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索額圖

[轉貼] 「一戰」奧匈帝國軍隊一戰系列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39:31 | 顯示全部樓層
外一篇:奧匈國家軍馬飼養體系

奧匈在參加三國同盟,積極備戰未來的歐洲總決戰之後,就制定計劃,意圖建立能夠在戰時不依賴於外國進口馬匹的國家軍馬飼養計劃。
    作為傳統的山地國家,奧地利的騎兵一直不強,奧地利也缺乏足夠的軍馬,然而二元體制實行之後,匈牙利得到了安定,廣袤的匈牙利大平原給奧匈的軍馬飼養計劃提供了實施的可能性,在皇王治下的眾多民族裡,匈牙利和波蘭擁有優秀的騎兵歷史和傳統,也具備豐富的馬匹飼養經驗,當然,在這個大炮超前發展,牽引工具相對滯後的年代裡,軍馬不僅僅是騎兵的必備,也是野戰炮隊能夠機動的前提條件,甚至野戰運輸,也需要依賴於馬拉大車。
    奧匈於1879年在各軍管區的經理部下建立馬匹飼養辦公室,設立一名後勤飼養專員負責馬匹飼養工作,其下屬的軍官和士兵從組織關系上來講,都是隸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或者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到了戰時,則該專員改稱軍司令部後勤處飼養主任,負責隨軍馬匹的管理,飼養和保育業務。
    負擔馬匹飼養工作的軍管區經理部馬匹飼養辦公室的軍官和士兵,都隸屬或者被算作技術支援人員,屬於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範疇(有趣吧,是炮兵不是騎兵),著炮兵制服,佩戴炮兵軍銜,享受高於一般同級士兵和軍官的額外津貼。
    在內萊塔尼亞地區,奧匈軍方在普比爾,拉道茨,斯塔爾,格拉茨,博丁,皮澤克和多霍維澤建立了7個大型軍馬場,在內萊塔尼亞地區的軍馬飼養場裡,采用的是集中飼養的策略,類似養雞場,牧草由人工集中供應,馬匹每天出廄時間短,放養地塊狹小,如同監獄放風一般,這裡軍馬,基本無法作為騎兵馬使用,都是作為挽馬或者駑馬。
    在外萊塔尼亞地區(匈牙利),奧匈軍發建立了8個大型軍馬場,這些軍馬場都是牧場型的,地域寬闊,馬匹處於放養狀態,人工供應的草料僅作為補充,主要靠馬自行在牧場吃草,這些軍馬場由於地域寬闊而巨大無比,其中Sepsi-Szent-Gyoergy (對匈牙利語發音實在頭疼,就不翻了)軍馬場地跨三縣,面積最為廣大。這些軍馬場的馬,大部分是作為騎兵馬使用的。

    另外,帝國還在阿加姆設立王家克羅地亞軍馬場,為什麼單獨提到,筆者下面會說明。
    所有軍馬場都由軍方人員管理,然而其土地,馬種選育,技術後勤支援等等事務,則分別由奧地利農業部(內萊塔尼亞地區)和匈牙利農業部負責,唯一例外的是克羅地亞的阿加姆軍馬場,該場的土地和後勤業務由克羅地亞地方政府負責,盡管該地方政府腦袋上還套著個克羅地亞王國政府的帽子,然而實質上,這個克羅地亞王國政府不過和上下奧地利州政府,施蒂爾馬克州政府一樣,是個地方政府,隸屬於維也納的奧地利帝國政府(不是奧匈帝國政府,在維也納還有一個超越奧地利帝國政府和位於布達佩斯的匈牙利王國政府的奧匈帝國政府,當然這個全帝國的政府只有外交,戰爭和財政三個部,不過從實質上講,帝國宰相,三個帝國部的部長,奧地利總理和匈牙利總理,這6個人是最牛的,也是御前會議的參加者和真正決定整個奧匈帝國政務的人,可以被視為核心內閣,或者真正的全帝國政府的成員)。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42:1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次塞爾維亞戰役(下)


    1915年9月6日,懷著復仇的雄心,保加利亞正式加入同盟國,投入戰爭。這個傳統親俄的斯拉夫國家,之所以義無反顧地參加同盟國對協約國作戰,不過是因為第二次巴爾干戰爭被塞爾維亞擊敗產生的巨大仇恨和失落而已,保加利亞的目標有三:拿回屬於自己的巴爾干解放者榮耀(保加利亞是第一次巴爾干戰爭打敗土耳其的主力);拿回屬於自己的巴爾干最強國的榮耀;拿回屬於自己的馬其頓地區。保加利亞認為,塞爾維亞竊取了這三樣東西,必須付出代價。
    將俄國人打得慘不忍睹的德國陸軍元帥馮.馬肯森再度出馬,擔任同盟國巴爾干集團軍群總司令,下轄奧匈第3集團軍(在7月份原奧匈第3集團軍改稱阿爾卑斯集團軍後,第3集團軍這個番號就給了西南戰線前線部隊),司令為奧匈步兵上將馮.科維斯;德國第11集團軍,司令為德國炮兵上將馮.加爾維茨;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司令為保加利亞陸軍中將鮑加迪傑夫。

    1915年10月5日,塞黑聯軍終於領教到了什麼是毀滅性炮擊,同盟國軍集中了1700門重炮,72具擲雷器對塞黑聯軍陣地進行覆蓋,在長達兩天的炮火轟擊之下,塞黑軍一線陣地被摧毀百分之90,傷亡慘重異常。
    10月7日,奧匈軍在貝爾格萊德北郊渡河,僅受到輕微抵抗,德軍隨後渡河,向塞爾維亞腹地猛插,科維斯將軍命令留下一個軍“清掃”貝爾格萊德市區,其余部隊跟隨德軍向塞爾維亞腹地挺進。
    然而,在瓦礫遍布,幾乎已經是廢墟了的貝爾格萊德市區,殘余的塞爾維亞部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這些來自幾乎27個不同單位的殘余部隊自發組織起來,在後援斷絕的情況下,和奧匈軍進行了慘烈而艱苦的逐房逐街式地巷戰,每一條街道,每一處廢墟,都要鋪幾層屍,染幾層血,才能決定最後的歸屬。
    奧匈第3集團軍司令科維斯將軍一度向集團軍群總司令馬肯森元帥請求,再調一個軍去貝爾格萊德,馬肯森拒絕了這個要求,他正全力捕捉塞黑野戰部隊,兵力是越多越好,不希望為了一個廢墟般的城市浪費太多的野戰步兵資源,不過,那些機動不便的重炮部隊尚未過河,而貝爾格萊德正好是在射程之內的。
    9日臨晨,奧匈軍退出貝爾格萊德市區,然後,地毯式炮轟開始了,15個小時之後,當奧匈軍再度進入貝爾格萊德市區的時候,已經是一片寂靜了。
    塞黑聯軍一窩蜂地向南奔逃,首相巴西奇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逃出多少部隊就是多少,為塞爾維亞保留一點種子。
    巴爾干糟糕的道路制約了德軍前進的速度,馬肯森如章魚般伸開的幾個軍合圍之後,只圍住了大概15萬塞黑聯軍,其余20余萬塞黑聯軍狂奔向薩洛尼卡。
    協約國無法承受西南戰線的崩潰,一支英法聯軍在薩洛尼克登陸,接應塞黑聯軍,將戰線穩定了下來。
    前線嶄時出現了英法塞黑聯軍對峙德奧聯軍的場面。背靠大海的協約國聯軍擁有充分的海運補給,而德奧聯軍由於重炮尚未運到,也無力發起進攻。
    在對峙期,發生了巴西奇對塞爾維亞軍內極端民族主義秘密派系“黑影”的清洗行動。
    然而,隨著德軍重炮的運到,和保加利亞軍平定馬其頓之後的加入,同盟國德奧保聯軍擁有了巨大的火力和兵力優勢,馬肯森開始發動猛攻,協約國戰線搖搖欲墜。
    無意和同盟國在巴爾干死拼的英法最高統帥部決定撤出部隊,英法軍由艦隊撤離,而由於船只不夠,塞黑軍只能由陸地退往阿二巴尼亞,在德奧保軍追擊下,塞黑軍再度蒙受了巨大的傷亡,最終,塞黑軍在巴爾巴尼亞被騰出了船只的英法艦隊運往科孚島,能夠到達科孚島的人,算上傷員,也不及同盟國開始進攻前的塞黑擁有的兵力的一半了。
    第二次塞爾維亞戰役,同盟國軍掃清了整個巴爾干大陸地區,實現了和土耳其連通的戰略目標。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次至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

