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782|回覆: 21

[轉貼] 「一戰」奧匈帝國軍隊一戰系列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7-11 17: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帖來自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708785/1

先前的奧匈帝國陸軍架構帖子本是此系列的,作者也是相同。
http://www.kenhk.org/qingshi/vie ... &extra=page%3D1

==========================================================================

一戰首戰:林堡戰役
截至1914年8月15日,奧匈帝國基本完成其總動員後,展開兵力共200萬,按照戰前的計劃,作戰按照R和B兩個預案進行。
按照預案R,帝國將對俄羅斯和塞爾維亞(與黑山結盟)同時作戰,帝國主力(A,B兩個集團軍群)將集中於加利西亞一線,以深遠迂回切斷俄屬波蘭,配合東線德軍,擊敗俄國,對塞黑僅保持一個弱小的巴爾干集團軍群呈壓迫狀態。
按照B預案,帝國僅僅對塞爾維亞作戰,則使用巴爾干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以壓倒性兵力優勢攻擊塞黑,A集團軍群對俄保持防御態勢。
7月28日,帝國迫不及待地按照B計劃對塞黑展開兩個集團軍群,然而俄羅斯總動員的消息傳來後,只好手忙腳亂地轉為R計劃,其總參謀部的低能和一廂情願暴露無遺。

8月16日,帝國軍按照半個R計劃展開完成(第2集團軍尚在從巴爾干向加利西亞運輸的路上),以第1,第3,第4三個集團軍,在A集團軍群司令弗雷德裡希大公的指揮下,依托後勤基地林堡,開始對俄屬波蘭的進攻。(事後證明,第2集團軍的遲到是致命的,俄國人的動員速度這次是出乎奧匈意料的快,俄國人在俄屬波蘭集中了185萬人,65萬為了履行對法承諾撲向東普魯士,120萬撲向奧匈,而加上第2集團軍的奧匈軍才100萬。)
奧匈的進攻計劃如下:
北部的第1集團軍在桑河和威塞爾河之間展開,與其右翼的第4集團軍齊頭並進,構成A集團軍群,在狹窄而密集的正面上,向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方向前進,形成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的直線運動,切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基輔-華沙鐵路,將整個俄屬波蘭切割下來。
科維斯將軍的B集團軍群指揮其下屬的唯一到位的第3集團軍(第2集團軍尚未歸建),部署於從林堡直到羅馬尼亞的漫長邊境線上,保持機動防御態勢。
奧匈軍的作戰計劃簡單而實用,利用加利西亞的地理特點,試圖迂回到俄軍側後,切斷俄屬波蘭前線和俄國本土的聯系,不失為優秀的計劃,然而其忽略了實力對比,無視於俄國對動員速度的改進,最後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0日,奧匈軍以10個騎兵師構成A集團軍群37個步兵師的前衛,開始前進。空中偵察由德國的SL二型飛艇提供。
21日,奧俄兩軍爆發了也許是世界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交戰,俄軍第10騎兵師(1個驃騎兵團,1個槍騎兵團,1個龍騎兵團,1個哥薩克騎兵團),衝擊渥爾科茲克維克東部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第35步兵團的陣地(該團隸屬第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第43步兵師,第85步兵旅),奧匈軍迅速調來帝國國防軍第4騎兵師(轄第9,第15龍騎兵團和第1,第9槍騎兵團)反擊,雙方互相衝擊,使用軍刀砍殺,仿佛又回到了拿破侖戰爭時代,後來由於哥薩克騎兵團不適合正面騎兵交戰,開始潰退,俄軍被擊敗。
俄軍此時已經組建了由尼古拉.伊萬諾夫將軍為司令的西南方面軍,共集結53個步兵師,18個騎兵師,嚴陣以待。
俄軍計劃,以第4,第5兩個集團軍,沿克爾姆到盧布林一線,阻擊奧匈軍A集團軍群。
以第3,第8兩個集團軍,以優勢兵力,直衝林堡。

25日,從克拉考出發的奧匈第1集團軍,推進到迪比卡,俄軍放棄村鎮後,利用裝甲列車固守村鎮東北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大橋,奧匈軍兩次突擊失敗,調來平射炮擊毀俄軍車頭,奪取大橋。

奧匈軍隨即與俄第4集團軍圍繞邊境重鎮克拉斯尼克激戰,俄軍18個師被奧軍37個師左右夾擊,27日,奧匈軍突入克拉斯尼克城區,俄軍喀山第3步兵團固守城東居民區,奧匈軍匈牙利第16步兵團(克羅地亞人)三次突擊,經過慘烈的白刃格鬥消滅俄軍,俄軍被中央突破,被迫後撤,奧匈軍突入俄境內120公裡。
奧匈軍隨即威脅到盧布林,開始炮擊對俄國至關重要的基輔-華沙鐵路。
奧匈第4集團軍轉向右側,將普拉維將軍的俄羅斯第5集團軍逐過布格河,迫使其退入俄羅斯本土。然後調過頭來,和俄軍第3集團軍對峙,准備配合奧匈第1集團軍攻擊盧布林。
至此,奧匈軍兩個集團軍左右鉗形包圍盧布林,俄軍兩個軍被重創,被俘7000人,但是,俄軍尚有一個整集團軍還未投入戰場,奧匈軍也尚未完成對盧布林的合圍。

俄軍西南方面軍司令伊萬諾夫決定使用生力軍第8集團軍(勃魯希諾夫將軍)和損失不大的第3集團軍,不顧奧軍對盧布林的圍攻,利用奧匈軍第2集團軍尚未到位的機會,直接攻擊奧匈軍後方中樞林堡。
28日,俄軍開始突擊,這時,奧匈軍第3集團軍(博德曼將軍)總共擁有12個師的兵力,分散在近200公裡長的戰線上,十分薄弱,俄軍將奧匈軍割裂,俄第3集團軍向東南橫掃,企圖將8個奧軍師壓迫向羅馬尼亞,俄第8集團軍集中15個師急攻林堡,而守軍僅有4個師。
奧匈第12軍的羅馬尼亞人首先崩潰,他們拋棄武器,像羊群一樣逃向他們民族意義上的祖國:羅馬尼亞。接著奧匈第3軍的意大利人和第11軍的烏克蘭人也都開始放棄武器,望風潰逃。
博德曼嚴令第14軍死守林堡,將最精銳的蒂羅爾皇家獵兵部隊4個團編成一個精銳單位當成戰場救火隊單獨使用,並且將邊境各軍管區的憲兵部隊集中,和林堡的監察憲兵隊合編,當作督戰隊使用。

俄軍在圍攻林堡的同時,後續部隊如潮水般湧入加利西亞地區,
然而俄軍卻突然停止了推進,因為本來就在盧布林戰役中受過損失的俄第3集團軍此時因為突破奧軍防線又蒙受了極大損失,不得不後退整編,這使奧軍得以將損失巨大的第12,第3和第11軍撤到普米熱爾要塞。
31日,俄第3集團軍補充兵力後,以15個師825門大炮的絕對優勢兵力突入加利西亞,如入無人之境。
此時,奧匈第2集團軍才由火車運到厝爾塔-裡帕一線,奧匈參謀總部命令第2集團軍迅速反攻,解林堡之圍。
這是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第2集團軍剛剛抵達,極度疲勞,而俄軍第3集團軍剛剛修整過,而奧匈第3集團軍已經崩潰,此時反攻等於用1個第2集團軍進攻俄國第3和第8兩個集團軍。
俄軍第8集團軍司令勃魯希諾夫將軍表現出了名將之才,他留下5個師繼續包圍林堡,然後將10個師轉向西南,和第3集團軍一起迎擊奧匈第2集團軍。
加上增援部隊,俄軍以35個師1024門大炮迎擊奧軍第2集團軍13個師700門大炮,結果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奧軍被擊潰,被俘兩萬人,整個第17軍幾乎被砍成碎片。

9月1日,由於後路被切斷,奧匈第1和第4集團軍放棄包圍盧布林,開始潰退,俄軍第4和第5集團軍尾隨追擊,此時奧匈軍進行了一個比較漂亮的機動,繞過克拉茲維克,從林堡西北退入加利西亞。

3日,奧匈軍精銳蒂羅爾皇家獵兵部隊和死硬的憲兵部隊突圍,蒂羅爾皇家獵兵部隊退向匈牙利,憲兵部隊退到普米熱爾要塞,其余林堡守軍投降。

6日,輸紅了眼的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男爵命令四個殘缺不全的集團軍反攻。結果是災難性的,尚有戰鬥力的第1和第4集團軍之見的缺口被撕開,第15軍被粉碎。
俄軍從華沙調來了生力軍第9集團軍,形成5個集團軍對3個集團軍的絕對優勢兵力。

9日,俄軍第5集團軍開始進攻,和奧匈第4集團軍打成僵持,從西北向東南的弧形戰線上,俄軍全線進攻,奧匈第1,第2和第4集團軍全線後退。
奧匈呼吁緊急德國緊急援助,一個德國軍趕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卻遭受了嚴重的傷亡。
俄軍哥薩克騎兵深入戰線後,破壞交通,後勤,襲擊小隊奧軍,使奧軍士氣更加低落。

