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02|回覆: 2

[文摘] 普魯士文章總集(清涼院)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20-8-9 09:4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篇是普魯士文章的目錄以及相關參考資料,以供讀者以及我自己查閱。由於我非文科生,這普魯士系列主要是作為閱讀普魯士歷史的筆記,並非專業史評。如有錯漏,還望指正。
[2019.05.04 Update] 上一篇的文章已經是2018年8月的事,本想很快就寫第三篇,結果已過大半年。最近在看講及哈布斯堡的《多瑙河畔》,提起番寫普魯士歷史筆記的心情。因為我的英文很差,讀 Christopher Clark 的 《Iron Kingdom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很費時,所以第三篇『從三十年戰爭到普魯士王國成立』仍然努力組織中。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似乎是普魯士的必讀之作,作者Christopher Clark為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現代歐洲史教授,著作除了《Iron Kingdom》,還有相當有名的《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中信出版最近的《帝國幾何系列》出了簡中版《鋼鐵帝國:普魯士的興衰》,翻譯惡評如潮,幸好我沒買。雖有買同系列 Christopher Clark 另一本著作 《Kaiser Wilhelm II》的簡中版,幸風評尚可。

The Rise and Fall of Prussia
中文版《不含傳說的普魯士》收錄於左岸文化的《哈夫納德意志三部曲》系列。此書應是中文書裏比較普及的普魯士讀物,也是我第一本接觸普魯士的書籍。平易近人,很容易就讀完整個普魯士史。Sebastian Haffner 之後的《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和《破解希特勒》亦是不可忽視的德意志讀物。

Prussian Kings and German Kaisers
上年在 德國波茨坦 Schloss Charlottenhof 買的小書,很像是針對旅客的介紹書籍,但作者Ulrich Feldhahn 完全不遺餘力的向讀者敘述霍亨佐倫王朝其家族系譜,作為參考時亦很容易追查系譜的脈絡。

https://medium.com/%E6%B8%85%E6% ... %9B%86-2299b1293fff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8-9 09:51:01 | 顯示全部樓層

[普魯士01] 普魯士是甚麼



讀《康德:一個哲學家的傳記》時,作者提到康德近乎終生都沒有離開過普魯士,過著廢青一般足不出戶的「知性」生活。康德被譽為是德國的偉大哲學家,那麼他住了一輩子的普魯士是德國的一部份?還是其舊稱?抑或是被吞併的國度?這是我希望在去德國旅行前,想理解清楚的問題。

普魯士一詞的來源
殖民永遠都是侵略,意味著較弱勢的民族和文明遭到較強勢者征服。不過殖民也總意味著進歩,而那正是由於一個較弱勢和較原始的文明讓位給了較強勢和較高明者。殖民因而永遠夾雜壞的一面與好的一面,對它的評價總是取決於好的一面是否足以彌補壞的一面。 – – Sebastian Haffner

據《不含傳說的普魯士》作者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所指,普魯士(Pruzzen)一詞最早僅僅代表著一個聚居於波羅的海附近的族群,其講的是古普魯士語,信奉的則是多神教的普魯士神話。



當時中世紀的歐洲,西歐國家盛行著基督宗教文明,不少國家,例如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透過自身的僧侶、騎士、農民,以替這些部落帶基督教義和文化作藉口,去進行東向殖民。
早在十世紀,波蘭早與德國幾乎同時自願變成基督徒王國,稍淺資歷的波希米亞(聖瓦茨拉夫的王冠)和匈牙利(聖斯特王冠)亦免於被殖民災難。相比之下,在魏克塞爾河畔的古普魯士國度,卻無法躲過「宣揚基督教義」的條頓騎士團其劍刃的洗禮。
洗禮,不論是基督教的洗禮還是血的洗禮,都是令當地的普魯士人感到錯愕。凡不願領洗的,就只有死亡等待他們。這場洗禮由1242年開始持續了十年,之後到1260年就爆發古普魯士人最後的起義,結果以種族滅絕般的失敗告終。
即使騎士團的成員初時堅守僧侶的清規戒律,並無後代,但為了及後建立的條頓騎士團國(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他們不得不創造擁有信仰基督教教義的新普魯士人。所以即使古普魯士人並無死絶,但隨後百年與被騎士團招募過來的殖民人口不斷融合,整個古普魯士文化最終就這樣消失殆盡。

