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55|回覆: 0

[轉貼] 納爾遜時代的英國皇家海軍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4

305

主題

1152

回帖

759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1-11-6 20:49: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英國海上勢力自16世紀末開始崛起,歷經17、18世紀兩百多年來與荷蘭、西班牙、法國的競爭,終於取得領先地位。但是要直到拿破崙戰爭之後,才徹底取得霸權地位。這個時候英國海軍的代表人物自非以特拉法加岬之役一舉擊敗法西聯合艦隊的納爾遜莫屬,所以這個時代的英國海軍通常也被稱為納爾遜時代。
這個時代對世界海軍也有相當地重要性,因為歷經多年來的發展,許多英國海軍的傳統都是在這個時候確立的。而眾所周知,英國海軍對現代世界各國海軍的發展有其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想要瞭解各國海軍的傳統,必須要先瞭解英國海軍的傳統;而想要瞭解英國海軍傳統,對於納爾遜時代的英國海軍的瞭解也將是不可或缺的。
海軍實力英國海軍在納爾遜時代第一次達到了高峰。當時的英國海軍大小船艦共900多艘,總噸位860,990噸,27,800門大砲,共有151,572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軍,遠遠超出第二的法國海軍和第三的西班牙海軍的總和。
英國海軍對艦隻的分級如下,其他國家的分級大致上以英國馬首是瞻。
第一級(戰艦,ship-of-line)
三層砲甲板、800-900人、100+門加農砲、底層砲甲板長約69公尺,載重量約2,000噸,建造成本約10萬英鎊。
第二級(戰艦)
三層砲甲板、750人、底層砲甲板長約65公尺,90-98門加農砲。
第三級(戰艦)
兩層或三層砲甲板,490-720人,底層砲甲板長約50-55公尺,64-80門加農砲。這級戰艦是英國海軍主力,在所有戰艦中數量最多,英國在1805年時,總共175艘戰艦中,有147艘是第三級戰艦。
第四級(戰艦)
較為舊式的戰艦,兩層砲甲板,350人,50-56門砲,底層砲甲板長約50公尺,建造成本2萬6千英鎊。
第五級(巡防艦,frigate)
兩層砲甲板,200-300人,26-44門砲,底層砲甲板長約43-50公尺,重500-850噸。這是各國海軍中擔負最多責任、也是最有機會表現的艦隻。
第六級(偵防艦,sloop)
單層砲甲板,150人,10-24門砲,甲板長42公尺,建造成本約1萬英鎊。
以上都是三桅的艦隻,再下來的都是兩桅的或單桅的輔助艦艇,如雙桅砲艦(brig)、岸轟艇(bomb vessel)、火船(fireship)、巡邏艇(cutter)、砲船(gunboat)。
這裡說的砲數當然都是只計算加農砲(cannon)而已,一般船上還會有其他類型的砲,像是大口徑的短重砲(carronade),裝在前桅樓的副砲(chaser)等等,以44門砲的「憲法」號來說,其實共有60門砲。
在這些艦艇中,最受一般人矚目的是前三級戰艦,因為它們是構成艦隊作戰的主力。它們堅固的結構和厚實的橡木船身,是唯一能夠承受敵艦重砲轟擊的艦隻。而當它們高達70多公尺的桅桿上張滿了白帆緩慢而優雅地出現在水平線上時,帶給觀看者的不僅僅是壯觀的景象,更蘊含了這些艦隻背後的雄厚國力和榮耀。但在實際上,這些艦隻在戰爭期間絕少參與戰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海編隊巡曳,很少有與敵接觸的機會。