11日,奧匈軍開始總崩潰,各部隊轉頭狂逃,繼林堡之後的新後勤基地維爾斯科卡被放棄,大軍一直潰退到克拉考,普米熱爾要塞連同40萬敗軍被俄軍包圍。
潰退是災難性的,整個編制的部隊被俘獲,大量斯洛伐克士兵投向俄軍,更大的損失是軍官,這對奧匈帝國來說是不可彌補的,因為和其他單一民族國家不同,它的軍官團的忠誠度是需要長期培養的,新補充的軍官短期內是無法達到的。
然而俄軍也沒能追擊,因為俄軍後勤壓力已經大到不可承受的程度了,每門大炮只剩下25發炮彈了。
奧匈軍被俘13萬,死傷30萬,最精銳的第14軍被全殲,僅有損失慘重的蒂羅爾皇家獵兵逃脫,其他精銳山地部隊和山地炮兵部隊全部損失。整個加利西亞戰線上,將近一半的部隊不復存在。俄軍深入奧匈境內150公裡,威脅匈牙利平原,包圍普米熱爾要塞。德羅霍比茲油田落入俄軍手中。
俄軍死傷25萬5千人,被俘兩萬。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7-11 17:23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普米熱爾要塞圍攻戰-1
普米熱爾要塞,位於今天波蘭東南部,位於倫貝格到克拉考之間的鐵路線上,扼桑河河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奧匈加利西亞防御體系的樞紐。
奧匈從1882年開始,在普米熱爾城堡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築壘技術,投入巨資修築現代化要塞,作為對將來對俄戰爭的出發陣地和一線防御屏障,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正是這個堅固的要塞,拖住了倫貝格戰役後俄軍的進攻浪潮,對喀爾巴纖山口保衛戰形成了極大的支援。
1914年夏,奧匈普米熱爾要塞共部署要塞炮兵兩個團,共擁有12門240毫米以上口徑重迫擊炮和24門15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
要塞共有12個炮台,核心陣地炮台5座,梅花形排列,外圍東北向炮台5座,呈箭頭狀排列,西南部炮台兩個,一字形排列,每個炮台都有數個升降式裝甲炮塔,核心陣地外有一座3米高的鋼筋水泥牆,厚達1米半,牆地基深達地下4米,牆頂向內彎折成45度角,牆內一米高處修成平台,擔任防守的士兵可以趴在平台上向外射擊,牆上密布射擊口,擔任守備的要塞炮兵團的步兵營居然沒有步槍兵,全部是12人一組的重機槍班組和3人一組的輕機槍班組,特別是斯科達出產的輕機槍,奧匈軍配備極多,防守時機槍子彈形成的彈幕幾乎把核心工事外圍變成了俄國人的地獄。
核心工事外圍挖成2米半深的壕溝,寬達3米。
外圍東北向5座炮台為核心,以野戰工事為輔助,形成極為嚴密的防御體系,各炮台以交通壕連通,野戰支撐點都是地下式,上面以粗大原木和波紋鋼板層疊覆蓋,不被大口徑火炮直接命中基本無法摧毀,每個支撐點都配備一挺重機槍和數挺輕機槍。
9月11日奧匈倫貝格戰役失敗後,部分殘兵退入普米熱爾要塞,又給要塞帶來了大量的野戰炮,這些野戰炮被分配到各支撐點,給俄軍後來的攻擊帶來了極大的殺傷。

奧匈在要塞地下構築了巨大的工事,包括兵營和倉庫,儲存了大量的物資,准備在對俄戰爭中使用。
奧匈帝國參謀總部無視實力差距,一心進攻,倫貝格戰敗後本擬把要塞中的殘兵撤退到匈牙利腹地整編,好發起反攻,然而德國擔心俄軍占領普米熱爾要塞後,轉兵向西北,攻擊德國工業中心之一的西裡西亞,通過外交手段壓迫奧匈不得放棄要塞,奧匈這才停止撤退,留下大約13萬部隊防守普米熱爾要塞,撤出了26萬余人。
奧匈軍留下的部隊,大都是匈牙利部隊,後來要塞防御的核心是馬扎爾部隊,克羅地亞部隊和憲兵部隊,其他歸屬匈牙利部隊名下的斯洛文尼亞人,烏克蘭人,波蘭人等則消極避戰。
9月28日,俄軍徹底完成包圍,奧匈參謀總部任命赫爾曼.庫斯馬內克將軍(爵號:布格諾依施泰特騎士)為要塞防御司令,統一指揮要塞防御。
俄軍擔任攻擊任務的是迪米特裡耶夫將軍的第3集團軍,全軍30萬人。
“血染的3天”
俄軍剛剛獲勝,士氣正旺,迪米特裡耶夫無視自己缺乏攻城炮火的弱點,決心立即進攻。
24日中午,在稀疏地炮火准備之後,隨著三發藍色信號彈升空,大批俄軍高呼著“烏拉”,潮水般擁向最前方的8號炮台。
俄軍的炮火准備沒有任何作用,無論對核心堡壘內部地下工事營地內的奧匈軍還是野戰工事中的奧匈軍,殺傷力都可以忽略不計。
要塞炮火開始轟擊,巨大的305毫米重迫擊炮數百公斤重的炮彈,一發發砸入俄軍的人潮中,每一發砸下,伴隨著一聲巨響,人潮立刻出現了一個空洞,屍體碎塊隨著爆炸的氣浪漫空飛舞,幾十上百人的生命立即終結,然後空洞立刻又被後面擁上的人潮所填補。
奧匈敗軍帶入要塞的大量野戰炮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大口徑加農炮被用來打平射,每一發炮彈都在俄軍中打出一道血肉胡同,打口徑榴彈炮則構成火網式覆蓋。
由於只能沿著桑河河谷進攻,俄軍的攻擊正面極為狹窄,兵力過度密集,在炮轟中傷亡極為慘重。

24日晚,俄軍停止進攻,退回出發陣地,沒有前進一寸,卻付出了6000到7000人的代價。
25日臨晨,俄軍調來新銳部隊,決心利用黑夜,使用滲透戰術,直接攻擊要塞核心陣地。
凌晨3時,俄軍根本不作炮火准備,開始進攻,然而俄軍組織極為混亂,居然24日進攻時已經探明的雷區沒有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新調來的俄軍部隊不知道雷區位置,踩響了地雷,奧匈軍立即進入戰鬥狀態。
俄軍不顧傷亡,利用黑夜中奧匈軍炮擊威脅較小的機會,從要塞東北面5座炮台的間隙中插入,擁向核心陣地。
第一批俄軍在黑案中跌跌撞撞地掉入壕溝,後面的俄軍不明所以,繼續向前擁,直到人體將壕溝填滿為止。
俄軍踩著已死或半死的同袍屍體,衝向要塞外牆。
俄軍沒有梯子,沒有爆破筒,只有步槍,刺刀,手榴彈和牙齒,指甲,拿這堵牆毫無辦法,少數還攜帶有小口徑迫擊炮的俄軍試圖轟擊,卻絕望地發現迫擊炮彈砸上牆壁只出個白印子而已。
這時牆頂的探照燈猛然打開,所有射口一齊開火,機槍噴吐著火舌,死神的鐮刀般收割著生命,俄軍士兵如同聯合收割機刀輪橫掃下的麥杆般倒下,在瓢潑大雨般的機槍子彈下,幾乎任何直立的人生存時間不超過一秒,而東北方向的5座炮台的火力也回過來,向這些被夾在東北向炮台和核心工事間的可憐的俄軍射擊,按照早就測量好的射擊諸元,要塞炮一遍又一遍地對這片地域進行覆蓋。

接近早晨的時候,據說俄軍的呻吟聲和慘叫聲已經超過了炮火機槍的聲音,然後這種聲音又慢慢沉寂了下去。
俄軍在25日臨晨的傷亡數字沒有能統計出來,奧匈估計在1萬2到1萬5左右,俄軍不予承認,但是承認:傷亡慘重至極,許多擁有巨大歷史榮譽的團隊損失慘重,有的團只剩下17人!
25日白天,俄軍居然又發起了進攻,除了無謂的巨大傷亡外,俄軍毫無所得,歷史功勛卓著,然而目前卻全部由深荷皇恩的聖彼得堡上流社會子弟組成的沙俄近衛軍謝苗諾夫團在進攻中被幾次炮火覆蓋後崩潰,這些穿著華麗的士兵們拋棄步槍,一擁而回,拒絕再戰。
那些由老實而馴順的俄羅斯農民組成的團隊,這些從生下來就沒有得過沙皇什麼好處的士兵,卻默默地奮戰著,犧牲著,以上帝和沙皇的名義,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巨大傷亡,他們的生命,就如同子彈和炮彈組成的風暴中的枯葉,片片凋落。
奧匈軍7號,8號炮台的重機槍大量出現過熱無法射擊,連冷卻水都不夠用了。
奧匈軍儲備物資是豐富的,要塞本來就是對俄作戰的後勤基地之一,倉庫中各種物資堆積如山。
替換槍管迅速換上,重機槍繼續收割生命。
奧匈軍的輕機槍配備之多,幾乎成了俄軍的惡夢,俄軍腳步蹣跚地在彈雨中前進,其堅韌令人震驚。

26日,俄軍孤注一擲,調來24個團,分成6個波次,浪潮般地衝擊,周而復始,被打殘了的部隊立刻撤下來重編,再次投入進攻。
俄軍衝擊的波浪如怒潮般一浪浪擁來,然後又一浪浪般在奧匈軍的火力面前撞得粉碎。
26日晚,俄軍終於停止進攻。
就算是俄國也無法承受如此嚴重的傷亡了,迪米特裡耶夫將軍終於神經崩潰,他的集團軍在三天時間內損失了整整4萬人!
普米熱爾要塞攻防戰的頭三天被稱為:“血染的三天”,俄軍付出了4萬條生命,卻一無所得,事實證明,在現代化築壘要塞面前,妄圖只依靠衝鋒戰術就拿下要塞的企圖不過是一種瘋子的狂想而已。
俄軍第3集團軍損失慘重,士氣更跌到冰點以下,不用擔心西裡西亞安全的德國興登堡第8集團軍和新整編後的奧匈博羅耶維奇第3集團軍要開始進攻了…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7-11 17:21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米熱爾要塞圍攻戰2-博羅耶維奇解圍

博羅耶維奇解圍
在倫貝格戰役中,奧匈第3集團軍是受創最嚴重的集團軍,其最精銳的第14軍被殲滅,其余三個軍也被重創,為了重建第3集團軍,奧匈參謀總部將受創較小的第4集團軍的三個軍整體編入第3集團軍,又以第1和第2集團軍中完整的團隊重建了第14軍,應該說,奧匈參謀總部重整部隊的效率是極高的,到9月下旬,第3集團軍已經恢復了戰鬥力。
部隊重建完成後,下一步就是重建指揮體系了,奧匈參謀總部任命在倫貝格戰役中表現優異的陸軍步兵上將馮.博羅耶維奇接替博德曼,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
斯維托扎爾.馮.博羅耶維奇,爵號:波耶納騎士,其軍旅生涯在奧匈帝國軍隊中頗有代表性。
1856年,博羅耶維奇出生於克羅地亞烏梅提奇的一個世代從軍的東正教塞爾維亞族家庭,排行老大。

