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923|回覆: 2

[轉貼] 司馬師 --- 具備賢君的條件

[複製鏈接]

皇族宗室

威望30
聖眷476
銀兩23390

381

主題

5422

回帖

7962

積分

爵位和碩賢親王
榮銜
官職
兼職
身份
旗籍鑲藍旗
配偶
發表於 2009-4-13 13: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師,字子元,生於赤壁之戰發生時的208年,為魏國太傅司馬懿之長子,母親張春華,在魏國官至大將軍,曾幫助父親發動政變,誅曹爽,力拒東吳太傅諸葛恪來犯,又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在255年不幸因眼疾逝世,享年48歲。在晉朝建立後,被追封為景帝,廟號世宗。司馬師一生最令人有興趣的,是其忠奸之迷,究竟他是忠於魏,還是為其親人篡魏鋪路?在這點,本人不予評論,因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究竟司馬師是否傑出帝王之才?在分析之前,先看看何晏對他的評價:「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足見司馬師是具備才能的。

可能大家覺得,以一名生平從未做過皇帝的人,是很難評論他有否當皇帝的才能,本人卻持相反想法。綜觀古代賢君的所作所為,本人歸立出一名賢君所需要的條件:孝、智、臨危不亂、願意聆聽大臣意見、提拔和善用人才、勇於承認錯誤、選擇正確的繼承人。下面,本人將會為大家續點分析司馬師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自古以來, 孝這原則, 不單是皇帝, 連一個普通的平民也要具備的,可是偏偏出了一個弒父奪位的楊廣,他的下場,便是做了一個亡國君。“百以孝為先”,這句話說得倒沒錯。孝是一種美德,那麼司馬師是否具備呢?“宣穆皇后崩,居喪以至孝聞。”這是晉書景帝傳的記載,司馬師在他母親張春華逝世後,便“居喪以至孝聞”,足證他的孝。而從晉書后妃列傳的記載,又可以找到司馬師孝順的證據:“帝曰:「老物可憎,何煩出也!」後慚恚不食,將自殺,諸子亦不食。“張春華在受到司馬懿的侮辱後要自殺,司馬師也跟著他母親,孝順之心盡現。

古代所有賢君,都有過人才智。皇太極想出反間計、秦始皇統一中國、漢武帝降匈奴,全都是智慧的表現。司馬師之智,可謂繼承了他的父親。他一生有不少次都顯示了他過人的才智。先是誅曹爽的政變:“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司馬師一早為他父親發動政變做好準備,替他父親培養了三千死士,又沒有給曹爽跟他的黨羽發現,最後幫助父親發動政變成功,司馬師真有他一套。
在東吳諸葛恪攻魏一役,司馬師也顯出了他的才智。“帝曰:「諸葛恪新得政於吳,欲徼一時之利,並兵合肥,以冀萬一,不暇復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則用兵眾,少戍則不足以禦寇。」”司馬師首先預計到諸葛恪會進攻合肥,並成功在合肥佈陣防禦,成功死守。之後司馬師又吩咐諸將建築高壘防禦,以便反攻:“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鋒未易當。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諸將高壘以弊之。”最後不但成功防守,還取得了大捷,殺敵軍萬多人。
而在夏侯玄,張緝,李豐等人發動政變失敗後,司馬師誅殺了夏侯玄和張緝。司馬師再次發揮了他的智慧,他深明殺了張皇後的父親張緝會令皇帝曹芳不悅,於是先發制人廢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
最後在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一事上,司馬師也運用了他的智慧:“將請進軍攻其城,帝曰:「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將士本無反志。且儉、欽欲蹈縱橫之跡,習儀秦之說,謂遠近必應。而事起之日,淮北不從,史招、李績前後瓦解。內乖外叛,自知必敗,困獸思鬥,速戰更合其志。雖雲必克,傷人亦多。且儉等欺誑將士,詭變萬端,小與持久,詐情自露,此不戰而克之也。」”司馬師首先看到敵軍的弊病,所謂知自知彼,百戰百勝,司馬師已經打下了勝利的基礎。“既謀而行,三噪而欽不能應,鴦退,相與引而東。帝謂諸將曰:「欽走矣。」命發銳軍以追之。諸將皆曰:「欽舊將,鴦少而銳,引軍內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帝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鴦三鼓,欽不應,其勢已屈,不走何待?」“之後司馬師又發現了文欽之子文鴦三鼓之後,文欽沒有回應,斷定文欽軍大勢已去,並發動追兵,最後取得了勝利,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