真正縱橫大洋,擔負起通商保護、追捕海盜、偵察敵情等等繁重任務的都是第五級的巡防艦和第六級的偵防艦。它們船體結構不如戰艦般堅實,火力也遠遠不如,在艦隊作戰時只能擔任前哨搜索的任務,一旦接戰它們將不得不退出戰場,因為它們輕薄的船身連戰艦上重砲的一次舷側排放都承受不了。但也因為其輕巧,在速度上有極大的優勢,正好用於需要高速度和運動性的任務。這些船艦有時單獨、有時編成二至三艘的小支隊執行任務,不論是在非洲的河口、太平洋的環礁水區,處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談到這裡,順便來談談當時的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的起源當然是在獨立戰爭時期開始,只不過他們勢孤力單,根本打不過當時號稱世界最大的英國海軍。美國海軍當時前後有50艘小型艦隻,除了一艘以外,其餘的都被英國海軍捕獲或擊沈。但是通商破壞方面比較有成果,共派出了1600艘私捕船,前後捕獲英國船隻1000艘左右。
獨立戰爭後,有一段時間美國海軍都沒有什麼經費造新船。到了1800年前後,美國商船在地中海域受到北非回教海盜的騷擾,國會撥款建造巡防艦隊以保護航運。到了1812年英美再度爆發戰爭時,美國海軍共有17艘艦隻,包括6艘大型巡防艦(44門砲的「總統」號、「合眾國」號、「憲法」號;36門砲的「乞沙匹克」號、「星座」號、「國會」號)、1艘巡防艦(32門砲的「艾薩克斯」號)、2艘巡邏艦(28門砲的「亞當斯」號、24門砲的「約翰‧亞當斯」號)、3艘偵防艦(18門砲的「大黃蜂」號、「黃蜂」號和14門砲的「鸚鵡螺」號)、3艘雙桅砲艦,另外有一些輔助性的沿岸砲船,合共15,300噸,442門大砲,5025人。
美國海軍在建造那六艘大型巡防艦時,就跟二戰前的德國建造袖珍戰艦一樣,設計出較大的艦體,幾乎要跟第三級戰艦尺寸差不多,在艦身結構上相當堅固,但是卻沒有影響到航速。也由於結構堅固,所以它們配備的是24磅砲,而非一般標準的18磅砲。另外,美國海軍使用鉛皮做為藥筒材質,不必在每發射一砲後用濕布擦洗砲膛內部(以免火藥或絲質藥袋燃燒後的殘渣沒有完全熄滅)。這加快了發射速度,美國海軍的24磅砲可以維持每分鐘3發的射速,英國海軍的18磅砲可以維持每分鐘2發的射速,如果是英國的24和32磅砲的話,每分鐘只能發射1-1.5發砲彈。
1812年戰爭中英美兩國海軍較量的結果各有損傷,也各有勝負,不過這對才開始建立海軍的新國家來說,敢於挑戰當時世界第一大的英國海軍,還不時有勝利戰報,可讓其他國家看得又羨又妒。
人員組織在納爾遜時代的英國海軍中,一艘軍艦的船長就像是個小皇帝一樣,在船上有無上的權力。他可以決定手下的生死賞罰,基本上沒有人會干涉他。即使是艦隊司令或者是海軍部,往往也不會干涉他管理船上的方式;僅有的極少數船長被懲罰的例子真是鳳毛麟角。船長們通常都用嚴刑峻法來管理水手,任何輕微的小過錯可能就會引來一頓鞭刑,鞭刑都是在全體船員面前公開執行,用的是所謂的九尾鞭(cat of 9 tails),一鞭打在背部就會讓人痛不欲生,四五鞭可能就讓人失去知覺──不過,沒有昏迷受刑那麼好的事,失去知覺的話就會暫時停刑,等到用冷水潑醒後繼續執行。情節嚴重如企圖叛變等的話,這鞭刑要對全艦隊展示(whiped around the fleet),用一艘小艇划著犯人到艦隊中每隻船旁,水手全部集合到舷邊觀看,每艘船旁打25鞭。更嚴重如叛變或叛逃的則是絞刑伺候。
擔任船長是個很孤單的職位,他有無上的權力,同時也要負完全的責任。他每天都在自己的艙室內單獨用餐,再也不能在軍官室跟同伴喳呼;當他到後甲板上時,所有的軍官會把靠上風的一邊讓給他,自己避到下風處來;即使他想跟下屬軍官交談,也都要保持著正式的態度,下屬對他也都儘量保持距離。相較之下,即使是在海上指揮支隊或艦隊的將軍(admirals)們都沒有他這麼孤單,他們手下都還有副官(flag captain和flag lieutenant)和秘書,還可以私下不拘形跡地交談。在海上長期的孤單和壓力,難怪造成許多船長都用刑罰來發洩;一些比較好的船長則往往養成了一些怪癖,例如養寵物,把貓狗鳥籠帶上船並不稀奇,養一些珍禽異獸如狒狒、乳牛(當然是為了有鮮奶喝)也還可接受;有個船長在船上養了隻大象,大象還會用鼻子幫忙拉帆纜,那就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在船長的階級中,艦長(captain)是最重要的一個階級,可以說相當於現代的海軍上校。