從民族屬性上來說,本來屬於應該極端仇視奧匈帝國的塞爾維亞族博羅耶維奇家族,卻世代效忠哈布斯堡皇室,作為軍人為哈布斯堡皇室征戰,到小斯托扎爾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了。從在薩伏依親王歐根麾下對抗路易十四的法軍,到為了瑪麗婭.特蕾薩女皇在西裡西亞搏殺弗雷德裡希大帝的普軍,然後又在卡爾大公和施瓦爾岑貝格麾下戰鬥拿破侖指揮的法軍,在“老爹”拉德茨基的意大利軍團編制內橫行上意大利,最後,小斯托扎爾的父親,奧匈陸軍上士亞當.博羅耶維奇,參加了決定現代德國構架的薩多瓦大會戰,並光榮負傷。
這種民族屬性和政治效忠的矛盾,在奧匈帝國內部,卻是一種正常現像。
馬克思曾經說過,奧地利(導師說這話的時候還沒有奧匈帝國)帝國真正的統治民族不是德意志族,也不是馬扎爾族,而是出身各個民族,但是共同效忠於哈布斯堡皇室的文武官吏。
這些文武官吏,無論出身哪個民族,信奉哪種宗教,卻都共同效忠於皇室,為了維護皇室的統治而勞心出力。將近600年的漫長統治時間,使皇室和這些文武官吏家庭結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網,皇室賜予的爵位,官職,是這些文武官吏一切榮華富貴的唯一根源,是這些脫離了被壓迫民族的世家將自己作為“上等人”和周圍被壓迫的同族區別開的唯一標志,如此,這些文武官吏如何會不死心塌地地效忠哈布斯堡皇室?
斯托扎爾.博羅耶維奇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從軍,對他的人生職業規劃來說,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一種順理成章的發展趨勢。
彼得瓦爾丁陸軍幼校畢業後,博羅耶維奇進入格拉茨的步兵預備軍官學校深造,1874年11月1日,他以預備軍官身份畢業。
75年5月1日,結束預官實習的博羅耶維奇被正式任命為陸軍中尉,分配到駐扎在格拉茨的帝國國防軍第52步兵團(匈牙利團)擔任副連長。
78年,他所在的團參加了對波黑的占領行動,在占領薩拉熱窩,鎮壓,解散並且繳械當地塞族武裝的行動中,他表現優異,絲毫沒有因為自己出身塞族而手軟,因此受到嘉獎。

1880年,博羅耶維奇晉升上尉,並被推薦到維也納帝國戰爭學院深造,這是一種信號,標志著,他已經被軍方上層視為可造之材,通往軍方高層的晉升之路,他已經踏上了起跑線。
1884年,帝國戰爭學院的優等畢業生博羅耶維奇上尉,被吸收到總參謀部擔任科員,這是帝國總參謀部從德國學來的,總參軍官團就是人才儲備團。
1885年,他被外放到第63步兵旅擔任旅部的總參特派員,這是對表現優異的總參下級軍官歷練的一部分,讓他們能夠積累部隊隊部的工作經歷,為將來轉任部隊帶兵主官作准備。
1887年,他又一次被推薦到維也納的“瑪麗婭.特蕾薩女皇軍事大學”深造,這是奧匈帝國最高級的軍官大學,培養的是未來的將軍。
1891年,博羅耶維奇以優異的成績從“瑪麗婭.特蕾薩女皇軍事大學”畢業,完成畢業實習後,他於92年回到總參任職,晉升少校,95年晉升中校。
96年,獲得“優異”評語的博羅耶維奇得到了他的第一個指揮崗位,他被任命為第17團步兵團第4營營長。
在一連串的晉升(第17步兵團副團長,團長,第18步兵團團長,第27步兵師副師長)之後,1898年,他晉升為駐布拉格的第8軍參謀長,兼任第八軍管區軍事部主任。由於在第8軍參謀長和第八軍管區軍事部主任任上,他積極推行總參謀部的未來戰爭計劃,不遺余力地為將來的戰爭作准備,表現優異,因此,於04年,晉升少將軍銜,並獲得三級鐵王冠勛章,成為“鐵王冠勛團騎士”,正式跨入帝國貴族行列。
1905年,他得到匈牙利的波耶納作為其騎士封地,其完整頭銜變成了:斯托扎爾.博羅耶維奇.馮.波耶納,不寫封地單寫姓氏的時候,就是馮.博羅耶維奇。
1908年,博羅耶維奇被任命為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守備區司令,並被晉升為中將,獲得利奧波德勛章,從鐵王冠勛團騎士變成了利奧波德勛團騎士,封地不變。
1913年下旬,他晉升為陸軍步兵上將。
1913年12月11日,博羅耶維奇獲得了所有德語區軍人都夢寐以求的榮譽,他得到了自己的團,被任命為第51步兵團榮譽團長。
1914年9月下旬,他受命重建損失慘重的奧匈第3集團軍,他以極高的效率完成了任務。

1914年9月29日,德國東線總司令興登堡命令馬肯森的第9集團軍,沿鐵路線向華沙急進,奧匈總參謀部電令博羅耶維奇配合。
博羅耶維奇一心要解除普米熱爾的包圍,現在,面對奧匈總參謀部的命令,他必須同時做到兩件事:配合興登堡攻擊華沙和解圍普米熱爾。
博羅耶維奇巧妙地選擇從裡帕出發,沿著厝爾塔,繞出一個向西北方向隆起的弧線,進攻俄軍第12和第3集團軍的接合部,這樣,他就能同時威脅到俄軍第12集團軍的左翼和第3集團軍的右翼,而俄軍第12集團軍右翼正在被德軍第9集團軍攻擊,這樣,博羅耶維奇就達到了協助德軍的目的,同時,攻擊俄第3集團軍右翼,又可以達到解圍普米熱爾的目的。
30日,奧匈第3集團軍投入進攻,此時,俄軍第12集團軍正被德軍第9集團軍向華沙方向猛推,俄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俄軍第12集團軍左翼在奧匈第3集團軍攻擊下,略作抵抗,就轉身向東北方向逃去。

博羅耶維奇立即向右轉,全軍攻擊俄軍第3集團軍右翼。
俄軍第3集團軍本來就在普米熱爾要塞下碰得頭破血流,其配置更成問題,全軍圍著要塞部署成球型,側翼掩護部隊稀疏。
10月4日,奧匈軍突破俄軍第8軍陣地,第8軍本來是在對要塞攻擊中損失慘重的部隊,因此才調到側翼來修整,沒想到遇到奧匈的生力軍,才2天就被突破。
博羅耶維奇立刻指揮奧匈軍向東迂回,企圖卷擊整個俄軍的側後。

5日,俄軍第3集團軍企圖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敵前轉向,將全軍部署由主力向西南轉向主力向西北,對抗奧匈第3集團軍。
俄軍的轉向部署混亂不堪,奧匈軍前衛第5騎兵師趁機插到俄軍後側,切斷了俄軍的供應線。
匆忙轉向的俄軍在奧匈軍攻擊下節節敗退。
在西北方向上,雙方展開逐村爭奪戰,每一個村莊,每一個交通路口,都成為戰場,炮火將房舍夷為平地,將田地炸成仿佛月球表面一般布滿坑洞的荒原。
7日,俄軍整個戰線已經岌岌可危,3個軍被重創,而要塞中的奧匈軍也主動出擊,在要塞炮火的掩護下猛攻俄軍。
9日,俄軍西北方向第62師被殲滅,兩側的第37師和第41師也被驅逐開,整個戰線劐出了個40公裡的大口子。
同日,西南方向面對要塞的俄軍全線潰退,要不是奧匈要塞守備部隊中的烏克蘭,波蘭和羅馬尼亞部隊作戰不積極的話,俄軍很可能被全殲。
11日,俄第3集團軍趁著奧匈迂回部隊還未到位(俄軍阻擊部隊在劣勢情況下作戰十分頑強),沿著桑河河谷,向東北方向退去。
奧匈軍勝利解除俄軍對普米熱爾要塞的第一次包圍。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7-11 17:20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普米熱爾要塞圍攻戰3-卡爾帕騰冬季戰役上

普米熱爾要塞圍攻戰3-卡爾帕騰冬季戰役上:利曼諾瓦突破

然而,實質上,由於奧匈帝國總參謀部的顢頇愚蠢與德國盟友的自私,奧匈第3集團軍對要塞的解圍並沒有給要塞帶來任何好處,反而給要塞未來的防守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奧匈帝國總參謀部滿腦子思考的還是進攻,根本無視實力的差距,總參謀長康拉德.馮.霍申道夫男爵命令將要塞倉庫中的儲備物資和野戰陣地上的野戰炮大部分運到匈牙利腹地,去裝備在那裡集結的新編部隊,好繼續發動他幻想中的進攻。
10月31日,德軍馬肯森第9集團軍從華沙郊外開始退卻,俄國人在波蘭修築的極端惡劣的道路現在成了最好的防御,以東普魯士為基地的德軍推進到華沙郊外之後,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在這裡,補給困難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德軍被迫開始退卻。
俄國西北方面軍迅速集結3個集團軍反攻德軍,孤軍深入的德軍保持著寬大的正面進行機動防御,使俄軍兩個集團軍的追擊並不順利,然而,德軍畢竟不是神兵,馬肯森也不敢過分延長他的正面,這樣以來,位於德軍正面最南方的俄第7集團軍就可以毫無阻礙地從南向西北方向側擊馬肯森薄弱的右翼側後。
德國東線司令部緊急呼吁奧匈軍支援,指明要奧匈第3集團軍立即北上,填補德軍戰線的空缺,已經前進到盧森堡的德軍總參謀部發往維也納奧匈總參謀部的電報一日9封,先許願打敗法國後立即主力東調,再許願從克虜伯補充給奧地利人重炮若干,然後又威脅說如果奧匈因為蒂羅爾爭端和意大利開戰德國就不管了,反正是好話說盡,壞話說絕,利誘威脅雙管齊下,終於迫使奧匈總參謀部同意立即調派奧匈第3集團軍北上,去遮蔽德第9集團軍南線的口子。
11月2日,奧匈博羅耶維奇第3集團軍轉向西北,向威塞爾方向前進,9日,俄軍趁虛而入,再次包圍普米熱爾要塞。
此次包圍要塞的是俄塞裡瓦諾夫將軍的第11集團軍,有鑒於迪米特裡耶夫將軍攻擊要塞的失敗,塞裡瓦諾夫決定采取長圍法,困死要塞。
10日,俄軍開始大量土工作業,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大地上凍,土工作業就不可能了,將近30萬俄軍改行當了農民(入伍前的老本行),終於在大地上凍前,修成三道封鎖線,死死困住普米熱爾要塞。