臨危不亂

一名賢君必須時刻保持冷靜,就算是遇到危急的事也不要慌張,看看康熙殺鼇拜便可見一斑。這種特質司馬師也有。在發動政變誅曹爽前,景帝傳便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文帝就是司馬昭。這段文字清楚說明瞭兩兄弟在政變前的反應:司馬師像平時一樣,他的弟弟司馬昭卻不能冷靜下來,好一個臨危不亂的直接例子。景帝傳直接記載司馬師的冷靜,只有這句。然而,間接的,卻有很多。抵抗東吳諸葛恪、廢曹芳、平定叛亂等,司馬師都能把事情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足見其心理質素極好。

願意聆聽大臣意見
昔日周武王伐商成功,主要是聆聽呂望的策略;唐朝太宗的貞觀之治,也是因為願意聆聽魏征、房玄齡等人的意見。司馬師在防守吳蜀聯軍跟平亂時也有聆聽到大臣的意見。先在諸葛恪攻魏時,薑維也派兵支援,那時司馬師便向虞松請教:“大將軍師問於虞松曰:「今東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諸將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亞夫堅壁昌邑而吳、楚自敗,事有似弱而強,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銳眾,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戰耳。若攻城不拔,請戰不可,師老眾疲,勢將自走,諸將之不徑進,乃公之利也。薑維有重兵而縣軍應恪,投食我麥,非深根之寇也。且謂我並力於東,西方必虛,是以徑進。今若使關中諸軍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將走矣。」師曰:「善!」”司馬師聽到這意見後,便派郭淮、陳泰解狄道之圍,成功瓦解一次攻勢。而在平亂一事,司馬師也有聽取意見。那時由於他的眼疾越來越嚴重,還沒有決定是否親自出征,尚書傅嘏便諫:“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易當也。若諸將戰有利鈍,大勢一失,則公事敗矣。”司馬師為防“大勢一失”,便聽從傅嘏的意見,親自帶兵。其後他有問計於光祿勳鄭袤:“袤曰:「毌丘儉好謀而不達事情,文欽勇而無算。今大軍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銳而不能固,宜深溝高壘以挫其氣,此亞夫之長策也。」師稱善。”司馬師聽從鄭袤意見,建高壘防叛軍。又聽取荊州刺史王基的意見:“軍宜速進據南頓,南頓有大邸閣,計足軍人四十日糧。保堅城,因積穀,先人有奪人之心,此平賊之要也。”命令大軍佔據南頓,以足夠的糧食應付戰爭。司馬師多次聽取其他大臣的意見,難怪在防守吳蜀聯軍跟平亂都取得彪炳成績。

提拔、善用人才

一個國家有足夠的人才才能興盛,皇帝能否提拔和善用人才成為關鍵。劉備三顧草蘆、周文王求軍師,也是為了國家強盛。根據景帝傳記載,司馬師一生提拔了非常多的人才:“命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盧毓、李豐裳選舉,傅嘏、虞松參計謀,鐘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四海傾注,朝野肅然。”以上的所提拔和用的人,雖然有諸葛誕、毌丘儉叛、也有夏侯玄、張緝被誅殺,但當看到傅嘏、虞松、王基等人在戰爭時定向謀略、鐘會、鄧艾為平蜀功臣,以上司馬師所提拔和用的人才,也可以算是一種成功。

