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66|回覆: 1

【拆同德押】古諮會前委員:早有報道冇人關注 力挽狂瀾太

[複製鏈接]

朝廷命官

威望4070
聖眷1977
銀兩7394

948

主題

18271

回帖

70160

積分

爵位三等蘭蕙公
榮銜太子太傅/建威將軍
官職正二品禮部尚書
兼職正二品刑部尚書
身份蘭家家主
旗籍滿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5-8-15 08: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載自  蘋果新聞

古諮會前委員、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說,去年已有傳媒報道同德大押改建消息,但社會上「冇乜人關注」,直至大押清拆才力挽狂瀾實在太遲,認為機會渺茫,他指除非特首梁振英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主動叫停,才有機會暫緩重建工程,「但我唔認為佢會咁做」。他指即使政府介入,業主也不一定首肯,因為地價太貴,抵觸了商業發展利益。

李浩然舉例指,司徒拔道大宅景賢里於2007年被發現清拆,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出手,把景賢里暫列為古蹟,幾經交涉政府提出換地補償,終保住大宅。但也有失敗例子,2010年何氏後人年申請拆卸有逾80年歷史的山頂何東花園,社會同樣有反對聲音,林鄭月娥再次出手,把何東花園暫列法定古蹟一年,但經多次談判失敗,最終也要拆卸。

目前灣仔同德大押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李浩然坦言,同德的歷史價值跟一級歷史建築相比仍有距離。他指雖然一級建史建築最有機會「升呢」做法定古蹟,不能清拆,但要成為法定古蹟需也符合一定條件,如建築物涉及歷史人物或事件,又或有較高的社會價值。他說同德大押已進入清拆階段,雖然社會開始有關注,但似乎已太遲,除非特首願意出手。

其實大家怎看這新聞?
我自己覺得,香港政府其實對保育、古蹟不會有很大關注,
像之前皇后碼頭、鐘樓、景賢里,或是早前的幾棵老樹,
完全是覺得沒用、礙眼就要拆掉。
一海之隔的澳門,同為行政特區,但近年大搞文化旅遊,
香港政府顯要是要反省的。
娜仁托雅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朝廷命官

威望4070
聖眷1977
銀兩7394

948

主題

18271

回帖

70160

積分

爵位三等蘭蕙公
榮銜太子太傅/建威將軍
官職正二品禮部尚書
兼職正二品刑部尚書
身份蘭家家主
旗籍滿族正紅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5-8-15 08:40:13 | 顯示全部樓層
同德大押歷史研究報告

撰文、研究︰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項目主任吳韻怡


一幢位於閙市主要幹道的戰前唐樓,能屹立至今超過80年,在現今的香港,其實是極其困難。
不知你會否認識,它是灣仔同德大押。如果只是說其名字並不能勾起引象,那「坐電車在軒尼詩道會經過的那間轉角位的唐樓」或許會有些少印象吧?

騎樓式唐樓
因為在灣仔,地佔轉角位的弧形騎樓式唐樓,現在只此一間。

翻查舊照片,事實上,從前差不多整個灣仔都是這一類唐樓。或許就是這種「成條街都係」的心態,使人們冷不防它們已一幢一幢被消失。

沒錯,這種樓上設有深闊遊廊跨越在行人路上方的唐樓設計(Verandah type),其最大特色是當「成條街都係」的時候,便會在行人路上形成遮風擋雨的騎樓走廊,用作支撐的柱子有節奏地在行人路旁排列著。在20年代至30年代那次填海後,電車路以外的地段全都是這種井井有條的秩序,形成灣仔的特色街景(Streetscape)。你儘管說在那年代,香港哪裡不是這樣子?請問:現在灣仔(香港)哪裡還有「成條街都係」這種唐樓呢?茂蘿街以一連六幢成為全港最長的連貫戰前唐樓街,不過並非同德押這款騎樓式,而是立面有著懸臂式露台(Cantilevered balcony type)設計,行人路上並沒有支柱。另外,藍屋唐樓群,由兩組一連四幢及一單幢唐樓組成,是市區中非常珍貴的一群(Cluster),不過也沒有騎樓式,而是有懸臂式露台及齊平式的立面(flush elevation type)設計。好了,莊士敦道60A-66號舊和昌大押屬騎樓式了吧?(那可是一連四幢的騎樓式唐樓)再數九龍區,上海街600-626號在同一條街上可是有10幢騎樓式戰前唐樓!可惜是它們並非是連貫的,最長也只有一連四幢。散落在其他地區的騎樓式唐樓,通常都是單幢或一連兩幢(由於其一梯兩伙的設計),偶爾也會有一連三幢的生還者。若想體會一下走在騎樓底的感受,大部份單、雙幢唐樓也只是約五步以內的路程;最長的一連四幢,應該可以有十多步的路程吧?