12月,俄軍巨大的兵力優勢開始顯現,西南方面軍編制內再次齊裝滿員地配置了5個集團軍,近130萬人,然而俄軍後勤災難也開始出現冰山一角,部分新從俄國本土調來的團隊手中,赫然開始出現陳舊的別旦式步槍,俄國人已經開始把軍火庫中的存底淘出來使用了。
奧匈軍從國內搜羅來大量的補充營編成新部隊,又從巴爾干集團軍群調來部隊,在匈牙利腹地拼湊成4個集團軍,准備進攻。
奧匈軍偵察到,在俄軍魯斯基第3集團軍和勃魯希諾夫第8集團軍之間,位於利曼諾瓦和拉潘諾夫之間,有個30公裡長的缺口,奧匈軍決定從這個缺口楔入俄軍中央。
12月3日,奧匈軍幾乎集中了其在東線的全部火炮,大約1250門重炮猛烈開火,瞬間,俄軍陣地上土石橫飛,煙塵滾滾,一線俄軍傷亡慘重,3個小時後,炮火開始延伸,首先躍出戰壕的,是擔任箭頭的一個秘密調來參戰的德國師,還有奧匈最精銳的,來自上下奧地利和馬扎爾地區還有克羅地亞地區的團隊,奧匈此次是拼出血本了。
俄軍本來在炮擊中被轟得暈頭轉向,現在,奧匈軍的箭頭部隊凶狠地衝了上來,他們繞過支撐點,不顧一切地向俄軍戰線後方滲入,德軍和來自下奧地利的部隊戰術靈活,而來自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的部隊則直接而凶猛,他們通常直接衝入戰壕,用刺刀把俄國人消滅。
兩軍暴徒般扭打成一團,整個戰線到處發生著近戰甚至肉搏戰,奧匈軍憲兵架起機槍,催促著後續大部隊從已經打開的缺口不停的湧入。
南翼,俄軍勃魯希諾夫第8集團軍收縮很及時,戰損不大,僅僅是被奧匈軍壓退而已,而俄軍北翼魯斯基第3集團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奧匈軍突入後,立即向北方卷去,直接插到了俄第3集團軍側後,成群的身著彩色條紋褲的奧匈軍騎兵搗毀一切他們見到的俄軍設施,燒毀俄軍本來就不多的儲備物資。
魯斯基將軍不停地將部隊投入戰線,然而如同是將黃油投入滾水一般,除了給自己和敵人造成驚人的新的傷亡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效果。
然而奧匈軍的突破並沒有造成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男爵所期望的那種運動戰的效果,由於運輸工具的限制,奧匈軍僅僅是打成了擊潰戰,整個戰線在向俄國方向移動,然而兩軍仍然咬在一起,奧匈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而這些傷亡是奧匈軍無法承受的,因為奧匈的精銳部隊是一次性的,它的國家構成決定了它和其他國家不同,它的後備部隊的質量和一線部隊的質量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10日,奧匈軍將整個戰線向前推移了60公裡,俘虜了3萬俄軍,然而,到這個時候,奧匈軍已經是前進乏力了,巨大的傷亡使大量來自不穩民族的人員被補充進部隊,這對部隊戰鬥力的消解甚至超過了傷亡本身,而俄國人仿佛擁有無窮無盡的補充兵源,盡管這些部隊中,別旦式步槍開始大量出現,但是,這對習慣了蘇沃諾夫“用子彈是傻瓜,用刺刀是好漢”的俄國士兵來說,所造成的困擾不大。
11日,奧匈軍進攻的動能完全耗盡,戰線穩定下來,俄軍一個集團軍被重創,然而,這個結果離霍申道夫男爵的期望值實在是太過遙遠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26:15 | 顯示全部樓層
普米熱爾要塞圍攻戰4-卡爾帕騰冬季戰役下

盡管在利曼諾瓦突破中,奧匈軍占據了優勢,收復了大片加利西亞領土,然而,精銳部隊的巨大消耗使奧匈軍得不償失,雖然前線仍維持著近百萬兵力,然而質量卻無法和發動進攻前相比了,基層指揮困難,士兵士氣低下,消極避戰的情況開始蔓延,德意志,馬扎爾和克羅地亞團隊的兵力補充困難,在南奧地利的克恩滕州,神學院的學生們被補進騎兵團,在克羅地亞的薩格勒布,開戰初期的踊躍參軍局面不復存在,征兵處門可羅雀,而在摩拉維亞,波黑等不穩地區,補充區征兵官帶上憲兵四處抓壯丁,抓住了就套上地方後備隊的藍色制服塞進補充營訓練,補充營的士官和老兵都被調上了前線,形成了由先前接受過初等訓練的新兵訓練後來補充進來的新兵的局面,這種訓練對戰鬥力的幫助基本為零(如果不是負數的話),戰前設想的用少數精干士官和經驗豐富的老兵來帶補充營新兵,以便迅速形成戰鬥力的計劃和設想,毀於帝國參謀總長霍申道夫男爵的急功近利,他把本來用於補充營的士官和老兵全部放到一線部隊去參加利曼諾瓦攻擊去了,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

12月中旬,沙皇不顧嚴寒,瘋狂地向前線輸送兵力,在沙皇看來,似乎被德國人打敗是正常現像,被奧匈打敗是無法忍受的恥辱,他一定要找回面子,而由皇家神棍拉斯普廷大仙傳達的神諭也正是如此(我看沙皇和霍申道夫男爵倒是天造地設一對活寶),大批馴順的俄羅斯農民被迫丟下他們嗷嗷待哺的妻子兒女,拿上劣質的步槍,走上戰場(赤腳現像尚未出現)。
1915年一月底,俄西南方面軍再次補充完整,147萬俄軍在一片冰天雪地中,等待著進攻的命令。
然而,霍申道夫男爵居然仍然計劃在寬大的正面上發起全線進攻,讓人懷疑他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或者他干脆就是沙皇的間諜。利曼諾瓦的突破讓他興奮異常,為了加大進攻力度,12月21日,他下令,將普米熱爾要塞的全部野戰炮和意大利方向布防部隊的全部炮兵部隊,甚至,連在奧瑞邊境擔任防御的那支小部隊的炮兵,全部調到加利西亞前線,充實野戰部隊。
不知道他向盧森堡承諾了些什麼,居然從德國總參謀部手中騙到了兩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這是他預期的進攻矛頭。
經過一番准備之後,1915年2月27日,奧匈全軍以卡爾帕騰為樞紐,向著擁有巨大兵力優勢的俄軍發起了自殺式的全面進攻。
在卡爾帕騰城西,殺氣騰騰,被寄予厚望的德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極端慘重的傷亡,終於在俄第3集團軍的正面打出了個缺口,然而,後續跟進的奧匈第4集團軍的部隊卻大部隊是由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斯拉夫士兵組成,他們行動遲緩,作戰士氣低下,白白浪費了這個機會,同樣遲緩的俄軍終於徒步趕到,兩支氣喘吁吁的部隊在戰線上迎頭相遇,筋疲力盡的那支一個試探性反衝鋒,士氣低落的那支就垮了下來,這種結果甚至連俄軍都沒有預料到,他們還以為需要苦戰才能堵上缺口呢,反衝鋒的俄軍把奧匈軍趕羊一樣滿山遍野地亂趕,直到把自己已經所剩不多的體力消耗光了為止。
奧匈軍唯一的進展是由奧匈第2集團軍取得的,集團軍司令波姆-艾爾莫利將軍是和博羅耶維奇一樣,少數在一戰中表現比較出色的奧匈指揮官,再加上他是日爾曼人,所以在1940年,被希特勒授予榮譽元帥軍銜,並且派凱特爾代表元首參加了波姆-艾爾莫利的葬禮,當然這是後話了。
波姆-艾爾莫利(他父親姓波姆,母親姓艾爾莫利,父親是下級士官出身的職業軍官,母親是貴族,由於在1849的納瓦爾戰役中功勛卓著,其父被封貴族,並且被特許從此後使用波姆-艾爾莫利復姓,以示雙貴族家族的榮耀)在進攻前,通過集團軍所屬騎兵部隊的大規模威力偵察,基本摸清了當面之俄軍第9集團軍的兵力部署情況,他發現,俄軍忽視了卡爾帕騰城東部的一條山脊的防御,該山脊從奧匈軍的陣地一直延伸到俄軍的戰線之後,形成一道分水嶺,將俄軍分為兩部,俄軍認為,該山脊除了妨礙俄軍連通以外,沒有什麼其他的害處。而波姆-艾爾莫利則想到了麾下的蒂羅爾皇家獵兵部隊,這些爬山涉水如履平地的山區子弟們是不是能把這條陡峭的山脊變成可以通行的小路呢?

27日晨,卡爾帕騰城東起霧,我們不知道波姆-艾爾莫利是否會大呼:“天助我也!”然而,他的確抓住了機會,5時,當奧匈軍炮火准備還未開始的時候,蒂羅爾皇家獵兵第1和第2團的士兵們,只帶步槍,子彈和手榴彈,貓腰竄上了山脊,他們各展所長,有的快步急行,有的甚至手腳並用卻不影響速度,迅速地通過山脊,滲透到俄軍後方。
7時,奧匈軍第2集團軍的750門重炮一起開火,炮彈集中落在山脊左右各1公裡的俄軍戰壕上,由於在如此狹窄的地域內,落彈過於密集,加上天氣嚴寒,俄軍戰壕挖掘不深,俄軍一時傷亡慘重。
9時,奧匈軍炮火開始向左右延伸,數發黃色信號彈升空,奧匈第一波進攻部隊越出戰壕,撲向俄軍陣地,這個時候,隱蔽在俄軍陣地後面的奧匈蒂羅爾山地獵兵部隊的士兵,也根據信號彈的指示,撲向俄軍背後。
腹背受敵的俄軍猝不及防,陷入一團混亂中,不到一個小時,奧匈軍就在俄軍陣地上打開了將近兩公裡寬的口子,波姆-艾爾莫利驅兵從缺口潮水般湧入,下午5點,他的前鋒騎兵接近俄軍兵站策爾諾維茨,這是俄第9集團軍的後方兵站,也是戰前俄奧邊境的界城。