他們的薪水根據指揮的船隻大小而有差異,新升的艦長當然都是指揮較小的艦隻,但至少都有第六級的偵防艦(sloop)以上。他們這一級內晉升則是看所指揮的艦隻的大小,有功或者關係好的艦長可以被提昇去指揮較大的艦隻,不過一般說來還是看年資。同級艦隻一起行動而沒有指定准將(commodore),則自動按照艦長年資排指揮次序。當然啦,也不是所有艦長都能分到船艦指揮,也有很多被認為較差的艦長或者運氣不好被排擠的艦長無船可用,眼巴巴地待在岸上領半薪。艦長昇少將(rear-admiral)則完全看年資,所以只要活得夠久,資深的將領們死光了或退休了,即使被乾晾在岸上十幾年的艦長有朝一日也還是可以昇將軍。當然了,這些廢柴昇了將領後一樣沒有指揮權(所謂的黃旗將軍,yellow admiral),不過將級的待遇很優厚,所以他們即使領半薪也可以過得很舒服。1816年時英國海軍裡上、中將不計,單單少將就有75名,可沒有那麼多指揮位置給他們坐。
昇了將軍後就等於是進入另一個階級的特別俱樂部中,除了待遇優厚外,這些人形成了一個外人格格不入的小圈子,對海軍內部事務有極大的影響力,特別是人事方面。晉了將級還有指揮權的則稱為紅旗、白旗、藍旗將領,一樣按照年資逐級遞昇中將(vice admiral)、上將(full admiral),以及後來的大將(admiral of fleet),像納爾遜締造這麼大的戰功,在死的時候也不過是中將。當了少將通常就能指揮海軍支隊(squadron)或軍港設施,要指揮艦隊(fleet)則需要至少是中將。所謂的准將(commodore)並不是個永久職務,是臨時性對艦長的指派;當臨時有需要組成或派遣海軍支隊,但沒有適當將級人選時,則從該支隊中指定一名資深艦長擔任整個支隊指揮之責,可以在桅桿上掛代表准將的長條旗。這個職位在任務完成後解除。
在艦長這一階級之下還有副長(commander)也可擔任船長,幾乎都是指揮第六級的偵防艦(sloop),由於級職不上不下很尷尬,到了十九世紀中就全改成擔任大型艦隻的副船長。尉官(lieutenant)也有擔任船長的,不過指揮的一定都是雙桅砲艇(brig)、岸轟艇(bomb vessel)之類輔助船隻。
在艦長擔任船長的艦隻上,視艦隻大小會配有一到多名尉官(lieutenant),在一級戰艦(如納爾遜的勝利號)上,尉官數目可能多達六名,第六級的偵防艦(sloop)上可能就只有一名尉官。這些尉官在艦上的排名也是按照升尉官的年資來算,所以在某一艘船上的大副(first lieutenant)調到另一艘船上可能就變成六副(6th lieutenant);也有可能從另一艘船調來的四副馬上把原來的大副擠成二副。
這排名的先後跟薪水獎金無關,但是跟晉升成副長或艦長的機會大大有關。由於尉官要昇副長或艦長比艦長昇少將還難,後者只要耐心等就行了,前者則要靠關係、名氣、運氣(重要程度依次遞減)。所以沒有關係的就要打名氣,有了一點名頭了,自然會有上級長官來認養這些「可造之材」,也才會搞到關係。而能打名氣的機會就只有靠艦長在撰寫作戰或工作報告時附帶一提,當然囉,這機會也得按年資排名下來,除了大副之外其他的尉官也都沒什麼機會被提到。至於關係、名氣兩無的,只好純靠運氣。如果運氣不錯,船長在戰鬥中陣亡或負重傷,尉官臨時接掌指揮權後又能有傑出表現取得勝利,多半就能被委任晉升為副長或艦長。當然囉,大部分時候大副接手的機會比較多;而艦長、大副、二副、一路到五副全掛了,讓六副接管的可能性不能說是沒有,只不過這種事如果真的發生的話,這六副運氣也太好了,大概也不必在意艦長一職,直接去買彩票就可以富裕過一生!
談到這裡,那麼,納爾遜是三者中的哪一種呢?當然囉,他是靠───關係!別懷疑。他進海軍當軍官候補生(midshipman)時,介紹人是他的舅舅,當時是資深艦長,後來當到海軍主計長。要不是有這麼好的關係,納爾遜那能在18歲時就通過尉官考試,20歲就昇艦長?