轉角位的神奇騎樓(罕有性 - 全港島只剩下同德押)
然而,區區一連兩幢的同德押,竟然可以營造出一連五幢騎樓底路程的氛圍,完全把香港其他一連四幢的騎樓式唐樓技術性擊倒,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它是位處轉角位置的弧形騎樓式唐樓。具備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以至能二變五,市儈點的說法,不是很賺嗎?同類的轉角位弧形騎樓式唐樓,同德押以外恐怕香港只剩下汝洲街269-271號、青山道301-303號及荔枝角道119號雷生春;當中以單幢唐樓雷生春為佼佼者,創造出一變八的騎樓底神話。

超級經營者
不過要算起神話上來,同德押的經營者才算是神話。軒尼詩道369-371號約建於30年代,原本屬於地段2619號的其中一部份。於1927年由潘浩祥購入該地,其後由潘康氏及潘梁氏共同擁有。1931年有Raven & Basto Architect公司印及建築師簽名的地契顯示軒尼詩道369-371號應始建於1931年;而土地登記册亦顯示,於1934年有一項叫verandah undertaking的資料,表示該建築物應已經建成。其後,從1938年起曾租給一名叫Li Yau Tsun的太平坤士,就是香港早期的華人知名企業家李肇源(號右泉)。其後,該物業於1947年再由典當業大王高可寧所創立的德成置業有限公司購入。從1948年的香港年鑑可找到同德押的紀錄,表示同德押至少於1948年或以前已經開業了,比起坊間所說的1954年實應至少早6年。而網上流傳一張據為30年代的相片,相中的馬師道入口唐樓已為同德押,當時上層的遊廊還未被圍封,可見的確為同德大押最早期的相片。李右泉在香港早期的業務以開設當鋪為主,堪稱為香港典當業一哥,或有可能同德押最初是由李右泉開設,其後再賣給高氏家族也不定。無論是李右泉或是高可寧最先開設,前者是香港典當業一哥,後者則是澳門典當業大王,同德大押的經營者身分極其顯赫,這是無容置疑的。高氏家族在香港所屬的大押,現存的就只有中環的德榮大押、深水埗的南昌大押(前同安大押)、佐敦德生大押及灣仔這幢同德大押。而四幢大押中,則以同德大押的規模最大。據說凡屬於高氏的大押,其招牌上均會有「囍」字;而同德大押招牌上的「囍」字,正正就印證了這事實。


建築師
當年新填海所得的整個I.L. 2619地段均由Raven & Basto Architect中的A.H. Basto巴士度(1894-1974, RIBA, Authorized Architect 1922-41, HKIA 1956) 所建。該建築師在香港設計過很多不同建築,包括唐樓、工廠、學校、獨立屋及教堂,現存的有薄扶林聖類斯中學及聖安多尼堂等。而該建築師樓的代表更有灣仔景賢里及銅鑼灣聖光堂。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的創會主席狄麗玲及李浩然於名攝影師Michael Wolf所著的《Hong Kong Corner Houses 街頭街尾》一書中提到,建築師巴士度是該書中其中一位設計街角樓最多的建築師,突顯了同德大押的弧形街角建築極具其作品之代表性。




參考書目:

地段編號Inland Lot No. 3644土地登記册
I.L. No. 2619, S.E. - Assignment,香港政府檔案處編號:HKRS265-11A-2326
I.L. No. 2619 - Crown Lease with 2 counterpart,香港政府檔案處編號:HKRS265-11A-2320
I.L. 3643 Japanese Title Deeds,香港政府檔案處編號:HKRS57-6-6458
I.L. 3644 Japanese Title Deeds,香港政府檔案處編號:HKRS57-6-6683
《香港年鑑》,1948年
Michael Wolf 《Hong Kong Corner Houses 街頭街尾》
娜仁托雅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5 01:25 , Processed in 0.0152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