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林蒼魏 於 2013-11-30 20:49 編輯
(中史常識50)除了附上的問題外,供所有人討論/問問題/發表長短篇感想,希望各位多多利用
商朝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前期屢屢遷都。而最後的二百七十三年盤庚定都於殷(今中國安陽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或者殷。商朝晚期,中國的歷史從半信半疑的時代過渡到信史時代。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帝國,相對於夏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原夏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帝國後建立。經歷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商的年代無定說,如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前1600年至前1556年之間,大約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共510年(或554年);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曆法推算,商朝立國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
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間曾五次遷都,五個都城中的四個都在河南境內。目前在河南的安陽市、偃師市、鄭州市都發現了城市規模的遺址,在信陽市、溫縣、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存。其中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學術界看法比較一致。
關於商朝的文獻資料,多來自於其後面的周朝的紀錄,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商朝金文和甲骨文的記載。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
安陽的殷墟遺址於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的炭河裡遺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證明,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尚書》、《史記》等傳世文獻稱呼商朝為「殷」,但如《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另有《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這三種稱呼並見於先秦的文獻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辭資料中,尚未發現可解讀作「殷」的甲骨文字。「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對殷墟都邑的自稱,在戰爭中稱呼己方軍隊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擁有對整體國家或族群的泛稱。
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並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開始了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了提花技術。
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後期,都邑裏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覡、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係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問題:
1 商朝歷幾代幾王?
2 中國最早的成文符號是?
3 商朝經濟繁榮嗎(請發表20字以上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