尉官以上在英國海軍稱為軍官(officer),可以有指揮之權,也才被認為是紳士階級(gentleman)。在軍官之下,有一群專門技術人員,階級在軍官和士官之間。他們之中最高的是航海長(master),負責船隻航行的操控、測量位置、繪出航線等等,多半是在商船上有豐富經驗的領航員來擔任。他的地位僅次於尉官,但在待遇上是平起平坐。其下是船醫(surgeon),再下來是主計長(purser),負責購置船上的補給品,另外也是水手們的福利社長,薪水不高,但是可以從福利社收入中貼補。最後是牧師(chaplain)。他們的地位待遇和軍官類似,也在軍官室和軍官們一起用餐,但是不負指揮之責。
再下來就是一些士官長級的,如操舵長(quartermaster)、帆纜長(boatswain)、槍砲長(gunner)、木匠,他們地位和軍官候補生(midshipmen)類似,不和軍官們一起用餐。操舵長除了掌舵外,還負責儲存庫的管理,以及食物飲料的發放。帆纜長除了維護調度帆纜外,他手下的帆纜士官(boatswain's mates)也擔任管理水手的任務,手裡往往拿著一段繩頭(暱名「啟動器」 starter),對動作太慢的水手身上就是一鞭下去,「幫助」他們啟動一下。槍砲長其實不管發砲,而是負責大砲的維修,作戰時指揮發砲的還是尉官們。
軍官候補生(midshipman)的位階則比較模糊,他們多是未成年的少年,在軍艦上實際學習航海和作戰。這些少年通常都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庶子,大約在13歲就上船擔任軍官的雜役,兩年航海生活後,15歲時可以透過介紹人成為候補生,滿20歲時就可以參加尉官考試。這些是規定,當然就有很多人想辦法「規避」,例如虛報年齡,假造資歷(名字登記在船上但實際上沒有上船那麼久),前面說的納爾遜18歲考過尉官,20歲升艦長就是一例。當然也有運氣或關係不好的,他們可能頭髮都灰了還是個候補生,怎麼樣也考不過。雖然有些弊端,但是這個制度大體上還是好的。這些候補生從實際工作中學習,跟士官長、士官、以及水手們一起並肩工作,在桅桿上爬上爬下,在底艙中揮汗如雨,比較可以瞭解下層水手們的想法。當他們以後成為尉官、艦長、甚至將軍時,這段經驗會對他們的領導統御大有幫助。
再下一級,也就是上面那些技術人員和士官長們的助手,如航海士官(master's mates)、帆纜士官(boatswain's mates)、槍砲士官(gunner's mates)等,算是士官階級。其中最多的是槍砲士官,協助槍砲長維護檢修大砲,他們下面又各分管砲組長(quartergunner),每個砲組長管四門砲。一艘戰艦上可能有多達四名砲術士官,20到25名砲組長。
再其下就是水手,又分老手(able seaman)、熟手(ordinary seaman)、和生手(landsman)。老手通常有多年經驗,對航海很熟,薪水比較高,也能夠上桅桿處理帆纜,熟手其次,而生手通常是剛抓來的,連上下左右都搞不清楚,薪水和地位都最低。當時的英國海軍雖然號稱使用徵兵制(conscription),其實根本沒有制度。每艘船的船長在港口整備的時候就會派出抓伕隊(press gang),四出抓伕(press),目標當然最好是水手,但是往往只要是四肢健全不痴不呆,即使完全沒看過海的也都一起抓來。方法呢,用騙用拐用灌酒都可以,有時根本就是公然綁架。如果真的怎麼樣都抓不足人,就到監獄裡去找囚犯充數。這也難怪船長們要用嚴刑峻法來管理水手,而水手們一有機會就會叛逃。甚至遲至半世紀後的1865年,當英國海軍太平洋支隊的旗艦「薩特雷治」號在舊金山入港時,都還有1/3的水手跳船叛逃。
除了水手外,船上還有一群低層社會來的兒童或少年,多半是貧困家庭出身,到海軍來混口飯吃。他們平時替士官長和士官們當雜役,戰鬥時則負責到火藥庫搬運裝藥包到各砲,所以又稱為「藥猴兒」(powder monkey)。年紀稍大,他們自然可以成為熟手或老手,甚至升上士官或士官長,也算一個出身。