1915年7月17日,意大利軍重新集結35萬人,840門大炮,再次在伊松佐河流域發動進攻,意大利第2集團軍進攻方向是聖米歇爾山,意大利第3集團軍則繼續進攻戈爾茨橋頭堡。

對意軍比較有利的是,當面奧匈軍素質下降十分劇烈,為了維持在俄屬波蘭的攻勢和准備對塞爾維亞的進攻,奧匈軍較精銳的部隊都被調走,補充上來的部隊基本都是全部由補充營建立的新建部隊,戰鬥力十分低下,士氣不振。
意軍此次僅進行了兩天炮火准備就發動進攻,由於當面奧匈軍戰鬥力低下,意軍此次進攻較為順利,苦戰8天後突破了奧匈軍第一道戰線,兵力捉襟見肘的博羅耶維奇緊急調來25個營的零碎部隊,添油式地投入戰場補漏,這更加增大了奧匈軍的傷亡。博羅耶維奇果斷地決心放棄部分陣地,把部隊轉到更適合防守的高山陣地上去,依賴於僅存的精銳部隊:蒂羅爾射手部隊的逆襲,奧匈軍終於和當面意軍脫離接觸,結束了血腥的持續性消耗,兵力僅為意軍三分之一的奧匈軍是經不起這種消耗的。
8月3日,意軍停止進攻,在付出42000人的損失之後,意軍在4公裡長的戰線上前進了100到500米,並且占領了2163號高地,和第一次伊松佐河戰役相比,總算有所成就。
受到此次“勝利”的鼓勵,意軍決定繼續發動進攻。
經過兩個月的准備,意軍集中了空前的兵力,45萬步兵,130個騎兵中隊,1372門大炮,於10月18日發動進攻。
意軍當面的奧匈軍僅有13萬余人,40門重炮。
意軍的進攻線路和第二次伊松佐河戰役完全一樣。
擺在意軍面前的道路更加崎嶇,幾乎是垂直的峭壁完全不可攀爬,在雨點般的手榴彈和機關槍射擊下,意軍毫無意義地成片倒下,炮火轟擊崩下的碎石反而給意軍造成了慘重的傷亡,意大利第2集團軍沿著聖米歇爾山方向奪取了幾個奧匈軍機槍陣地,而企圖占領戈爾茨橋頭堡的行動再度遭受了血淋淋地失敗,伊松佐河中飄滿了渡河士兵的屍體。
11月4日,意軍停止了進攻,付出了6萬人的代價,意軍向著聖米歇爾山方向前進了300米,奪取了幾個機槍陣地。
5天之後,意軍集中37萬人,1300門大炮,在意王之弟奧古斯塔公爵的統一指揮之下,沿著以前的進攻路線再度發動進攻。
意軍當面的奧匈軍已經整編成了新的第5集團軍,司令為騎兵上將羅爾,總兵力15萬5千,包括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部隊,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部隊和波黑部隊,全部是二,三流部隊,最前線僅僅部署了兩個師,戰鬥力還算不錯的第57師和戰鬥力低下的第93後備師。
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有個意大利別名叫做“議會戰役”,因為意軍總參謀長卡爾多納的目標就是不顧任何苦難和損失,在議會選舉之前取得一次能夠振奮全國的勝利,來緩解這之前由於損失巨大的無效進攻而造成的意大利國內的深刻的政治危機。
11月9日,在猛烈的炮擊之後,意軍開始全線進攻,主攻方向是一座611米高的小山庫克,從山頂陣地可以控制整個戈爾茨東側的渡口,經過了7次傷亡慘重的衝鋒之後,意軍於10日攻占了庫克山,這使意軍能夠進一步威脅到扎格拉小鎮的南部,這是意軍參加戰爭之後的第一次,然而隨後意軍對扎格拉,對薩波提諾山的進攻及第二次進攻都被奧匈軍擊退。
意軍隨即轉向,向著戈爾茨北部的小村奧斯拉維嘉發動了衝鋒式進攻,衝鋒部隊在機槍掃射下以唐吉科德式的愚勇前進著,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之後,意軍終於衝入村莊,此時奧匈軍調來了在第5集團軍中屈指可數的幾個戰前常備軍步兵團之一:克雷恩第17步兵團“米爾德騎士步兵團”,該團雖然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人組成,但是畢竟是久經訓練的常備軍步兵團,擁有一流的戰鬥力和忠誠精神,該團隨即發動反衝鋒,經過激烈的近戰甚至白刃格鬥,意軍被重新逐出奧斯拉維嘉。
此時,經過了德國援助,奧匈軍的前線炮兵實力已經大為加強,已經擁有了634門大炮,而意軍對此居然毫不知情,其情報工作的麻木遲鈍簡直無以復加。
由於前線損失慘重,意軍緊急向前線增援,從盧希尼科地區徒步趕來的後備部隊在進入戰場之前,沿著奧匈軍陣線行軍,突然遭到奧匈炮兵的轟擊,傷亡慘重,沒有受傷的也由於劇烈的震撼和恐懼而喪失了戰鬥力。
從11月10日開始,意軍發起了對杜布諾北部高地的進攻高潮,從10日上午11點到11日下午16點,意軍發動反復衝鋒,然而高地始終被匈牙利部隊所據守,意軍付出7000人傷亡仍然無法占領高地。
在聖米歇爾山北部,潮水般湧來的意軍撞上了在聖瑪提諾高地布防的兩個奧匈常備軍步兵團:匈牙利第39步兵團“康拉德男爵”和匈牙利第46步兵團的阻擊,意軍在17次進攻受挫之後,又轉向西南,攻擊迪希布希山,據守該山的奧匈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第26步兵團是來自奧地利本土施蒂爾馬克州的全德意志人部隊,該部隊擊敗了意軍10次進攻,使迪希布希山陣地屹立不搖。該團的團長懂意大利語,因此只要聽到意軍中響起“Anvati”的喊聲就立即警告部隊准備,並且部署機槍交叉火力,因此意軍攻擊傷亡慘重而無效。
14日,意軍集中重兵反復衝擊聖米歇爾山北部,倚仗著巨大的兵力優勢,意軍步步推進,奪取了聖瑪提諾高地前部數個機槍陣地,然而迅速被奧匈軍的反衝擊所奪回。15日意軍繼續進攻,奪占奧匈軍前沿第一道戰壕,然而在傍晚又被奧匈軍奪回。
18日開始,意軍再度猛攻奧斯拉維嘉村,企圖打通從聖弗洛裡安經奧斯拉維嘉到戈爾茨的通道,意軍排成縱隊,瘋狂衝擊奧匈軍的支撐點,每個支撐點都動用一個縱隊進行衝鋒,這種愚蠢的行為的結果是驚人的傷亡,在一個支撐點前俱記錄有460具屍體。
奧匈軍經過加強的炮兵此時加強了對奧斯拉維嘉方向的火力支援,集中轟擊意軍用來掩護集結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是奧匈軍構築的,兩天前失守,被意軍用來掩護進攻部隊的集結。該支撐點在猛烈的炮擊中被完全摧毀,裡面的意軍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得失去了戰鬥了,隨後奧匈軍出動一個由前大學助教,後備軍上尉約瑟夫.弗萊塔格博士指揮的不滿員的連,不損一兵一卒就奪回了該支撐點,俘獲大量意軍。
慘重的傷亡使意軍在這個方向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奧匈軍不失時機的調來新銳部隊:波希米亞第18步兵團“薩爾瓦多大公步兵團”和加利西亞第77步兵團“符騰堡公爵菲利普步兵團”於18日發動反攻,在炮兵支援下,將意軍全部逐回出發陣地,俘獲大約6000意軍。
隨後的11月28日到29日,意軍再次發動多次進攻,然而都無法前進一步。
11月24日,心急如焚的前線總指揮奧古斯特公爵驅動他的部隊不停地發動進攻,試圖獲取任何一點成果,使得這次戰役能夠被稱為“勝利”,殘酷地陣地絞殺戰毫無意義的持續著,意軍反復衝擊之下,終於突入奧斯拉維嘉村,奪取了該村教堂的後牆,然而也就僅此而已,精疲力竭的意軍無法前進一步,兵力嚴重不足的奧匈軍也無力將意軍趕回去。
前線的戰鬥終於逐漸沉寂下去了,到了12月17日,戰役終於結束,意軍付出5萬人的代價,前進了一公裡,奪取了一堵教堂的後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4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入侵黑山和阿爾巴尼亞

