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19|回覆: 7

[公告] 天津頭炮活動---大清野史

[複製鏈接]

國民

威望103
聖眷81
銀兩301

357

主題

1752

回帖

2905

積分

身份
旗籍滿族鑲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5 08:45: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家張帖一些有關大清的野史秘史,由在下作評判,比其有趣性和震撼性。

第一名:獲 500兩
第二名:獲 250兩
第三名:獲 125兩
   卓異:獲  50兩

請各位湧躍參加!!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68
銀兩636

451

主題

1722

回帖

1767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5 13: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自願殉葬的妃子

順治在董鄂妃去世後的那年冬天染上了天花,沒過多久就不治身亡。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在順治的彌留之際,大學士王熙奉命趕到皇帝病榻旁撰寫遺詔。

    王熙在自撰的《年譜》中說,自己為順治寫的遺詔都經過了皇帝的認可,“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當晚,順治即駕崩歸西。王熙在官方的遺詔公佈後,便將當時所有和遺詔有關的東西全部付之一炬,此後對遺詔一事便一直保持沉默,再無片言只語。

    很奇怪的是,在這份遺詔中有這麼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盡孝道,輔佐朕躬,內政聿修。朕仰奉慈綸,追念賢淑,喪祭典禮,過從優厚,未能以禮止情,諸事窬潰不經,朕之罪一也”。

    “未能以禮止情”,這句話雖然說得很委婉,但無疑是對董鄂妃間接的譴責。王照聲稱自己寫的遺詔已經經過順治的同意,但以順治的個性,他應該不會在臨終前有如此對董鄂妃不利的話語,這是對他們愛情的否定。那遺詔是怎麼變成了罪己詔的呢?

    從順治死亡到公佈遺詔中間有四個時辰(古代一時辰等於現在兩小時),清史專家孟森先生推測“其間必有太后及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而把對董鄂妃的葬禮逾度寫進遺詔,顯然有有意而為之,估計是反映了孝莊太后對董鄂妃的怨恨。事實上,孝莊太后從一開始就對順治和董鄂妃的結合併不滿意,而順治的早死,很自然的歸結于董鄂妃的原因。孝莊太后在喪子之餘,其腦海裏浮現的想必是對“紅顏禍水”的一腔怒火罷!

    正如《紅樓夢》的元春一樣,每一個后妃的後面都關係著其外戚家族的命運。孝莊太后的憤怒使得另一個女人,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感到了來自內心的極大恐懼。為了澆滅孝莊太后的怒火,保全自己的家族,貞妃毅然決定犧牲自己為順治殉葬,以換取孝莊太后對董鄂妃家族的寬恕。

    是年,貞妃才剛二十齣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她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和丈夫。更可悲的是,貞妃從來就沒有像堂姐一樣獲得過順治的愛情和所賦予的顯赫地位,但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她卻要為順治和董鄂妃那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付出代價,做他們愛情的殉葬品。貞妃的死亡,歷史上只把它叫做“從殉”,中國歷史一種極為醜陋的古老制度。

    從殉的貞妃,後來被康熙追封為皇考貞妃,埋葬在孝陵東邊的妃嬪陵寢裏。後來康熙為嫡母營建孝東陵地宮的時候,在地宮中與順治合葬的只有董鄂妃和康熙的嫡母孝康章皇后。為先帝殉葬的貞妃死後依舊備受冷落,名分及合葬的哀榮都于她無關--她只不過是葬在孝東陵的眾多嬪妃之一,僅此而已。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和順治骨灰所放的地宮是清東陵中惟一沒有被盜過的,這讓多情的天子和他的愛人得到了長久的安寧。

    由於順治得天花暴死,驚恐之餘的皇族後來選中了皇三子玄燁作為王位繼承人,因為他已經生過天花並且死裏逃生,這就是後來的康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下昭禁止殉死的行為。從此以後,“從殉”便在中國的歷史上消失了。


本文摘自《大清野史之謎》作者:金滿樓
丐幫
窮善其身達濟天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朝廷命官

