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03|回覆: 0

[轉貼] 清朝皇帝如何理髮

[複製鏈接]

國民

威望40
聖眷48
銀兩1970

142

主題

2540

回帖

2231

積分

身份
旗籍漢族鑲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3-12-13 15:4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沈陽日報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今年是龍年,更讓“二月二”這個特別的日子多了許多美好的含意:龍年龍抬頭,大家都歡喜。2月20日,著名民俗學家劉振超告訴記者:“二月二,剃龍頭”始于清朝。民間有著“正月不剃頭”的俗信,二月初二剛出正月,又是“龍抬頭”的吉祥日,所以人們趕在這天理髮,是討吉利的一種方式。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呢?專家的解釋是,這和中國人喜歡雙數有關。

  一嘮起“二月二”的趣聞軼事,劉振超有講不完的傳說故事。他說,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把龍視為吉祥物,不少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開始講究過“二月二”了,當時稱為春龍節、青龍節、祭龍節、龍興節等。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載:“二月引龍,熏百蟲。……鄉民用灰自門外委蜿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明宮史》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說:“二月二日,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中華全國風俗志》載:“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同時,民間約定這一天太陽出來之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免損傷“龍神”。于是,又有炒吃爆米花或黃豆之類食品的習俗。正如民謠所唱:“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

  除了這些民間的活動,那麼,皇帝是不是也過“二月二”,也要“龍抬頭”呢?劉振超肯定地說:“當然,皇帝也不能脫俗。”

  皇上的頭剃不好就要命

  民間的說法:因為正月裏不准剃頭,所以大家都期待著“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劉振超說,在所有理發的人中,清朝皇帝的頭是最難剃的。你完全可以想象,誰敢在皇帝的腦袋上動刀?

  清朝皇帝剃頭的講究特別多,剃頭的時間要選在太陽升到東南角時,意為:如日之升。清宮還特別給為皇帝剃頭的人定了幾條硬性戒律:剃頭師每次當差,進宮時必須要經過檢查,脫掉自己的衣服,換上皇家特制的服裝,然後被太監領到皇帝面前叩頭,請刀子。皇帝專用的剃頭刀用一個檀木盒盛著,外套黃雲龍套,由皇帝的侍衛捧到剃頭師手上。在給皇帝剃頭過程中,侍衛站在旁邊要死死地盯著剃頭師拿刀的手。

  宮裏還規定,剃頭師只許用右手持刀挨著皇上的頭皮,絕不允許用左手按皇上的任何部位。也就是說,右手要懸空幹活,左臂下垂不能動。若用手捏了龍頭,那就是犯下了大罪。如果給皇帝剃頭時不小心割個刀口,流一點血,立刻交給內務府慎刑司拷打。無論給皇帝剃頭還是刮臉,只許順刮,不許逆刮。剃頭師要屏住呼吸,絕不許向皇上頭上噴穢氣……可以說,凡是給皇帝剃頭的人,每次當差都要嚇得戰戰兢兢,一不留神就會大禍臨頭。每剃一次頭下來之後,兩條腿都會發軟嚇個半死,幾天也緩不過勁來。當然,如果皇帝滿意,給剃頭師的賞錢也相當多。

  民間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年剛出正月,清乾隆皇帝去江南遊山玩水,農歷二月初一路過天津衛,住在北馬路五彩號胡同的龍亭裏。第二天清早起來,乾隆問隨從太監:“今天是什麼日子?”太監說:“啟稟皇上,今兒個是二月二。”乾隆聽了很高興:“今天是龍抬頭啊!我要剃頭、整容,取個吉利兒,一路平安。”

  于是,太監急忙請來當地一位手藝最好的剃頭師,先教他一套參拜皇上的禮法和剃頭的規定,然後才領他面見乾隆皇帝。這個剃頭師,聽說要給皇上剃頭,早就慌了神;再聽了幾條規定後,更嚇得六神無主。想不剃,可又怕犯了殺頭的“抗旨”罪。剃頭師心裏發慌,手就越哆嗦,結果,沒剃兩下,手一抖在乾隆皇帝的後腦勺上劃了一個口子,立刻被拉出去砍了頭。

  乾隆把太監罵了一頓,命令再請一個手藝高的剃頭師來。第二個剃頭師心裏也怕個不行,剃了沒三下,又在乾隆的腦門子上拉了一個口子。乾隆更惱了,護衛們又把這個師傅砍了。太監慌裏慌張地跑進剃頭棚,再想找剃頭師時,幾乎所有的人都逃走了,只剩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徒弟,太監只好帶著他去交差。由于小徒弟的基本功扎實,手頭靈巧,動作輕快,幹凈利索,不大會兒工夫就給皇帝剃完頭,刮完臉,梳好了辮子。乾隆皇帝拿起鏡子一照挺高興,不由地稱讚:“真不愧是剃頭的小神童!”這時,小徒弟才敢接話:“啟稟皇上,其實那兩位師傅都比我手藝高,他們害怕給您剃壞了,手就哆嗦,才傷了您的龍頭。”

