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626|回覆: 1

[轉貼] 2月25日: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0
聖眷183
銀兩4539

1346

主題

14129

回帖

9638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清·永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春)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history/news/2011-02-15/550519.html

(赫魯曉夫,維基百科圖片)
(斯大林,維基百科圖片)


(節錄自鳳凰衛視2011年2月14日《鳳凰大視野》節目內容)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鄧小平所做的修改黨章報告中,杜絕個人崇拜被明確提出。今天翻開中共七大至十七大黨章會發現,惟獨1956年的中共八大黨章中沒寫入毛澤東思想。其原因就是受到蘇共二十大(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秘密報告,反對領袖個人崇拜的影響。

  1955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史達林 Joseph Stalin,前蘇聯領導人)的誕辰紀念日,這是斯大林去世後的第三個紀念日,和往年隆重、熱鬧的慶祝集會相比,這一天蘇聯人民是在冷冷清清中度過的,人們只是在報刊上看到了一條政府發佈的慶祝斯大林誕辰76週年的消息,這些種種不尋常的信號,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到來。

  1956年2月,莫斯科依舊被冰雪包裹著。2月25日淩晨,斯大林的繼任者赫魯曉夫(赫魯雪夫 Nikita Khrushchev)向世界投放了一枚巨型炸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他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史稱秘密報告,報告的矛頭直指斯大林。一位與會者回憶到,大廳裏鴉雀無聲,沒有座椅的嘎吱聲,沒有咳嗽聲,更沒有竊竊私語聲,大家誰也不看誰,誰也不吭聲,或許是因為意外,或許是出於驚慌與恐懼,所有人都深感震驚。

  高放(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赫魯曉夫的那個秘密報告,他是個人感情的色彩比較濃厚。缺少理性分析,但這個秘密報告有可取的地方,就是羅列事實,中央領導人艾赫,艾赫怎樣被迫害,到了監獄裏頭給斯大林還寫信,求他重新審查什麼等等,列舉的很多都是事實。」

  在這份令人震驚的秘密報告中,赫魯曉夫列舉了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大清洗期間,衛國戰爭時期和戰後黨內政治生活中的種種錯誤,對代表真理與理想化身的斯大林,進行了幾近顛覆性的揭露。赫魯曉夫以他一貫的激情做了長達五個小時的報告,他本人回憶到,講話時會場靜的能夠蒼蠅的嗡嗡聲,不過到最後沸騰代替了肅靜。吃驚則演變為無比憤慨。代替們誰也想不到,在斯大林的神聖光環之後,竟然有如此無法無天之事。

  關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兩個推倒,推倒了一個概念,也推倒了一個偶像,推倒一個概念是什麼呢?就是斯大林代表黨的。黨是代表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是代表國際共運的,國際共運的是代表全世界人民利益的和未來發展方向,推倒這樣一個概念。第二推倒了一個偶像,這個偶像就是斯大林。」

  後來人們知道,這份令人錯愕的推倒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其內容不僅沒有經過大會主席團的審查,而且也沒有最後形成文字稿,長達五個多小時的報告,許多為赫魯曉夫現場即興發揮,其主要來源出自赫魯曉夫曾經親自參與過的對斯大林大清洗中,受迫害人士的調查所得。這份堪稱倉促的秘密報告,之所以如此的不合規範,主要原因是在能否將斯大林的殘酷統治公之於眾這個問題上,蘇共黨內發生了激烈的鬥爭,以保守派代表莫洛托夫為主的蘇共主要領導人,對此大多持反對意見。

  高放:「他們是反對,就覺得這樣一講的話,是不是給共産黨自己臉上抹黑呀。是不是會引起政局的動蕩。」

  然而面對強大的反對壓力,赫魯曉夫卻表現得異常堅決,聲稱如果其要求不能實現,他將用黨章賦予的權力,以個人名義在中央全會上發佈秘密報告,如果這樣其他蘇共領導人將立即在政治上陷入被動。

  高放:「那怎麼辦,就折中一下,就作為會後做的一個報告,不算大會正式議程裏頭一個報告。」

  這份秘密報告最終在蘇共二十大正式閉會的當天午夜出爐,兩千多人的會場中,全部為蘇共代表,各國記者及兄弟黨代表團均被排除在外,正因如此,由朱德帶隊的中共代表團,此時儘管身在莫斯科,但對於身邊爆開的這一重磅炸彈,卻毫無所知。直到幾天之後,赫魯曉夫才將秘密報告的內容,分別向各兄弟黨代表團做了口頭通報。

