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84|回覆: 9

[轉貼] 「一戰」奧匈帝國軍隊架構大全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6-26 19: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資料來自http://www.ccthere.com/thread/1708785/1#C1708785

一直以來,對一戰的研究不如對二戰的研究那麼火熱,而在一戰研究中,也主要偏重於德英法俄美等國,對於自始至終,參與了戰爭,其王儲被暗殺事件更是戰爭導火索的中歐強國奧匈帝國,中文論述不是很多,筆者不才,試圖盡自己努力,彌補一二。

第一部分:奧匈帝國軍隊的組織構成
      所謂“奧匈帝國”,實質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對於現代民族主義興起的一種無奈的讓步而已。在中世紀,民族感不強的時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統治著一大堆領地,從萊茵河畔直到西烏克蘭,皇室用一大串諸如“國王,親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領主稱號,統轄這片廣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著的民族各異的臣民們。這種中世紀的統治結構,甚至在17世紀就已經不合時宜了,法,英,普等單一民族君主國的興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拿破侖戰爭期間,皇室失去了一直裝點門面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不得不改稱奧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連奧地利帝國也要維持不下去了,隨著帝國在意大利對法國和在波希米亞對普魯士的接連兩次戰敗,一度被壓制的民族解放運動又再度洶湧澎湃起來,皇室為了拉攏自特蕾莎女皇時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貴族,不得不於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權,這就是所謂“奧匈二元制君主國”的由來,簡稱“奧匈帝國”,其正式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斯蒂芬的王冠領地”,這依然是一個中世紀與近代的混合體系,所以,筆者倒是認為,所謂“二元君主國”,雖然一般而言,是指奧,匈兩個地理部分而構成共主聯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義,然而從深層次來說,更是對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政治結構和現代政治結構的混合情況的極為契合地描述。


      實質上,隨著薩多瓦的戰敗,帝國恢復在德意志區域的影響力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後,帝國開始努力向東南巴爾干方面擴展影響力,企圖攫取土耳其退出東歐後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前土耳其占領地區,這就使得帝國和其幾個世紀以來的親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護者和老大哥自詡的俄國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綁到德國的戰車上,來對抗強大的沙皇。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開,帝國在19世紀的最後30年中出現了回光返照,以致到了戰前,帝國居然依靠著廣闊的領土(歐洲第二),龐大的人口(5200萬,歐洲第三)和不弱的工業實力(特別是軍事工業),顯得似乎還是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之一。正是這種幻覺,還有對德國保證的堅信,使帝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爭中,然後被戰爭擊得粉碎。

      帝國的軍事官僚隊伍並不缺乏人才,薩多瓦的戰敗,反倒使帝國迅速吸收了其原來的敵人,現在的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大規模動員體系。
      反映到具體軍事部署上,則是將原來作為後備軍使用的“地方防衛軍”(Landwehr)升格到正規軍的位置,而由於該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時開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地方防衛軍”(Honved)。

因此,到了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

帝國國防軍(Bewaffnete Macht 或 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 Koenigliche Landwehr,這裡的皇,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Honved),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於正規野戰部隊。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於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然而實質上,由於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於君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後,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後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於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個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築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     
      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扎或者預計總動員後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軍事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
軍事建築部:負責軍事建築事務。
經理部:負責後勤和軍事經濟事務。
輔助部隊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於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依瑪姆,當然由於帝國沒有信奉佛教的民族,所有沒有設立隨軍和尚)

[ 本帖最後由 索額圖 於 2009-6-26 20:11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帝國國防軍的作戰團按照其作戰指揮語言的不同,分為奧地利(德意志)團和匈牙利團兩種。

      這種粗疏的劃分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帝國民族眾多,語言混雜,一個軍官不可能通曉帝國所有20余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人能夠說全這些語言,不愧為帝國統一像征和聯結紐帶呀)。