  乾隆聽了這話,後悔把剃頭師錯殺了,只好命地方官辦理了善後。為此,乾隆還封小徒弟為五品隨駕官,專給自己剃頭整容。

  傳說,清代皇帝雍正的頭上長有癩疤,很難剃,為此不少剃頭師被殺。有一個人主動為他剃頭,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現一道紅圈,而那道紅圈是為皇帝治癩瘡的。從此,雍正答應不再殺剃頭師,並敕封剃頭師為“半副鑾駕,小執事”,還賜一副對聯:“做天下頭等事業,用世間頂上功夫”。

  “二月二”

  皇帝親自耕作“自留地”

  “二月二”也是與農業生產有密切關係的一個日子,“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首民謠寄托了古代人祈禱獲得好收成的希望。今天,北京故宮博物院裏收藏著一幅年畫《皇帝耕田圖》,畫面上陽光燦爛,春風拂煦,頭戴皇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後跟著一個大臣,手提著竹籃在撒種,牽牛的是身穿長袍的七品縣官,遠處是挑籃送飯的皇後和宮女。畫上還配有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

  劉振超說,在龍抬頭的時候,皇帝親自犁田,確有其事。明清時,皇帝每年都要親自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躬耕一番,以給天下百姓做一個重視農業生產的榜樣。

  當時,明清皇帝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一畝三分地”。那麼,這“一畝三分地”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明清時的祭農之禮已十分完備。每年皇帝都要到京城的先農壇祭祀先農,然後再到觀耕臺前的親耕田進行示范性耕耘,以完成對先農崇祭的全過程。皇帝親耕的田地,據說在周代時是“千畝”,也許是怕皇帝累著了,後來才變成了“一畝三分地”。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一直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從大舜時就有用象耕田的記載,戰國時管子說:“先王者,為民興利除害,故天下之民歸之。所謂興利者,利農事也;所謂除害者,禁害農者也。”《禮記》記載,周時已開始這種祭祀先農的“耕禮”,叫“耒禮”,是封建社會十分神聖和重大的國典。清代從順治皇帝時延續了明代的“耕禮”的儀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朝日于東郊。始行耕藉禮。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禮。”也稱之為皇帝“親耕”。

  康熙皇帝把“演耕”(即親耕)作為法律固定下來,于每年春季都舉行“演耕”之禮,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和諸大臣扶犁耕地。有一幅《皇帝祭先農圖》描繪的就是雍正皇帝親自扶犁,另有六大臣身著蓑衣也扶犁而行,還有24個60歲以上的老年農夫,也著蓑衣扶犁而行。這幅畫真實紀錄了當時的皇帝親耕的場面,以及四周圍觀的王公大臣。

  也可以說,皇帝耕田基本上就是作秀,並且還有一套嚴格程序。明代時,皇帝右手扶犁、左手執鞭,往返犁地4趟;清代時改為往返犁地3趟,名曰“三推三返”。皇帝親耕完畢,就登上觀耕臺觀看王公大臣們耕作了。

  據《宛署雜記》記載,每次“聖駕躬耕”,地方政府都要籌備至少一個月時間,搭建一座巨大的耕棚,供皇帝和大臣們休息,要為他們精心準備膳食,還要找數十名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皇帝的耕田必須是篩過的細土,以便讓皇帝犁起來能省些勁兒。

  有意思的是,嘉慶二十年(1815年),嘉慶皇帝親耕時,碰巧所備耕牛不馴服,讓嘉慶皇帝無法駕馭,禦前侍衛十余人上前幫忙,才勉強耕了三個來回。為此,嘉慶皇帝大怒並發了上諭:“耕藉為劭農大典,順天府供備牛只,平時不勤加演習,玩忽從事。著將專司供辦之大興縣知縣沈守恒、宛平縣知縣張洽俱先行革去頂戴,交部嚴加議處;順天府府尹費錫章係專轄之員,著交部嚴加議處……所有此次一切例賞,概行停給。”本來是皇帝親耕自己沒秀好,卻讓手下的人都倒了霉。

  二月初二“迎富貴”

  據記載,歷史上的不少朝代,在“二月二”這天都有相應的活動。唐朝時,二月初二被視為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要“迎富貴”,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些點心類食品。據《資治通鑒》卷209記載,唐景龍三年(709年)二月二日,唐中宗登上宮城北面的玄武門樓,“與近侍觀宮女拔河”。次年,中宗又在禁苑西面的梨園球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把老臣拉扯得東倒西歪。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進行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說,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禦宴。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一些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到了元朝,“二月二”被明確稱為“龍抬頭”。《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有烙餅,叫做“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凡是食物,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無論是正月不剃頭,還是“二月二,龍抬頭”,都與沈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過春節,清宮裏張燈的時間要比明宮張燈時間長很多,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二月初三才撤燈。另外,在清代人的眼中,“二月二”是個吉日。據史書記載,崇德八年(1643年),清世祖福臨繼承皇位,尊母後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為皇太后。順治元年,大清遷都北京,皇太后定居紫禁城。順治六年(1699年)四月十七日,皇太后駕崩,遺體被運回盛京(今沈陽),並于順治七年二月二日與皇太極“合葬”于沈陽的昭陵,順治帝撰寫了祭文。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2 19:10 , Processed in 0.0154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