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01|回覆: 0

[藏書] 書評:《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19-1-30 13:2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美軍遇上阿富汗牧羊人,殺還是放?
2005 年,四名美國海豹特種兵在阿富汗,正前往巴基斯坦邊界執行秘密偵查任務,要捉拿一名塔利班領袖。根據情報,這領袖帶領一百四十多名火力強大的民兵,藏身於山區村落裡。

四人小心翼翼沿山路前進,務求不被當地人發現。但不久,他們遇上兩名帶著百多隻山羊的阿富汗牧羊人和一名十四歲男孩。這三人都沒帶武器。美軍用槍對準他們,要他們坐在地上,並爭論該如何處置他們。由於四名士兵都沒帶繩索,不能把他們綁起,再另尋藏身之處,加上時間緊迫,只能迅速決定殺掉或者放走他們。

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這四名美軍,會選擇殺掉還是放走三人呢?也許你會認為自保乃人之常情,若放走他們,他們就可能向塔利班通風報信,最終威脅自己與同袍的人身安全,所以應該選擇殺死他們;也許你會遲疑不決,畢竟這三人看來是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他們事後也不一定會向敵人告密。所以,如果現在殺死他們,便可能濫殺無辜,違背人性良知。

四名美軍非常掙扎。有人主張該殺、有人反對、有人猶疑不決;但時間不容許他們再爭辯下去,四人最終決定投票。投票結果與事態發展是怎樣,我先賣個關子,文末才道出結局。重點是,從這則真人真事裡,我們困惑的是什麼。

道德兩難的困惑
在這件事裡,我們會發現無論作何種選擇,都會感到若干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源於害怕自己做錯決定,錯誤地殺死無辜生命,又或者害怕最終害死自己和同袍;當然,也許你現在毫不猶豫、堅持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但當你要向他人表述你的想法,或真的設身處地的時候,亦會感受到選擇的沉重和遲疑,擔憂其他人是否贊同自己的做法。

受這種壓力與困惑之苦,正正是哲學思考的一大驅動力。我們會為自己的抉擇感到焦慮、希望弄清楚事情的對錯,尤其是當我們發現歧見雙方彼此都好像有點道理的時候。正如上述個案裡,人們之所以猶疑不決、爭持不休,是因為我們日常信奉的兩個道德原則:「保命是天經地義」與「不該殺死無辜」原來有機會彼此衝突。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想清楚兩種原則孰輕孰重,在這特殊情況中,哪種原則較為適合。這就是所謂的道德兩難。

失落的公共論辯藝術
當然,在真實人生之中,我們所面臨的道德抉擇,甚少如上述案例那麼生死攸關、燃眉迫切。但在民主社會,我們都會為大大小小的公共議題進行論辯,判斷其是非對錯、公義與否。

民主自由社會的可貴之處,是它保障思想與言論自由。人們可以持不同信念,也可以為自己的立場在公共場合上論辯,說服他人。有人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有人卻反對;有人認為師生戀是戀愛自由,有人認為師生戀既不道德又會導致濫權;有人認為公民抗命是違法的社會運動,有人主張公民抗命是以法達義;有人相信公平是向富人多繳稅救濟窮人,有人卻認為人民辛苦賺來的錢被政府強迫徵收才是不公平。

在公共討論空間裡,我們會聽到各種歧見與爭辯。公共論辯的目的,本來是令我們更瞭解不同立場,各自的理由又是什麼。通過來回的理性論辯,自己最後作成熟恰當的判斷。不過,近年公共空間的討論,卻愈漸令人灰心,人們不是自以為持有真理之劍,就是認定對方是愚蠢不可救藥之徒。這正是公共論辯的最低層次:歧見雙方互相叫囂、攻訐,並非真誠地思考誰是誰非、在分歧之間尋找可能的共識。

如果我們要重拾失落了的公共論辯藝術,不但需要耐心聆聽歧見者的想法,更仔細認真地考量對方的理據,也需要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又為什麼抱持這些信念,反省己身,不把自己當成真理的發言人。

推薦好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若然,我們真的能在公共事務上作更深刻的思辨與討論,就會發現這些論辯(譬如貧富懸殊問題、同志婚姻、代理孕母)背後其實涉及很多政治哲學與倫理學的觀念,諸如權利、自由、義務、平等、美德、法治。這些觀念亦是構成當代民主自由社會的重要元素。不過,人們通常對這些思想觀念認識不深,只有模糊或偏狹的理解。因此,如果我們要開展更深刻的討論,就需要對這些思想與理論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現在,我推薦一本極佳的哲學書給大家:《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是哈佛大學的哲學教授,當代最知名哲學家之一,邁可•桑德爾 (Michael J.Sandel) 。這本書脫胎自他在哈佛大學教授的政治哲學課。這個名為《正義》的課程深受歡迎,多達千名學生上課。當地的公共電視台更將他的課程公開播放,惠及大眾。由於這本書的受眾是一般人,所以沒有讀過哲學的人都適合閱讀──尤其是高中生,不論是校內面對通識科的公共課題,或是面對校外社會上的公共討論,這本書都是上佳的思辨指南,帶領學生走進各種有趣又富啟發性的個案分析與討論之中。

這篇文章開頭的「美軍遇上阿富汗牧羊人」的個案,正是摘錄自這本書。這亦是本書的特點之一:作者通過各種真實的個案與公共議題,解釋各種本來深奧艱澀的道德理論與正義思想,真正做到「深入淺出」,令內容極富趣味。這本書還有另一個特點是,作者探究各種公共議題的時候(包括同性婚姻、愛國主義、代理孕母、反哄抬法、一夜情、增加煙草稅、器官買賣、扶貧政策等等),並不偏倚任一立場,能夠公允地指出歧見雙方背後其實都有各自深刻的理由,並展示各種哲學思想如何令我們更好地把握與分析當中的爭論。這本書的內容發人深省,行文亦生動有趣,任何喜愛思考與論辯的人都不可錯過。

最後,說回美軍的結局。四人投票的結果是放了牧羊人(四人中有一票棄權)。投下關鍵一票的人,魯特爾,事後卻後悔不已。因為放人後一小時後左右,他們四人被一百名持半自動步槍與火箭炮的塔利班包圍。魯特爾的三名同袍在激戰中喪命,一架趕來營救的直升機也被擊落,機上十六人全部陣亡。也許,讀者看到這裡,會說他愚蠢不已(事實上,魯特爾本人也認為這一票會永遠折磨到他進墳墓為止)。但是,魯特爾是憑著事後的慘劇才認為自己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然而現實中一個選擇的後果是怎樣,往往難以預料。當一件事的後果是不確定的,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道德抉擇,當中的道德對錯又該如何判斷?這道問題,我便留待讀者看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後告訴我。

*文章原刊於《大頭菜文藝月刊》(9月)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7 05:59 , Processed in 0.0148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