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87|回覆: 0

[時事或政治概念] 政治博弈

[複製鏈接]

國民

威望0
聖眷-32
銀兩-1012

125

主題

942

回帖

214

積分

身份
旗籍蒙族鑲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2-9-12 23:2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文摘自《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作者:陳少華

冷戰結束以來,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較量逐漸從對領土空間的控制與擴張轉向以經濟為主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地緣經濟逐漸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主角。以往主要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傳統地緣政治逐漸被地緣經濟取代,但是傳統的地緣政治並沒有退出世界政治舞臺,對於大國或者強國來說,傳統的地緣政治依然是國家戰略的核心部分。

一、國家間博弈的實質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原意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按照2005年因對博弈論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伯特·奧曼教授的說法,博弈論就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所謂互動決策,即各行動方(即局中人)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在決策的時候必須將他人的決策納入自己的決策考慮之中,當然也需要把別人對於自己的考慮也要納入考慮之中,在如此迭代考慮情形進行決策,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戰略。根據博弈主體,可分為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根據互動性質,可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其區別在於博弈者能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達成協定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沒有達成協定就是非合作博弈。在日常運用中,最受關注的是兩類博弈,一是博弈模型,應用最多的是囚徒困境、鬥雞博弈、獵鹿博弈;二是博弈的次數或進程,即簡單(單輪)博弈與重復博弈。簡單博弈假設博弈一次進行,重復博弈不是簡單博弈的重復與連續,而是指具有同樣結構的博弈重復多次進行,但各個博弈階段彼此獨立,其總體結果影響博弈者的長期收益預期。

與經濟學對博弈論的運用相比,國際關係中的博弈論尚處於初始發展階段,現實中的國際關係異常複雜,將各類博弈模型運用到現實的國際關係情形中,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影響博弈論對國際關係的解釋能力。二人博弈圖示雖多達幾十種,與現實較為貼切的只有少數幾種,就是獵鹿博弈、鬥雞博弈和囚徒困境等常用模型也並不完全適合國際情形的模式。雖然在理論上處於研究的初始階段,但是博弈在國家間的政治經濟方面運用已經是非常廣泛,不管是在戰略層面還是在戰術層面,國家間都處於一種博弈狀態。

博弈的實質是對利益的追求,或者說是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社會中,個人是博弈的主體,在國際社會中,國家是博弈的主體。在這一點上,國際政治中的博弈和個人之間的博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同的是個人之間的博弈相對簡單,國家間的博弈不論是博弈主體的內涵還是博弈的內容、範圍以及博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都不是個人博弈所能比較的,這是國家間博弈的複雜性所在。特別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國家實力雖然是博弈中的主要決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在地緣經濟日益崛起的時代,國家之間的博弈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對利益的追求不再單純地表現為強權具有壓倒性優勢,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如果能正確地處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

很多學者把地緣政治看作是地理學與政治學的交叉學科,然而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研究與純粹的政治學和經濟學的研究有著很大的不同。地緣政治作為一門比較成熟的傳統國際關係理論,它主要是以地理因素為基礎,從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歷史、政治等方面來進行分析的。它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勢,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範圍的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它把地理因素視為影響甚至決定國家政治行為的一個基本因素。在地緣政治的經典學說中,除了空權論、海權論和陸地中心學說之外,還有二戰後基辛格、布熱津斯基、亨廷頓等分別提出的新的地緣政治思想,諸如“世界新秩序”、“失控世界”、“文明衝突”等理論。各種地緣政治理論的研究雖然都是以地理環境作為基礎,但依據重點有所不同。過去多從歷史、政治、軍事方面考慮,近年來對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視。

