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89|回覆: 0

[轉貼] 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五)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4-27 18:5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康乾盛世之世宗雍正統治時期
康熙後期,因為其子嗣眾多,諸皇子為奪取皇位鬧得不可開交。而康熙晚年崇尚無為而治,對於諸皇子的爭鬥也只能盡量調和。康熙帝最終在彌留之際將皇位傳給了四子胤禛,也就是世宗雍正皇帝。雍正在位雖然只有十三年,但其務實的風格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 關於雍正的預言

唐朝高僧黃檗作了十四首《禪師詩》,對明朝滅亡、清朝各代、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守台灣等事件都進行了準確的預測。

在第三首中,他預言了雍正的即位以及在位時間。第三首是這樣寫的:「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須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歲周。」 真人出雍州,指雍正將做皇帝。鶺鴒原上使人愁,指雍正殺死自己的兄弟,以鞏固皇位。白虎嗟逢一歲周,白虎指甲寅年,指雍正死於這後一年。

* 雍正皇帝的務實之治

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國庫空虛,朋黨林立,百姓深受其苦。雍正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他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務實的舉措,並任用能吏,嚴禁朋黨,整頓吏治,繼續發展經濟。

首先,雍正即位伊始,就宣佈打擊朋黨。其兄弟及其黨羽相繼被加以嚴懲。

其次,整頓吏治。對歷年的錢糧虧空和積欠嚴追不休,限時歸還。雍正時期,國庫存銀達到了六千多萬兩,為乾隆時期的富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史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

第三,在經濟上,實行「攤丁入地」 的政策。清初賦役的征派仍是按地畝、人丁兩重標準進行的,導致不少弊端。為了穩定稅收額數,清政府於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宣佈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國的丁銀額為準,以後額外增丁,不再多征,叫作「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只是不再增加丁銀,並不是免除丁銀。康熙末年,四川、廣東諸省已有實行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徵收的辦法。雍正時,清政府進一步實行了「攤丁入畝」的辦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來的丁銀(人丁2462萬、丁銀335萬餘兩)攤入田賦銀中,一併徵收,稱為「地丁制」。這樣,無地或少地農民不攤或少攤丁銀,使賦役負擔一元化。從此,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的人頭稅基本上被廢除。

第四,廢除「賤籍」 。清時的賤民不完全具備人身自由,要聽憑主人的支配,在法律上低人一等。賤民包括世僕,伴當,樂戶和惰民。所謂世僕和伴當是指一種奴僕化的佃農。他們不僅要為主人耕種田地,交納地租,還要終身服役,世代相承。樂戶又稱樂籍,主要指陝西和山西等地編入樂籍的賤民,從事歌舞吹打業等。惰民,是指浙江紹興一帶數以萬計的賤民,男的充當婚喪禮儀中的幫手和牙儈,女的充當喜婆和送娘子等。他們禁止讀書,纏足,不許與良人通婚,不得參加科舉考試。雍正下旨將這些賤民除去賤籍成為良人,在法律上承認了他們與良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儘管這些賤民在實際生活中依然受到歧視,但雍正的這一政策的積極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為他們進入各行業創造了條件。

第五,實行「改土歸流」 的政策。以往,在雲南、貴州、四川等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世襲土司管轄政策,雍正時實行全面的「改土歸流」政策,即廢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區設立機構,政府委派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一政策,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此外,雍正時期還設立了軍機處和密折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皇權。

在對邊疆的管理和對外關係上,雍正承繼了康熙時的政策。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在西藏設置兩個駐藏大臣,分駐前後藏,以監督西藏地方事務。駐藏大臣的設置,說明清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有了進一步的加強。

針對北邊沙俄的不斷侵略,清政府逐步加強了邊防,並迫使沙俄同意接受清政府的建議,派遣使節來華談判。1727年8月(雍正五年七月),中俄雙方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這是一個關於邊界劃分的初步協定,條約規定了東起額爾古納河,中經恰克圖附近的楚庫河(赤奎河),西迄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西北角的沙畢納伊嶺(即沙賓達巴哈)的邊界走向,中間樹立界碑,以南屬於中國,以北屬於俄國。

此後,中俄雙方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條約共十一條,可以說是談判的一個總結果。在邊界問題上,其內容與《布連斯奇條約》相同,不過除了中俄北部邊界以外,又重新申明《尼布楚條約》中關於東部邊界的烏第河地區仍然暫不劃分的規定。其次,關於中俄通商,規定俄國商人每三年可以到北京一次,每次不得超過二百人,買賣貨物,俱不徵稅。除北京外,可以經常在恰克圖、尼布楚兩地進行邊境貿易,也不徵稅。此外,條約還規定了俄國向中國派遣留學生、俄國在北京的俄羅斯館內建造教堂、增派教士等等內容。

雍正在繼承康熙盛世的前提下,又革除了康熙晚年的弊政,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史料,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耕地統計數字是851萬頃;到1725年(雍正三年),達到890萬頃。而人口也在繼續增長。

關於雍正之死的預言和雍正之死

明朝《燒餅歌》中有這樣的記載「李花結子正逢春,牛鳴二八倒插丁,螺角倒吹也無聲。點畫佳人絲自分,一止當年嗣失真,泥雞啼叫空無口。」「牛鳴二八倒插丁,螺角倒吹也無聲」是形容雍正暴死的情形。 「啼叫」二字空無口,便成了「帝十三」(「叫」去掉「口」與「斗」字形近。如果硬在「斗」字的中間切開,那就是活生生的「十三」)因此, 「啼叫」二字預示了雍正在位十三年的時間。 但歷史的真實到底怎樣,預言中到底想告訴後人什麼,因為資料的缺失,我們還不能進行準確的描述。

不過,歷史上關於雍正之死一直是個謎。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日,雍正偶感不適,但仍然照常聽政,二十一日病情加重,但仍照常理政。二十二日,病情突然惡化,二十三日駕崩。前後三天,即告歸天。到底是什麼病症,清史中沒有更為清晰的記載。關於諸多關於雍正死因的說法,因為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在此就不詳述了。

《清史稿》對雍正的評價

雍正帝在位期間,實行務實嚴明的政策。《清史稿》的評價是: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轉貼自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 ... 005/11/5/49503.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2 19:52 , Processed in 0.0138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