整個故事都沒能感動他,一個死卻把他震撼了,我以為這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的品味。導演李路還沒開拍,就得罪了無數“山楂迷”。

  《山楂樹之戀》原著簡介:《山楂樹之戀》的故事發生在1975年前後。漂亮的城裏女學生靜秋,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時父母挨鬥,受到打擊,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群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認識了軍區司令員的兒子老三。老三喜歡上了靜秋,而靜秋卻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但是老三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待靜秋畢業,等待她工作,等待她轉正。等到靜秋所有心願都成真,老三卻患白血病去世了。那時候,1976年,老三還很年輕。


關二哥評:《山楂》的走紅,或許是大家看得「罐頭劇」太多,對一些「比較真實」的故事特別好奇?

[ 本帖最後由 關二哥 於 2010-9-17 17:39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4 01:31 , Processed in 0.0136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