地緣經濟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政治最明顯的特徵。對地緣經濟概念的解釋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定義,這首先是因為地緣經濟產生法陣的時間不是很長,其中很多因素具有不確定性,而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其內涵和外延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相對於地緣政治來說,地緣經濟中關於地緣的概念更具靈活性,地緣經濟雖然是植根于地理因素,但是對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地緣經濟作用的地理位置並不相同,而一個國家在制定地緣經濟政策的時候,往往更多的不是考慮某一特定的地域範圍,而是圍繞本國的經濟利益來確定地緣位置。因此,對於地緣經濟來說,地域因素更多地表現為變數。在地緣經濟手段方面,則主要表現為經濟手段,不同的是這种經濟手段往往不僅僅是單純地由具體經濟體來承擔,它的背後往往有國家行為的影子。當國家出面支援或者指導這些相同的經濟行為時,他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地緣經濟。

一般來說,地緣經濟學者並不認為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能夠相互作用,更是把二者看成繼承發展或者互為補充,並且傾向於地緣經濟取代地緣政治。的確,在當今世界上,基於和平發展的主流國際趨勢以及戰爭的高昂代價,地緣經濟逐漸成為各國競爭的主要方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地緣政治退出歷史舞臺,只是絕大部分國家沒有實力來實行。例如美國,它除了擁有絕對的政治軍事實力,同時也是第一經濟強國。從其所佔的比例來看,其傳統的政治軍事優勢更為明顯,是世界上唯一具備空權、海權及陸權控制的國家,其經濟方面反而相對世界上其他經濟體沒有這樣的絕對優勢,因此,美國一直對全球化持保守態度。與其他國家相反,它是憑藉自身無與倫比的傳統地緣政治優勢來推行和保護其地緣經濟戰略的。雖然經濟制裁是美國常用的手段,但是對於主要的戰略對手,政治和軍事手段仍然是主要的方式,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為了維護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發動兩次伊拉克戰爭,最終達到了控制該地區的目的。

對於地緣經濟來說,其主要表現為手段的不同,各种經濟要素成為地緣經濟的主要手段和要素,國家的參與與全球化的背景使之成為地緣經濟。所以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中的地緣概念是有區別的,地緣政治中的地緣概念更加傾向於地理位置,所有地緣政治中的經典學說都是圍繞這個概念來進行研究的,即誰佔據了相應的地理位置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有利態勢,這裡面的特定地理位置有點像中國古代兵法裏面的“兵家必爭之地”的意思。因此在地緣政治裏面,“地緣”是核心,政治是界定詞。而在地緣經濟裏面,地緣的概念比較模糊,它的主要作用是來界定和限定“經濟”的範圍和性質,即經濟是怎樣作用於國際政治的,雖然也有地理成分在裏面,但地理方位已經不是決定性的核心因素了。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利益在不同空間內的實現情況是不同的,國家實力的延伸在不同空間內也是各不相同的。探討各國實力延伸的空間及其變化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

三、歷史上國家地緣戰略的選擇

在以往的歷史中,國家對於發展戰略的選擇主要是地緣政治。基辛格認為,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個國家,它具有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改造整個世界的力量。按照這種理論,其他的國家只能是或做一個地區性強國,或對現有的霸權國家提出挑戰,實施自己的價值觀。這種觀點主要是為美國當代的霸權提供理論基礎。他認為,當今世界既繼續分化又走向全球化,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應該擔負起領導整個世界的責任。而事實上,基辛格所說的這種現象並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面,的確是有幾個世界性的大國相繼崛起,對世界發展影響也很大,但是這些國家中除了英國的確是以“日不落帝國”的身份改變了世界以外,其他的國家基本上都只是實現了自身強國的目標,而且這些國家也並不具備改變世界的實力。以荷蘭與葡萄牙為例,雖然他們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強的海上國家,但是由於本身國體狹小,實力有限,其綜合實力甚至在歐洲大陸都不能算是最強。英國把海上實力發揮到極致,成為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國家,但是在歐洲大陸,英國卻總是與一個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強國保持結盟關係,以此來維持其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法國雖然一直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但實際上不但在海上落後於一些歐洲的其他國家,在歐洲大陸上也僅僅在路易十四和拿破侖時期有過短暫的輝煌,而後屢屢敗于老對手普魯士(德國),所以充其量也僅僅能稱之為歐洲大陸強國。除此之外,中國在1000多年的歷史中領先於世界,按實力來說當時有能力做一個能影響和改變世界的國家,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中國西邊是山脈,東邊臨大海,是典型的封閉式環境)以及傳統文化的禁錮,其影響力一直局限在東亞範圍之內,並未成為像基辛格所說的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改造整個世界的國家。