      於是,只要是從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士兵,一概分入使用德語為指揮語言的奧地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波希米亞人或者意大利人;從帝國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兵一概分入使用匈牙利語為指揮語言的匈牙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克羅地亞人或者斯洛文尼亞人。這種情況到總動員後更加惡化,大批操各種語言的農民被填入軍隊中,發展到最後,甚至到了連排長也無法讓他自己到處搜羅來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全部聽懂他發令的地步,整個基層作戰指揮趨於瓦解,整個帝國國防軍,預期中的帝國主力部隊變成了一頭患有神經末梢麻痹絕症的龐大怪獸,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更遑論作戰了。

      這種情況在地方防衛部隊中反而要好得多,這些部隊士兵大多來自本鄉本土,下級指揮官就是當地人,語言問題不嚴重,因此到了戰爭後期,地方防衛軍的戰績明顯好於帝國國防軍。戰爭後期,估計是吸取了這種經驗,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被劃分為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方防衛軍。其實,早在1868年,根據適用於克羅地亞的“小平權法案”(相對於適用於匈牙利的“大平權法案”,根據該法案匈牙利取得了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克羅地亞語就已經成為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中的克羅地亞單位的指揮和勤務語言。

      由於戰績不佳,再加經戰爭檢驗顯得不合時宜,不符合實戰需要,到了1915年,帝國戰爭部取消了所有部隊的歷史性榮譽稱號和附屬標志,直接按照編號來稱呼部隊。

      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帝國國防軍的各團經常調換駐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防軍士兵和當地居民建立過於深厚的友好關系,使得發生叛亂的時候無法放手鎮壓這一政治考慮,這也是由帝國國防軍的角色決定的,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它是直屬於皇帝的機動性打擊力量,這一點,在總動員前更加明顯,由出生於效忠哈布斯堡皇室的貴族階層的軍官們和基本上出生於同樣效忠皇室的下級公務員階層的士官們所指揮的帝國國防軍,不僅僅是威懾民變的力量,根據從來沒有公開表述但是私下心照不宣的官方看法,它更是威懾作為其補充力量使用的地方防衛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處於不穩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這些部隊由心懷不滿的當地人組成,由具有分離主義傾向的鄉紳們指揮,被看作是對於帝國政府的一種超過民變的威脅,因為他們擁有組織和武器,而且是合法的。

      這也是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體制應付現代民族國家間戰爭的一種無奈的折中反應。和中世紀的皇家雇佣兵戰爭不同,現代民族國家間的戰爭要求動員大批國民參戰,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不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奧匈帝國將被敵人潮水般湧來的服普遍義務兵役的部隊人海所淹沒,所以必須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建立自己的後備和預備部隊,可是,這些部隊的忠誠卻由於沒有民族認同感的維系而十分脆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動員淹沒的是帝國國防軍而不是被認為不穩,被視為威脅的地方防衛軍。總動員令下達後,大批的帝國臣民們被補充進帝國國防軍,使帝國國防軍從30萬膨脹到近200萬,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那些由於長期培養而效忠皇室的貴族軍官和下級士官以及常備軍士兵被動員部隊的人海所淹沒,成為孤島,大量被由出身於具有分離情緒的民族的士兵所充斥的部隊迅速喪失戰鬥力,拒戰,投降和嘩變稱為家常便飯,只有那些是由來自上下奧地利地區和匈牙利馬扎爾地區的士兵組成並且補充的部隊才具備水准之上的戰鬥力,其他部隊不嘩變就是謝天謝地了。

      與帝國國防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防衛軍,這些為了保衛本鄉本土而戰的部隊經常死戰到底,成為戰爭後期帝國陸軍的支柱,其代表就是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他們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一部分,是蒂羅爾(奧-意)邊境地區的地方部隊,在戰前僅有四個團建制,在意大利對奧宣戰後的邊境戰役中,這只小部隊堅守奧意邊境,遲滯意大利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地步兵和龐大得和自己不成比例(150:1)的意大利主力部隊的進攻,為奧匈大部隊和德國援兵南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若不然,奧匈在1915年就崩潰了,因此,卡爾一世繼位後,賜予蒂羅爾射手部隊“皇家射手部隊”榮譽稱號。


