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51|回覆: 2

環評委員性別嚴重失衡!環保署性平委員集體請辭抗議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104
聖眷3647
銀兩970

4978

主題

53202

回帖

116680

積分

爵位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
榮銜從一品少保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納蘭靖瑤
發表於 2019-8-11 11:4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環保署日前公布第13屆環評委員名單,14位民間委員有6位是環工技術領域,社會環境專家少,遭各界批評「專業領域失衡」,不僅如此,已經連續2屆僅有1位女性委員,性別比例明顯失衡,引起32個台灣婦女團體以及民間組織共同譴責環保署「性別麻木」,性別平等專案小組3位外聘委員更是請辭以示抗議。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指出,本屆委員名單顯示許多「不聽話」的委員未能連任,14位民間委員有6位是環工技術領域,「社會環境專家」十分不足,專業領域明顯失衡;性別部分,「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發現外聘委員僅有1位女性,連同另1位官方女性委員,共2位女性職員,比例僅10%。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說,事實上,第12屆的環評委員也僅1位女性外聘委員,若加上其他1至3位官方女性委員,也只能勉強撐住女性代表性,代表環保署完全不重視性別平衡目標,不僅未縮減反而擴大環評場域由男性專家主宰的性別隔離常態,為行政院推動十多年的「性別主流化」做了最壞示範。

對此,環保署性別平等專案小組中的3位外聘委員,決定集體請辭以表達不滿,包含來自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台灣婦全會理事陳秀惠以及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此外,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等32個婦女團體與民間團體也聲援委員行動,共同連署譴責環保署的性別麻木。

李安妮表示,她要連說三次「環保署不配有我!」來表達不滿;陳秀惠指出,女性學者專家在理工環境科技領域的人數持續增加,但環評會的女性專家卻愈找愈少,顯見根本沒把性別平等放在眼裡;賴曉芬則表示,環評委員對開發案具關鍵否決權,委員組成性別比例如此懸殊,像是對女性參與公共決策給了最重的一記巴掌,必須請辭以嚴正抗議。

行政院2005年開始推動性別主流化,立法院2011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顯見追求性別平等已是台灣各部會需要共同努力的願景,而「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不僅是國際性平重要指標,也是行政院2018年核定的五大性別平等重要議題之一。

雖然行政院人事總處曾於2012年特別發函,將環評會與工程、核能、漁業等委員會併列為「該專業領域女性人才較為稀少不易覓得適當人選」的例子,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表示,環評會屬跨領域性質,「要找到女性專家學者比前述其他單位容易許多,即使做不到1/3,也不應低到1/14如此離譜。」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怒批,連續2屆性別失衡,「反映了環保署若不是有嚴重的性別盲,完全看不見女性專家的能力,就是明顯的性別歧視,刻意維繫環評場域的男性宰制。」婦女團體要求環保署應公開道歉並檢討補救措施,包括立即著手建立環評各領域的女性專家學者資料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104
聖眷3647
銀兩970

4978

主題

53202

回帖

116680

積分

爵位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
榮銜從一品少保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納蘭靖瑤
 樓主| 發表於 2019-8-11 11:46:13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性別部分我是沒有這麼在意的
但是當初知道這事情的時候我比較在意的點在於

本屆委員名單顯示許多「不聽話」的委員未能連任,14位民間委員有6位是環工技術領域,「社會環境專家」十分不足,專業領域明顯失衡


其實這事情業內也有不少人有發表相關評論
就是不幫忙的委員幾乎都被趕走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104
聖眷3647
銀兩970

4978

主題

53202

回帖

116680

積分

爵位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
榮銜從一品少保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納蘭靖瑤
 樓主| 發表於 2019-8-11 11:48:4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環保署公布新的環評委員名單,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去年在觀塘案中跟政府「唱反調」退席的4名委員全部不留任,只能自嘲「不夠乖、講真話」,環保署顯然意圖把環評大會變成一言堂,而且連作個「察納雅言」的樣子都不願意!

讓人訝異的倒不是作為,因為這個政府已經證明其在容異音的性質,讓人意外的是竟然如此毫不避諱遮掩的行事作法─不過,其實站在蔡政府立場看,此作法確實「有道理」,因為未來蔡政府想過關的爭議案件不在少數。

環評大會是國內所有重大開發案的關鍵把關者,其影響不僅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等方面,對經濟更有關鍵的影響。台灣的特殊制度下,許多重大開發案,環評大會往往成為實質的決策單位;傳統的「生態」是:政府要經濟成長,因此不論誰執政,大部份時候都是「開發派」;環評委員則是扮演「吹毛求疵」找問題、甚至阻擋各種開發案的角色,因此不難理解企業界為何對環評幾近深痛惡絕,但也不能否認環評「阻阻擋擋」對台灣的環境是有正面貢獻。

每屆環評委員有21人,扣除當然的機關代表等之後,有14名委員是聘請學者專家;一般政府在聘請委員時,除了考量專長領域等因素外,也會考慮與官方互動好壞,太過「反骨」、只會唱反調者原則不聘,但無論如何,環評委員中一定會有幾名批判性較強、會對官府提出質疑與批評者作為「樣板」,以示政府單位的「寬厚大度、察納雅言、兼容並蓄」。

不過,這次環保署一腳把上屆退席的委員全部踼出去,代表的是,這個政府連作個樣子都不願意了,換句話說:連臉都不要了!

環保署可以用千百條理由說明委員聘請考慮因素,強調與退席與否毫無關係;不過,實情是環評委員可續任一屆,過去每屆通常只有1人不續任,按理上屆委員中有7名只任一屆所以可續任,環保署也徵詢過、這些委員都願意留任,結果4名有續任資格但在觀塘案中集體退席的委員全部還是被踼出環評大會,引來委員自嘲:「我們就是不夠乖,不聽話就換掉」,而實情看來也確實是如此。

從蔡政府的觀點看,雖然未必能確定新聘的委員配合度如何,但先把「不聽話」的委員踼出去,是「高瞻遠矚」、有其道理,因為未來爭議案件不少。例如,為了提供台商回流需要的土地,政府說要釋出台糖、公有土地等開闢工業區,而且一口氣高達二、三千公頃,坦白說,對環境的衝擊與影響是讓人擔心,甚至是否真有此需要都有疑問。

再者,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要全面廢核,對外宣傳說法是說用綠電取代,但實際作法則是要一直增加火力發電,原有的電廠要增加發電機組,該退役的老舊機組要延長使用,這些情況都已發生,而且還會繼續發生。

而所有這些都需要經過環評大會審查,那些明知政府非通過不可(觀塘案),卻意見多多又拚命阻擋,最後甚至退席抗議,毫不給政府留顏面的委員,當然就先「送出門」以絕後患。

但環保署卻未思及甚至或毫不介意的是:環評的公信力恐怕就此一落千丈。新的委員未必就是配合度高的乖乖牌,但環保署先排除異音的聘用原則,甚至如前環評委員所說的,新聘委員「一看就是乖乖牌」,未來「配合度」必然高,環評審查恐怕就變打假球,不是「政治凌駕專業」而已,而是「政治指揮專業」、環評大會成一言堂;觀塘案通過後,外界已有「環評還有公信力嗎?」的質疑聲音,未來大概再無公信力了。(相關報導:觀塘案》大潭藻礁列全球「希望熱點」!環團再赴行政院抗議,向法院聲請撤銷環評結論|更多文章)

希望最後結果不是如此,但從這次蔡政府聘任環評委員的作法看,再難樂觀。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2 00:59 , Processed in 0.0157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