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25|回覆: 0

[藏書] 讀者十論:無視強權的比特幣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19-1-22 09: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 費米貓,回應圓桌話題《今天比特幣貴重如黃金,明天呢?投資界的瘋狂過山車,你敢坐嗎?》
不是比特幣需要投資者,是世界需要比特幣。

現有的主權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幣秩序就是海耶克所謂《通向奴役之路》。主權國家可以超發貨幣、稀釋債務,從公民手中合法地奪走財富,寅吃卯糧,貨幣定向寬鬆,造成經濟繁榮的表面假象。某些國家已經開始發行100年期國債了,人生能有幾個百年?我不認為比特幣能取代法幣,但是比特幣會與法幣不斷互動下去。政策打擊並不奇怪,一個去中心化的體系不被中心化的國家機器打擊才奇怪。然而回看比特幣歷史,政策監控對其影響能力一浪低過一浪:早期監管導致過崩盤,可今次中國政府甩出兩個王炸,也不過使幣價下跌20%然後創新高,政府打光一手天賜好牌,卻無能為力呢。

2. Gardener,回應圓桌話題《香港中史獨立成科後,勢必成為政治角力場?》
我覺得考察學習一個科目的理由,應該從現實和意識形態兩個角度考慮。

從現實角度來說,香港作為中國邊緣重要地區,受中國影響越來越大,香港人必須學習中國歷史邏輯,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中國的決策機制,無論是合作還是對抗,技術上才有跡可循(在支那等議題挑釁中央實在是太不智了)。

從這個角度說,不僅香港學生,中國學生更應該學習共產黨的組織形式和指導思想,身處共產黨執政社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卻不學共產黨組織形式、列寧主義基本思想,削弱了學生反思當局合法性基礎的可能性(如果他們可以了解一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學說常識,而非聯共布黨史大綱,他們還會相信中國是共產主義甚至他們會意識到中國當下就是馬克思最反對的社會)。

從意識形態角度說,我覺得客不客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制定教材當局不是一定提文革提64提烏坎,而是從現實角度來說,了解中國歷史邏輯,怎麼能不了解50年代極權到60年代超極權轉向,那麼就勢必學習文革,怎麼能不了解文革後共產黨轉向政治保守經濟開放,這就必須了解89-92(我認為這兩個事件不可能分離 前者更重要 國內教材只講92不講89 怎麼能理解92呢)…如是,真正的問題不是學不學中史,不是寫不寫某個事件,而是制定教材能否以學術而非政治教化為標準,能不能讓學生自己理解判斷中國而非大人們越俎代庖,一個好的歷史課才能夠培養好的公民社會。香港歷史教育再本土,六十年代風暴和難民潮,八十年代末的……獻中華,真的能脱離這個巨大的古老帝國的歷史而理解?

3. yanggubv,回應圓桌話題《香港中史獨立成科後,勢必成為政治角力場?》
中華歷史和文化真的很值得學習,特別是宋朝之前的歷史,那是中華文明的青壯年,意氣風發,生機勃勃。

其實現在世界上還存在的幾個華人社會,都不再是真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大陸師從蘇聯,台灣師從日本美國,香港和新加坡師從英國,這些地方其實都是在西方幾個不同流派思想下建立的社會。有的學的不錯,如香港和新加坡,有的學的半吊子,如台灣,有的則根本找錯了師傅,如大陸。

真希望能夠有一次類似歐洲文藝復興的機會,能夠真正的巡本溯源,找回春秋戰國時的偉大哲學思想,漢唐時的包容開放大氣,宋朝的文才和風流。

4. 雲小樓,回應圓桌話題《鹿晗與關曉彤的戀情,是對粉絲的背叛嗎?》
「偶像」作為職業有別於演員和歌手,後兩者更多在售賣自己的才華,前者則更多是在售賣自己的顏值、人格和生活。

既然你沒法拿出脱離你自身之外讓人喜愛的優良產品,並希望他人因為對你的好感為你花錢,那麼你只能成為一個木偶,一個符號,來讓人喜歡你造出的泡影。

因此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本就充滿了誤解,粉絲見到的是包裝過後的偶像,偶像看到的是作為一個群體的粉絲。

愛的聲浪由每一句微弱的「喜歡你」匯聚而成,而台下一片黑暗之中偶像卻看不到粉絲的臉。

喜歡總是帶着佔有慾這點不必論證,戀愛無疑會打破粉絲幻想之中的佔有慾,故而損害了他們心中與偶像建立起來的「純潔」羈絆。世上怎麼能有另一個人比我們更深地觸及偶像。

故而戀愛禁止條例這本身就似乎違揹人權的條例竟也可以延續至今也並不為奇。不過是為了固粉想出來的下下策。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社會中對於「純潔」二字追求的過了分,對於大眾偶像的定義似乎只停留在陽光燦爛正能量上再做一些細小的不同個性延伸,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尊重偶像個性發展,可能會是不一樣的情形。