艦上日常作息艦上每天作息分成每四小時一班,用沙漏計時,從中午12點開始,甲板鐘敲8響,12點30分敲1響,1點鐘敲2響,1點30分敲3享,依此類推到4點鐘敲8響時就換班,然後重新開始。大部分水手分成兩班,每輪值四小時,休息四小時,無分晝夜,但是為了有所變化,在下午4點到8點的班縮短成兩個小時的兩個班,所以每天每人輪值時間有所變化。下面是輪班時間:
中班/午夜班(Middle, graveyard watch): 午夜至0400
早班(Morning): 0400至0800
上午班(Forenoon): 0800至1200
下午班(Afternoon): 1200至1600
第一狗班(First dog): 1600至1800
第二狗班(Second dog): 1800至2000
第一班(First): 2000至午夜
快到早上四點鐘的時候,操舵長把下一班輪值的軍官候補生、士官、和軍官喚醒。然後帆纜長站在艙口吹「全體注意」哨,然後把左舷班(或右舷班)叫醒到甲板上點名。點名後換班,更換瞭望哨,測量船速,把結果記在記事板上。下班的水手回到下層甲板去睡覺。
4點過後不久,木匠和帆纜長開始修理工作,廚師點燃爐火煮燕麥粥當早餐,把烤焦的麵包放在水裡煮當咖啡。
5點鐘時,當般的水手開始洗甲板,並且用一種浮石來把甲板磨得潔白光亮,然後用拖把水桶把甲板弄乾,同時也把艙面上所有金屬(通常是銅)表面擦得發亮,有任何多餘的纜繩都要整理好盤成螺圈狀。
7點鐘時,這些工作差不多完成,大副來到甲板上監督。在7點30分時,帆纜士官吹哨,「收吊床」。所有在低層甲板的水手把吊床收起,都到甲板上來把吊床綁在帆纜上。
8點鐘時,船長來到甲板上,視察過後,下令開始早餐,水手用餐時間約半個小時,之後換班。上午班的水手把需要清理的袋子和箱子從底層甲板搬上來清理,準備午餐食物,協助航海長重排儲存艙裡物品的位置以改善船的航行重心,修理大砲等等。沒有值班的水手可以睡覺、聊天或整理個人儀容。
11點鐘(鐘敲六響)時,船長檢查輪班的軍官候補生的記事後,逐一聽取槍砲長、主計長、帆纜長、木匠、軍官和大副的報告。之後如果要執行懲罰,就把全船水手召集起來,帆纜長會準備好一個木架,把犯錯的水手脫掉上衣綁在上面執行鞭刑。
快到中午的時候,航海長、航海士官、還有軍官候補生會來到甲板上,使用六分儀觀察太陽高度,計算出船的緯度(這個時代海上經度還無法準確測量,必須用推算法)。準正午時,值勤軍官向船長報告時間,然後甲板鐘敲8響,帆纜長吹哨,「晚餐開始」。
晚餐(其實是午餐)通常一成不變,不是水煮的醃牛肉就是醃豬肉,配上冷豆湯,長蟲的硬麵包(biscuit)和乳酪。原則上軍官們吃的也一樣,不過他們在上船前通常會自己掏腰包合資另外購買食物,要豐盛得多了。用完餐後,每名水手可以獲得一份烈酒的配額,半品脫的蘭姆酒混上半品脫的水做成的飲料(稱為gorg),這是很多水手賴以支撐過每天單調而艱困的海上生活的精神寄託。許多人寧願被處鞭刑也不願被扣發烈酒。如果是從英國本土出港還不到一個月內,每人每天還會配發一加侖的啤酒(一個月後啤酒就壞了),其他地方的艦隊不太容易弄到啤酒。
1點30分(鐘敲三響),下午班的水手回到崗位上。不過船長或大副通常會在這個時候召集全體水手進行各種訓練演習,包括消防、登船攻擊防禦法、操帆、砲術等等。
下午4點鐘時,換成狗班(dogwatches),各兩個小時。這其間會再吃一次飯,然後配發另一份烈酒。日落前,船上陸戰隊的鼓手會打出「全體備戰」的鼓號,全體水手就戰鬥位置。軍官們各自檢查自己負責的區域,有不合格的水手或者酒喝太多的水手(私底下烈酒配額當然可以交換,也可以拿來賭的)就會被記下名字或甚至上腳鐐,等到第二天上午處置。一切就緒後,解除戰備,水手們就從帆纜上把吊床解下來拿到艙底掛開來。
晚上8點鐘時,再次換班。下班的水手趁著午夜接班前趕快搶時間睡個幾小時的覺。全船陷入寂靜無聲當中。午夜12點,第一班換上來。然後到清晨四點鐘,又是一個輪替。如此日復一日,可以說是海上生活都是這麼單調。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4 02:55 , Processed in 0.0153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