占領塞爾維亞之後,奧匈終於完成了其發起戰爭的最初“目標”,這使得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上將終於感到了一絲滿意,他終於可以說為摯友斐迪南大公夫婦報仇了,1906年,正是因為斐迪南大公的舉薦,他才從駐因斯布魯克的第8步兵師師長越過軍長和集團軍司令兩個級別一躍成為奧匈帝國參謀總長的。
霍申道夫對東線的進展也十分滿意,奧匈軍跟隨德軍在東線節節推進,俄軍丟盔棄甲,華沙,布列斯特,維爾紐斯等俄國西部名城接連失守,德奧聯軍推進到俄國本土。

受到勝利的鼓舞,霍申道夫於1916年元旦發布命令:第3集團軍向黑山前進。
占領黑山,不僅可以對意大利的布拉佐和瓦羅納兩個橋頭堡構成威脅,而且還可以從側翼威脅當時還防守著薩洛尼卡的法國東方集團軍。
為了加強第3集團軍的實力,霍申道夫將波斯尼亞軍管區的後備部隊,包含3個後備步兵旅,7個獨立守備營,黑塞哥維納軍管區後備部隊,2個後備步兵旅,5個獨立守備營,達爾馬提亞軍管區後備部隊,5個後備步兵旅,9個獨立守備營,3個海軍基地警衛營,全部加強到第3集團,可以說把整個帝國巴爾干地區的部隊全部編入了第3集團軍。
黑山國內僅存的部隊唯一能夠作的就是堅守已經要塞化的黑山最高山Loven(塞爾維亞語:ЛοвeH)山,該山位於Kotor森林和亞德裡亞海岸之間,山頂有黑山最著名的詩人Petar II. Petrovi-Njego的墳墓。
1月8日,在亞德裡亞海上的奧匈艦隊的炮火支援下,奧匈軍開始對Loven發動總攻,奧匈軍的炮火十分猛烈,1月10日,Loven山大部分要塞化陣地全部被摧毀,然而殘存的黑山軍仍然堅持著抵抗,一直到1月17日,奧匈軍才肅清全部山地陣地,殲滅全部黑山部隊。在10天的戰鬥中,奧匈軍的炮火將山頂的墳墓前部摧毀,1925年才被重建。
1月19日,霍申道夫下令第3集團軍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推進,並將意大利軍包圍在布拉佐地區,然而,圍困占用了大量的兵力,使得奧匈軍沒有足夠的兵力占領整個阿爾巴尼亞地區,也使得阿爾巴尼亞的奧匈軍和位於馬其頓的德保聯軍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然而被限制在布拉佐地區的意大利軍並沒有力量來利用這個空洞。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7-11 17:45:32 | 顯示全部樓層
意大利戰線春季反攻戰,上

