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6|回覆: 0

[原創] 評《追憶似水年華》

[複製鏈接]

國民

威望708
聖眷31
銀兩171

52

主題

1111

回帖

7972

積分

身份那塔拉府小姐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雲鵬天
發表於 2023-12-17 14:0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普魯斯特專注於一種內省的探求,他回顧過去,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試圖喚起那些獨特的內在印象,以重現過往的歡愉,希望在這些超越時間的片刻中,為自己衰老的生命注入活力。

通常,"印象"是一個簡單的概念,類似於符號學中的"心象",即感官所感知物體在心中形成的心理影像。但在普魯斯特的理念中,印象不再僅代表一般的物體,而是指那些存在於個人過往經歷中的特定環境。這些環境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排列,最初的環境產生了印象,隨後的環境則是對初次經歷的重復。

印象與愉悅感受緊密相連。當個體處於特定環境時,該環境激發出印象。隨著想象力的作用,過去的印象喚起記憶,徬佛讓個體回到了"最初環境",從而帶來一種昇華的愉悅感。

這一機制透露了很多含義。印象承載著過去,通過當下環境的重現,讓個體的當前感受與某一過去時刻重合,即回到了過去,打破了"過去-現在"的時間邏輯。普魯斯特的努力在於"跨越時序",實現時間的超越。

只有通過印象,我們才能將真實提升至至善至美的境界,從而獲得純粹的喜悅。印象的永恆性與外物的時間性形成對比,使印象成為"事物的本質",印象的重現構成了"生活的真實"。在此,"純粹的喜悅"指向了一種超脫於俗世的境界。

然而,這一概念在本體論上存在明顯的困境。特定環境如何產生印象?印象在當下的重現是有規律的還是隨機的?當印象重現時,我們如何確認當下的感受與過去完全一致?

顯然,作為超越時間的手段,現在和過去同樣不重要。追求"跨越時序"的結果是,當下生活僅是尋找引發印象、回歸過去的途徑。普魯斯特意識到這一危機,他承認超越時間的瞬間是一種假象,但他認為,這一瞬間賦予生命的"廣度"勝過當下生活本身的深度,足以充實人心。這與"推石上山的努力也能充實人心"的觀點不謀而合。除了直接的回歸外,當下還在於創造環境、產生印象,為未來的回歸提供機會。這要求我們保持對外界的關注和對內心世界的敏感,以觀察和體驗獲得的內在經驗來充實自我。

在普魯斯特看來,藝術家的任務是挖掘自己的內心,將印象呈現在作品中,實現"使讀者讀到自己"的目標。問題是,作為主觀產物的印象如何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鳴?將追憶融入作品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追憶是主體利用想像力對過去印象的探尋;由於印象源於環境,追憶實際上是以一種感受為核心,重新呈現過去的真實環境。進入具體物象時,再現變成建構過程,其唯一原則是接近需要再現的感受。

在這一點上,普魯斯特與李商隱有著共鳴。我們這樣評價李商隱詩歌中詞語意象的組合:複雜而不受時空和因果限制。顯然,這也是《追憶似水年華》被認為是意識流文學的開創之作的原因:"無意識聯想、自發性通感"是其唯一穩定的行文邏輯。在回憶"我"的生活部分,物象的描繪和心理活動以難以理解的方式交織,如《蓋芒特夫婦的晚宴》中,主人公的思緒在不同人物、不同時空中跳躍,使得"晚宴"的核心地位被弱化。

我們這樣評價李商隱的詩學貢獻:深入探索心靈世界。李商隱以朦朧瑰麗的詩境表達情感的複雜性,而普魯斯特則通過具體直露的方式表達心靈世界,這要求對心靈世界有極深的體察。《追憶似水年華》在這方面的成就無法概括,如對社交場合中貴族群體的心理揣度,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各有不同且複雜;如斯萬對奧黛麗的愛情從相遇、墜入愛河到最終醒悟的心理變化,讀者徬佛親身經歷了一段深刻的戀情。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4 01:24 , Processed in 0.0136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