條頓騎士團國的起落
條頓騎士團國本身並非純粹的宗教組織,而是作為處於封建君主之間的宗教共和國。其結構在同時代的政體比較起來,則極其現代化:在全國的頂端是被推選出來的「大團長」(Hochmeister),以及其帶領著的咨議會(Kapitel),有如今日國家元首或總理與其內閣會議。
條頓騎士團國全國則分為廿個行政區(Bezirk),各接受大團長的指令,並由一位總執事(Konvent)配合同為騎士團員的參事會(Konvent)加以治理,其形式近似國家公務人員多於如其他地方般的封建領主。
縱使在制度上、發展上都比不少其他德國殖民地來得好,但這個國度內各等級的人愈是富有,愈是覺得騎士團是外來的統治者。這可能是因為騎士團刻意自羅馬帝國內部補充新血,而並非從普魯士本身的貴族和上等階層。
待之後十五世紀與週邊的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長期兵戎相見,騎士團發現其內部的人竟然是與敵方沆瀣一氣,加上騎士團自身因權力而逐漸腐敗,騎士團國迎來多場敗戰。1466年與波蘭簽訂《第二次托倫條約》,騎士團喪失獨立性,以波蘭為宗主國,西普魯士完全割讓予波蘭,東普魯士則是名義上歸騎士團所有,實只是波蘭所分封的采邑。
不過在十五世紀來說,仍未有人以民族主義的角度去思考這種權力變更,比起日後德意志民族主義史論下所見的喪權辱國,條頓騎士團的德意志子民反而認為,作風鬆散的波蘭宗主權是一種解脫。這種對易主毫無感覺的群眾思維,對當代以民族主義思考的民眾來說可謂難以理解,但這種思維相當普遍,直至十七丶十八世紀都仍然是主流。
對於這次權力變更,神聖羅馬帝國不聞不問,是導致其後普魯士未來成為一個自主國家的遠因。到1525年,宗教改革席捲德意志,最後一任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Albert of Prussia)藉機解散騎士團國,自立為普魯士公爵,將東普魯士世俗化、成為信奉路德教派的普魯士公國(Duchy of Prussia),仍然服膺於當時的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一世(Zygmunt I Stary)。
這位最後一位條頓騎士團大團長、第一位普魯士公爵,即使對普魯士幾十年的統治可謂中規中舉,但他並沒有得到很多好的評價,皆因他如同其他諸侯般,以宗教改革之名巧取豪奪,更背棄騎士團的誓言,娶妻生子。但他卻來自一個顯赫的家族,霍恩佐倫(Hohenzollern)家族,一個往後統治勃蘭登堡一普魯士(1618–1701)國度的著名家族。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09

1818

主題

9610

回帖

68914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樓主| 發表於 2020-8-9 09:53:01 | 顯示全部樓層

[普魯士02] 霍恩佐倫王朝: 從創立?到三十年戰爭伊始





霍恩佐倫家族本身為立足於士瓦本(Swabia,德國西南部的歷史地區,今為巴伐利亞北部,其第一大城為紐倫堡)的佐倫家族(Zollern) ,歷史上最早的紀錄是1061年一位修道士的編年史上,其為布爾夏德一世(Burkhard I)。

霍恩 Hohen : 高貴
佐倫 Zollern : mons solarius — Sun mountain/ Söller 位於建築物上層的開放式無障礙空間


佐倫的意思,指的就是該家族最初聚居的地區,錐形、高855米的士瓦本汝拉山 Swabian Alb,而其之上建立了今天與新天鵝堡齊名,位於現在圖賓根的霍恩佐倫城堡。

1191年至1192年 ,索倫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 Friedrich III 與紐倫堡城堡伯爵Burggraf von Nüremberg 拉布斯家族聯姻,成為紐倫堡城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不過此伯爵只是榮銜,並無實權干涉城內事務)。 他的兩個兒子其後分割領地,康拉德三世獲紐倫堡伯爵領地,而弗里德里希四世獲士瓦本的原有領地,從而形成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 Swabian branch,和改信新教的法蘭克尼亞系 Franconian branch (亦即後來的勃蘭登堡-普魯士 Brandenburg-Prussia branch)兩支。而Friedrich III 作為兩支分流的始祖,則在此時加上霍恩一字於前,以和之前佐倫伯爵時期作出區別。



在這之後的兩百年,這兩個體系不斷靠出任德意志帝國的行政官員而取得功名,而非當上地方諸侯。例如第六任紐倫堡伯爵Frederick I就因為利用外交手腕替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von Luxemburg)登上國王之位,並成為其顧問而得名。1415 年,西吉斯蒙德國王在康士坦茲會議(Council of Constance)將本身家族(盧森堡家族)世襲領地勃蘭登堡賜予Frederick I,並授予他該地的馬克藩侯爵位(Margraves of Brandenburg),一個具有選帝侯(Kurfürsten)職能的重要地位。



隨著地位改變,此家族的地理亦有所改變,但這位新選侯卻面臨前所未有從地方貴族所帶來的壓力和反抗,而決定遠走,直到第四代此家族才重返勃蘭登堡。在這期間,此家族仍一直希望在不同地方尋找創造「繼承要求權」的機會,但這機會直到1568 年才出現,這個就是前文所題及的騎士團國最後一任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Albert of Prussia),霍恩佐倫家族的第一位普魯士公爵。

這位本身是宗教改革死對頭,卻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改宗者,在其在位期(1608–1618)內取得Kleve, Mark 和Ravensberg等地, 1618 成為普魯士的繼承人,以Sebastian Haffner 之言,這個展現著日後普魯士國家成型的偶然性、隨意性,以及頗為缺乏的可說服性。普魯士比起其他歐洲國家總是可有可無,終其一生需要依靠著發展過渡的「國家求生意志」和「軍事自保功能」,才能彌補國家初建立時的缺陷。
不過,就在1618這年,勃蘭登堡和普魯士除了因為霍恩佐倫家族而成為共主邦聯(Personalunion),卻是面對著該年引爆出來的大型戰爭 —三十年戰爭 ( Dreißigjähriger Krieg, 1618-1648)。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7 05:59 , Processed in 0.0147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