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25|回覆: 0

[轉貼] 禪定荒野:行於道,醉於野,在青山中修行,與萬物平起...

[複製鏈接]

朝廷命官

威望1004
聖眷50
銀兩131

112

主題

604

回帖

10898

積分

爵位
榮銜
官職從七品署理刑部筆帖式
兼職
身份
旗籍漢族正藍旗
配偶
發表於 2019-1-19 02: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禪定荒野:行於道,醉於野,在青山中修行,與萬物平起平坐
The Practice of the Wild




作者: 蓋瑞.斯奈德  
原文作者: Gary Snyder
譯者: 譚瓊琳, 陳登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垮世代的梭羅」、「美國的寒山」、「以詩歌指示道路的先知」

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
台灣首次出版

蓋瑞.斯奈德是詩人、禪修者、勞動者、生態哲學家。
他將心棲居於荒野,在這裡靜靜觀看、聆聽、撫觸、嗅聞。
風的氣息,河的沁涼,鳥的振翅,狼的足跡,花的盛開,樹的凋零,
引他冥想、頓悟,成為結合禪思與生態觀的自然哲學家。
他說:「荒野就是萬物一體。」

繼承《湖濱散記》、《沙郡年記》等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
斯奈德與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布洛斯同為「垮世代」成員。一九六〇年代,「垮世代」深深撼動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改寫了美國文學,更影響巴布.狄倫、披頭四等知名樂手的創作。如今,斯奈德是「垮世代」少數依然健在的詩人,也是持續參與生態關懷運動的領袖人物。

詩人佛林格提曾說,如果金斯堡是「垮世代」的惠特曼,斯奈德就是「垮世代」的梭羅。斯奈德繼承美國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結合多年貼近自然的經驗與多元文化影響,體悟出關於荒野文化的獨特見解,影響了無數關懷自然的讀者。

關於人類將何去何從的思考
【荒野既給人以啓迪,又讓人面臨挑戰】
自年少時期以來,斯奈德走遍美國的野地,深入原住民村落,也到過日本、台灣、尼泊爾的山林。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他,將禪學內化為自身獨特的生命觀與生態哲學觀,在大自然中生活、思考與修行,不但遵循尊重萬物生靈的佛教之道,更致力傳授這種傳統如何讓人進入心靈中的野性之地:

「心靈深處和無意識是我們內在的荒野之地。自我實現,甚至開悟得道,也是我們野性的另一面,一種心中自我的野性與世界的野性進程的連結。」

【剔除小我,融進山河曼荼羅】
斯奈德認為,人類對自然界懷抱著近乎自鳴得意的無知,像無根的智者般存在著,缺乏深度,以及與土地的關連。唯有懷抱謙遜之心,與萬物平起平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最簡樸的生存環境之中,經歷痛苦不堪、遷徙不定、露宿野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後,面對野性賦予的這種變化無常和自由自在,還要心懷感激。因為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世界中是沒有自由的。」

【我們正面臨著失去自我靈魂的危險】
斯奈德早在一九五〇年代就開始關心生態環境問題。他筆下的荒野、野地生活、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同文化的比較、世界觀,展現其思考深度與淵博知識。他提供的不是公式化的準則,也不是教條式的長篇大論,而是細述自然與文明的消長與變化,加深我們對眼前這個世界的理解,重新定義荒野,並提醒我們:

「我們生活在一個退化的時代。不過,如果能找到我們土地的原始輪廓⋯⋯我們能重拾昔日那種歸屬感所帶來的某些細微感受。」

【世界是自然的,歸根結柢,必然是野性的】
在本書中,斯奈德就像整合各種文化系統的巫師,融生態、哲學、宗教、文化、神話、社會、政治於一體,更以動人的文字、詩意的創造力,打開我們的視野和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重新與荒野相遇: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荒野要求我們像接受自己一樣去擁抱他者,跨過物種的界線。這不是簡單的『融為一體』,也不是將所有東西混雜在一起,而是在內心深處,小心翼翼地堅持事物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台灣首次出版
多年來,斯奈德穿梭於北美地區,為少數團體或小群體開辦工作坊,傳授相關訓練、知識與技能。他也與許多人探討有關生態學、瀕危物種、環境策略的問題。這些討論,以及他長年的思索成果,彙集成這本書的部分篇章。

本書的獨特之處,是融合了靈魂的感知與大腦的思索。它既是關於生態環境的經典,也是「萬物一體」的誠摯呼籲。

各界推薦

廖偉棠(詩人、作家)──專文推薦

李偉文(作家、牙醫)
阮慶岳(作家、建築師)
林懷民(作家、雲門無集創辦人)
范欽慧(自然作家)
郭城孟(植物學家)
楊澤(詩人)
──共同推薦(依氏筆畫排序)

