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1-24 18:5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先.....是不是因為甲午之敗,就覺得中國改革不如日本?
有時你仔細看看中國和日本在洋務上做的改革
我覺得最大的分別不是太大
中國有洋式軍校
日本也有
中國有軍工
日本也有軍工
日本在甲午打敗中國,在日俄打敗俄羅斯
又是不是代表成功?
那反而把日本推向軍國主義的路上
甲午和日俄戰爭的勝利
而反把日本發展成二戰前夕的思想畸形的法西斯溫床國家而已
那樣的結果,是代表日本人比中國優越嗎?
我覺得說日本明治維新成功
說中國洋務運動失敗
只是以甲午戰爭為計算點而已
可是甲午戰爭中
有多少是「明治維新」因的貢獻?
其二,「日本人民族性」在「明治維新」當中又扮演個什麼角色?
其實我覺得當年的事根本不應該把問題推到民族性的
不過真的要說的話
應該是危機意識
中國的領導層的危機感比較弱
日本的領導層的危機感比較強
中國,如大家知道的,他曾一度戰敗
可是清廷在太平天國之亂後,
一直在內戰大勝
國庫也上昇回來
一直說自己是同光中興
大家在說慈禧太后挪用海軍公款(那個有興趣再討論,因為其實也不算是他拿的)
可是當時的慈禧太后由聽政以來,平長毛,捻子,回亂,中法戰爭也有個小勝平手,
他算是辛苦再平定天下了
眼看下去,他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了解朝鮮和日本的危機
因此在海軍問題上有此判斷是可以理解
即使是當時高官和洋人打交道最多的漢人李鴻章,也沒想到朝鮮問題有多嚴重
倒是日本人,一直也覺得自己會被外國欺負
由幕末開始時就已經是這樣妄想被迫害
老是在想自己快要被洋人殺死了,被殖民地化了(不過當時列強其實沒有重視過他們日本,他們的眼光都在中國= =....)
幕府失去領導,多少是因為幕府在洋人面前沒有表現出有能力領導日本對抗洋人的精神
因為武士才會寄望天皇~(天皇的意志,就是由一些相信武士集團的公卿影響吧~總之天皇就是可以代表自己吧)
明治政府建立之後
領導新政府的人,像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縣那幾個
全都是在洋人刀槍下打過仗的人
薩摩人在幕末時發動過薩英戰爭,長州人發動過四國戰爭,兩個藩都被炸得很慘
他們都知道洋人有多可怕(伊藤博文在甲午戰爭中一直也不想打仗,因為他怕外國介入,後來開戰也只是因為被陸奧和川上操六騙了= =,後來聽見東鄉平八郎擊沈了英國的高陞號,又因為怕英國介入戰爭,當時還氣得球口大罵東鄉)
也認定日本隨時有機會被人滅了,就如印度一樣的亡國
不過我覺得危機意識我不覺得是日本人獨有的
可是我們中國人太習慣自成一國的天下
對外來東西是沒太強的危機感
以前的人說
明代和清代
制度其實沒什麼大分別
可是為什麼清朝就是管得明朝好?
明朝就老是出垃圾皇帝?
我覺得也是出於滿人自己的危機感
因為自己人比較少,他們怕人多的漢人作反
因此才更用心去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