塞爾維亞戰役的勝利結束和俄軍在東線的慘敗終於使得奧匈軍能夠抽調出部分主力部隊用於意大利前線,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決定,在意大利前線發動一次大規模反攻,以邊境上所謂“七村社”地區為出發陣地,突擊方向為帕多瓦-威尼斯,爭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
奧地利皇親歐根大公被任命為意大利戰線總司令,此人身世顯赫無比,是利奧波德皇帝的曾孫,曾經擊敗過拿破侖的卡爾大公的孫子,還是本代條頓騎士團的大團長(該大團長位置在哈布斯堡-帕爾馬家系中世襲),然而軍事才能不過了了,但是他很明智,從來不給自己的參謀長,實質上的總指揮博羅耶維奇添亂。
博羅耶維奇對於霍申道夫不切實際的戰役目標嗤之以鼻,他於1916年4月31日向所屬部隊發出秘密訓令“本部本次戰役目標為,從目前漫長而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推進到一個適於防守的較短戰線上,從而節省出更多的機動預備隊。”
早在意大利投入戰爭之前,奧匈軍就偵察到,意大利人並沒有完成邊境上“七村社”地區的工事,這是邊境上從帕多瓦到威尼斯一線橫向面對奧地利的地區,總共有7個村莊,這裡工事潦草,防御松懈,是良好的突破口,這次,博羅耶維奇決心將攻擊方向選在此處。
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正當奧匈軍調兵遣將,摩拳擦掌准備進攻的時候,5月24日,意大利軍搶先在這個區域發起了進攻,在大炮的掩護下,意軍猛攻奧匈軍盧瑟恩,菲爾勒和文扎拉等3個要塞化的山頭,盡管防守的奧匈軍是由地方後備隊和動員營等拼湊起來的雜牌部隊,不過仍然能夠擊退意軍的攻勢,意軍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後一無所獲。
5月27日,奧匈帝國總參謀部下達訓令:“本次進攻爭取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為了西線戰場解放出兵力。”當然博羅耶維奇對這種狂想並不感冒,他明白,沒有大量的德軍投入,這種戰略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早在1915年冬,奧匈帝國參謀總部就向德國參謀總部通報了這個計劃,然而德國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對此沒有任何興趣,正在准備在凡爾登“讓法國人把血流干”的法爾肯海因沒有任何兵力能夠用於意大利方向,在這個保守的標准普魯士軍官團軍官看來,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大戰,而歐洲大戰就是德法對決,只要如同普法戰爭般迅速擊敗法國,則無論是傳統上陸軍不強的英國還是雖然人多如蝗蟲然而毫無質量的俄國都將無法繼續戰爭,則不難以一個極為體面的和約(甚至對英俄也是,當然是從德國人的視角出發)來結束戰爭,至於意大利嘛,在他的思維裡面是排不上號的。
當然,法爾肯海因還是批准了奧匈軍為了准備攻勢而從東線和巴爾干戰線大量抽調部隊的計劃,因為無論在東線還是在巴爾干戰線,目前都是由一位德國元帥在指揮,奧匈軍被置於德軍東線總司令興登堡元帥和巴爾干集團軍群司令馬肯森元帥的指揮之下,沒有法爾肯海因的同意,霍申道夫甚至無法調動部隊。霍申道夫玩了個小花招,他和保加利亞秘密簽訂了協議,在部隊調遣的時候,將大量的保加利亞部隊以小單位混雜進奧匈軍調到意大利前線,而德軍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大量保加利亞單位的加入固然增強了奧匈的兵力,可是卻使得本來就很多民族混雜的奧匈軍變得更加混雜,真正能打的奧地利,克羅地亞和馬扎爾單位更加被稀釋。
1916年1月,奧匈組建了所謂“蒂羅爾地區防御指揮部”,作為兵力集結的掩飾,這種沒有番號也沒有野戰軍單位的指揮部通常只能指揮幾個地方上負擔防衛的營級部隊,然而,這個蒂羅爾地方防御指揮部卻地位高得驚人,司令官是陸軍上將丹克爾,部隊包含從東線抽調來的3個軍12個步兵師又2個騎兵師,獨立炮兵3個旅。這些部隊隱蔽在羅爾將軍的第5集團軍第14軍後面,准備開戰後以第11集團軍番號參戰。
奧匈軍又從巴爾干調回來了第3集團軍,隱蔽集結在第10集團軍後面,該集團軍剛剛參加完對塞爾維亞和黑山還有阿爾巴尼亞的征服作戰,士氣旺盛,但是士兵來源混雜,指揮不便。
第3集團軍序列
司令:陸軍上將科維斯
第3軍,軍長:步兵上將克勞特瓦爾德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戰地獵兵第7營,第22營,第24營
第22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射手師(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射手第1團,第2團,第3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6步兵師(第96步兵團,第87步兵團,第47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28步兵師(第37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第38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第39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8軍,軍長:施羅伊辛斯圖伊爾中將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
第57步兵師(第52步兵團,第90步兵團,第92步兵團,第93步兵團)
第59步兵師(波黑步兵第1團,波黑步兵第3團,第48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20軍,軍長:陸軍中將,皇儲卡爾大公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第59步兵團
第3步兵師(蒂羅爾射手第1團,第2團,第3團,第4團)
第8步兵師(第7步兵團,第14步兵團,第21步兵團,第50步兵團)