國際好評

蓋瑞.斯奈德也許是當代美國詩人之中最接近先知的一位,因為他混合了詩人、修道者、勞動者、神祕主義者、激進環保者等富有魅力的身分,更關鍵的是他始終關心他者的命運勝於自身、關心眾生的命運勝於人類──先知正是如此面對整個時代的謬誤,從容開口,以詩歌指示道路的。──廖偉棠

在此之前,不曾有人如此強力反對都市擴展、汙染及機械化⋯⋯他始終不願進入所謂「體制」之內,努力保有自由之身。──《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入門書,一套行為規範,一部指南。《禪定荒野》精準傳達了自由、野性、優良、優雅的定義,深具遠見,同時也透過實例告訴我們應如何在這個星球好好生活。──葛蕾特.艾利希(Gretel Ehrlich, 《面對海浪》〔Facing the Wave: A Journey in the Wake of the Tsunami〕作者)

這是一本觀察敏銳的書,也是毫不偏頗的書。打開來讀吧──然後盡己所能的依照它的方式生活。──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作者)

凡對事物、地方、人類互動關係有興趣者,這是不可錯過的書。這本書不只該讀,更該起而效法。──《圖書館學刊》

他把現有的東方各主要文化思想、美國本土印地安文化及西方思想等,重新組合,成為一種富活力與創造性的新思想⋯⋯他的文化創新已成為一個文化轉捩點。──鍾玲

作者介紹

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年出生,美國「垮世代」代表詩人之一,也是散文家、翻譯家、佛教徒、生態哲學家、環保主義者。

蓋瑞.斯奈德與《在路上》作者凱魯亞克、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作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尼爾.卡薩迪(Neal Cassady)同為「垮世代」成員。一九六〇年代,「垮世代」深深撼動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改寫了美國文學,更影響巴布.狄倫、披頭四等知名樂手的創作。如今,斯奈德是「垮世代」少數依然健在的詩人,也是持續參與生態關懷運動的領袖人物。

斯奈德在農場長大,自小就從沼澤、森林、高山中獲得啟發,並熱衷研讀歷史與自然史,學習印第安文化,理解印第安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少年時,他在博物館第一次接觸中國山水畫,畫中的景物與意境是如此熟悉,幾乎呈現了他心目中的世界樣貌,令他深感震撼,自此與東方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十七歲那年,他加入荒野協會,不久後又參加登山俱樂部。大學期間,他一半時間在學校投入課業,一半時間在山林工作,成為登山專家,也曾擔任伐木工人、森林火災瞭望員。體力勞動的工作,以及對智識的追求,形塑了他早期的寫作風格。

一九五二年,他進入柏克萊研讀東方語文。此時他已沉浸於禪宗思想,也開始創作關於荒野的詩作,並將寒山的詩譯成英文,寒山成為當時「垮世代」與六〇年代嬉皮文化的偶像,斯奈德也因而有「美國的寒山」之稱。

斯奈德固然受「垮世代」夥伴的影響,但他傳奇的生命歷程與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傑克.凱魯亞克、金斯堡等人,更引領他們進入東方哲學與禪宗思想的世界。凱魯亞克小說《達摩流浪者》中的杰飛.萊德(Japhy Ryder),就是以斯奈德為靈感而創作的。

從年少時期以來,斯奈德走遍美國的野地,深入原住民村落,也曾到過日本、台灣、尼泊爾的山林。此外,他深受東方文化影響,曾於日本研習禪宗達十年之久,一九六九年返回美國後,始終堅持禪坐,並將禪宗文化內化為自身獨特的生命觀與生態哲學觀,在大自然中生活、思考與修行。他遵循尊重萬物生靈的古代佛教之道,致力向人傳授這種傳統如何讓人進入冥想,以及如何進入心靈中的野性之處。同年,他在內華達山北側建立農場,之後和家人一直住在加州北部內華達山區的南尤巴河畔。他至今仍投入環境覺醒、反戰、反核武等活動。

斯奈德的作品融合佛禪、印第安神話與信仰、日本神道信仰、中國古典詩歌、日本徘句、西方詩歌傳統,因而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同時喚起世人對抗當今世界的失衡與無知。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詩集《礫石與寒山詩集》(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神話與文本》(Myths and Texts)、《山河無盡》(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僻壤》(The Back Country)、《龜島》(Turtle Island)、《留在雨中:新詩1947–1986》(Left Out in the Rain)等,以及散文集《禪定荒野》、《天地一隅》(A Place in Space)等,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詩歌獎、博林根詩歌獎(Bollingen Prize)、古根漢基金獎、列文森詩獎⋯⋯等獎項,也曾擔任加州大學教授。

譯者簡介

譚瓊琳

英國威爾斯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英國皇家亞洲研究會會員,現為教授。研究斯奈德多年,曾出版一本關於斯奈德研究的英語專著,並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

陳登
哲學博士,出版英語方面著作多種。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1 19:57 , Processed in 0.0161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