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納粹的衝鋒隊員們強制性地關閉所有政治上的反對渠道一樣,希特勒青年團也開始著手對付以前活躍而多樣的德國青年運動。剛開始,很多青年運動的領導人們認為有可能和新政權達成妥協。1933年2月27號,各政治領域青年組織的200名代表 納粹、共產黨人、童子軍、還有社會主義青年 聚集在柏林的斯特丁內車站(Stettiner Station),試圖找到一條可行的方法。但是,這一想法很快被當晚國會大廈縱火案(Reichstag fi re)引發的鎮壓扼殺在搖籃裏。
希特勒青年團領導人巴爾杜·馮·席臘赫的直接目的在於吸引盡可能多的青少年進入這樣一個壟斷的系統。很多非政治的青年組織試圖通過組建一個新的名叫“偉大德國聯盟”(Greater German League)的聯合組織來抵擋這一動向,但這個組織也在6月瓦解了。只有宗教性質的聯盟維持了下去:新教組織于1933年12月合併進希特勒青年團,而由於和教皇碧岳十一世(Pope Pius XI)之間的契約,天主教的青年團體雖然處於高壓下,還是維持到了1939年。
加入希特裏青年團有很多理由:如果不是簡單的想要加入的話,那麼原因可能是同齡人和國家的脅迫、經濟壓力以及對納粹意識形態的信仰。確實有很多德國青年人加入他們的大部隊裏:其成員數從1933年初的10.8萬人增加到年底的360萬。巴爾杜·馮·席臘赫立刻為這個擴展了的組織設計了一種新的結構,男女都是按年齡來編制的:10歲以下的男孩是兒童團團員(Pimpfs),10到14歲的組成少年團(Jungvolk),14到18歲的就是希特勒青年(Hitlerjugend)。而10到14歲的女孩組成少女團(Jungmadel),14到18歲的則編制進德意志少女聯合會(Bund Deutscher Ma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