第17軍,軍長:步兵上將克雷提克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
第18步兵師(第73步兵團,第3射手團,保加利亞補充第一團,第二團)http://www.ccthere.com/thread/1708785/1
第48步兵師(波黑步兵第2團,第4團,保加利亞補充團,阿爾巴尼亞志願步兵團)
第181獨立步兵旅
第17軍由於素質太差,並沒有參加第一階段的進攻作戰,在第二階段擴大戰果的追擊戰中才參戰,負責保護第3集團軍右翼。
我們從編制上可以看出,奧匈軍所有師,不足4個團正規建制的都拿保加利亞部隊填塞,皇儲所指揮的第20軍全部精銳部隊,不是蒂羅爾射手部隊就是戰前常備軍步兵團,甚至還奢侈的有一個戰前常備軍步兵團作為軍直部隊,實質上是皇儲的警衛部隊,奧匈估計再也死不起皇儲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9-23 23:56:40 | 顯示全部樓層
意大利戰線春季反攻戰,下  
意大利總參謀部並非全無察覺,1916年1月28日,意大利總參謀部作戰部門就向總參謀長卡爾多納將軍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奧匈軍很有可能在北部戰線發動大規模反擊。
根據該報告,作戰部要求南蒂羅爾前線野戰部隊指揮部門和總參謀部對此作出反應,停止在伊松佐河流域的進攻准備,加強蒂羅爾方向的防御兵力。
然而,卡爾多納將軍卻認為這一切不過是奧匈軍為了遲滯意軍進攻而放出的煙霧而已。該報告的最終歸宿是檔案室歸檔。
然而,幸運的是位於蒂羅爾方向的意大利野戰部隊指揮官卻重視了這份報告,意軍沿著蒂羅爾前線構築了3道防御體系,以維倫納山支撐點群,卡波洛哥支撐點群,卡波莫龍支撐點群構成第一道防線,以恩納山支撐點群,馬索山支撐點群,和卡薩拉蒂支撐點群構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線。
並且,意軍從3月中旬開始,不斷地發動襲擾作戰,來干擾奧匈軍的進攻准備。意軍以第5軍擔負第一線防御,而以第3軍前出到雷瓦附近擔任防御的前衛。意軍的積極行動使得在進攻開始的時候,整個蒂羅爾防線上意軍共擁有15個步兵師的兵力部署在從聖奧斯瓦爾多到波伊山的奧匈軍第3集團軍(18個步兵師)的進攻正面上,這也使得意軍的防御變得從容起來。
偽裝番號為“蒂羅爾地方防御指揮部”的奧匈第11集團軍計劃分成左中右三路行動,右翼第8軍從集結地洛維拉多出發,進攻方向指向瓦拉爾薩。
中路部隊由第20軍和第3軍組成,從拉瓦羅尼地區出發,進攻方向為阿薩哥。
左翼第17軍加強第48步兵師,從博爾格出發,攻擊方向為瓦拉薩加。
奧匈軍根據偵察得到的情報認為,瓦拉爾薩方向意軍防御最為薄弱,因此,奧匈軍計劃,在右翼第8軍達成突破之後,立即投入意大利戰線全部預備隊進行縱深追擊。同時,由於中路南翼第3軍的進攻方向上山實在太多,超過海拔1500的山峰就有3座,第3軍的進攻在地形上極端不利,於是特別加強了第3軍的炮兵部隊進行支援。
作為駐維也納的德國最高軍事代表,卡拉蒙將軍秉承了德軍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的意圖,全力反對這次進攻,在兵力捉襟見肘的法爾肯海因看來,本來就很穩定的意大利戰線根本不需發要動什麼進攻,奧匈要是有多余的部隊,那太好了,派到法國去就是了,有多少我要多少,法國在手,天下我有,只要打敗了法國,其他什麼俄羅斯,意大利,還不好收拾嗎?然而,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還是拒絕了德國的要求,借口是:進攻已經准備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程度了。
1916年5月13日,進攻命令下達,15日凌晨6點整,奧匈軍1700門大炮,其中包含369門重炮,120門240至42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開始全線轟擊,這是在德軍大規模投入之前,在意大利戰線上,同盟國方面的最強大的一次炮擊,炮擊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在刺耳的哨子聲中,身穿灰藍色制服的奧匈軍士兵躍出戰壕,撲向當面的意軍陣地。
意軍一線陣地上的位於維爾納山,卡帕洛格和卡帕莫羅等要塞化支撐點在奧匈軍凶猛的炮擊中被完全摧毀,其中的卡帕莫羅支撐點遭到了8門280毫米重榴彈炮和120門其他火炮的集中轟擊長達3個小時。
根據奧匈軍的戰前計劃,被加強了的第3軍的炮兵部隊,不僅為第3軍的進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也為第20軍的進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意軍第35步兵師所防御的6公裡長的戰線上,特別是其擔任支撐點守備的Ancona旅的陣地上落彈5萬余發,損失極為慘重。
上午9時,奧匈軍炮火開始延伸,從摧毀性炮擊轉為遮斷性炮擊,上午10點整,步兵衝擊開始。
進攻最凶猛的是蒂羅爾射手部隊,蒂羅爾射手第1和第3團,第一次衝鋒就拿下了意軍位於馬拉加的支撐點,中午12時左右,意軍第一線幾乎所有支撐點全部陷落,奧匈軍全線突破意軍正面,開始向縱深發展。
然而,隨著奧匈軍的越來越深入,意軍的抵抗也越來越強,意軍從後方調來了大量的預備隊,這使得突破變得極為困難,而且,大量的意大利戰俘也是問題,戰俘數量超過了奧匈軍哪怕最樂觀的估計,使得奧匈軍的進攻道路被阻塞,更嚴重的是,向後輸送戰俘占用了本該用於前線補給的寶貴運力,而奧匈軍卻不敢不把戰俘後送,因為奧匈軍既不願意浪費寶貴的前線兵力來就地看守,也不願意在進攻部隊的後方保留大量的不被看守的戰俘,這在奧匈軍看來,是對進攻部隊側翼和後方的一種威脅。
意軍高層在確定了德軍沒有參加這次進攻後松了一口氣,這使得意軍放心大膽地將大量部隊從伊松佐河地區抽調到蒂羅爾方向來防堵奧匈軍。
在從聖奧斯瓦爾多到波伊山的意軍防線上,意軍雖然步步後退,但是奧匈軍也沒能達成突穿,雙方打成了僵持,奧匈軍將意軍向東南方向壓,而意軍一直保持著防御彈性,雙方在僵持中付出了大量士兵的生命和鮮血。
左翼奧匈第8軍,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翻過了3座山頭,可是,意軍還在第四座更高的山頭上等待著他們,士氣低落的奧匈軍於是無可奈何地在海拔2112米的Col Santo 峰前停了下來,與意軍對峙,擔任軍側衛的第11步兵旅前出到Mori 河畔。
中路奧匈軍第3軍和第20軍在強大炮兵掩護下猛攻意軍防御中樞“七村社”地區,5月16日晚,奧匈最精銳的蒂羅爾射手第1團衝入“七村社”核心,已經要塞化的卡波羅哥鎮,和意軍阿爾卑斯山地步兵發生激戰,奧匈第14步兵團攻克西蒙尼山,意軍棄守七村社中的要塞化小鎮阿斯爾哥和阿爾希羅,安裝在這兩座要塞化城鎮的350毫米艦炮也被奧匈軍繳獲,但是意軍仍然據守其他村莊頑強防守,消耗奧匈軍動能,奧匈第50步兵團第14營經過苦戰,於6月1日拿下了桑哥山,可是接下來又要面對意軍布防的帕烏山,未免也力不從心。
6月3日,奧匈第20軍軍長卡爾大公親自指揮軍直第59步兵團攻克要塞小鎮沙佩魯,這是奧匈軍中路最後的戰果。
右翼奧匈第17軍,在意軍全線退卻後發動追擊,然而他們面對的地形實在太差,他們翻過了海拔2295米的卡佩爾山,翻過了海拔2046米的坡托勒山,接下來又要攻擊意軍防守的海拔2136米的梅拉塔山,這支本來素質就不高的部隊於是停在了梅拉塔山腳下,轉入防御。
6月中旬,戰鬥逐漸沉寂下來,博羅耶維奇果斷的下令部隊放棄位於山腳的陣地,後撤到利於防守的山峰和山脊上,奧匈軍和意軍沿著Mattasone - Valmorbia - Pasubio - Borcolapass - Monte Cimone - Casteletto - Roana - Monte Interrotto - Cima Dieci - Civaron - Salubio – Setole 一線轉入對峙。(地名就不翻了,否則射手非累死不可)
奧匈軍在進攻中雖然推進了30到50公裡,俘獲了近3萬意軍,但是沒能完成大突破,沒能殲滅意軍大量有生力量,完全沒有達到霍申道夫的戰略目標,反而消耗了大量兵力和彈藥,實在是得不償失。
而且,由於東線兵力的削弱,一個巨大的災難正等待著奧匈軍:勃魯希諾夫要來了。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10-4 09:08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10-4 09:07:46 | 顯示全部樓層
東線的災難
和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不同,所謂勃魯希諾夫攻勢,最初的策劃者,不是勃魯希諾夫擔任司令的俄西南方面軍參謀部,卻是俄西方面軍參謀部,但是,攻勢的主力是西南方面軍的第8,第11,第7 和第9,總共4個集團軍(從北到南),幾乎是傾巢出動,俄西方面軍只出動了一個第3集團軍配合,而且戰地指揮主要是由勃魯希諾夫行使,所以,該攻勢一般被稱為“勃魯希諾夫攻勢”。
打了兩年了,沙皇的軍隊也總算是回過點味來了,咱打不過德國人,修理修理奧地利人總是可以的,於是,“專打奧地利人”就成了這次“1916年夏季攻勢”的主要特點。
有資料聲稱,攻勢的最初起因是意王沙皇打了電報,請求沙皇“拯救意大利”,俄羅斯檔案缺失該電報,而意大利方面,筆者沒找到該電報的原始資料(是沒查,因為不懂意大利語),是英國人的資料提到了該電報。姑且聊備一說。如果該電報是確實的,我們只能認為,在俄羅斯當時的軍事和國內形勢下,偉大的尼古拉二世沙皇還真是舍己為人的榜樣和模範,值得學習。
為了發動攻勢,沙皇幾乎是投下了最後的血本,近170萬人被重新補入損失慘重的前線部隊,大量手持綁扎著刺刀的木棒的士兵被驅上戰場,他們只有在有槍的同袍戰死之後才能拿到槍支。
勃勞希諾夫認為,德軍的機動性是極為強大的,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至少是短到俄軍來不及擴大突破口),把部隊投入到任何突破口的兩側,通過側擊來封閉俄軍的突破,因此,發動一次集中的攻勢是毫無意義的。就這一點,就使得他超越了甚至魯登道夫,尼維爾,黑格等所有無論德國還是英法的西線將領們,從他們後來在交通更便利,機動性更強的敵人面前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注定被對方快速運動的預備隊封閉的攻勢來看,他們忽視了一戰的特點:交通的發達和步兵火力的強大,使得至少在這次戰爭中,防御方居於非常優越的地位,在裝甲機化的動部隊出現前,發動一次能造成戰略級別突破的攻勢是不可能的。無論是黑格的炮兵集中轟擊,尼維爾的血海攻勢,還是魯登道夫的組建強擊師,“連續突擊”理論,都是在目前的攻守矛盾嚴重有利守方的大前提下玩弄的小聰明,是無法逆轉這個大前提的。唯一看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的,應該是那個戰略眼光遠大的抽雪茄的胖子,盡管他沒有遺傳祖先的戰術才能。只有坦克,才是解決之道。
具體到勃勞希諾夫的面對的問題,他也和其他一戰將領一樣,試圖從戰術層面來解決這個甚至超過了戰略層面的攻守矛盾問題,聯系到他當面的奧匈軍戰鬥相對低下的具體特點,他認為,如果發動一次全線進攻,並不設定主攻方向的話,那麼,機械的德軍指揮機構就無法判明俄軍的主要突破方向(因為根本就沒有),那麼,德國人的選擇就會是:保持預備隊不動,繼續絞盡腦汁的去判斷“主攻方向”,那麼,俄軍說不定就可以取得極大的進展。在他的防區,他是有信心發動一次分散的全面攻勢也能造成多個突破口的,因為他面對的是奧匈軍。他最初追求的戰役目標,僅僅是達到拯救意大利,讓奧匈從意大利戰線抽回兵力,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他和所有人的意料,他居然幾乎打垮奧匈,如果他事先准備足夠的預備隊的話。
1916年5月中旬,俄軍總司令部下達訓令,命令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發動夏季攻勢,勃魯希諾夫則發布如下命令:本部所轄第8集團軍,攻擊方向盧茨克;第11集團軍,攻擊方向倫貝格;第7集團軍,攻擊方向斯坦尼斯洛;第11集團軍,攻擊方向策爾諾維茨。
如果加上配合的西方面軍第3集團軍對華沙方向的牽制性進攻,那麼俄軍就是動用5個集團軍在從華沙到羅馬尼亞邊境的一條從東北到東南,向德奧方向凸出的的弧線上,分5個方向發動突擊,這是完全不符合“集中兵力”的軍事常識的,然而,我們必須了解,還有高於該常識的另外一個軍事常識,那就是:“兵無常形,水無常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916年6月4日,俄軍不作炮火准備,沿著1200英裡戰線,出動200萬人,發動奇襲。面對俄軍的攻勢,德奧聯軍完全亂套,果然如勃魯希諾夫所料,德軍無法判明俄軍主攻方向,於是謹慎的保持預備隊不作動作,繼續苦苦“判研”。
德軍的不動,給奧匈軍造成的是毀滅性的後果。
勃勞希諾夫的老部隊俄第8集團軍,以絕對優勢兵力,迅速摧垮了當面的奧匈第4集團軍北翼部隊,兩天內攻克了盧茨克,迅速轉向西北,3天內推進了70公裡,幾乎如入無人之境,又攻克了奧匈後勤重鎮科維爾。
俄第11集團軍重新攻入加利西亞,奧匈第4集團軍南翼部隊幾乎全軍覆沒,俄軍再次攻陷倫貝格。
俄第7集團軍面對的是奧匈第7集團軍,這是個多民族的大雜燴部隊,該集團軍在攻擊下迅速解體,幾乎如同鹽溶於水一般,俄軍迅速攻克斯坦尼斯洛。
俄最南翼的第9集團軍則迅速攻克策爾諾維茨。
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俄軍達到的全部戰役目的,攻克所有戰役目標,加利西亞和奧屬西裡西亞全部落入俄軍手中,奧匈兩個集團軍被全殲,損失近85萬人,工業中心倫貝格和策爾諾維茨陷落,俄軍在1年多之後再次迫近匈牙利大平原,更有利的是,從奧屬西裡西亞方向,輕騎兵一晝夜就可以攻到維也納。
俄軍的巨大勝利出乎包括勃勞希諾夫在內的所有人的意料,只要再加一把勁,奧匈就完了,可是,由於沒有保留方面預備隊,他無法獨立完成這最後一擊,而糟糕的交通和組織使得來自俄軍最高統帥部的增援十分困難,6月底,俄軍攻勢停頓下來。
正在忙於應付凡爾登和索姆的德軍總參謀部對東線南翼的總崩潰憤怒到了極點,法爾肯海因擠出了15個師的兵力,迅速東運,並且強迫奧匈從意大利戰線抽調第3和第11集團軍,用來重建東線南翼戰線。
7月,興登堡發動了反擊,把戰線推回到盧茨克附近,但是,此時俄軍的增援也到了,盡管武器不全,可是畢竟兵力巨大,於是勃勞希諾夫再興攻勢,雙方在戰線上反復絞殺,到9月中旬,由於雙方兵力兵力的耗竭,精疲力竭的雙方才恢復到對峙狀態。在從7月到9月的這兩個半月殘酷絞殺中,雙方傷亡都極為慘重,德軍付出了近25萬人的傷亡,奧匈軍也再損失近20萬人,而俄軍的損失則高達可怕的100萬!
可以說,這次戰役的最終結果,是抽掉了哈布斯堡和諾曼諾夫兩個帝座下的最後一塊磚頭,損兵百萬的奧匈帝國,賠光了幾乎所有德意志部隊和忠誠的中下層軍官團,使得奧匈軍日益脫節為顢頇的高級將領和無心作戰的士兵這兩個互不相連的層面,整個指揮完全脫節,幾乎已經談不不上什麼戰鬥力了,沒有德軍的監視,這支所謂的軍隊分分鐘都會潰散。
而俄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巨大的傷亡甚至連最老實最馴順的俄羅斯農民都無法再繼續忍受了,俄國國內,罷工,暴動此起彼伏,甚至連貴族階層也開始意識到,沙皇的統治,已經無法再維持下去了,到了1916年底,開小差的俄軍,達到了100萬人,大仙拉斯普廷被甚至無法忍受他裝神弄鬼,胡作非為的貴族所暗殺,諾曼諾夫王朝的滅亡,也可以開始倒計時讀秒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10-21 19:39:52 | 顯示全部樓層
伊松佐,入侵羅馬尼亞

