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185|回覆: 8

[轉貼] 清朝在維護統一,平定叛亂戰爭中使用火器的戰例

[複製鏈接]

國民

威望0
聖眷14
銀兩231

77

主題

432

回帖

395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發表於 2007-12-15 16:1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明朝火器的發展是符合時代進步的,但是國人普遍喜歡走極端,肯定了明朝,那麼否定清朝便再所難免,於是開始普遍流行這樣一種觀點,滿清憑藉弓馬入關,所以在以騎射為本的國策之下對火器不思進取,導致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云云,於是滿清再一次成為萬眾唾駡的對象,滿人也再次成為千古罪人,但是事實果真如此麼?

清軍在同明軍的不斷征戰中,雖然知曉了火器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導致明軍屢屢喪師失地的車戰戰術自然是不屑一顧,而是根據自己優勢的騎兵隊伍,創造了全新的火器戰法。 清軍的火器戰術稱為“九進十連環”。《清史稿志一百十四》所載:“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紅衣大砲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砲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運大砲十位至盧溝橋西,設槍營、砲營各一,都統率參領、佐領、散秩官、驍騎砲手鹹往。工部修砲車,治火藥。日演百出,及進步連環槍砲。越十日開操。太常寺奏簡都統承祭,兵部奏簡兵部大臣驗操。各旗演砲十出,記中的之數。即於砲場合隊操演,嚴鼓而進,鳴金而止,槍砲均演九進十連環,鳴螺收陣還營。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砲十位,火器營兵千五百名。漢軍每旗出砲十位,鳥槍兵千五百名。每佐領下之護軍鳥槍兵、護軍驍騎,每參領下之散秩官、驍騎校,及前鋒參領、護軍參領、侍衛等,更番以從。既成列,演放鳥槍,鳴螺進兵,至所指處,分兵殿后而歸。五十年,定火器營合操陣式。八旗砲兵、鳥槍兵,護軍驍騎,分立十六營。中列鑲黃、正黃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隊,將台在中,兩翼各建令纛為表。每旗鳥槍護軍在前,次砲兵,次鳥槍兵,次驍騎。台下鳴海螺者三,以次整械結隊出營。施號槍三,台下及陣內海螺遞鳴,乃開陣演槍砲九次至十次,砲與鳥槍連環無間。” 實戰中“每旗鳥槍護軍在前,次砲兵,次鳥槍兵,次驍騎。”槍炮相互配合保持火力持續不斷。

另有一種稱為“百人哨”的陣勢,起于道光年間,又稱“鳥槍三疊陣”,是由明末清初的陣法演變而來。陣中共一百人,第一疊20人使用10把抬槍(一種大型鳥槍,需二人操作,射程和威力大於單兵使用的兵丁鳥槍);第二疊30人使用鳥槍30支,阻擊百步以外的敵人;第三疊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用於護衛、衝殺及近程阻敵。
而這種些法,在清朝的對外戰爭中,不斷地成熟並一一地顯露出來,平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便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場戰例。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酋長噶爾丹,在沙俄策動下,率10萬騎兵,擊敗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劄薩克汗部。1690年,喀爾喀蒙古三汗部,撤退到內蒙古,噶爾丹以追出喀爾喀部為名,沿克魯倫河東進,越過呼倫貝爾草原,沿喀爾喀河入侵,6月10日,進抵今日蒙邊界烏爾紮會河。康熙聞訊後,組織兵力,親征噶爾丹,率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為其左路軍出古北口,命安北大將軍常甯為右翼軍出喜峰口。7月,噶爾丹進至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旗一帶,與清軍常甯部接戰,清軍首戰失利。噶爾丹乘勝長驅直入,南下到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峰下,清廷震驚。康熙積極調整戰役部署,命康親王傑書在歸化(今呼和浩特)設防,截斷噶爾丹返回新疆的退路;命索額圖等率兵駐守巴林,堅決扼守巴林橋。命福全、常甯、蘇努、馬哈恩等部速向烏蘭布統集結,並從京畿、盛京、吉林、西安等地抽調勁旅參戰。7月20日,康熙抵波羅和屯(今隆化),福全揮師10萬,在吐力根河(灤河的上源)一線紮營。《聖武記》記載:“清軍營盤四十座,連營六十裏,週二十裏,首發尾聯結,屹立如山”(今有十二座連營景觀)。噶爾丹搶佔有利地形,將指揮所設在烏蘭布統峰之上,登高臨遠,臨陣指揮,設“駝城”以戰,史載:“賊騎十萬陳山下,依林阻水,縛駝足臥地,背箱垛,蒙以濕氈,環列如柵,號曰:駝城。士從柵隙注矢發炮,兼施戈矛……”。8月1日清晨,清軍與噶爾丹大戰於烏蘭布統峰下。清軍隔烏蘭公河,設鹿角槍炮,列兵徐進。日中,雙方炮聲震天,殺聲遍野,進擊中清軍右翼軍被河泥水沼所阻,內大臣佟國綱(康熙舅父)率左翼軍循河而上,“猝為賊打中,歿于陣……弟國維率左翼兵,由山腰捲入,蹙襲之”。激戰中,噶爾丹軍以駝城掩護,發射鳥銃。前鋒參領格斯泰飛舞戰刀,單騎“直入賊營,左右衝擊,出而複入者再”,偵得駝城虛實。於是清軍以鐵心火炮,子母火炮猛轟“駝城”,“駝城”斷為二,打開缺口,佟國維乘勢“由山腰繞後橫擊之,步騎爭先陷陣,遂破其壘”,大勝噶爾丹軍。
從烏蘭布通戰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清軍是多麼重視火炮的應用,這次戰役的勝利幾乎完全是通過火器和精銳騎兵相互配合從而取勝的。清朝的火器與騎兵既能夠合力並戰,也能夠各自為戰,野戰騎兵制勝,攻堅則靠火炮轟開缺口,騎兵衝擊,防守則深溝高壘用火器吸引敵軍猛攻,騎兵側後包抄。靈活而有威力的火騎配合,才打下了清朝偌大的一個江山。