  相比這些傳統的歷史強國(或者說帝國),當時與這些國家同時存在的一些新興強國則面臨著另外一種選擇:或者在當時現有的國際體系下做一個一般的地區性強國,或者打破當時的世界格局實現自身的崛起。一般來說,都選擇了後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在亞洲,日本就曾經發起戰爭,企圖征服北韓和中國,從而稱霸亞洲,從這一點上來看,二戰中的日本不過是延續了當年的戰略。在世界範圍之內,主要是歐洲國家之間的爭鬥,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首先在歐洲國家之間發生的,其產生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源還是在於利益的分配問題,是國家現有利益要求和現存的國際體系發生矛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傳統的手段即軍事對抗成為雙方最終的選擇。戰爭的毀滅性後果使各國在戰後對傳統軍事手段的運用進行了反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地緣經濟也是地緣政治的一種發展。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的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擺脫地緣經濟因素的影響來擴大自己的實力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企圖完全依靠地緣經濟來實現,而忽視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將是幼稚可笑的。要擺脫這種困境,正確協調地緣經濟因素和傳統地緣政治手段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

四、當代國家的戰略選擇

當代世界政治比較明顯的特徵就是發展經濟成為各個國家的主要任務,國際政治中的競爭雖然仍然比較明顯,但更多地表現為經濟競爭。與以往不同的是,國家利益的實現並不是依靠戰爭,更多的是依靠經濟手段,這也是地緣經濟比較明顯的特徵。與此同時,傳統的政治思維仍然影響著現有的世界格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陣營截然分明,南北對抗依然激烈,不同的是這種對抗的表現形式是發達國家不是靠武力而是依靠先進的技術和掌握世界經濟規則的優勢來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進行經濟掠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合法的掠奪帶來的危害更甚於以往。在政治層面,大國和強國掌握和主導世界形勢的局面並沒有改變,而且日趨穩定。在地緣經濟成為當今世界國家間主要競爭手段的同時,傳統的地緣政治並沒有因此消亡,在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借助於日益發達的科技,地緣政治反而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按照馬漢的地緣政治學說,對於世界的控制不取決於其佔有領土空間的多少,而在於對關鍵區域的控制,這種理論至今仍然適用。以往由於技術手段和經濟實力的限制,二戰前能夠控制這些“關鍵區域”的國家幾乎沒有,而今,美國按照這種思維方式,控制和掌握著全球所有的關鍵航道,這種控制極大地保障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所以,即使是在地緣經濟日益盛行的今天,美國不但沒有削減傳統的軍事力量,反而逐漸增強,海軍仍然是美國的第一大軍種,而其任務,並不是保衛本土安全,而是遊弋在世界各戰略要地,保證其對世界關鍵區域的有效控制。

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來實施地緣政治戰略與地緣經濟戰略的,只有少部分實力較強的國家能夠推行自身的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戰略,而在這些國家中,按照實力的強弱與自身的條件,也會制定出不同的戰略與策略來保證自身的國家利益。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和兩次世界大戰,當今有實力來推行地緣(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戰略的國家日趨理性,對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也日益成熟。總的來說,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仍然是決定國家強弱大小的主要因素:歷史上的世界性大國如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都曾試圖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決定性國家,日本和德國都因此付出過慘重的代價,英國和法國也逐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些國家都不具備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地理條件,也沒有能力來推行全球性的地緣政治戰略。因此,當今世界各國都能夠比較理性地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發展戰略。