「理智追星」四個字在我看來根本是個笑話,追星這種喜歡一個虛無縹緲的共享幻影本就是感性又衝動的事情,你只能在被允許的範圍內讓自己的行動不讓他人反感,卻不能阻止他們在心中懷有越界或不理智的情緒。

我看不出除了從偶像身上獲得繼續面對自身晦暗現實的勇氣以外,追星可以給人帶來的更多益處。

單純這樣簡單快樂在追星的人也有,但太少太少,更多時候我看到的是粉絲可笑又可憐的自以為的牢固羈絆和老母親般遠隔江海無處安放的蓬勃愛意。

最後簡述我自己相關,我本人追SNH48,僅些微知曉日本48G和阪道系,遠離飯圈,其餘對娛樂網的了解幾乎為0。

以上也只是一些個人通過自身體驗和觀察旁人得出的對於現代社會「偶像」二字的淺見,冗餘繁雜,歡迎討論。

5. senntou,回應圓桌話題《鹿晗與關曉彤的戀情,是對粉絲的背叛嗎?》
我覺得就從日本的akb和傑尼斯愛豆來看,其實愛豆已經是商品了,他們作為愛豆這個身份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你讓人家花錢和時間和感情給你沖人氣給公司創造收益,你還想跟粉絲談什麼戀愛自由?就跟你讓爸媽養着你你還有什麼資格和爸媽談獨立和自由?先不談偶像文化到底是否病態,在日本愛豆在出道時也常常會有一些根據自身性格的角色設定,也叫賣點吧。但是日本愛豆大多很敬業很辛苦,不努力很難生存,日本的粉絲也比較苛刻,而且好多剛出道都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潮期,和鹿晗靠流量迅速火起來是兩回事了,素質和敬業程度都有好大差距,在日本戀愛禁止條例是愛豆與粉絲間心照不宣的不成文規定,其實個人觀察,最終很多粉絲在意的並不是愛豆婚不婚戀,而是愛豆處理自己婚戀情報的一個態度,這個態度能體現出愛豆是否在乎和體貼粉絲,這才是很多粉絲在乎的東西。

我想表達的觀點是,首先偶像作為一個人當然有婚戀自由,但是他們和粉絲之間是有金錢關係的,不能一副「我戀愛是我的自由你們愛飯不飯」的態度,粉絲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前提是偶像要努力經營好粉絲心中的那個美好泡泡,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偶像特別是男性偶像普遍都40歲以後才結婚的原因,這是他們的事業,而日本的演員就沒有這種普遍結婚遲現象。偶像作為商品他們必然要犧牲一些自由,比如雖然有女朋友但是不能和女朋友頻繁公然上街的自由,我也覺得這有些病態,但也是各取所需吧。

6. Fai,回應《揾食?抗爭?自主?有底線?雨傘三年後,什麼是香港式自由?》
佔領中環的後座力比我想像要大很多,它的影響也必然靜水流深。看似無聲無息的結束,實則是更深厚發端的開始。

我在佔領區裏感受到濃重的烏託邦氣質,即人在非常狀態中能夠展現的非常融合能力。但它實實在在地把發想實體化,這是一個有力的充權過程:人的想法在有形世界產生有形的影響和回應。這也許就是文末提到的「極端自由狀態」,而交流不因政權權力多寡、社會地位高低、財富累積多少為前提因而達致「平等」。人們參與佔領未必衝着意識型態而來,「佔領中環」最初的構想是很知識菁英的,佔領者很多是因為「睇唔過眼」挺身而出,這些人不是意識指導行動,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產生了意識,作為公民,後者會更堅固。所以,佔領後的一批公民自發運動才是佔領真正的成果,它們可以直接把中港政權邊緣化。

佔領運動的爆發力其實來自「一蹴而就」的幻想,後來的種種證明這只是幻想,香港的情況從表面看來會進一步惡(立法會修改議事條例),但另一些更有力的東西在無形中滋長,可能在未來某個角落迸發燎原的星火。所以,我反覺得,不是去談我們想要怎樣的自由,而是去做出來,在行動中成形。現在的香港,直接行動的公民不在少數,也會越來越多。