襄佐國政

威望360
聖眷763
銀兩140057

768

主題

8211

回帖

15750

積分

爵位誠郡王
榮銜從二品太子少保
官職正一品盛京將軍
兼職從二品通奉大夫
身份
旗籍蒙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5 20: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 室 疑 案 - 雍 正 被 刺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在圓明園生病,然在此以前他照常辦公,接見一些官員,這時健康狀況不會太惡劣。及至二十一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劇,召見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莊親王允祿,禮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宣布傳位弘曆,二十三日故世。這個對中國歷史施予了一定影響、有著傳奇性經歷的皇帝就這樣急驟地撇棄了金鑾寶座和熱切留戀的人世。
  
雍正之死,“實錄”只反映他故世的迅速,而為他送終的張廷玉則有感情地提供了一點新情況。張廷玉在自撰年譜中寫道:
  
雍正二十日就有病了,然很平常,二十二日白天還見了皇帝,夜間再奉召入見,就“驚駭欲絕”了。除了驚訝病情急速變化之外,是否還有難言之隱?這是不能排除的。
  
被呂四娘刺死說
  
雍正暴卒,官書不載原因,自易引起人的疑竇,再加上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更易引人猜測,於是不得好死的種種說法便產生了。其中,被呂四娘刺殺的說法較為風行。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或說是呂留良之子進士呂葆中的女兒,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僕逃出,為替父祖報仇,習武,入宮殺掉了雍正。或云她的師父是一僧人,原為雍正劍客,後不樂為其所用,離去,培養了這位女徒。據有人講,這種說法,“都是實錄”。這個傳說直到今日仍有市場,1981年曾發掘雍正地宮,未打開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打開,雍正有屍身而無頭,擬以考古發掘證實雍正被呂四娘所刺。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道理。雍正處置呂家,戮屍、斬首之外,呂留良孫輩發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乾隆時,呂氏遺胤有開面鋪、藥舖的,有行醫的,還有人成為捐納監生,被清政府發覺,改發配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後住齊齊哈爾,隸水師營。呂氏後裔俱在,不過遭到嚴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動,當然不能替祖上報仇。至於呂四娘主僕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當時辦理此事的浙江總督李衛以擅長緝捕盜賊而著稱,所以奉命兼管江蘇盜案,若呂留良後人果有逸出,他自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說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後雍正沒有責備他,他必心懷畏懼地下死勁處理有關人員,怎肯容主犯子孫逃脫!
  
被宮女、太監縊死說
  
  這種傳說,亦有它的淵源。另有一種傳說,謂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伺雍正睡熟,以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藥而愈。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在明朝倒發生過類似的事。明世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宮婢楊金英等縊而未死,用太醫許紳之藥而康復。雍正和嘉靖都廟號“世宗”,民間傳說,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也是難免的。雍正被呂四娘之刺說,可能由此衍化而來。
  
還有雍正遇刺於湖南盧氏婦人的說法。謂盧某謀逆被處死,其婦工劍術,為夫報仇,進入暢春園,刺殺雍正,然後自刎。這是小說家言。說湘人被害,大約是出過曾靜案的緣故。把圓明園誤為暢春園,可見​​傳聞的不確實了。
  
丹藥中毒之死說
  
  另有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猜測。雍正早就對道家的藥石感到興趣,他推崇紫陽真人,為之重建道院,特別讚賞的是真人“發明金丹之要”。表明他對道家丹藥的強烈興趣。他平時愛吃丹藥既濟丹,四年(1726年),賜鄂爾泰服食,受賜者服用一個月後奏報“大有功效”,雍正告訴他:“此方實佳,若於此藥相對,朕又添一重寬念矣。仍於秋石兼用作引,不尤當乎?”要他將儒醫與道醫之藥並用不悖。雍正還把既濟丹賜給田文鏡,說自己正在服用它,沒有間斷。常服並非治療某種疾病,專用作彌補元氣。人們服丹藥,總有所顧忌,怕與身體不投,所以雍正要田文鏡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表明他研究丹藥藥性。
  
雍正在宮中養著道士,原是為著治病,有的是用藥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賈士芳則是念咒,行按摩術。婁近垣,為雍正設醮禱祈除祟,此人“頗不喜言煉氣修真之法”,不是煉藥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睞,封為妙應真人。雍正密令督撫推薦懂醫藥的道家,就是要“修煉養生之人”。為雍正煉丹的是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為煉火之說”,在圓明園內修煉。雍正和道士接近,極其希望道士給他治病、健身,對道家的丹藥持欣賞態度,這些情況說明他有可能食丹藥中毒而死。
  