勇於承認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皇帝也是人,當然也有錯,但能否承認錯誤,又是令一回事了。漢武帝下輪台罪己詔,自我反省,為他昏庸的晚年贏回不少分數。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司馬師曾經兩度勇於認錯。第一次是對吳戰爭時:“王昶、毌丘儉聞東軍敗,各燒屯走。朝議欲貶黜諸將,大將軍師曰:「我不聽公休,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第二次是討胡:“是歲,雍州刺史陳泰求敕並州並力討胡,師從之。未集,而雁門、新興二郡胡以遠役,遂驚反。師又謝朝士曰:「此我過也,非陳雍州之責!」”司馬師兩度認錯,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連習鑿齒也評論:“司馬大將軍引二敗以為己過,過消而業隆,可謂智矣。若乃諱敗推過,歸咎萬物,常執其功而隱其喪,上下離心,賢愚解體,謬之甚矣!君人者,苟統斯理而以禦國,行失而名揚,兵挫而戰勝,雖百敗可也,況於再乎!”由此可見司馬師勇於認錯是何等重要。

選擇正確的繼承人

選擇正確的繼承人,這往往是最難的一環。同屬三國的劉備,選了一個平庸的劉樿,孫權更在選繼承人一事弄得孫家元氣大傷,足證選擇正確繼承人的重要性。司馬師在臨死前,把兵權給了弟弟司馬昭,以免大權旁落,事實證明他是成功的,並位姪兒司馬炎篡魏打下重要的基礎。但從那時看,司馬師選繼承人卻不太容易,司馬懿有九子,而司馬師由於他自己沒有兒子,只能在其餘八個弟弟上作出選擇。就讓我們看看除了司馬昭其餘七人的情況:三子司馬肜,”清修恭慎,無他才能”,不是材料;四子司馬亮“少清警有才用”;五子司馬伷,“早有才望”;六子司馬京,已死;七子司馬駿,“年五六歲能書疏,諷誦經籍,見者奇之。”,才能是肯定有的;八子司馬榦” 有篤疾,性理不恆,而頗清虛靜退,簡於情慾”,不是大將之才;九子司馬倫,“倫素庸下,無智策”,又不是大將。除了司馬昭,論才能只有司馬亮,司馬伷,司馬駿可以繼承他。在此,司馬師睿智地考慮到經驗這問題,除了司馬昭,其餘三人都沒有征戰經驗,司馬伷、司馬駿更分別只有二十八和二十三歲,還沒有達到老謀深算的地步。於是,司馬師決定選擇多年來跟他南征北伐的司馬昭,間接幫助司馬炎統一天下。選擇司馬昭,是正確的決定。

總括來說,看司馬師一生,孝、智、臨危不亂、願意聆聽大臣意見、提拔和善用人才、勇於承認錯誤、選擇正確的繼承人這些條件都已經達到了,只可惜天意難違,司馬師只活了四十八歲,再加上其父司馬懿有“不受丞相相國九命之禮”的忠義之舉,為了不辱父親英名,司馬師做不成皇帝,更沒有機會把他具備賢君的特質更加以發揮。如果晉朝第一任皇帝是他而不是司馬炎,相信八王之亂不會發生,西晉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但這一切,都是題外話了。

參考資料:晉書景帝傳,晉書后妃上傳,晉書宣五王傳, 晉書汝南文成王亮傳,晉書趙王倫傳,資治通鑒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4-13 20:44: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錯,司馬師具備賢君的條件,但具備這些條件,並不等於可以成為一個賢君。
一個賢君在坐上權力最高的位子與未坐上去時,這是有很大的分別。
王莾、楊廣這些人在未坐上這個位子時候,他們的表現怎樣????
誰敢說他們不具備賢君的條件???
為什麼會變質???請大家想一想。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皇族宗室

威望30
聖眷476
銀兩23390

381

主題

5422

回帖

7962

積分

爵位和碩賢親王
榮銜
官職
兼職
身份
旗籍鑲藍旗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4-13 21: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句說話:
權力使人腐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7 13:13 , Processed in 0.0152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