被奪取俄軍軍需物資和收復全部失地雙重激情所激勵的波姆-艾爾莫利於28日投入4個師猛攻策爾維茨,3月1日上午,他很順利的收復策爾維茨,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俄軍的軍需物資少得可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奧匈軍的突破太快,俄軍的確沒有時間運走軍需物資,也就是說,整個俄第9集團軍居然是靠著這麼點少得可憐的軍需品在作戰。
更加諷刺的是,由於第2集團軍奪取了策爾維茨,霍申道夫覺得波姆-艾爾莫利肯定繳獲了用不完的軍需品,完全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需要補充了,現在從帝國匈牙利部分向加利西亞的運輸如此緊張,波姆-艾爾莫利集團軍的補給順序就排最後吧。
於是,這唯一達成大突破的奧匈集團軍卻由於缺乏補充而無法擴張戰果。
3月3日,俄軍就把整個戰線穩定下來,奧匈軍除了第2集團軍外,基本沒有任何進展,第4集團軍反而被擊退了近10公裡。h
卡爾帕騰地區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地勢崎嶇,進攻部隊展開不便,天氣寒冷異常,而霍申道夫的總參謀部忽視了(居然會忽視)部隊的冬裝和冬季裝備的儲備,沒有足夠大衣的士兵們擠成一團取暖,火柴和柴草成了搶手物資,為了爭奪柴草甚至有士兵互相鬥毆射擊,奧匈軍士氣進一步下降。
3月15日,俄軍開始反攻,潮水般湧來的俄軍迅速淹沒了奧軍的前沿,堅持抵抗的第2,第3集團軍迅速被危險的突出孤立,而第1和第4集團則潰不成軍,那些凍得半死不活的斯拉夫士兵,甚至連如他們早些時候的前輩一樣拋棄武器,迎向俄軍的力氣都沒有,他們三五成群的擠成一團,面對衝來的俄軍,麻木地不抵抗,不逃跑,甚至動也不動一下。
3月18日,面臨被切斷後路危險的奧匈第2集團軍開始掉頭狂奔,最左翼的第3集團軍則逃向德國東普魯士,整個前線全部崩潰,成千上萬的潰軍不顧一切地逃向喀爾巴纖山的各個隘口的鐵路隧道,使鐵路運輸為之中斷,他們在自發組織起來防守喀爾巴纖山各隘口的匈牙利地方防衛軍部隊驚異的眼光注視下,拋棄了武器,輜重,一切妨礙逃跑的東西,不顧一切地向匈牙利腹地奔去,整個第1,第4集團軍完全散架,集團軍司令部找不到各軍部,各軍部找不到師部,師部找不到團部,甚至連班長也找不到自己的士兵!無論是將軍,還是校官,都被潰軍的浪潮裹脅著,滿山遍野地亂跑,暈頭轉向,一直奔到匈牙利腹地,才漸漸收住腳步。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後撤退,位置也最靠前的奧匈第2集團軍卻是最先也最完整撤下來的部隊,一直維持著組織的部隊在司令波姆-艾爾莫利的指揮下,利用騎兵的短促突擊利索地和當面俄軍脫離接觸後,迅速逃到利曼諾瓦,然後利用利曼諾瓦火車站的軍列,把部隊完整而快速地搶在潰兵塞滿隧道之前運到了匈牙利。
3月22日,處於絕望中的普米熱爾要塞守軍投降,11萬守軍放下了武器,然而死硬的普米熱爾監察憲兵隊則在投降前炸毀了所有炮台,以防被俄軍利用。
整個卡爾帕騰冬季戰役中,奧匈軍死傷12萬,被俘20萬(包含要塞部隊11萬),俄軍死傷27萬,被俘7萬。
奧匈在獨力對俄作戰的8個月時間裡,損兵74萬,基本把軍隊的精華打光,從此完全喪失了獨立對俄作戰的能力。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喀爾巴纖山口保衛戰

取得勝利的俄軍,盡情地在加利西亞享受著他們的勝利,糧食,牲畜,女人,都是他們的戰利品,當時的俄羅斯一名隨軍記者曾經引用托翁《戰爭與和平》中的原話形容說:“正教軍隊變成了一群無法無天的匪徒。”
這種情況使俄軍高層又是高興又是擔心,高興的是,士兵自發的搶掠大大緩解了俄軍後勤的壓力,擔心的是,部分俄軍部隊完全跑散,收攏極為困難。
4月上旬,俄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將部隊收攏起來,此時,俄軍在進攻方向上發生了爭論,部分俄軍將領主張,轉兵西北,攻擊德屬西裡西亞,而部分俄軍將領則希望繼續向西南進攻,攻擊奧屬匈牙利腹地。
時間,在無益地爭論中一天天過去,俄軍並不知道,德軍新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上將已經決策,先東後西,西線已經形成的塹壕戰格局不利於德軍發揮其運動戰的長處,因此,德軍主力將在1915年5月完成東調,力爭於俄屬波蘭這個天然的突出部內聚殲俄軍主力,迫使俄軍退出戰爭。
4月中旬,整個德國東西向的鐵路線上,擠滿了軍列,德軍西線精銳紛紛向東移動,由興登堡元帥的東線總司令部統轄,秣馬厲兵,准備進攻。
此時的俄軍,才開始步履蹣跚地向奧匈喀爾巴纖山各個隘口發動試探性進攻。
由於俄軍的暴行,造成了奧屬加利西亞的難民潮,這些難民極大地阻礙了俄軍的前進交通,同時,奧軍對鐵路的徹底破壞也給俄軍的運輸造成了非常大的苦難,1個月前,波姆-艾爾莫利撤退的時候,就是撤一段就拆毀一段鐵路,橋梁涵洞車站設施甚至路基都一概炸掉。
龐大的俄軍跟在難民後面,身穿從波蘭人那裡搶來的衣服鞋襪,吃著搶來的黃油熏肉,趕著搶來的牲畜拉的木板大車,滾滾向前,仿佛也是一支難民隊伍一般。
4月12日,俄第13集團軍發現前面的難民不走了,把交通完全塞死,於是派出哥薩克騎兵部隊驅趕,當終於清出一條道路的時候,俄軍才傻眼地發現,極具戰略意義的塞姆加隘口的鐵路隧道已經被奧匈軍炸毀。
早在4月10日,根據奧匈參謀總部的命令,喀爾巴纖山所有隘口的鐵路隧道全部被炸毀。
守衛塞姆加隘口的是奧匈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的第91步兵師(新建)和第131獨立步兵旅(新建),兵源來源全部是隘口附近幾個縣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的補充營,這些後備補充兵都是當地人,在耳聞目睹了俄軍在加利西亞的行徑後(守軍和難民隊伍有接觸),不禁毛骨悚然,盡管士兵中的波蘭人和烏克蘭人對奧匈帝國政府沒有什麼忠誠度,可是他們也實在不希望自己的家人遭受加利西亞人曾經遭受過的一切,他們決心死戰到底,決不讓俄軍通過,因為背後就是家鄉!
戰鬥在13日打響,俄軍決心不顧一切,穿越隘口,守軍一個營固守由被炸毀的鐵路隧道形成的瓦礫堆,其余部隊占據隘口兩廂的高地,對隘口中央的鞍部地帶形成覆蓋性交叉火力。
俄軍在雨中三步兩滑地攀登著鞍部的瓦礫堆,不停的被兩邊高地的交叉火力所覆蓋,傷亡極為慘重,當俄軍終於攀上瓦礫堆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則是雨點般的手榴彈,俄軍被硬生生地砸了下去,由於交通條件的及其惡劣,俄軍沒有能夠攜帶任何重炮,而守軍因為是新編部隊,師炮兵營也沒有大炮,其實是當步兵營使用,雙方展開了一場奇異的輕武器對抗。
一直打到下午,俄軍高層才反應過來,應該先掃清隘口兩側的高地上的奧匈軍!於是俄軍開始轉而攻擊隘口兩側的高地,奧匈軍占據高地地利,利用猛烈的機槍火力,壓得俄軍根本抬不起頭來,沒有炮火支援的俄軍仰攻陡峭的山壁,十分吃力,就算沒有守軍,在雨中攀登如此陡峭的岩壁,也是吃力,更何況上面機槍火力極為凶狠。
俄軍第一天的攻擊無果而終後,第13集團軍參謀長當晚趕到前線,親自部署第二天的進攻。
第二天,俄軍根據集團軍參謀長的統一部署,利用兵力優勢,開始進攻,俄軍用兩個團的兵力,正面硬衝隧道廢墟,以三個團兵力向左側高地衝擊,以三個團兵力向右側高地攻擊,以三個團作預備隊,集中集團軍下屬第17軍和第23軍的全部迫擊炮進行火力支援,力爭拿下隘口。
守軍全部兵力才6個團,而俄軍投入攻擊的兵力就有8個團,還有3個團擔任預備隊,應該說,俄軍是具備了壓倒性的兵力優勢的。
俄軍用迫擊炮轟擊兩個小時後,衝擊開始,進攻鐵路隧道廢墟的俄軍進攻正面極為狹窄,兵力雍塞成一團,剛開始進攻就被打得傷亡慘重,然而俄軍不顧傷亡,踩著屍體,瘋狂地向前擁;進攻兩側高地的俄軍甚至拋棄了步槍,赤手空拳,手腳並用地向上攀爬。
俄軍對高地的進攻基本沒有任何效果,然而畢竟牽制了高地上奧匈軍的注意力,減小了奧匈軍兩側交叉火力對隧道廢墟的支援,正面進攻的俄軍不顧傷亡,反復衝擊,下午14點,俄軍發動第4次進攻,踩著屍體堆成的慢坡衝上了廢墟頂端。
出乎俄軍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守衛廢墟頂部的奧匈軍並沒有崩潰,他們以十倍於以往的英勇衝出戰壕,和俄軍進行刺刀見紅的白刃格鬥,甚至參謀軍官也揮舞著沒開鋒的禮儀軍刀,紅了眼的撲上來,刺刀斷了,就用槍托砸,營部的勤雜兵也拿起工兵刀進行搏鬥。
血肉橫飛的白刃戰僅僅持續了20分鐘,然而雙方傷亡都慘重至極,奧匈軍一個營基本拼光,俄軍起碼付出了一個半營的代價和寶貴的時間。
增援上來的奧匈軍對廢墟上所有還站立著的人進行無差別射擊,將俄軍硬打了下去。
被打下去的俄軍迅速又衝了上來,在隘口的鐵路隧道廢墟上形成了絞肉機式的反復爭奪,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的士兵們,這些或者四十出頭胡子巴沙的半老頭子們,或者17歲以上不到21歲胎毛還沒退淨的少年們,以超出所有帝國精銳部隊的戰鬥精神英勇地戰鬥著,甚至是瘋狂地戰鬥著,戰鬥一次又一次倒退回冷兵器時代,刺刀的碰撞聲和士兵的嘶喊聲蓋過了槍炮的轟鳴。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俄軍終於退卻了,守軍利用堆積在隘口後面村莊中的枕木和石料(奧匈軍在炸毀隧道之前居然預備了重修的工料,真不知道是高瞻遠矚還是愚蠢透頂),重新構築了工事。
這種戰鬥周而復始地又進行了3天,俄軍每天都感到自己似乎是接近勝利了,然而卻總是差那麼一口氣,被守軍擊退,當然守軍兵力也被大量消耗,俄軍判斷,守軍不超過8個團(倒是滿准),耗光守軍兵力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18日,守軍全部預備隊已經頂了上來,再也無兵可調了,俄軍根本不顧傷亡,3比1甚至4比1都賠得起,集團軍參謀長仍然沿用第一天地兵力部署,發動進攻,今天,一定要淹沒奧軍,跨越隘口,廣闊富饒的匈牙利平原就在眼前了!
18日下午13時到15時之間(具體時間有爭議),突然,重炮的聲音響了,炮彈散亂地飛入俄軍的進攻隊列,盡管炮擊十分散亂,然而對俄軍士氣打擊是巨大的,俄軍進攻部隊立刻垮了下去:守軍哪裡來的重炮?
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炮擊又停止了,俄軍顧不得疑惑,突破就在眼前,重整後的俄軍再次發動了進攻,高呼著烏拉的人潮撲向確定無疑的毀滅。
炮聲又響了,然而落彈卻不再散亂,而是准確而凶狠地落到俄軍進攻部隊的頭上,密集的炮彈完全淹沒了俄軍,瞬間的急劇傷亡甚至讓俄軍不知所措到忘記了逃跑,由於欺負守軍沒有重炮,俄軍的出發陣地非常靠前,現在一起被炮轟,集團軍參謀長重傷,擔任預備隊的部隊也傷亡慘重,俄軍士氣終於崩潰,第13集團軍開始潰退。
原來,隘口守軍的5天堅守,給奧匈軍野戰部隊爭取了寶貴的重整時間,17日,本來就在撤退中保持完整的波姆-艾爾莫利集團軍完成物資補充後開始向隘口靠攏,18日下午,他將自己的重炮部隊部署在隘口後的村子裡,眼看戰況緊急的他下令不等測量和計算諸元完成,也不等炮位固定完成,先開炮再說,這就是下午那陣散亂炮擊的由來,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炮兵技術支援部隊迅速完成了固定炮位,儲備彈藥等作業,終於開始正式炮擊俄軍,久攻不克的俄軍被炮擊打垮。
隨著奧匈軍野戰部隊的重整和增援,俄軍趁勝奪取喀爾巴纖山隘口,進入匈牙利腹地的時機也就喪失了,這個時候,德軍已經完成部署,准備進攻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戈利斯-特爾諾夫戰役

