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العصر الذهبي للإسلام)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時間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作家霍華·透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部分學者質疑主流的衰落觀點,指出15-16世紀天文活動依然活躍,如伊本·沙提爾(Ibn al-Shatir)、兀魯伯、阿里·古什吉(Ali Qushji)、比里安迪(Al-Birjandi)、塔居丁·穆罕默德·伊本·馬魯夫(Taqi al-Din Muhammad ibn Ma'ruf)都對天文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他領域如醫學則有伊本·納菲斯、曼蘇爾·伊本·伊利亞斯(Mansur ibn Ilyas)、謝拉夫丁·薩本久奧盧(Şerafeddin Sabuncuoğlu);哲學方面有穆拉·薩德拉的超驗通神論,還有社會科學方面的伊本·赫勒敦。伊本·赫勒敦的《歷史緒論》指出,雖然學術研究在伊拉克、安達盧斯及馬格里布衰落,但在他的那個時期,波斯、敍利亞及埃及依然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