雍正死的第三天,新君乾隆下令驅逐道士張太虛,這是與雍正之死是否有關的耐人尋味的事情。乾隆上諭: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與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聯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伊等平時不安本分,狂妄乖張,惑世欺民,有乾法紀,久為皇考之所洞鑑,茲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恕。
  
雍正事出倉皇,乾隆繼位,百務待理,竟把驅逐道士當作要務,實令人費解。如果純粹出於厭惡道士,本可從容解退,如若僅此之由,必令臣下認為他即位首先挑剔乃父毛病,這對其統治不利,他不會這麼幹。然則或有大故,有可能是乃父食道士丹藥致死,給雍正造成不得善終的惡名,因恨而逐之。此種大恨本可致王定乾等於死命,但若熱喪期間殺人,倒使事態滋大,引人議論,反為不美,故逐出而嚴加管束。
  
要想把這個問題的研究引向深入,需要弄清道家的長生不老術在歷史上的變化,何以到明清時期還有人相信?這時道家藥石有何特點?雍正服食丹藥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筆者尚無專門研究,這裡只是把問題提出來。
  
關於雍正的死因,有三種可能,一如官書所載,因病而亡,但它對暴死的異狀未作解釋,令人疑竇叢生。鄭天挺師認為雍正“是中風死去的”,可惜沒有說明,但是值得重視的說法。二為劍客所刺,此無稽之談,經不起辯駁。三是死於丹藥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然而究屬推論,未可成為定讞。


轉貼自 : http://www.m16.cn/018-qs/a049.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144
銀兩435

299

主題

5677

回帖

4548

積分

爵位一等男
榮銜
旗籍漢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5 22:45:04 | 顯示全部樓層
血滴子      

       清朝野史上記載,在雍正年間茅山派發明一種威力強大的秘密暗器﹝一種投擲武器﹞使敵人聞聲喪膽。由於秘密,所以這個秘密武器的名字也不得而知。有很多不同傳說,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血滴子」。相傳「血滴子」是清朝雍正皇帝血腥統治之工具,二十步內取人首級如探曩取物,是非常恐怖之暗器,但是古書茅山奇談錄記載血滴子是清朝茅山泉青道人所發明,用以降魔伏妖,所以利器是兩面刃,用於公義是法器,濫殺無辜則是魔器,泉青道人精通天文地理五術和武術醫術等。

      「血滴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暗器大多出現在武俠小說中,用投擲法發出擊殺對方,所以像手槍一樣,是一種遠距離攻擊兵器,但不是用機械火藥發射,而是由人之手臂發出。由野史武林傳說中「聞聲喪膽」一詞推測,可以斷定這個暗器是會發出聲音的。飛鏢在飛行中會發出嗖嗖聲,但速度不夠快,所以不會具有肅殺氣氛,而血滴子可以發出震憾人心的恐怖聲音。

曾有一則野史典故:

       清朝萬曆年間,某一邊陲鄉鎮綠面青牙疆屍危害地方,咬死了數十人,鄉團組大刀隊圍剿之,維綠面青牙疆屍刀槍不入力大如牛,大家正愁無對策時,鄉長提意請專門伏魔降妖之泉青道人,下山鏟除綠面青牙疆屍,於是快馬加鞭派人請泉青道人下山,泉青道人聞鄉長道出來龍去脈後便說汝等不用懼怕,本山人自有妙法,我有一法寶〔血滴子〕,已取無數飛天妖〔疆屍〕之首級,待夜至取一山羊為誘餌引蛇出洞,並命鄉民準備材火和大繩,夜至綠面青牙疆屍果真出現,正要咬山羊時,數十名鄉勇用大繩補捉之,竟被其掙脫,是時一道金光〔血滴子〕飛出,套住疆屍頭顱,卡喳一聲疆屍身首異處,泉青道人命鄉民用材火將疆屍火化,以免屍毒害人,並給予鄉民解屍毒之藥方。

摘自雅虎知識分享

[ 本帖最後由 寒清靜 於 2011-10-5 22:53 編輯 ]
關山遙遙,煙鎖藍橋,心彼此相牽......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89
銀兩16

414

主題

7312

回帖

4773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正藍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5 22:50: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網文)清朝野史,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有出現彊屍的故事

清朝初年,湘南西邊,有一個靠山的小村落,整個村子兩百多戶人家, 七百多人都是殭屍.這些殭屍,喜吃活人血肉,其身濕潤腐爛,全身皆發 出霉味般的惡臭...