【平定張格爾叛亂】
清朝于乾隆年間平定準部、回部後,實行伯克制統治新疆。到了嘉慶年間,當地官吏與伯克勾結,強取豪奪苛剝搜刮,激起了當地信奉***教的居民的強烈不滿。這些官員毫不收斂,甚者有駐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斌靜,荒淫無恥,強征豪斂,放縱下屬,竟然霸佔浩罕商人薩賴占之女,迫使薩賴占殺女雪恥,鬧得眾議譁然,回疆群情激奮。

張格爾的祖父布列尼敦在乾隆初年因叛亂被殺(即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其子薩木克逃至浩罕。張格爾即薩木克次子。因其祖父布列尼敦曾是和卓,張格爾在新疆有不小的影響力。他早年曾在英國勢力下的阿富汗喀布爾求學,成年後妄圖恢復其祖上在天山南麓廣大地區的統治,因而在浩罕一帶傳教收徒,製造事端,伺機回到新疆發動叛亂。
此時英國殖民勢力已滲入浩罕,他們和同樣野心勃勃的浩罕統治者一起慫恿張格爾重返南疆於清朝對抗,自己則從中漁利。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張格爾糾集了三百多人騷擾邊卡,並將圖舒克塔什卡倫城燒毀。領隊大臣色譜征額帶兵圍剿,張格爾大敗,率三十餘人脫逃出境。斌靜將俘獲的八十餘人全部處死,又激起了回人的憤怒。九月七日,剛剛登基的道光皇帝接獲奏報,惱怒不已,將胡作非為的斌靜革職,發配黑龍江。
逃出國境的張格爾不甘心失敗,多次在邊疆騷擾滋事。道光四年(1824年),張格爾與其弟巴布頂從浩罕糾集布魯特人二百余人侵擾烏魯克卡倫,殺傷當地官兵三十余人,遊擊劉發恒整隊開槍,擊斃二十余人,張格爾率殘匪落荒而逃。道光五年(1825年)九月,領隊大臣巴彥巴圖率兵出境搜捕張格爾,為邀功請賞殺害布魯特牧民婦孺百余人,激怒了布魯特首領汰列克,率兩千人將兩百餘清軍圍殺於山谷之中。此事致使本已窮蹙餘生的張格爾得以喘息之機,並迅速積聚了實力,終於在不久之後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叛亂。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十四日,張格爾糾集布魯特、安集延(浩罕)等五百余人潛入南疆,利用自己在當地長期的影響力煽動叛亂。回疆白山派眾群起回應,致使官軍圍剿張格爾失敗,叛亂迅速蔓延,回疆一片混亂。張格爾大舉進攻喀什噶爾,遭到激烈抵抗。鑒於攻城困難,張格爾向浩罕求助,助其攻打西四城(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並約定成功後“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爾酬其勞”,於是浩罕首領默罕默德•阿裏汗親率軍隊萬餘人攻打喀什噶爾。不久,浩罕因損失慘重而退兵,殘餘人馬為張格爾收歸,繼續攻城。
道光得知南疆戰火後,任命陝甘總督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率兵五千五百,並調伊犁領隊大臣祥雲保及碩隆武領伊犁兵兩千、烏魯木齊提督達淩阿領烏魯木齊兵四千、寧夏將軍格布舍領兵兩千、黑龍江騎兵一千、吉林兵一千,共計三萬餘人,趕往阿克蘇參與平叛。
八月,叛軍進攻重鎮阿克蘇,與清軍激戰。八月二十二日,大批清軍趕到,叛軍失利。但是,喀什噶爾在死守七十天后於二十五日被叛軍攻破,參贊大臣慶祥自殺。接著,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相繼陷落。佔據西四城的張格爾自封為“賽義德•張格爾蘇丹”,繼續東進,一路上燒殺搶掠,強征暴斂,激起了各地民憤。