在傳統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家間的競爭似乎相對簡單,軍事手段總是最終的選擇。而今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都慎重地選擇和推行自身的地緣戰略,而事實上,世界上只有美國能夠有能力同時在全球實施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兩種戰略。伊拉克戰爭歷時四年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以及歐亞地緣政治格局出現了重要變化,其中有些變化直接源於伊拉克戰爭的衝擊,有些變化雖有其自身固有的戰略邏輯,但也與伊拉克戰爭不無關係。因為能源對當代地緣經濟的意義非同一般,而中東又是當今世界能源的核心,因此,伊拉克戰爭是用傳統地緣政治手段來推行地緣經濟戰略的體現。現在有些人認為,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是矛盾關係或者說是取代關係,我們通過分析美國的戰略思路和手段來看,同時推行兩種戰略並不矛盾,而且還能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美國依靠傳統的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為後盾,來保障地緣經濟戰略的實現。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在和其他國家進行地緣經濟的競爭和博弈的時候,總能發現它有一種無形的優勢,這固然有其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因素,更多的是傳統的軍事優勢和政治優勢在發揮作用。在這一層面的博弈當中,美國無疑佔據更多的籌碼,所以總能在與其他國家的戰略博弈中佔據優勢,取得勝利,這是美國獨特的優勢。因為在博弈中不但要考慮其他博弈主體的策略,同時也面臨著戰略手段的運用,不同國家運用不同的方式所得到的效益是不一樣的。其他國家如果推行相同的策略,不但可能達不到相應的效果,甚至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除了美國之外,當今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和強國,都會按照自身的實力和條件來制定相應戰略。實際上,在國家間的博弈當中,其他國家都是博弈的對象,這裡面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自己國家本身的總體戰略目標與世界及主要對手的博弈,比如中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其總體戰略會和美國的全球戰略產生矛盾和利益衝突。而在地區層面,則需要面對日本、印度及俄羅斯這幾個實力較強又和中國能夠產生利益矛盾(潛在的和現實的)的國家,這幾個國家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所以產生了日本、美國結盟,俄羅斯向中國靠攏,印度由於實力相對較弱則游離在各大國之間,利用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矛盾來制衡中國。二是在具體行為方面的博弈。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國家的盟友並不是固定的,政治上的盟友可能是經濟上的對手,經濟上的合作對象可能不是政治方面的盟友,所以這就需要在具體的事情上權衡利益。中國與日本和美國是政治上的對手,但是在經濟上卻互為最主要的合作夥伴。日本、美國以及歐盟各國在政治上是盟友,但是在經濟上卻競爭激烈。所以從根本上講,國家將按地緣經濟的方式行事,以領土劃界的行為體明確無誤地要勝過世界舞臺上的其他行為體。因此,在國家間的政治經濟交往中,各國不但要處理好自身戰略與戰術之間的矛盾,還要處理好自身戰略與他國戰略的矛盾,否則就易走向極端,對自身和世界造成極大的危害。

由於實力較弱的國家不具備推行全球戰略或者地區性戰略,當今世界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環境,除了那些處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具有戰略價值位置的國家,一般的國家的戰略任務都致力於發展國家內部經濟,並不與其他國家的戰略產生根本性的衝突,因此除了一些有歷史矛盾沒有解決或者內部矛盾尖銳的國家,這類國家能夠安心發展經濟,為本國人民提供較好的生活環境。

博弈廣泛地存在於國際政治中的各個領域,而當今世界上的國家戰略主要是表現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這兩個方面,國家間不但是實力的較量,也是戰略的博弈,正確地把握自身的發展方向,才能制定適合自身的地緣戰略。由於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的主流,避免競爭中過激的行為則是世界上主要國家間博弈的底線。
生命來到第二十三個深秋, 我戴著學士帽與母校道別, 心裡依稀記得在第十個秋天, 我倆小無猜卻像新婚一般, 我是勇者她似公主。

   時間已經加速流逝, 沒有站在我的身邊. 妳我的往事煙沒於如今的大銀幕之中...

如果我不能想像天堂,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當它關閉時,另一扇就會打開。如果讓我來想像天堂,我會想像那扇門打開了,在門後,我會發現她就在那裡,等著我。《Cloud Atlas》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8 02:36 , Processed in 0.0158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