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49|回覆: 0

[藏書] 甘丹.梅亞蘇 (Quentin Meillassoux) :論偶然的必然性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19-1-30 09: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朋友傳來了一篇有趣的哲學論文,談及法國哲學家甘丹.梅亞蘇 (Quentin Meillassoux) 《有限性之後:論偶然的必然性》一書。

梅亞蘇是著名法國哲學家巴迪歐的學生,現在是巴黎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近十年來,歐陸哲學興起「思辨實在論 (Speculative realism) 」的運動潮流, Iain Hamilton Grant、Ray Brassier 和Graham Harman 都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們主張哲學不是思考某樣事物或什麼是「存在」,而是思考「什麼成為可能」的學問。

自從 1781 年皴德發表了《純粹理性批判》,哥白尼式革命的大幕就此拉開,哲學不再是宣問「我們認識什麼」,而是「我們如何認識」。根據康德,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必須經過主體的認知框架所限制,因此,知識的合法邊界只能是現象或依我存在(「依賴於我而存在」),「本體/物自身」或「自在存在」即是不可知的。

梅亞蘇認為不論是現象學還是分析哲學,都或多或少受到康德的這個思想。 Graham Harman 把這稱之為「通道哲學 (philosophy of access) 」,談及任何事物都必須首先談及「通道」,即這些事物如何被通達到我們的思維裡。梅亞蘇則稱這種觀點為「相關主義 (correlationism) 」,指我們不可能絕對地去思考事物本身,只能思考那些被思維納入其內的事物,因此思維和「實在/存在物」必定有相關性,我們不能脫離思維那些與思維不相關的事物。

梅亞蘇認為,這種相關性在康德之後成為哲學發展的基本脈絡,甚至延續到現象學與分析哲學之中,即便不同哲學家對「主體」有不同理解(例如意識、語言、此在、具身主體、共同體),對哪種「相關性」更源始(意向性、在世存在、知覺或語言遊戲)也爭論不休,但原則上都是承接了相關主義的思路。

梅亞蘇主張相關主義有兩個對手,一是實在論的絕對主義,一是主體形而上學。當代分析哲學裡有自然主義和物理主義傾向的理論可以視為「實在論的絕對主義」的代表,他們主張實在是客觀、獨立於思維。不過,梅亞蘇認為這是自我挫敗的,因為當實在論者這樣的主張必先由思維所設定的,我們無法脫離思維去思考「實在是客觀、獨立於思維」,因此,表述上述主張,就像一個人說「我不會說中文」一樣,是自打嘴巴。

故此,梅亞蘇認為相關主義真正難應付的對手是「主體形而上學」。與相關主義相同,主體形而上學接受脫離「相關性」認識實在是不可能。但與相關主義不同的是,主體形而上學主張「存在自身就是相關性」,相關性恰恰規定了實在的本質,而主體只不過是相關性的一種特殊形式。

這樣的說法或許很難理解。我猜想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相關主義主張思維(主體)與實在是必然相關的,而主體形而上學則認為思維(主體)與實在的這種相關性的連繫方式是必然、絕對的。因此,這種必然的相關性是一切存在(物)的基礎。如果用康德的先驗形式來解說就能一目了然。根據康德,我們永不能脫離時空格式去直觀(認識世界),這種時空格式構成了思維與實在的相關性。因此,這種相關性(實在與思維的時空關係)是絕對的。而且,這種相關性甚至比主體更優先,因為任何主體都需要通過這種相關性理解「存在」,因此在這意義上,主體只是一種承接這種「相關性」的載體,「相關性」的本體論地位優先於「主體」。

不過,梅亞蘇認為把相關性絕對化是注定失敗的。即使我們不能脫離時空格式去直觀,但這不意味著它們是唯一可能的直觀形式。這種相關性或許對我們人類是必然的,但也許有其他(生物的)的直觀形式也不一定。思維與實在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是必然的,它只是偶然、沒有理由可言。梅亞蘇把這稱為「實際性」,即「缺乏理由/基礎/必然性」是而且只能是存在物的終極屬性,不能將事物缺乏理由/基礎解釋為思維在尋求終極理由/基礎過程中所遭遇的界限概念。換言之,任何事物的存在、變化或消亡都是無理由或偶然。

更抽象地說,梅亞蘇的論證方式是這樣的:我們之所以能夠構想自存在物(或物自身)在本體上不同於相關於人類主體世界的可能性,正正在於我們能夠構想這種相關性並不存在。既然我們可能設想相關性不存在,自然就需要接受它的前設,即這種相關性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而且是必然是偶然的。

換言之,我們得出了思辨實在論的第一原則:「一切都是偶然的,這一點是絕對是必然」— 這正是《有限性之後:論偶然的必然性》一書的副標題。

後話
剛巧最近在看另一本分析哲學的書,討論相對主義的問題。相關主義和相對主義有一定的相干性,所以讀起這篇論文還頗覺有趣,雖然我覺得他的觀點看來不太成立,而且有待進一步釐清某些關鍵概念。有機會的話,找回原著來看。

參考資料
孟強 (2014):《告別康德是如何可能-梅亞蘇論相關主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3 12:52 , Processed in 0.0135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