1915年4月底,東線德軍完成最後的戰前准備,組成了用於進攻的馬肯森集團軍群,由前第11集團軍司令馮.馬肯森將軍指揮,後來的德軍重建之父馮.西克特擔任集團軍群總參謀長,全集團軍群下轄德第11集團軍,奧匈第4集團軍。由於德軍選擇的突擊方向既不是東普魯士正面,也不是加利西亞正面,而是位於東普魯士和加利西亞之間的西裡西亞方向,所以奧匈軍參戰的是自己現在的最左翼部隊第4集團軍(原最左翼的第3集團軍已經由於邊境的極端緊張局勢而開始向奧意邊境運輸),該集團軍在卡爾帕騰損失慘重,剛剛重整完畢。
其中,德國第11集團軍由3個軍又兩個師組成(普魯士近衛軍,第10基干軍(戰前常備軍部隊),第41後備軍(戰前預備單位),第118和119巴伐利亞志願步兵師)。

其中,德軍普魯士近衛軍是名義上的普王兼德皇的近衛部隊,平時主力駐扎柏林和波茨坦,這次除了留下宮廷警衛連和皇帝貼身侍衛分隊以外,全部拉上了前線,德軍也算拼出血本,志在必得了。
德軍普魯士近衛軍編制如下:
近衛軍軍部
第1近衛師
第2近衛師
近衛騎兵旅
第1近衛機槍分隊,第2近衛機槍分隊
近衛步兵炮兵團(無挽馬)
近衛工兵營
近衛火車旅(下轄火車頭分隊,和第1近衛火車團,第2近衛火車團)
第1近衛電報通訊營
第1近衛飛艇營
第2近衛飛艇營
近衛重型卡車營
近衛鐵道營
實驗性近衛野戰交通分隊
可以看出,這是一只以一戰技術角度來看,技術支援部隊空前強大的作戰部隊,基本帶有實驗部隊性質,其中的所謂“步兵炮兵團”,沒有配備挽馬,卻決不是人力拖曳,而是和近衛重型卡車營,實驗性近衛野戰交通分隊配合使用,利用機動車拖曳,帶有很濃的未來機械化部隊味道。
德軍為了增加進攻實力,甚至把近衛軍後方單位中的近衛野戰炮兵訓練隊(挽馬炮隊)和近衛步兵炮兵訓練隊(機動車拖曳)兩個訓練單位都投入了戰場,決心之大,令人咋舌。
卡爾帕騰戰役失敗之後,德軍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上將就計劃毫不客氣地剝奪奧匈總參謀部的軍令指揮權,他命令自己前任小毛奇的副手前往奧匈參謀總部擔任“顧問”,同時又要求奧俄前線的奧軍服從德軍東線總司令部的指揮,這樣雙管齊下,將對俄作戰的奧匈軍全部納入德軍的指揮之下。
4月29日,德軍東線總司令部向馬肯森集團軍群司令部下達了攻擊命令。

德軍東線總司令興登堡元帥敏銳地發現,面對東普魯士的俄軍西北方面軍和進入加利西亞的俄軍西南方面軍,這兩個重兵集團,由於俄軍西南方面軍持續地向匈牙利方向進攻而拉得太開,兩個方面軍的接合部僅僅部署了俄第3集團軍,就是那支第一次攻擊普米熱爾要塞失敗的部隊,兵力薄弱,戰線綿長,是突破的最好選擇。
5月2日,馬肯森集團軍集中齊裝滿員地18個步兵師(德軍10個,奧匈軍8個)又1個騎兵師(奧匈軍),猛撲向迪米特裡耶夫將軍的18個步兵師(不滿員)和5個騎兵師(不滿員)。
雖然雙方兵力差距不大,然而技術兵器差距極大,德奧聯軍擁有334門超大口徑重炮(155以上口徑),俄軍擁有4門;德奧聯軍擁有1272門大口徑重炮(105-155口徑),俄軍擁有675門;德軍還擁有52具擲雷器,這種弓形的彈射裝置可以將100磅重的高爆炸藥和金屬碎片的混合包裹投入對方塹壕中,將塹壕成段地系統摧毀,飛濺地金屬碎片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殺死一個連的人,而俄軍不要說擁有,就是聽說也還沒有聽說過這種武器。
德奧聯軍在前線,每130米就部署一門大炮,每40米就部署一挺機槍,為了增強奧匈軍戰鬥力,德軍撥出4個師擔任奧匈軍的進攻箭頭,擔任第一突擊波次的每個步兵營都配備4具擲雷器擔任支援。

5月2日6時,德奧聯軍恐怖的炮擊開始了,在東線的俄軍還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凶猛的火力,俄軍構築的不符合西線標准的淺戰壕被成片的夷為平地,擲雷器成為塹壕中俄軍步兵的死神,而德軍的超重型大炮則將俄軍的堅固支撐點一個個化為齏粉。
7時,由德軍上尉馮.洛伊貝爾指揮的兩個由擲雷器掩護的近衛軍步兵營悄悄潛入俄軍前沿,潛伏在德奧聯軍預定進攻正面的俄軍一線支撐點附近。
3個小時之內,德奧聯軍當面的俄軍陣地幾乎完全不復存在,最前線的6個團平均傷亡超過百分之70,在炮火掩護下的德軍已經滲入俄軍最前沿陣地而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10時,德奧聯軍炮火開始延伸,早已等待多時的馮.洛伊貝爾命令所有擲雷器向俄軍塹壕密集投擲高爆炸藥包,在15分鐘內,幾百個高爆炸藥包集注投入俄軍第一線塹壕中,當德軍近衛軍開始衝鋒的時候,幾乎沒有活人向他們射擊,他們遭受到的最大抵抗只是崎嶇不平,彈坑密布如同月球表面的地形而已。半小時內,馮.洛伊貝爾的兩個營竟然前進了6公裡,損失輕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1時,4萬多德軍就已經湧入這個缺口,給他們造成最大傷亡的原因居然是友軍誤擊而已,德國士兵們幾乎是在行軍而不是戰鬥,頭3公裡在德軍看來簡直就是無人區,在這片蠻荒之地上,除了彈坑什麼都沒有,連屍體都沒有看到,因為在這種火力下甚至屍體都不會存留,隨後的3公裡路程則呈現出地獄般的景像,半毀的塹壕和倒塌的堡壘中,俄軍屍體堆積如山,擲雷器投擲的炸藥包爆炸後的金屬碎片流橫掃之下,距離爆炸點近的俄軍被攪成一團肉醬,而距離稍遠的俄軍則殘肢斷臂四處飛散,許多倒塌的堡壘裡面伸出手和腳,仿佛還在試圖逃命,血漿和屍體碎塊幾乎要淹沒腳背,連一些在西線作過戰的德軍老兵也不禁嘔吐起來。
德軍在進攻中還投入了飛艇進行轟炸,德軍代號為“奧本通信部隊(德軍對外宣稱這個軍郵運輸飛艇)”的20艘轟炸飛艇轟炸了戈利斯城的俄軍後勤基地,將其完全摧毀。
戰役開始的第一天,俄軍戰線就全部被突破,德奧聯軍前進了14公裡,俘獲17000俄國俘虜,2天之內,俄軍戰線缺口被擴大到35公裡,成千上萬的德奧聯軍從缺口湧入,潰退的俄軍從塹壕和堡壘中逃出逃向原野,卻更加方便了德奧聯軍的炮兵和飛艇的轟擊,俄軍第10軍在頭兩天內損失了3萬人,這個戰役開始前4萬人的軍幾乎是全完喪失了戰鬥了,而第9軍也損失了1萬人,遭受重創。
位於白俄羅斯斯特夫卡的俄軍總司令部卻下令俄軍不准退卻,因為俄軍第3集團軍一旦退卻,俄軍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就會完全被割裂,俄軍在戰略上就等於被中央突破了,此時無論德奧聯軍向左旋還是向右旋,面對的都是俄軍柔弱的側翼和後方,後果不堪設想。