  師秋郎(毛澤東翻譯師哲之女):「秘密報告準備出來以後,派了個人到我們代表團的駐地來宣讀,並且解釋説不是向你們保密,因為其他國家的代表,代表團都沒有邀請,所以單邀請你們好像又不太好,來人是例行公事,宣讀完了,就走了,他們走了。咱們代表團就開鍋了,怎麼能這樣對待斯大林呢。」

  幾天之後,先行回國的鄧小平將此事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做了彙報,在聽完鄧小平等人的彙報後,在表面上毛澤東的態度比較謹慎,除了安排《人民日報》發了兩篇社論,對蘇共二十大表示支持外,並沒有就秘密報告發表公開評論,然而在內心深處,毛澤東卻是五味雜陳,喜憂參半。


關二哥評:批判個人崇拜固然是正確的,但因此完全抹殺斯大林的統治,正是過猶不及。

[ 本帖最後由 關二哥 於 2011-2-25 17:26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183
銀兩4539

1346

主題

14129

回帖

9638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清·永熙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春) | 顯示全部樓層
揭秘:赫魯曉夫與“個人崇拜”的報告
2010年12月18日 10:07:58  來源: 今晚報

來源: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2/18/c_12893655.htm


  某段時期內,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1956年蘇共二十大,為斯大林唱了十多年讚歌的赫魯曉夫突然調轉槍口,大肆謾罵這位『自己生身的父親』。赫魯曉夫別有用心地詆毀斯大林造成了思想混亂,引發廣大群眾的信仰危機。」在中國這個重視倫理的社會裏,赫魯曉夫的行為被認為是不講道德、忘恩負義的。我們在仔細研究了赫魯曉夫對斯大林態度變化的軌跡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無論讚頌還是反對斯大林,其中雖不乏政治因素,但赫魯曉夫總的說來是真誠的,是從感情出發的。赫魯曉夫對斯大林態度的改變也不是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的,而是逐漸變化的,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反斯大林的報告也不是他的個人行為。

  赫魯曉夫改變對斯大林的態度事出有因

  赫魯曉夫與斯大林首次相見是在1925年12月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所在的頓巴斯代表團的莫伊謝因科請求斯大林與他們合影留念,斯大林愉快地答應了。攝影過程中,攝影師彼得羅夫指揮大家照相,斯大林開玩笑說:「彼得羅夫喜歡發號施令,可是在我們這兒發號施令是不行的,不許發號施令!」大家很為斯大林的民主精神所感動,「我們覺得,斯大林的確是一個作風民主的人,他發表這種意見不是偶然的,這句玩笑話本質上符合斯大林的天性。」隨後在代表會議期間,斯大林的講話,他的一些即興插話,也都使人對他產生好感。初次相見,斯大林給赫魯曉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他深信,斯大林就是黨,就是黨的正確路線的代表。這種判斷,使他在蘇聯上世紀20年代紛繁復雜的黨內鬥爭中始終緊跟斯大林,從而得到信任和提拔。

  此後幾年裏,不斷有關斯大林為人謙虛、作風民主的佳話傳到頓巴斯,赫魯曉夫深信,斯大林是一個頗具民主精神、平易近人、能正確對待自己的人。

  赫魯曉夫是斯大林理論和政策的堅定擁護者,他在反右傾的浪潮中青雲直上,他也是斯大林清洗老布爾什維克的直接受益者。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就有機會參加斯大林的家宴。他說,「斯大林在這些家宴上顯得很有人情味兒,令我印象深刻。我更加對斯大林充滿敬意,既把他當做其身邊的人無出其右的政治活動家,又把他當做一個普通人。」他對斯大林的歌頌也是真誠的,是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推波助瀾的重要人物。

  從1929年斯大林五十壽辰開始,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逐漸發展起來了。20世紀30年代,赫魯曉夫雖然親眼目睹了黨的許多活動家、優秀的紅軍將領被送上斷頭臺,但他並沒有懷疑斯大林政策的正確性。

  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懷疑是從衛國戰爭初期的失利開始的。蘇聯遭受的巨大損失使他直觀地感到對紅軍將領的清洗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利益,也表明斯大林並不總是英明的——戰爭初期斯大林的萎靡不振和戰爭進程中斯大林的一些指揮失誤也刺激了赫魯曉夫。經過衛國戰爭初期的失利和基輔失陷,赫魯曉夫開始懷疑斯大林這個「天才領袖」的天才,但他仍小心翼翼、十分謹慎地行事。