本來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大部分人以打獵為生,一部份人種點野菜 地瓜之類生活.村中有個叫成三的年輕人,平日遊手好閒,不事生產, 又喜歡調戲別人老婆,常被村人追打羞辱,因此 就躲在山中苟活,利用 晚上回村偷些東西過活.全村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有一天,成三在山上肚子餓了,想挖一些野筍,地瓜之類來果腹,就到處 挖啊挖啊,竟挖道一具屍體,樣子極為恐怖,似乎死了幾百年,臉和身子都爛的不成人形,他雖然肚子空空的,也不禁嘔了幾口酸水出來. 成三本想拔腿就跑,但是仔細一想,或許屍體上有一些值錢之物,就蹲了下來仔細檢查...

雖然整具屍體都已爛成糊狀,但似乎頭上有一張黃紙,上面的字已看不 清楚了.成三找了半天,結果什麼也沒有,死屍身上所發出的怪異腐味 ,更加聞之全身不對勁.於是趕緊把死屍埋了,到別處找食物.

自從成三看過那具死屍後,整個人就覺得難過,一天天消瘦,牙齒也漸漸 變黑,全身無力,昏昏沉沉,好像中了屍毒.

過了一個月,大家發現成三好久沒上村來偷東西,心想可能死在山上, 正高興的時候,卻看見成三嗆嗆踉踉地走來,要求村人到城裡幫他找醫 生.這些村人哪一個沒吃過他的虧,哪裡會幫他?

"啊!算了,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再怎麼說成三也是一個人,我們也不能 就這樣看他死啊!"一位老者這樣說著.

又帶他回去洗澡,又煮一些東西給他吃,想不到成三稍微好些了,又想 調戲老者的女兒,被村人發現後,大家將他打個半死,丟在後山草叢中 讓他自生自滅.

過了幾天,又見成三一身病地求人救他,這次,村人不但沒給他東西吃 反而狠狠打他一頓,然後將他綁在樹上.

村中有人看不過去,說這樣太過缺德,會受報應.但幾個壯丁一個字也 聽不進去,硬是把他綁在樹上.

成三在樹上沒幾天就斷氣了,屍體發黑帶青,眼睛也變為灰泥狀, 發出的屍臭非常難聞,村中許多婦人和小孩聞了就不舒服.....

村中幾個壯丁看到這個情況,就商量把成三屍體放下來,好好埋了, 才不會讓大家感染屍毒.大夥都同意了,不過白天大家都有活要幹, 就決定晚上去埋成三的屍體.

到了晚上,大夥吃過晚飯,拿著火把要找成三的屍體時,想不到竟然不 翼而飛.根據樹上被撕裂的繩子來看,好像是成三自己掙脫的. 成三是屍變了!!

大夥一提到屍變就嚇的到處大叫,全村頓時吵翻了天,家家戶戶釘緊門 窗,婦人小孩都躲入房子中,壯丁們拿著刀,鋤頭,個個神態緊張....

根據老一輩的人說,八十年前,這個村子也發生過屍變.

那時,一個惡霸被人殺死,邪氣未除,成為殭屍到處害人,後來被一個 跛腳道士所傷,就逃走了.成三應該是受到這個屍體感染,才會變成 殭屍的.說到這裡,大家都後悔沒就成三一命,不然就把他燒了,已防 屍變.當天晚上,大夥找到三更天,都沒發現成三影子.

"或許不是屍變,我們太緊張了吧"有人懷疑的說道.

大家一時也想不出主意,就同意停止搜尋.當大家正想回家休息時, 禿然聽見張老頭家有慘叫聲,急忙跑去看個究竟.