況且政治因素也不允許俄軍後退,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已經是如此的接近參戰了,協約國不希望這些未來的伙伴們被一次大敗所驚嚇,俄軍總司令尼古拉大公嚴令俄軍死守。
沒有任何辦法的迪米特裡耶夫將軍只得把自己的部隊成師地投入缺口,由於交通的惡劣和德軍的飛艇轟炸,俄軍只能添油般向缺口投入兵力,而這些可憐的部隊如同向堤壩潰決的缺口投入的小石子般地迅速被德奧聯軍的進攻洪流所淹沒。
隨後的3天裡,俄軍整個第3高加索軍被投入缺口,然後無聲無息地消失,似乎連個水泡都不冒一個。當第3高加索軍終於獲准後退的時候,卻已經沒有多少部隊來執行這個命令了。
5月7日,德奧聯軍兵不血刃占領俄第3集團軍後方兵站杜卡拉,科爾諾夫將軍的俄第48師全師投降。

5月8日,實質上俄第3集團軍僅僅是存在於紙面上的部隊了,德奧聯軍中央突破的態勢已經形成,德奧聯軍前鋒進抵維斯瓦河。
河東側的俄軍驚惶失措,沒有工事,沒有武器,甚至沒有指揮。
迪米特裡耶夫將軍向西北方面軍司令部,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甚至俄軍總司令部求援,卻僅僅得到一個師的增援部隊,還是口頭承諾,直到戰役結束才就位兩個團而已。
7日,俄軍勉力投入第3高加索軍殘部和第24軍部隊進行反攻,這次俄軍總司令部寄托極大希望的反攻帶來的是毀滅性的後果,和德軍近衛軍迎頭相撞的俄軍第24軍被撞成碎片,隨即兩翼的德軍第10基干軍和第41後備軍包圍上來,俄第24軍被成建制全殲。而俄第3高加索軍殘部則被奧匈軍殲滅,這是奧匈軍第一次成建制消滅俄軍一個軍,盡管只是軍部和少量戰鬥部隊而已。

8日,俄軍第9和第10軍殘部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開始潰逃,德軍則力求追殲,奧匈軍轉向西南方向,切如俄軍西南方面軍側後。
9日,俄軍西南方面軍開始收縮,然而速度緩慢,奧匈第4集團軍在俄軍後方地域縱橫馳騁,殲滅俄軍後方部隊,破壞俄軍倉儲運輸,忙得不亦樂乎。
9日下午,俄軍戰線全線崩潰,21萬人被殲滅,其中14萬人被俘,被繳獲大炮160門,機槍400挺。
9日晚,發現德奧聯軍有全軍右旋,將自己部隊全殲在奧屬加利西亞企圖的俄西南方面軍司令伊萬諾夫將軍在電話中向俄軍總司令尼古拉大公苦苦哀求准許撤退,卻不被允許。

10日,德軍也開始右旋運動,奧匈軍收復戰前界城布科維茲,向奧匈-羅馬尼亞邊境急進,如入無人之境,一旦德奧聯軍抵達奧匈-羅馬尼亞邊境,整個俄西南方面軍4個集團軍就全部被包圍在奧屬加利西亞無處可逃了。
11日,尼古拉大公終於同意西南方面軍後撤,百萬俄軍如同漏鬥中的水一般,從遼闊的加利西亞內地湧向唯一還暢通的撤退孔道:桑河河谷,還未能控制河谷的奧匈軍只能用炮火無情的轟擊河谷,根本不需要瞄准,因為俄軍人數太多,道路太狹窄,每一發炮彈都能帶來驚人的傷亡。
撤退的俄軍無法還擊,為了發泄心中的憤怒,他們燒毀了河谷兩側的所有村莊,殺死牲畜,殺死男人,強奸女人,整個河谷呈現出地獄般的場景。
13日,俄軍全部退出奧屬加利西亞,9個多月血戰得來的戰果全部丟光,還賠上了維斯瓦河以西的小半個俄屬波蘭,俄軍死傷24萬人,被俘33萬人,損失大炮1300余門,幾乎丟光了西南方面軍的所有技術兵器,逃回的部隊甚至連軍服都不全,而沙皇再也找不到足夠的軍火來重新裝備他的部隊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4:29 | 顯示全部樓層
意大利參戰

意大利參戰
在意大利國內,對於奧地利的仇恨是一種無可化解的民族情緒,專橫的奧地利帝國曾經分割意大利,阻撓意大利的統一,扼殺意大利的革命,甚至,現在還占領著意大利的領土(特蘭托,蒂羅爾和迪裡雅斯特)。
雖然由於在北非和法國爭奪利比亞產生的矛盾使意大利不得不投向三國同盟,然而隨著1910年意土戰爭的勝利和意,法對北非的利益劃分完成,意大利重新回到了對奧地利的仇恨中。
隨著戰爭的爆發,意大利國內輿論日益趨向兩個主張:
1.   代表工人和左翼知識分子的意大利社民黨主張不要參與這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廝殺”

2.   代表意大利民族主義的主張則是:站在協約國一方參戰,奪回被奧地利占領的土地
沒有任何人主張履行三國同盟條約,站在德奧一方作戰。
出於對奧地利的仇恨,早在1914年,就有意大利志願者參加了法國軍隊,意大利民族英雄加利波第的子侄們拉起了4000多人的“意大利志願軍團”參加法軍,他的兩個兒子都戰死在法國。
意大利執政的薩蘭德拉政府采取了機會主義策略,他們一方面進行局部動員,征召了大約150萬士兵,一方面向奧地利討要特蘭托,南蒂羅爾,烏迪內和迪裡雅斯特地區,聲稱如果奧地利將上述地區歸還意大利,則意大利將站在三國同盟方面參戰。
焦急的柏林力促奧匈接受上述建議,並且保證奧匈將在巴爾干和烏克蘭得到極大的領土補償,然而維也納則態度含糊,不置可否。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協約國簽訂倫敦協定,規定意大利參戰的報酬不僅僅是上述地區,還包含伊斯特拉半島,阿爾巴尼亞的達爾馬提亞地區,發羅拉,和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
1915年5月24日,意大利對奧匈宣戰,然而出於恐懼,意大利人沒有對德國宣戰。
意大利軍隊當時總共擁有170萬人,然而除了人數的巨大以外,意大利的戰爭准備及其低劣,除了阿爾卑斯山地步兵之外,沒有其他任何部隊做好戰爭准備,意大利大炮嚴重不足,機關槍僅僅夠裝備兩個團,沒有手榴彈,很多軍官不得不自己花錢購買手槍。意軍就連頭盔也很短缺,要由法國來提供,上面印有字母RF(意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士兵既無炸藥,也無鉗子,只好用園藝剪刀來切割鐵絲網。
然而此時的奧匈帝國也是准備不足,他的大量部隊被拖在加利西亞和塞爾維亞前線,而軍事運輸十分混亂,博羅耶維奇的第3集團軍已經在向意大利前線的運輸路上了,然而在博羅耶維奇集團軍就位之前,只能依靠奧意邊境諸省的地方防衛部隊了,其中支柱就是“蒂羅爾射手部隊”。
蒂羅爾射手部隊,隸屬於奧匈帝國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並且受蒂羅爾州議會的監督(其人員和軍費都來自蒂羅爾州)。
1871年,隨著奧匈的軍事改革,地方防衛軍被從預備役部隊提升到了正規軍的位置,整個蒂羅爾州建立了總共10個營的輕步兵部隊,由於歷史原因和部隊沒有炮兵和騎兵,所以被命名的“射手”,每個營由4個野戰連和1個補充連構成,而這10個營按照帝國參謀總部的計劃,將在總動員時期擴展成20個野戰營和10個預備營。
1893年,這10個營被編成3個團,及蒂羅爾射手1團,蒂羅爾射手2團和蒂羅爾射手3團,然而由於經費問題,3團在1903年被撤銷了。
1906年,蒂羅爾射手部隊被納入帝國山地部隊體系,專門進行山地作戰訓練,1909年,蒂羅爾射手3團被重建,各團都增編了山地炮隊,和隸屬於帝國國防軍的蒂羅爾獵兵部隊4個團以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第4團和第27團一起構成帝國山地部隊。
根據蒂羅爾州議會通過的法律規定,蒂羅爾射手部隊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州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州有利的作戰行動。
1915年意大利宣戰的時刻,蒂羅爾射手部隊共擁有3個野戰團和1個基干團。
蒂羅爾那些剽悍的山民們迅速動員起來,第4團從空架子基干團短時間內擴充成軍。

第一場戰鬥在卡索打響,仰攻的意大利部隊幾乎是一觸即潰,奧地利地方部隊驚奇地發現,他們只需要派出機槍班組控制各個山峰,並且在鞍部的棱線上部署少量輕步兵,就能輕易的打敗那些人數巨大無比的意大利士兵,這些羊群般的士兵們氣喘吁吁地向上爬山,遇到射擊後就開始潰退,而潰退時遭受到的背後射擊造成的傷亡極大。
意大利人浪費著寶貴的時間,龐大的一線部隊共70萬人,投入進攻的部隊共30萬,卻是無法突破4個奧地利地方部隊團的防御,而且奧地利人遭受的傷亡還很小,這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6月中旬,奧匈就近調來了5個步兵師(第90-94步兵師,二級部隊,全部由補充營新建的部隊),從邊境各省動員了39000後備兵,使奧意邊境前線部隊增加到接近10萬人,雖然奧匈軍僅僅擁有49門大炮,卻完全把戰線穩定了下來,意大利70萬大軍幾個星期來僅僅前進了不到5公裡。
隨著奧匈博羅耶維奇集團軍的逐步就位,意大利總參謀長卡多爾納卻反而決定要在伊松佐河流域發動大規模進攻了,等待他的,將是血淋淋的失敗。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5:4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次伊松佐河戰役

