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林蒼魏 於 2014-1-15 23:26 編輯
秦朝:
秦朝的建立,讓中國地區從一個抽像的地理概念變成一個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秦王政自認其功業「功過三皇,德兼五帝」,自號『始皇帝』,史稱秦始皇,連鬼神也該對他敬畏。他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改用世數尊號,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其他像是自稱「朕」、「命」改為「制」、「令」改為「詔」等皆源自秦始皇開始。
秦始皇實行一系列政治措施以加強中央集權。
行三公九卿制
行郡縣 廢封建
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與車軌
沒收民間所有武器
強遷全國豪族富戶至首都咸陽
建立通往四方馳道
文教思想方面,秦始皇兼用儒生與法吏,祿養七十位博士,已備顧問。但秦始皇不許任何人批評他的政治措施。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向他建議恢復封國制,遭到李斯反對。李斯還認為儒生非議政府法令,恐怕會擾亂人心,所以進一步要求燒毀政治性書籍,只留醫藥、吏書、卜筮與種樹等書,史稱「焚書」。秦始皇有請方士於海外求神仙與長生不老,但都未果。隔年,由於方士侯生與盧生二人批評秦始皇的行為,而後逃去。秦始皇大怒,審問咸陽所有儒生(秦朝儒生大多兼方士),但都不願承罪,於是都被活埋,史稱「坑儒」。由此可見,晚年的秦始皇想藉焚書坑儒來加強思想的控制。
對外方面,秦朝北方有匈奴、東胡與月氏等民族,其中匈奴與東胡對秦朝威脅極大。前215年,因方士所言「亡秦者胡」的讖語,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佔領河套地區,即九原郡,並且移民建長城。為了防範匈奴入侵,在前214年至前213年間,興建由九原通往咸陽西北雲揚(今陝西淳化)的「直道」;連接燕、趙與秦長城,完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而南方以討伐百越為主,當時百越族在浙江南部有東甌國、福建有閩越國、廣東與越南有古南越國、廣西有西甌國與雒越。秦滅六國期間,降伏東甌、閩越以設置郡縣。統一全國後,派兵討伐南越西甌,即秦攻百越之戰。他先後派屠睢(前221年)、任囂與趙佗(前214年)南征。並且命史祿於湘江和珠江建立靈渠,以便運糧給南征軍。平定百越後,移民罪犯五十萬人至南方,以控制嶺南地區。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於渭水畔興建阿房宮(未完工)、於驪山修建秦始皇陵(未完工)。並且四處封禪、五次出巡。前210年最後一次東巡,他帶幼子胡亥同行,南巡雲夢、長江,途中於琅琊(今山東青島)命徐福東尋仙丹,在返途於平原(今山東平原)生病,最後於沙丘(今河北平鄉)去世。
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與李斯密不發喪,密謀奪權。趙高為胡亥的師傅,與秦始皇長子扶蘇和蒙恬之弟蒙毅不合,而李斯也對蒙氏兄弟不滿。他們擁立胡亥為太子,假造詔令以賜死在九原督軍的扶蘇,史稱沙丘之變。他們等到東巡大軍返抵咸陽才發喪,胡亥也繼位為帝,即秦二世。秦二世受趙高擺佈,他賜死蒙氏兄弟,並殺害兄弟姐妹數十人。蒙恬的九原軍也由王離接管。秦二世縱情於聲色犬馬,圈養無數狗馬禽獸;徵招罪犯與百姓,續建阿房宮與秦始皇陵。秦朝政治趨向混亂,趙高把持朝政,之後爆發了農民起義,項羽/劉邦也在這時崛起,後天下大亂,秦朝岌岌可危
問題:
此次無問題
參考資料:史記/柏楊版資治通鑑/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