一進門口,就看見張老頭的屍體被弔在樑中央,地上的鮮血像幾十朵梅 花般散著.張老頭的媳婦兒也被咬了幾口,滿身是血的躺在床上, 身旁的三歲小孩被咬的骨頭都露了出來...

大夥一見到這個慘狀,都嚇的渾身發抖,手腳發軟的怔在原地.只聽得 門外一家接一家地傳出驚悚的哀嚎聲,大夥只得又朝著慘叫聲方向跑去,最後,壯丁們終於正面遇上成三,還未交手就被其相貌震攝. 牠的眼睛像沾滿血漿的玻璃球,黑暗中發出紅光,牙齒又尖又利,連著少許血肉及毛髮.幾個壯丁見到這個形象,早丟下武器落荒而逃,而其 他有家有室的不得不鼓起勇氣跟牠一拼.

豈知成三力氣大的異乎尋常,身上也不知被砍了幾刀,不但沒事. 一個轉身,又一個壯丁被插中倒下....這樣一來,大夥已失戰意,躲的躲,逃的逃,全村死了一大半,而一些躲了起來的生還者聞到其他 遇害村人的屍臭,也漸漸不對勁了,一個個昏死過去.這時,可說全村 都是死人了.

幾天之後,村中屍體忽地一個個爬了起來,樣子就像成三差不多,全村 就這樣成了殭屍....幾位逃出的村人,利用白天回來看自己親人的, 皆盡死在他們的嘴裡,或中屍毒而亡...

鄰近村人亦心驚膽顫,紛紛遷出,深怕殭屍餓久了會出來害人,於是 屍鬼村之名就這樣傳出來了...
溯世千年而觀   書成一朝荏苒
求之欲之逃之為之
回首皆若飛煙
溯世書溯世而斂   歎過盡千帆後   凡生怎般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104
聖眷3647
銀兩1007

4978

主題

53220

回帖

116689

積分

爵位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
榮銜從一品少保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納蘭靖瑤
發表於 2011-10-8 03: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乾隆是漢人

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名弘歷,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勵精圖治,出現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

  在民間, 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傳得十分離奇,傳說他是海寧陳家的兒子……

  離奇傳說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親王府裡一片歡笑,這一天家裡又添了一個小孩。同一天,海寧陳家也添了一個小孩。

  這海寧陳家指的是浙江海寧的陳世倌家,人們俗稱他為陳閣老,在康熙年間曾入朝為官,並且和當時的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關系十分密切。當時,雍親王妃和陳世倌的夫人都懷有身孕。不久,兩家先后生了孩子,雍親王生了一個女孩,而陳家生了一個男孩。過了幾天,雍親王讓陳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難違,陳家隻好把孩子送進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胖小子竟變成了一個小丫頭。久在官場的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聲張,不久就辭官帶著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個被換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

  隨著這個傳說的廣泛流傳,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說成是為了探望自己的親生父母。而那個雍正換出去的女兒,長大后嫁給了大學士蔣廷錫的兒子蔣溥。蔣家是江蘇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棟樓被后人稱為“公主樓”。

  中國歷來就有俗文化壓倒嚴肅文化,演義小說埋沒正史的傳統。乾隆為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聞不斷被吸收到文藝作品中。1925年,上海出版了鴛鴦蝴蝶派大家許嘯天的一部《清宮十三朝演義》。書中說:乾隆原來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被雍正用調包之計換了來。乾隆長大后,從乳母嘴裡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寧探望親生父母。因陳閣老夫婦早已去世,乾隆隻好到陳氏夫婦的墓前,用黃幔遮著,行了做兒子的大禮。

  近些年,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聞仍連續不斷地進入到文藝作品中,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金庸是浙江海寧人,從小便聽說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聞,因此《書劍恩仇錄》緊緊圍繞乾隆身世這條線索展開。不但如此,金庸還在書中杜撰了陳世倌的三公子,也就是乾隆的親弟弟陳家洛。他在於萬亭去世以后繼任紅花會總舵主,共同成就恢復漢家天下的宏業﹔而熱戀陳家洛的香香公主則犧牲了自己的愛情,身侍乾隆,欲助陳家洛一臂之力,不幸失敗自刎,葬於“香塚”。

  金庸先生在這部小說的后記中老老實實地告訴廣大的讀者,“陳家洛這個人物是我的杜撰”,同時他還聲明,“歷史學家孟森做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說靠不住”。

  史家考証

  一般來說,凡是有影響的傳聞逸事,不管它怪誕荒唐到何種地步,總是有某種合理性和或多或少的歷史原因。

  那麼,乾隆是海寧陳家之子這種說法,又有什麼根據呢?