九月,清軍開始反攻。十日,楊芳攻打柯爾坪取得大勝,殲敵三千餘人。道光七年(1827年)初,清軍兩萬兩千人從阿克蘇出發。二月二十三日,在楊阿爾巴特遭遇叛軍。清軍主帥長齡將全軍一分為三,三路進攻,並以槍炮密集射擊壓制叛軍。經過激戰,兩萬叛軍被殲萬餘,三千兩百人被俘。清軍士氣大振。二十五日,在沙布都爾再次擊敗叛軍,殲敵萬餘。二十七日,清軍進攻喀什噶爾的重要門戶阿瓦巴特,張格爾投入十余萬叛軍死守。第二天,兩軍對陣,清軍以步兵居中,騎兵列於兩翼。步兵施放連環槍炮、噴筒,藤牌兵穿虎衣迎擊叛軍馬隊,使其馬匹受驚陷入混亂。最後清軍騎兵從兩翼包抄,叛軍大敗,被殲近三萬人。二十九日,清軍開始進攻喀什噶爾。張格爾背水一戰,十多萬叛軍傾巢而出,在城外河邊列陣,陣前挖三道溝,並築土岡一道,岡上開洞設槍眼,架設排列英國殖民者所資助的洋槍洋炮。半夜,狂風大作,“撼木揚沙”。長齡認為叛軍佔據地利,人數由遠多於清軍,現天昏地暗,恐四面受敵,因而主張後撤十裏。而楊遇春則認為這是“天助我也”,應趁叛軍在昏暗中難辨我軍之時迅速出擊。於是先派索倫兵千人繞到下游牽制敵軍,楊遇春親率人馬在上游搶渡,突然出現在叛軍營壘之外,發炮轟擊,炮聲與風沙並作,天崩地裂。叛軍陣勢大亂,自相踐踏,落荒而逃。此戰清軍殲敵六萬多人,俘虜四千,並且收復了喀什噶爾。
之後,清軍陸續收復了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地,掃滅殘餘叛軍,並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喀爾鐵蓋山生擒張格爾,將這個分裂國家的叛亂分子押赴北京。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十二日,道光帝登午門城樓,舉行受俘禮。十四日,張格爾被處死。
從皇太極開始,清朝就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與應用,康熙時代在宮內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八旗之用,還專門建立了裝備鳥槍、火炮的火器營。為平定三藩之亂,康熙特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製造適應南方地形特點和便於戰場上機動使用的火炮。南懷仁“依洋式鑄造新炮”,並進呈《神威圖說》一書,介紹了西方的制炮理論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餘年間,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無敵大將軍、金龍炮、制勝將軍、威遠將軍等各型火炮近千尊。不但數量多,而且種類也不少,乾隆二十一年(1756)頒行的《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載有各種火炮共85種,同年的《皇朝禮器圖式》中鳥槍,紅衣炮,子母炮這三樣火器成為了制式武器。清朝關於火器的兵書同樣有不少,比如說薛熙撰的練閱火器陣紀,沈善蒸撰的火器真訣解證,王達權、王韜同撰的火器略說,薛鳳祚撰的中西火法,陳暘撰的炮規圖說 董祖修撰的炮法撮要。
可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以明朝後期的火器普遍應用來責怪清朝不重視火器呢?以至於清朝皇帝說的以騎射為本的這句話變成了清朝火器落後的罪證,可是以上的事例已經證明,清朝根本不是不重視火器的,可是為什麼清朝末期的火器與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這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國雖大,忘戰必危。”乾隆後期,清朝疆域已經十分穩定,清朝逼沙俄,平噶爾丹,定臺灣,並西藏青海,周圍已無敵手,於是文恬武嬉,連騎射為本的祖訓也變成“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火器方面的研製當然也漸漸荒廢起來,於是本來在明朝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中國火器就開始更加落後於世界。可以說清初的鼎盛武功導致了其後淒慘的局面,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沙俄在康熙時代不是爭霸歐洲,而是回過頭來與清朝爭霸東亞,那會是怎樣的局面?如果歷史是這樣發展,清朝的火器發展絕不會僅此而已,中國的火器史也必然會寫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鴻章字少荃,進士出身,從曾國籓游,講求經世之學,封一等肅毅伯。
回覆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14
銀兩231