5月11日,在確定德國軍隊不會介入意大利戰線之後,趁奧匈集結兵力在蒂羅爾前線發動反擊的機會,意大利軍再次在伊松佐河流域發動了進攻。
   
    這次所謂的“第五次伊松佐河戰役”,意軍進攻目標為San Michele山和San Martino山,然而,除了付出2000人死亡的代價外,意軍甚至沒有將戰線向前移動哪怕一米。
8月4日,意軍發起“第六次伊松佐河戰役”,這次,意軍總算是撞上了6合彩,由於東線的大敗,大量奧匈軍被抽調到東線去堵塞戰線上那個將近600公裡的大洞,因此意軍在付出了5萬人的沉重代價之後,終於攻克了San Michele山,Doberdo高地和Goerz小鎮,將戰線向前推進了15公裡。

    受此“重大勝利”的鼓舞,意軍從9月13日開始,一直到11月4日,連續發動了“第七次,第八次和第九次伊松佐河戰役”,意軍連續作戰,終於在Triest附近取得極大進展,將戰線前推了60公裡,殲滅奧匈軍10萬,自己損失13萬。

    至此,奧匈的意大利戰線也處於搖搖欲墜地狀態了,意軍雖然進展緩慢,然而還是持續不斷地消耗著奧匈的兵員,經歷了東線慘重損失的奧匈對這種消耗是無法承受的,而專注於一條戰線的意大利卻可以承受這種接近1.5比1的交換率。

