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13|回覆: 1

[轉貼] 漢民族姓字文化1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3
銀兩4

66

主題

68

回帖

97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4-11 03: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民族姓字文化1
一、漢人的三種傳統稱謂法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煉生。
二、漢人的名、字、號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三、取“字”的學問


    20世紀以後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較簡單。在秉承先輩姓氏的前提下,取一個字或兩個字作為名就算完事。 對於他們來講,“名字”是一個單純詞,意義不可再分割。但是,對於古代中國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 有獨立的意思,不可混為一談。這裏專講古人的“字”。
           
    從周代開始,人們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禮記•檀弓》稱:“幼名,冠字。”這句話的解釋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雲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複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為父之道” 時加“字”,當然是說男子;對於女子,則是“許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時(15歲)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為了分別彼此,否則便無法以獨立身份進入既有的社會秩序系統之中。對小孩直呼其名,不會 有什麼顧忌,但同樣對已經成年者,便顯得不夠尊重,取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 、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 。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一)先秦時代取字的方式及其潮流
字獨立於名之外,但又與名保持有密切的聯繫。根據古文字學, “字”有滋生之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理 解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名與字之間,一般均有特殊的意義關聯。滿清訓詁學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歸納、揭示了當時的人名與字之間的五類關聯,全面而準確。現補充實例,列舉 如下:
    同義互訓。孔子的學生樊須,字子遲。須與遲,都有等待的意思。閔損,字子騫。損與騫,都有虧折的意 思。顏回,字子淵。據《說文解字》解釋:“淵,回水也。回,淵水也。”
           
    反義相對。衛人端木賜,字子貢。上賞給下叫“賜”,下獻給上叫“貢”,意義恰好相對。楚將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與光明正相反。
           
    連類推論。孔子的弟子南宮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論到“容”,受容。楚臣仲歸,字子家。由歸 而家,順理成章。
           
    據義指實。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堅固之義,引指高大實在的城牆。魯人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 指具體的耕牛。
           
    辨物統類。衛人邃瑗,字伯玉;齊人陳灌,字子玉。瑗、灌均為玉類之一種。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 楚公子魴,字子魚。鯉、魴均為魚類之一種。
           
    上面列舉的諸人之“字”,均由兩個字組成,但第一字並無實義。如子遲、子貢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稱。而伯牛、伯魚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類二字“字”,其實是一字“ 字”。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點之一。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三、取“字”的學問


    20世紀以後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較簡單。在秉承先輩姓氏的前提下,取一個字或兩個字作為名就算完事。 對於他們來講,“名字”是一個單純詞,意義不可再分割。但是,對於古代中國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 有獨立的意思,不可混為一談。這裏專講古人的“字”。
           
    從周代開始,人們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禮記•檀弓》稱:“幼名,冠字。”這句話的解釋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雲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複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為父之道” 時加“字”,當然是說男子;對於女子,則是“許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時(15歲)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為了分別彼此,否則便無法以獨立身份進入既有的社會秩序系統之中。對小孩直呼其名,不會 有什麼顧忌,但同樣對已經成年者,便顯得不夠尊重,取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 、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 。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一)先秦時代取字的方式及其潮流
字獨立於名之外,但又與名保持有密切的聯繫。根據古文字學, “字”有滋生之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理 解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名與字之間,一般均有特殊的意義關聯。滿清訓詁學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歸納、揭示了當時的人名與字之間的五類關聯,全面而準確。現補充實例,列舉 如下:
    同義互訓。孔子的學生樊須,字子遲。須與遲,都有等待的意思。閔損,字子騫。損與騫,都有虧折的意 思。顏回,字子淵。據《說文解字》解釋:“淵,回水也。回,淵水也。”
           
    反義相對。衛人端木賜,字子貢。上賞給下叫“賜”,下獻給上叫“貢”,意義恰好相對。楚將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與光明正相反。
           
    連類推論。孔子的弟子南宮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論到“容”,受容。楚臣仲歸,字子家。由歸 而家,順理成章。
           
    據義指實。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堅固之義,引指高大實在的城牆。魯人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 指具體的耕牛。
           
    辨物統類。衛人邃瑗,字伯玉;齊人陳灌,字子玉。瑗、灌均為玉類之一種。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 楚公子魴,字子魚。鯉、魴均為魚類之一種。
           
    上面列舉的諸人之“字”,均由兩個字組成,但第一字並無實義。如子遲、子貢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稱。而伯牛、伯魚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類二字“字”,其實是一字“ 字”。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點之一。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4-11 08:25: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一點有補充,很多人以為字是兩個字,但其來源,正式的字應該是三個字。
例如孔子,有稱為尼父、尼,而一般的稱謂則為仲尼。
其字全稱應為「仲尼父」。

至於字的頭一個字,通常以「伯、仲」稱之,除了顯示這個人在家中的輩份外,也還有表明這個人在家中的地位(例如承繼家族的財產等),及應盡的義務(例如服役等。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7 10:12 , Processed in 0.0141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