  首先,乾隆在位六十年中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到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閣老家的私園——隅園中,並將“隅園”改為“安瀾園”。

  其次,海寧陳家有清帝御賜的兩塊名曰“愛日堂”和“春暉堂”的堂匾。“愛日”也好,“春暉”也好,用的都是唐代詩人孟郊《游子吟》一詩的典故。乾隆若不是陳家的兒子,談得上報答父母如春暉一般的深情嗎?

  再次,乾隆的父親胤禛為皇子時,生育不繁。由於當時皇太子兩次被廢,儲位遲遲未定。出於爭儲的目的,胤禛有可能不擇手段地將女兒“調包”成兒子。以至於以后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為康熙皇帝看到了胤禛的兒子弘歷(即后來的乾隆)頗有英雄氣概,有一代雄主之氣象,於是為了讓弘歷以后繼位,就把皇位傳給了胤禛。

  第四,那個被換走的雍正的女兒由陳家帶回海寧,長大后嫁給了當朝重臣、大學士蔣廷錫之子蔣溥。蔣溥也甚得皇上恩寵,官至大學士。當地人遂將蔣氏夫人所居之樓稱為“公主樓”。

  最后,在清一代,海寧陳家科名最盛,名相迭出,寵榮無比。據傳,當年陳崇禮科舉及第之后蒙道光帝召對,得知他是陳世倌的后人,道光帝微微一笑說:“汝固海寧陳家也。”不久,陳崇禮即被擢升為鹽運使。若無雍正、乾隆和海寧陳家的這層關系,陳崇禮怎會受到如此眷顧?

  更有野史傳說,乾隆自知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侍從自己是否像漢人。一位老臣趕緊跪下說:“對漢人來說,皇上確實像漢人﹔對滿人來說,則不像。”乾隆聽后很久沒有說話,而且此后也不再提起此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33
銀兩671

868

主題

9200

回帖

5364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發表於 2011-10-8 11: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千古奇謎 為何乾隆皇寵愛大貪官和珅?

內容摘要 : 在大清王朝的歷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大貪官和珅是一個奸佞小人。

以乾隆之英明卻寵幸劣跡斑斑的和珅長達二十餘年,是君臣相得,還是別有隱情?

是乾隆看錯了和珅,還是和珅鑽了乾隆的空子?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謎。

近日夜晚無事,閑讀《乾隆原典》和《和珅傳》,細加研磨,漸有所得,

方悟乾隆與和珅之關系絕非世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其中攸關兩人際遇、性情、愛好與志趣等諸多因素,

說到底,他們二人之間是一個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統一體,原本就有著密不可分的融洽關系。

據《清宮遺聞》和《清朝野史大觀》記載:

乾隆做太子的時候,一次因事進宮,看到父王雍正的一個妃子嬌艷無比,正對鏡梳妝,

不禁想和她開個玩笑,於是就從後面用雙手捂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裡,遂用梳子往後擊打,

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額頭上。乾隆的母後見了,就說那個妃子調戲太子,將她賜帛自盡。

乾隆覺得對不住這個妃子,就用硃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

悲痛地說:「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後,其復與吾相聚乎?」

後來,和珅入宮侍駕,乾隆越看和珅越像那個冤死的妃子,

驗其項頸,果見其頸上有一紅色胎記。叩其年齡,也與那妃子死去的時間相合,

正是25年。乾隆愈發吃驚,遂認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後身所化。

為償還年輕時的「孽債」,乾隆對和珅關愛由加,處處袒護,

致使和珅平步青雲,步步高升,以至權傾朝野,作威作福長達二十餘年而不倒。

直到後來乾隆死後,嘉慶皇帝才將他扳倒,死時居然也是白綾賜死,與那妃子一般無二,真是歷史的巧合。

乾隆寵愛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還債說」載於野史,不足全信之外,

其中有和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封建官場的專制機制,

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這一對令人難解的君臣之緣。

和珅生於鈕牯祿氏旗,屬於滿洲正紅旗,幼時喪父,家境貧寒,使他過早的嘗盡了人間世態的炎涼,

同時也使他對金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他認為:只有有了錢,才能被人尊重;

