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93|回覆: 0

[原創] 【清史好有趣】第一家現代化外語學校

[複製鏈接]

朝廷命官

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世子

威望803
聖眷697
銀兩83888

2071

主題

22850

回帖

27531

積分

爵位二等廣武伯
榮銜從二品太子少保
官職正二品九門總兵
兼職從三品署理兵部右侍郎
身份博爾濟吉特嫡長主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赫舍里苕華
發表於 2018-10-25 23:2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前的外語學校和同文館的設立

明代中外交流頻繁,翻譯人才需求甚急。初於1368年和1407年設置了四夷館和緬甸等八館,選官民子弟專學外國語言文字。這就成為了清代四譯館和俄羅斯文館的前身,選八旗子弟從事翻譯和學習俄語。但這都是一些短期的訓練班,時學時停,無人重視,加上這些紈褲子弟遊手好閒,很難把外語學到手。在俄羅斯文館的一次考試中,學生全是零分,教師中只有一名能說幾句俄語。所以在1842年《南京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時,中國連一個精通外語的人才都找不到,任憑外國侵略者隨意欺矇。1881年恭親王奕等上奏清廷,請求在北京設立一所外語學校,培養各種翻譯和外交人才。於是1862年8月在北京開設了同文館,並聘有外籍教師,英國人包爾騰、法國人司默靈、畢利干、俄國人柏林、美國人丁韙良、傅蘭雅、海靈敦等先後任教。

清廷在1866年12月又在同文館內增設了天文算學館,招收三十歲以下的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和科舉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的滿漢京外各官」入學。這也導致了保守派的反對,以倭仁為首的認為這是亡國滅種的做法,但是面對改革派的施壓也無法改變現況,而這家在當時象征西方先進思想的學校也得以成功營運。


舉辦科目和招生狀況
同文館完全按正規的學校來辦,陸續開設英文館、法文館、俄文館、德文館、東文館。入校學生不僅學外語,還學中文和自然科學。學制嚴格,八年畢業。第一年學習讀法、書法、拼法;第二年學習讀法、文法、會話和翻譯句子;第三年學習世界史地,練習翻譯電報;第四年學習算術、代數,練習翻譯公文,第五年除繼續練習翻譯外,學習物理、幾何、三角;第六年學習機械、微積分、航海測算;第七年學習譯書、化學、測算和萬國公法;第八年除譯書外,學習天文地理。另開有生理、解剖學等選修課。考試製度也很嚴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歲有歲考,三年一大考,優者受獎,劣者降革。學校還設有印刷所,專印各種教材和圖書資料;備有打字機,供學生練習打字;還設有化學物理實驗室、天文台和博物館,使學生有實習機會。這種設備在當時已相當可觀了。同文館的學生並不多,1862年入學的僅10人,後增為30人;1867年擴大為57人;1879年發展到100人;1888年增加到125人;直到1901年併入京師大學堂,同文館學生一直維持這個數目。

實習和就業前景
同文館教學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注重學用結合。入校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經常翻譯一些國外的電報、文件,至於高年級學生則必須譯書。而且反覆修改,譯好即印。象學生和老師共同翻譯的萬國公法、自然哲學、化學初步、外文指南、政治經濟學、俄國史、世界史綱、高等化學、數學、物理學、生理學、天文學等,在當時影響很大,和上海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的翻譯館一樣,是中國近代最早翻譯的一批西方政治、科技圖書。同文館對譯書好的學生不僅大加獎勵,而且優先錄用。這就促使學生把學習和運用儘快結合起來。同文館還用一切機會派學生出國實習。有的使節出國,帶館內學生隨行;外國人來訪,派學生陪同;在國外設使館,也派學生隨駐。這樣反覆的學習實踐,使不少學生成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種人,經萬般事。

光怪陸離的世間
曲折離奇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凡人

最後的最後,皆為塵土
唯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傳唱不休,代代相傳
故事裡的人們
雖死猶生

這才是永恆的存在
而歷代記載故事的說書人
才是偉大的存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4 16:33 , Processed in 0.0142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