  在斯大林晚年,赫魯曉夫是斯大林小圈子中的人物,經常參加斯大林的夜宴,近距離觀察斯大林的生活和為人。他也時常感到不安全,擔心哪天斯大林不高興把他也送進集中營。斯大林在他心目中的光環漸漸褪去。審查貝利亞案件和了解大清洗的內幕,動搖了他對斯大林的崇拜。

  1955年5月,赫魯曉夫、布爾加寧、米高揚和謝皮洛夫訪問南斯拉夫,此事促成了蘇南關係的恢復,對推動赫魯曉夫起而反對斯大林也起了作用。赫魯曉夫把蘇南關係破裂的責任歸之於貝利亞,鐵托十分不快,鐵托等南斯拉夫領導人清楚地表明,蘇南關係破裂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遭到赫魯曉夫等人的駁斥。但後來赫魯曉夫逐漸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認識到自己維護斯大林是多麼虛偽。

  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當然也有政治方面的考慮。斯大林逝世後,蘇聯共產黨開始對斯大林時期的內外政策進行調整,但黨內有分歧,以莫洛托夫為代表的一批人,包括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等人主張沿著斯大林的路線走下去;以赫魯曉夫為主要代表人物的一派希望改變斯大林的內外政策,走改革之路,但這派人在蘇聯最高領導層並不佔優勢。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為改革掃除障礙,他必然要拿斯大林開刀。

  作《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並非赫魯曉夫個人行為

  1955年12月31日召開蘇共中央全會,赫魯曉夫提出了關於大規模平反的問題,根據速記記錄,沒有任何爭論。全會決定成立以中央書記波斯別洛夫(主席)和阿里斯托夫為首的委員會,負責審查1937~1940年大鎮壓的資料。

  1956年2月1日的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在詢問了從監獄中找到的前國家內務人民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事務偵察處副主任羅托夫後,蘇共領導層感到震驚:那些令人發指的大鎮壓,正是斯大林自己有計劃進行的。阿裏斯托夫問:「赫魯曉夫同志,你有勇氣說出真相嗎?」赫魯曉夫說:「在報告中也許還需要補充(這些內容)。」別爾烏辛、布爾加寧、米高揚支持赫魯曉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等人則強調斯大林的功績。他們都不反對說出斯大林時期的真相,但在對真相揭露的程度上意見有所不同。

  1956年2月9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再次召開,會議聽取了波斯別洛夫委員會的報告,報告指出,在大鎮壓時期,1937—1940年以反蘇維埃活動罪共逮捕1920635人,其中688503人被槍決。赫魯曉夫努力讓大家相信,必須在代表大會上向代表說明,不僅是大鎮壓,而且還有關於斯大林的作用等問題,應該有勇氣講清楚,如果不說,則說明對代表大會心不誠。他建議由波斯別洛夫準備報告並在代表大會閉會時宣讀,特別要對產生個人崇拜的原因——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中,特別是不誠實者之手,加以說明。會議最後對於向代表大會說明大鎮壓的情況,沒有分歧,誰作報告成了問題。赫魯曉夫建議讓波斯別洛夫作,遭到大家的反駁:如此重要的報告不應該由一名書記作,而應該由第一書記作。1956年2月13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赫魯曉夫作《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

  由此可見,要不要在代表大會上作揭露斯大林錯誤的報告的問題,在代表大會召開前已經解決了,並沒有爭論。可以說,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反對斯大林,並不是因為其道德品質惡劣,而是時間的推移和大量真相的披露讓赫魯曉夫改變了對斯大林的看法,動搖了他對斯大林的崇敬。赫魯曉夫反對斯大林既是當時蘇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得到了蘇共中央的讚同,並不是赫魯曉夫的個人行為。當然不排除存在赫魯曉夫想借此撈取政治資本的因素,但不能否認赫魯曉夫的責任感和道德感。赫魯曉夫打開了監獄和集中營的大門,恢復了人們被踐踏的榮譽與尊嚴,千百萬家庭不能不感激他。值得強調的是,赫魯曉夫揭露了斯大林統治的殘暴性,但他不能容忍人們對斯大林所建立的蘇式社會主義體制的懷疑,這又是他的局限性。


(摘自2010年第8期《同舟共濟》 作者左鳳榮係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5-2-4 05:49 , Processed in 0.01866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