77

主題

432

回帖

395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5 16: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圖網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9389&page=1


平定張格爾叛亂油畫,郎世寧等人所繪的內務府銅版組畫



平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彩繪 注意其中的清軍火炮與火槍
李鴻章字少荃,進士出身,從曾國籓游,講求經世之學,封一等肅毅伯。
回覆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87
銀兩828

1306

主題

16217

回帖

9772

積分

爵位一等毅勇侯
榮銜正一品太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7-12-17 20:27:4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清建國之後,野外戰和明軍打,可是後來明軍改為以守為主,加上火器,清軍的入侵就放慢了,努爾哈赤也就是被火器炸死,皇太極重視火器,孔有德投誠,清國得到的不只是漢人士兵、人才和宣傳,最重要是孔有德的新批火炮部隊.皇太極高興得親自出城接他.後來還給他封了個王。

清代不是不重視火器,三代盛世,也是三代征戰,火器常常用,打台灣要.打三藩也要,十全武功也要,問題只是一點,沒有進步,三代盛世,背後是洋教士不重用,一來和他們衝突了,二來是只要他們教曆法,鴉片戰爭之前,火器技術沒改良,都是康熙時代的技術。
「正是因為不斷的重複相遇和別離,人才會成長!」
回覆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14
銀兩231

77

主題

432

回帖

395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1-13 19:37:5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陳闊川 於 2007-12-17 20:27 發表
大清建國之後,野外戰和明軍打,可是後來明軍改為以守為主,加上火器,清軍的入侵就放慢了,努爾哈赤也就是被火器炸死,皇太極重視火器,孔有德投誠,清國得到的不只是漢人士兵、人才和宣傳,最重要是孔有德的新 ...





總之清朝會滅亡,有一部分要歸咎於火器或於老舊,以至於打敗仗
李鴻章字少荃,進士出身,從曾國籓游,講求經世之學,封一等肅毅伯。
回覆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14
銀兩231

77

主題

432

回帖

395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2-11 17:28:0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匠人 於 2008-1-13 23:10 發表


如以輕兵器論,宣統時之各新軍已配發各種使用栓式槍機之步槍,要說是火器老舊所致敗亡,恐怕未必。
又,清末各地也設了一些機器局,雖說質或量並不見得有列強水準,但至少也已非鳥銃抬槍之類的古物。

  ...




好詳盡的資料:)
不過話說回來,清初火器老舊打不贏英法聯軍這是事實
李鴻章字少荃,進士出身,從曾國籓游,講求經世之學,封一等肅毅伯。
回覆

舉報

國民

威望0
聖眷14
銀兩231

77

主題

432

回帖

395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白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2-16 10: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匠人 於 2008-2-14 22:23 發表


:)
清初..!?兄臺前述不是在講"清朝會滅亡"?怎又回到了清初.......:L

小弟主要是認為,清末之敗亡,並不全然在於火器老舊,因其已致力於引進新式兵器,並裝備於新軍,
並在各地多有成立兵工廠;雖說品質不見 ...




小弟的口誤啊~~:(
李鴻章字少荃,進士出身,從曾國籓游,講求經世之學,封一等肅毅伯。
回覆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571

318

主題

5033

回帖

269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8-2-26 17: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陳闊川 於 2007-12-17 20:27 發表
大清建國之後,野外戰和明軍打,可是後來明軍改為以守為主,加上火器,清軍的入侵就放慢了,努爾哈赤也就是被火器炸死,皇太極重視火器,孔有德投誠,清國得到的不只是漢人士兵、人才和宣傳,最重要是孔有德的新 ...



詳細說起來清史稿太祖本紀副將祖大壽嬰城固守。天寒土凍,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砲,頗傷士卒,乃罷攻。遣武訥格將蒙古兵攻覺華島,奪舟二千,盡焚其軍儲,班師。

班師回朝後
二月壬午,上還沈陽,語諸貝勒曰:“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兵敗袁崇煥實感悲憤

夏四月丙子,征喀爾喀五部,為其背盟也,殺其貝勒囊奴克,進略西拉木輪,
獲其牲畜。
親征喀爾喀,至紅夷大砲事件後,努爾哈赤還活著


六月,上書訓辭與諸貝勒。

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湯泉。

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



中間隔了八個月之久才死,推測是舊傷加上憂憤成疾即年事已高這三大因素有所關聯,直接武斷炸死不太客觀,因為也沒有實證太祖為洋砲所傷。

[ 本帖最後由 過風典馬 於 2008-2-26 18:46 編輯 ]
回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5-1-9 03:31 , Processed in 0.0200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