    對於奧匈來說,1916年是霉星高照的一年,由於奧匈在東線的慘敗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此前一直中立的羅馬尼亞終於決心為協約國的事業進一份力了。8月27日,羅馬尼亞宣布加入協約國參戰。然而,剛剛經歷了東線慘敗,正在為了恢復戰線而陷於和俄軍苦戰的同盟國東線部隊甚至無法對羅馬尼亞作出任何直接地反應行動。這種虛弱被羅馬尼亞所利用,羅軍兵分三路,入侵匈牙利王國屬地特蘭西瓦尼亞(特產吸血鬼之地),特蘭西瓦尼亞守備區下屬的幾個老弱病殘守備營不戰而降,然而,出乎羅馬尼亞軍預料的是,當地的“羅馬尼亞同胞”並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人固然不願意為哈布斯堡皇室作戰,可是卻還是希望當相對富裕得多的奧匈臣民勝過當羅馬尼亞王國臣民。

    然而,當羅軍開始試圖通過羅馬尼亞進入匈牙利本土的時侯,遭到了匈牙利部隊的頑強抵抗,這些守衛家鄉的匈牙利戰士再度爆發出了高度的戰鬥力,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第72邊防旅和106後備旅節節抵抗,居然使得兵力占絕對優勢的羅軍一籌莫展。

    贏得了時間的同盟國開始重新編組部隊,因為在凡爾登給法國人大放血的同時也切開了德國自己動脈的法爾肯海因被德皇撤銷了參謀總長職務,被貶為東線第9集團軍司令,任務是擊敗羅馬尼亞,配合他的是奧匈第1集團軍,奧匈剩下不多還算完整的部隊,司令阿瑟.馮.阿爾茨,施特拉斯堡男爵,也是後來的奧匈參謀總長。

    然而,同盟國對羅馬尼亞的第一次勝利卻是小兄弟保加利亞取得的,因為和羅馬尼亞爭奪多布魯沙地區而結仇的保加利亞在羅馬尼亞宣布參戰後,立即動員部隊,准備奪取爭議地區多布魯沙。9月4日,保軍集結25萬人進攻多布魯沙,准備不足的羅馬尼亞軍大敗,同日,德國出動水上飛機轟炸了羅馬尼亞康斯坦察軍港。9月5日,德軍進一步轟炸了布加勒斯特,8日,德國人把土耳其軍運到多布魯沙參戰,羅軍不得不把主力從北方的特蘭西瓦尼亞調過來,穿越整個羅馬尼亞,移動到岌岌可危的多布魯沙戰線上來。9月9日,保土聯軍占領整個多布魯沙,羅馬尼亞主力“卡爾帕滕集團軍”被擊退近60公裡。11日,羅軍對奧爾索瓦發起反攻,被保軍擊退,羅軍損失近10個旅。羅馬尼亞軍在還沒和德奧軍主力接觸的情況下就損失了近10萬人,這種戰鬥力的確令人驚嘆,和意大利人有一比。

    9月12日,在馮.馬肯森元帥指揮下,德國第9集團軍和奧匈第1集團軍穿越多布魯沙地區,從南部對羅馬尼亞發動了全面進攻,進攻還得到了近30萬保土軍的支援。羅軍在德奧聯軍凶狠的打擊下迅速潰散,崩潰速度之快,甚至出乎馬肯森的預料,本來擔任後方支援任務的一支保軍居然因為追擊而收不住腳,衝到了大軍前方,首先占領了卡瓦拉。

    正在德奧聯軍在羅馬尼亞境內追亡逐北的時侯,戰局又發生了變化,沙皇那扶危濟困的熱心腸再度發作,強令勃勞希諾夫抽出1個軍去多布魯沙救援羅馬尼亞,此時正是東線激戰正酣的時侯,德國和奧匈的增援部隊正在和勃勞希諾夫苦苦爭奪俄軍夏季奪取的勝利果實,在這個關鍵時刻抽調兵力去救羅馬尼亞,我們不得不說一聲:“尼古拉,真是個厚道人哪。”

    俄軍的投入立刻得到了馬肯森的警覺,他立即抽調了1個德國步兵師,1個奧匈步兵師和2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保加利亞騎兵旅去多布魯沙地區。經過8天激戰,缺衣少食,疲乏不堪的俄西伯利亞第4軍被逐出多布魯沙,損失慘重。

    9月22日,羅軍丟了Topraisar,23日丟了赫爾曼城外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羅馬尼亞首都衛隊開始在布加勒斯特布防,25日,德軍轟炸了布加勒斯特築壘地域,給羅首都衛隊造成重大傷亡。
羅軍主力被德奧保聯軍包圍在赫爾曼城,雙方在該城展開激戰,29日,德奧軍占領該城全部制高點。30日,同盟國軍宣布占領整個赫爾曼城,羅軍主力大部被殲。

    10月2日,俄軍居然不顧德奧軍已經開始攻入本土的茲洛克佐夫,再度對多布魯沙發動牽制性進攻,又被擊退。

    10月3日,羅馬尼亞炸毀多瑙河上橋梁,企圖阻斷同盟國軍的追擊。這的確阻斷了德奧軍的追擊,為布加勒斯特設防贏得了時間,德奧軍一面使用遠程炮火和航空兵轟擊布加勒斯特,一面從德國緊急調運舟橋設備。

    10月4日,奧匈拼湊了5個邊防旅,將特蘭西瓦尼亞境內的羅軍趕回羅馬尼亞,收復國土。

    11月初,同盟國軍架起便橋,強渡多瑙河,在同盟國軍凶猛的炮火下,布防的羅軍傷亡慘重,無法阻止同盟國軍渡河。

    11月中旬,在同盟國軍持續猛烈進攻下,羅馬尼亞軍開始總崩潰,成群結隊的潰兵向俄國逃去,俄國人總共收容了15萬羅馬尼亞潰兵,倒是對大出血不止的俄國前線兵力不無小補。

    12月6日,同盟國軍攻克布加勒斯特,占領整個羅馬尼亞,總共俘獲50萬羅馬尼亞戰俘。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10-21 19:45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11-3 18: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續27 皇侄孫入繼大統,糟糕的後勤

