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7-3-29 21:0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說到非華人的作品~最近看書有一種感想:
很多非中國人看中國史,很多都不太理想,因為外國人不明白中國人,又或是研究都是很片面,沒幾個外國人真的有心去看中國史上的原始資料(翻譯還是不行……),就算是有名的大學家,都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內藤在清史是不錯,可是中國前古歷史就不行了
相對,我們中國人去看外國歷史,其實也是看不到他們的精神,尤其是日本人,有點感觸,最近看一本漫書,叫「日俄戰爭物語」,發現在同一件事件上,中國和日本的的分歧真的很大。近代維新之後,日本人都把自己看成救亞洲的唯一希望,在面對中韓問題,日本人設想中國.韓國和德川幕府是同等,把日本看成長州和薩摩藩,想用戰爭把中國併入在一個新的國度之內~~
因此~他們在維新之後在亞洲的行為,都自視是正義行為.二是他們以文明之國自視,戰爭是「義戰」,對他們來說……旅順屠殺事件不過是中國人的假消息,是想利用傳媒壓力迫使英俄出戰攻打日本……
漫畫的確不是好的參考材料,不過也是一些象徵,令我對日本人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說回滿人和蒙古人吧。那個時代的滿人叫金人好了,蒙古人和金人文化度不是太強,金人以武力打了半個中國江山,可是他們的範圍也就只有半個中國江山,他們可以交流和學習的文化,就只有中國,當然沒有完全漢化,可是也是形式上管治都漢化了。
相反,蒙古人的範圍太大了,而且元代的文化交流是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他可以包上了中國文化,也有西方,也有回人,也有藏人,蒙古人自身的文化,你仔細看其實改變很大,單是說宗教,由就最初最原始的蒙古巫師,改為中國道教.也有回教,最重要藏人文化.啦嘛教.巴思巴是代表,藏教在元代大盛,蒙古人極愛,影響至明清時代的蒙古族,藏教都很有影響力。
蒙古人去的地方多了,去了中亞西亞很多國家,當了大汗,欽察王朝、察合臺王朝、窩闊臺王朝,名叫汗國,可是都是很有當地文化色彩,過了三代,都化成當地人,雖然口中也大叫「我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像帖木兒王朝)。
元人對漢文化的吸引和發揚改進……如果說滿人是3分滿人文化.7分漢人文化,整個就是7分蒙古文化,1分漢人文化(可能更少……而且包含了很多外來文化)。小石元代你說的人和事,其實很多也只限於忽必烈他老人家,所以有人說過其實只是忽必烈個人喜歡人中國文化而已。
元曲的盛行,對漢人來說是有點意外的產物(就像清代的考據學一樣),蒙古人沒意去發展,漢代文人本來就不想去發展,問題是元人的管理不乎合漢人的習慣,科舉是可以出仕,可是對漢人.南人來說都是困難,很難成為出路,書經弱,文風也弱,宋詞也開始沒落。文人也不被重視,文人為了生活才作曲,而且也借曲來諷刺社會,發洩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