7. micks,回應圓桌話題《經濟學獎得主說人類理性有限,我們都活在「不理性」中而不自知?》
他的觀點主要是指:

1.並非人不理性,而是理性是有限的。理性是需要佔用認知資源(可理解為心理能量),而資源在有限的情況下是必須採取分配的。比如我在工作上有更高的動機取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實行理性的決策,而在日常消費上就會去用相對較少的理性。也就是說,強調的是「有限」二字,而非不理性。

2.我們日常所說的「理性」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有意願作為一個「具有理性的人」的動機,第二個是你實現這個動機指向的具體行為—通過學習可以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知識,並在經過訓練後能將這些知識化為經驗和技能替代原始的情緒和直覺(可以說是用新的情緒和直覺替代舊的,其中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適應)就好像用電鋸刀代替石器伐木一樣。據木頭依然是用手,直覺依然是直覺,知識直覺的內容被現代社會的知識系統訓練的相對生理情緒直覺更容易達到擴大獲益的目標。

之所以計算機,人工智能比起人類更理性(利益最大化的能力)就是基於這兩個基礎。這兩個基礎就是1:相對人而言幾乎無限的運算力2:其本身就是人類知識的精華,其獲得的內容也是基於人類現代知識。從一開始就不需要替換的過程。

理性的定義是利益最大化,還是效用最大化。利益自能涵蓋人類可以被量化的部份,而不能被量化的部份是無法計算的。

假設在原始人面前放一個蘋果和一個蘋果手機,它極大可能選擇蘋果而非手機,而現代人則選擇手機,這兩種選擇都不能說不理性。原始人獲得了食物,可以充飢,是生態理性。現代人獲得了手機,可以賣了買更多的蘋果和其他的東西,這是現代文明的理性。

前者的選擇獲得了充飢的效用,後者則因為具有現代文明的知識,選擇捱一陣子的餓,換取iPhone本身作為手機效用,或作為貨幣換取更多物品的效用。其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相關知識。

8. Resonance,回應圓桌話題《經濟學獎得主說人類理性有限,我們都活在「不理性」中而不自知?》
人類一直被生存本能和潛意識糊弄著,理性是一種刻意為之、後天習得的行為。 Scientific method 所以偉大,在於其在惰性思維和感性思想的迷霧中洪洪發亮,給本性絕不理性的人類奠下正確的方向。數百年過去了,生活中不理性、不科學的事物依然佔絕對上風,這一點我們跟數萬年前穴居的祖先別無二致。

與其感歎人性中理性的缺失,不如正確地認識自己非理性的一面。理性不是多修了幾門理科課就可以終生有效,看清事物本質的背後,是一場場跟我們的原始腦袋博弈的心理戰爭。我們負多勝少。

9. 退休老頭,回應《揭仲:四大因素,剖析中共2020年攻台可能性》
歷史會重演,現在的中美關係像不像一戰前的德英關係,二戰前的德英和日美關係,二戰後的俄美關係?一方是個新興強權,一方是個老牌霸權,二方相遇必然會有些挑釁,這些挑釁處理不好就是大戰一場,處理的好就是局部爭議,這就是大家在談的修昔底德Thucydides陷阱。

台灣、北韓、南韓、越南、菲律賓只不過是兩強之間的夾心餅乾,就如同二戰前的荷蘭比利時,二戰後的奧地利匈牙利東西德古巴中國一般,所以中共是否攻台還得看中美關係摩擦程度如何?

只是美方牌多一點,而且大部分比較聽話,中共手上只有一張時靈時不靈的北朝鮮,逼得中共每次都得親自下手,多幾個鬧事的,中共就手忙腳亂,哪天中共要攻台,北朝鮮會不會又開始放飛彈?越南會不會又有南海爭議?印度會不會開始修路爭議?幾次下來也是累得夠嗆才是。

10. yanggubv,回應《野島剛:「滅私奉公」的武士道遺毒,令日本人停不了「賣命」工作》
就像菊與刀裡所寫一樣,日本人的榮譽感和恥感都極強。恥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只能掩飾和忘卻,就永遠跨不過去。

不過這一點來說,中國又何嘗不是這樣。作為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在西方學習和工作,但是對中華文化仍有極強認同感的我們,既不接受內地的輿論管制和一黨專制,又難以認同台灣的崇日和偏安一隅的小家子氣,更看不慣沒有現實意義和政治智慧的港獨訴求。天下之大,完全找不到真正中華文化代表,好可惜也好可悲!

原文:《讀者十論:無視強權的比特幣》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 ... ek/?utm_medium=copy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7 05:16 , Processed in 0.0150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