1915年6月23日,意大利第3,第2集團軍集中37萬步兵,111個騎兵中隊(真不知道意大利人在如此崎嶇的地形上如何使用騎兵),700門大炮,企圖渡過伊松佐河,穿越邊境群山,突入巴爾干方向,如果僅僅考慮意大利軍和其當面的奧匈軍之間的實力對比(奧匈軍84000人,13個騎兵中隊,34門大炮),應該說意大利軍的企圖並不算過分,然而,如果考慮到意大利軍的素質和伊松佐河地區的地形的話,這個企圖就成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一個空想。
意軍的計劃是,第3集團軍從蒙法科納到薩格拉多之間發起突破,然後拾級而上,仰攻多貝爾多,同時,意大利第2集團軍將在薩波托諾橫渡伊松佐河,爭取在戈爾茨占領一個穩固的橋頭陣地,然後攻擊托明諾,突破整個奧匈軍的防御體系。
23日晨6點整,意軍開始發起大規模彈幕射擊,炮擊整整持續了7天,然而對群山中的奧匈軍各個支撐點的破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0日7點整,隨著一聲刺耳的哨子聲響起,意軍從戰壕中蜂擁而出,衝向確定無疑的毀滅。
如果說意軍的7天炮擊還是產生了什麼效果的話,那就是使奧匈軍准確地判斷出了意軍的主攻方向,29日,博羅耶維奇帶著集團軍司令部趕到貝爾多,接管了整個該方向上負責防御的第20軍的指揮權,就近指揮,他明白自己的資源並不多,必須保持彈性,幸運的是,他擁有如同台階般向上延伸的防御地形,可以分級部署防御,他將主要預備隊部署在阿爾卑斯的群峰的後面,這樣的話,如果需要發動反擊,奧匈軍將獲得居高臨下俯衝而帶來的巨大動能。
意軍第2集團軍在薩波托諾的6個渡口開始橫渡伊松佐河,他們面對的地形十分不利,陡峭的岩壁就在河的對岸,他們一過河就必須開始攀爬,沒有任何比較平緩的河灘能夠讓他們集結和建立橋頭陣地。
對於意大利人來說,這是血淋淋的一天,他們根本無法接近峭壁,缺乏大炮的奧匈軍無法摧毀意軍的渡船,這個弱點卻變成了意軍的死亡陷阱,一批又一批的意軍渡過了伊松佐河,卻根本無法在機槍火力面前攀上峭壁,被成片地掃倒在河中,而意大利軍官只是麻木不仁地催促部隊渡河,把一批又一批的士兵送到奧匈軍的機槍口之前,然後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打死在河裡,屍體漂浮在伊松佐河中,整個場景仿佛人間地獄一般。
意軍第3集團軍的攻擊目標是從蒙法科納高地延伸到薩格拉多高地之間的20公裡的比較低矮的鞍部,當然這個低矮也是相對於周圍高峻的山峰而言的。
意軍仿佛大群亂哄哄的羊群,蜂擁而出,步履蹣跚地向鞍部攀爬,從蒙法科納河薩格拉多兩個高地交叉的火力構成了一個火力陷阱,部署在鞍部棱線上的奧匈軍則不管不顧地只是把成捆的手榴彈向下砸去,意軍處於根本干挨打不能還手的境地,無法達成任何突破。

然而,意軍巨大的兵力優勢畢竟還是有些效果的,經過三天苦戰,意大利第3集團軍終於突破了山脊棱線,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輕松和休息,而是:下一道更高的山脊。
奧匈軍在給意軍巨大殺傷後,有序地撤退到更高的山脊陣地上,輕松地等待著意軍。
士氣極度低落的意軍被軍官驅動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再次開始冒著槍林彈雨攀爬,一名下級軍官由衷地感嘆道:“以這種前進速度來看,不等到我們攻到維也納,地獄都結冰了。”
然而博羅耶維奇連第一道山脊也不想留給意大利人,7月5日晚,他命令他拼湊起來的不多的預備隊:第94後備步兵師第1旅,蒂羅爾射手第3團,第4團,阿爾巴尼亞志願步兵團等部開始從群山中向第一線移動。
7月6日下午,奧匈軍開始發動反擊,第94預備步兵師和阿爾巴尼亞志願步兵團都是屬於三流部隊範疇,然而他們卻在意大利人面前首次品嘗到了勢如破竹的快感,從山上俯衝下拉的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而意大利人一旦發覺奧匈軍開始了反擊,就開始潰散,奧匈軍迅速擊破當面意軍,開始轉入追擊,7日上午,奧匈軍收復全部失地,恢復了戰前陣地,其順利程度令博羅耶維奇震驚,他在日記中寫道:“作為後輩,我本不該置疑拉德茨基伯爵元帥的功勛,然而,以帝國主力部隊攻擊意大利人實在算不上什麼太困難的事情,相比之下,元帥在萊比錫會戰中擔任施瓦爾岑貝格親王的參謀長才是其輝煌而漫長的軍事生涯的頂峰。”作為大軍統帥,面對敵方將近4比1的兵力優勢,居然有縱論戰史的閑心,實在不是博羅耶維奇有什麼過於突出的軍事天才,而只能說是意軍實在是太垃圾了。
7日下午,意軍完全退回出發陣地,苦戰半月,付出傷亡3萬,面對僅僅兵力為自己四分之一的敵人,沒有前進一寸。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次塞爾維亞戰役 上

筆者在這裡直接敘述第二次塞爾維亞戰役實屬無奈,因為奧匈軍的所謂第一塞爾維亞戰役簡直就沒什麼可以敘述的,奧匈巴爾干集團軍群的20幾個師都是三流部隊,1914年8月開始,這些部隊在同樣三流的指揮官,前波黑軍事總督波梯雷克的指揮下,兩次進攻塞爾維亞,被塞爾維亞和黑山聯軍打得狼狽不堪,一直到1915年9月,仍然維持著隔界河對峙的態勢。
    這裡扯句題外話,有國內戰史稱波梯雷克同時兼任奧匈軍炮兵總監一職,筆者查閱了很多奧地利戰史資料,都未能找到波梯雷克曾經擔任奧匈炮兵總監職務的任何信息,最後還是在波梯雷克的軍銜上找到了線索。波梯雷克在奧匈波黑軍事總督任上,軍銜是:“Feldzugmeister”,Feldzug是炮隊的意思,Meister有大師,主人,統帥,冠軍等多重含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炮隊總隊長的意思,不過這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到1914年的奧匈軍中,已經不再設立這個軍職了,不過這個職稱作為軍銜保留了下來,用來授予炮兵出身的將領,相當於中將,被授予該軍銜的將領,可以指揮炮兵,騎兵,步兵,或者如同波梯雷克一般,指揮一支聯合部隊,並不局限於炮兵部隊,只用來說明該軍官的出身,也就是在軍校的專業,或者第一次任職的部隊類別,如果要准確翻譯的話,可以翻譯成:“炮兵中將”。筆者私下揣摩,大概是國內一些譯者看到了波梯雷克的軍銜,也讀懂了該軍銜的原始含義,卻不知道這個軍銜的意思在1914年已經不再具備其最初的含義了,於是就自做主張地給波梯雷克炮兵中將加上了個“奧匈炮兵總監”的職務,其實,德語系國家的軍種總監職務都是用“軍種名+Inspekteur(監察官)”的格式,不會使用“Meister”這個詞的。
    言歸正傳,40多萬奧匈三流部隊隔何對峙45萬塞黑聯軍,雖然狼狽,不過,也算從某種意義上在完成著自己的任務。塞爾維亞300多萬人口的小國,動員到40萬人,已經是極限的極限了,盡管兩次打敗奧匈軍的進攻,然而自身畢竟也有損耗,塞爾維亞的野戰部隊一度下降到27萬左右,後來經過首相巴西奇的瘋狂征兵,並且大量合並裁撤省略和升級地方團隊,河防和要塞部隊,才將野戰部隊維持在35萬人水平線上,在塞爾維亞的鄉村,城市,從16歲到60歲的健康男子基本絕跡,巴西奇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維持國家經濟不至崩潰,保障前方供應,其痛苦可想而知,我想,他一定在苦撐的同時千百遍地在心中咒罵惹禍的“黑影”,估計這也是他在撤退到薩洛尼卡後對“黑影”成員痛下殺手,斬草除根的重要原因。
    塞爾維亞已經虛弱到極點的經濟,卻不僅僅要維持本國40萬大軍的後勤保障,還有負責來助戰的5萬黑山軍的後勤保障,黑山是塞爾維亞的鐵杆小兄弟,這個除了山還是山的貧窮小國,在土耳其統治時期一直維持著一種半獨立狀態,其山民強悍善戰固然是原因,其地盤根本榨不出什麼油水也是奧斯曼土耳其蘇丹不想發動大軍征伐的重要原因,因為根本就是賠本買賣。於是黑山就成為了塞爾維亞人反掃蕩的根據地和跑反的目的地,每次塞爾維亞人揭竿而起,土耳其大軍征伐之時,就是大量塞爾維亞仁人志士,殘兵敗將,強盜匪徒,農牧平民等各色人等一窩蜂逃奔黑山躲避土耳其兵鋒之日,可以說,黑山人民和塞爾維亞人民在400年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裡結下了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乘著“歐洲病夫”衰落的東風,借著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的吉祥,黑山也終於徹底獨立了,其國王揚眉吐氣地是正式國王了,不再是:“真主在人間的影子,奧斯曼的後裔,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皇帝,哈裡發,蘇丹”的封臣了。
    只不過獨立後的黑山依然窮困潦倒,幾乎到了無法立國的程度,大哥塞爾維亞也好不到哪裡去,兩次巴爾干戰爭固然勝利了,可惜除了擴大了領土,提高了民氣之外,卻沒變出什麼現錢,塞黑這對難兄難弟幾乎要去當乞丐了。
    不過幸好黑山國王很爭氣,努力生下兩個國色天香的女兒,號稱“巴爾干夜鶯”,艷名遠播是無人不知,這國王心一橫,抱著犧牲兩女兒幸福全國人的覺悟,把女兒嫁給了年紀足以當自己哥哥的兩位俄國大公,這兩位大公可不得了,都是沙皇的嫡親叔叔,在朝中是權高位重,其中尼古拉大公更是後來的俄軍總司令。
    這俄國大公抱得美人歸後,俄國朝廷立即慷慨地負擔了黑山的全部預算開支,每年還有大筆的額外補貼,軍火裝備更是供應充足,是以黑山以70萬人口,居然能動員5萬兵力投入戰爭。
    可是隨著戰爭的繼續,俄國人是自顧不暇了,財政補貼,軍火裝備一概沒有了,黑山本國這些年來花的都是俄國錢,本國自己的財政收入都當私房攢起來,還能撐一段時間,這派到塞爾維亞境內的5萬人,人吃馬嚼,軍火供應可全指著塞爾維亞了,塞爾維亞是苦不堪言,可是又沒辦法,人家是來幫你打仗的,總不能讓人家自帶飯票吧?
    綜上所述,到了1915年9月,這個西南前線雖然維持著對峙狀態,可是塞黑一方卻已經是如同“包裹在鎧甲中的一具枯骨”了,似乎輕輕一推就會轟然倒地,不過畢竟還是需要推上那麼一把的,而奧匈的巴爾干集團軍群卻沒有這推最後一把的能力,於是,救場專家德國人和新跑龍套保加利亞人該上場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12 06:14 , Processed in 0.0222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