只有有了錢,才能做人上人。這一認識,為後來他瘋狂斂財打上了深深的印記。

為了出人頭地,還在咸陽宮官學讀書時,他就奮發努力,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為他日後進入清朝政壇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基礎。據說和珅身材忻長,眉清目秀,不僅是個標準的美男子,

而且還是一個聰明絕頂、出口成章、處事機敏的干練之材,而且以最會理財、斂財專長。

例如:在他任內務府總管之前,這個主管皇家事務的機構經常入不敷出,常常虧空,

和珅做了總管之後,內務府不僅不虧空,而且還略有贏余;

他不僅善於從各省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及富商大賈那裡聚斂錢財獻給皇上,

而且還首倡在朝廷施行「議罪銀」,收入所得,全部並入內務府特別收入,

以滿足乾隆好事鋪張的生活需要,這點深得乾隆皇帝嘉許。

乾隆自稱儒雅皇帝,和珅相貌俊俏且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文,

平時巧答應對、處理政務干練決斷,都甚和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

從這一點上看,和珅受寵不僅僅是靠溜須拍馬,而且是確實也有一些真本事,

不然他也不會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備的一等侯爵。

當然,只靠本事還是不行的,和珅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對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於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圖,

他「以帝心為心」,處處變著法兒哄乾隆高興,可謂乾隆的心腹密臣。乾隆愛好黃金,

他就建議乾隆建造萬佛樓,讓王公大臣和各級文武官員獻金佛給皇上,藉以斂財;

乾隆喜歡談文論史,自譽無所不知,他就在編纂二十四史時在明顯的地方故意抄錯幾個字,

讓乾隆一一指出來,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學識淵博,藉以滿足乾隆的虛榮心;

另外和珅在乾隆面前不失時機的表現自己的忠心,比如既便他成了一等侯爵,

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稱「奴才」,而不是像別的大臣那樣自稱「臣」或「老臣」,

有時碰上皇帝咳唾,他也總是親自「以溺器進之」,時時處處都給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覺,

這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取得乾隆的信任絕對是必要的。

當然他的這些手段都沒有白費,皇帝的信任換來了和珅仕途上的光輝前程,

也造就了一個權傾朝野、「攜天子以令諸侯」的「竊國大盜」。

據說和珅被抄家時,統計家有良田八千多公頃,當鋪、銀號、古玩店、洋行店遍布全國各地,

總計家財8億多兩白銀,相當於清朝當時5年的財政總收入。

古語講:「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臟。」

原因就在於狡吏和貪官的膽大妄為都是對下不對上。

在皇帝面前,他們絕對都是清白廉潔的好官,他們聚斂的錢財都是在 「合法的」、「正當的」名義下進行的,

絕對讓人抓不到把柄。說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和珅們的出現,不僅是個人的問題,

而且也有著封建官場機制的深層問題。在封建專制制度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只要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狡吏和貪官們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其實,這些狡吏和貪官們都深深地懂得:皇帝握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只要把功夫下在皇帝身上,有皇帝這棵乘涼的大樹和保護傘,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至於其他大臣的彈劾攻擊,還不是以皇帝的是非善惡為是非善惡,皇權至高無上,

和珅抱了乾隆的粗腿,當然也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總上所述,乾隆寵幸和珅,

一是有「還債的內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珅;

二是和珅確有才幹,是乾隆處理政務的得力助手;

三是和珅善於揣摩帝心,能讓皇帝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情趣;

四是封建官場官官相護的痼疾,有時皇帝也不能例外。

有此四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乾隆寵幸和珅的原因了。

轉載至:http://tw.aboluowang.com/life/20 ... EF%BC%9F-46120.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國民

威望103
聖眷81
銀兩301

357

主題

1752

回帖

2905

積分

身份
旗籍滿族鑲紅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3 18:2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活動已結束,獲獎名單將於不日公佈,謝謝參與!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2 18:58 , Processed in 0.0177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