1916年11月21日,執政68年的老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終於於維也納郊外的美泉宮龍馭上賓,享年87歲。這位飽經憂患的老皇帝不是一個壞人,只是一個嚴重落後於時代的庸人而已,在他的平庸領導下,帝國的奧地利,波西米亞地區,得到了重大發展,這不是笑話,他那平庸的統治在這種本來就經濟基礎好,又靠近經濟發達的德國的地區是非常適合的,19世紀末的奧匈帝國的奧地利和波西米亞地區,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繁榮昌盛的景像;然而相對來說,對於條件沒那麼好的匈牙利,波蘭,西烏克蘭和巴爾干地區,這種平庸的統治卻造成了嚴重的問題,沒有德國發展輻射效用的這些地區,基本處於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封建式自然經濟統治下,佃農,地租,破敗的農舍,泥濘的道路,幾乎不存在的基礎設施,地主,憲兵,城堡,軍事即決法庭,這一切和奧地利及波西米亞地區的大學,現代城市,鐵路,公路,有軌電車,發電廠,大工業,孤兒院,德國式福利制度(當然不如德國),警察,陪審法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讓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居然共存於同一個國家。平庸使得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無能也無心去改變這一切,去利用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的資源去發展落後地區,他無所作為的放任這種不平衡被繼續拉大加深,既不願意,也無能力去改變。他如同一個立憲君主(實質上也的確是)一樣統治著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然而,對帝國其他地區的臣民而言,從當地總督的巨大權勢可以推導出,能夠賜予這種權勢只能是一個中世紀一般的專制君主,盡管實際上並非如此。不發達地區的臣民所不知道的是,皇帝實質上是放任的讓帝國處於一種權力博弈當中,發達地區的城市中產階級組織起來,於是皇帝就無所作為的把權力給了他們;而不發達地區一盤散沙的農民,佃農根本沒有把自己的願望,訴求上達天聽的能力,於是,權力就落到了地方官僚和貴族領主手中。盡管每份軍事法庭的絞刑判決上都有皇帝的簽字,然而,實質上對於皇帝而言,這只是一種“普通”文件而已,和他每天簽署的其他一切文件沒什麼不同,他甚至不了解,這種軍事法庭的判決和帝國發達地區的陪審法庭的判決絕不是同一種性質的東西,對他而言,判決就是判決,判決呈遞上來他就簽字,只不過是不發達地區的判決多,讓陛下的右手更加勞累而已。平庸的愚蠢使得他在收獲不發達地區的臣民仇恨的同時還茫然無知。
這種經濟和政治上嚴重分裂的國家居然還能維持,所能依靠的只是一種政治慣性而已,平心而論,哈布斯堡皇室長期的統治的確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政治慣性,皇室,公務員(這裡的公務員和貴族不重合,這兩個階層有重合也的部份也有分離的部份),常備軍,這種三位一體牌膠水勉強維持著奧匈帝國這艘破船,風平浪靜的時侯還能湊合,一旦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驚濤駭浪,破船被打成一堆碎木板是很正常的事情。
皇帝死了,當然必須要有繼承人才行,可是,皇太子早就死了,連作為皇儲的皇侄也於兩年前死了(廢話,不死也沒大戰),這個大位總不能虛懸吧,群臣在哈布斯堡近支皇親中扒拉一番,總算扒拉出一位血統最近,看起來也最英武有為的皇侄孫:卡爾.弗蘭茨.約瑟夫.路德維希.赫爾伯特.喬治.馬利.馮.哈布斯堡大公。
卡爾大公(就這樣簡稱吧,免得射手累死)家世血統和皇帝很接近,他是卡爾.路德維希大公的孫子,該大公是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小弟弟,也是當年茜茜公主的第二個傾慕者(可惜被老哥搶了)。卡爾大公的父親是奧托大公,伯父就是那位被暗殺的斐迪南大公,算來算去,皇帝無子嗣,弟弟馬克西米連大公被墨西哥人槍斃,這皇位繼承人倒是全在小弟弟家產生了。
1887年8月17日,卡爾大公出生於下奧地利的佩爾森堡宮,母親是薩克森公主路易絲。卡爾大公和所有皇室子孫一樣,幼年沒有得到多少親情,他是由家庭教師,維也納大教區副大主教馬歇爾(和五星上將只是同姓而已)養大的,1901年,他畢業於維也納最高級的私立天主教舒滕高中,但是他的高中生涯並不快樂,他似乎很不喜歡和同高中的其他皇室及貴族子弟相處,只混了個下級教師證書就畢業了。
游蕩了兩年,他被家裡強行送進軍隊,作為騎兵中尉在第1“奧托大公”槍騎兵團服役,在服役期間,他發覺自己對軍事還算有興趣,於是,1905年,他開始接受系統的軍事教育,不過這個時侯他已經轉到了第7龍騎兵團,因為該團當時駐地是波西米亞的比林,該地設有隨營初等士官學校。1906年10月,他完成初等士官培訓後晉升上尉,然後離開軍隊去布拉格大學讀書去了,一直到1908年夏才又回到軍隊服役。
1906年,他父親去世,他被皇室事務管理局通知,因為他的伯父,斐迪南大公的婚配很忤逆皇帝的意志,妻子索菲婭出身太低微,所以,斐迪南大公的子嗣將不能繼承皇位,因此,他,卡爾,就是斐迪南之後的皇位繼承人。
應該說,聽到這個消息卡爾說不上有什麼開心的,開玩笑,皇伯祖還在位呢,不知道是不是修煉了什麼神功,都快成人瑞了,還不知道能蹦達多久呢,然後還有那位年富力強的伯父,皇位,估計還要等百八十年吧。
1911年,卡爾混到了外交部,從1911到1913年,他和他那位皇儲伯父斐迪南大公走得很近,經常發出一些:“我繼位了要改革,要避免參與歐洲大戰,要和平,求發展,給波西米亞自治權…”等等政治言論,當然發言的都是他的皇儲伯父,他不過是在一旁敲邊鼓作贊賞狀而已。
1914年,斐迪南大公夫婦被暗殺,根據哈布斯堡家法“ex lege”,卡爾大公正式成為皇儲,回想那位和他相處甚歡,政治見解一致的伯父,卡爾真不知道是悲是喜。
作為皇儲,他是最高統帥部的當然成員,然而他卻主動要求去野戰部隊,這主要是他經常和那位實際上主持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參謀總長霍申道夫男爵衝突的結果。作為第20軍的軍長,他參加了東線,意大利戰線和入侵羅馬尼亞的作戰行動,是皇室中少數知道前線實際情況的比較有經驗的野戰軍官。
1916年10月,正在羅馬尼亞前線的他被召回維也納,因為老皇帝已經病入膏肓,11月老皇帝去世,卡爾正式加冕為:奧地利皇帝卡爾一世,匈牙利國王卡羅利四世,波西米亞國王卡爾三世,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達爾瑪提亞國王卡爾四世,奧地利大公,特蘭西瓦尼亞大侯爵,哈布斯堡和呂堡伯爵,哈布斯堡家族族長。
卡爾繼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查後勤,作為前線將領,他對前線後勤的糟糕是深有感受的,清查結果讓他簡直想哭。
自1915年4月1日至1916年3月31日,奧匈總共向前線部隊輸運了如下非武器彈藥物資:
262萬件軍上裝
298萬條軍褲
133萬件大衣
395萬雙靴子
13萬4千條子彈帶
44萬7千個背包
66萬5千頂帳篷
12萬5千支工兵鏟
在同一時期,奧匈的前線兵力在270萬左右,考慮到軍裝和軍褲靴子的磨損速度,上述物資根本無法滿足這支可憐軍隊的消耗,實質上,百分制30的部隊沒有軍上裝,百分之25的部隊沒有軍褲,百分之65的部隊沒有大衣,百分之27的部隊沒有靴子。這造成了奧匈軍隊中五花八門的穿著的出現,地方自衛隊的藍制服,甚至家裡稍來的平民大衣,橡皮套鞋被士氣低落的士兵胡亂套在身上御寒,使得一些部隊看起來如同一支乞丐大軍一般,十分滑稽可笑。
卡爾一世無奈之下,開始試圖尋找退出戰爭的辦法。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11-3 18:14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11-3 18:13:05 | 顯示全部樓層

已更新第二十六話,但文章的連載還未完結的。
故本人先留位置給此文的後續。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12 06:55 , Processed in 0.0179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