      然而地方防衛軍畢竟不是帝國主力部隊,對其部署和使用頗多法律限制,例如上述的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就被蒂羅爾州議會明確限定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鬥,因此在後來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中,該部隊一度袖手旁觀,直到帝國戰爭部曲解引申了法律條文,宣稱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是屬於“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鬥”,才得以調動其參戰。
由此可見,雖然地方防衛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卻只能進行防御作戰,或者小縱深的進攻作戰。

      奧匈帝國的動員和整補體制和德國不同,它沒有設立和每個團同一編號的補充團來負責該團的兵力補充,而是采用了以預備軍,補充營,補充區和“地方後備隊”四者相結合的復雜體制。

      奧匈兵役法規定,所有身體健康的男性青年必須服普遍義務兵役,年滿21周歲的健康男性經由征兵局挑選和分配,在帝國國防軍部隊服現役3年,然後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7年,然後在地方防衛軍中再服現役2年,或者在地方防衛軍中服為期10年的“替代性預備役”(每年服役數星期)。在帝國國防軍中服現役期滿的士兵可以繼續服為期一年的志願兵役,服志願兵役期間有工資和入讀隨營初等軍校的機會,技術部隊和海軍鼓勵服志願兵役。其他所有未被征入國防軍,預備軍和地方防衛軍的年滿19周歲,不滿43周歲的男子,必須在地方後備隊服後備役。
      和德國的地方防衛軍是預備役不同,奧匈的地方防衛軍是現役。
      
  奧匈動員計劃是,動員令下達後,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的男子立即轉入帝國國防軍現役,服地方防衛軍替代性預備役的士兵轉入地方防衛軍現役,地方後備隊的後備人員則集中訓練,負責整補戰時兵力損失。

      動員期間,奧匈帝國國防軍建立的新部隊較少,主要是使用預備軍人員填充各現有部隊,主要是各部隊不滿員部分和某些團下屬的補充營。該營擁有全部軍官,大部分士官和少量士兵,動員令下達後的兵力展開期,該營被用預備軍人員填滿後,大部分跟隨該團作戰,少部分則編成新團。每個團將補充營填滿投入戰鬥後,立刻建立新的補充營,用來接收和訓練後方補充來的新兵,這些動員後新建的補充營留駐團的原駐地,由其團所屬的補充區所屬的地方後備隊人員進行補充,通常是完成訓練後立刻成建制加入原所屬團作戰並且再建立新的補充營,戰時最高記錄是有一個帝國國防軍的匈牙利團使用過20個補充營,如果算上它在動員前所擁有的4個營的話,再假設該團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擁有4個營(就算滿員),則該團也整個打光過5次了,這說明奧匈軍隊的戰損之巨大簡直不可思議。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14:32 | 顯示全部樓層
戰前,奧匈的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步兵部隊如下:
62個奧地利步兵團
40個匈牙利步兵團
4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步兵團(1908年帝國新吞並的地區,為了這個地區,賠上了王儲,甚至整個帝國)
28個戰地獵兵營(什麼是戰地獵兵以後介紹)
1個波黑戰地獵兵營
4個蒂羅爾獵兵團(注意,這是屬於帝國國防軍的部隊,和上文提到過的,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不是一支部隊)。
具體步兵團的建制如下:
團部,4個野戰步兵營,16個野戰步兵連。
團部:
一名上校擔任團長,一名校級軍官擔任參謀長,3到5名尉官擔任參謀,一名副團長,一名團工兵主任,一名團主計官,四名主計官助手,一名團軍需官,一名團修械主任,一名團營房管理主任,一名團軍樂隊長,一名團軍醫主任,四名高級軍醫,一名團部軍士長,四名團部勤務下士。
四名營長(中校或少校),四名副營長,一名團神職軍官及其助手,號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兩名學兵。
團部一共:21名軍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個連長都是上尉,同時每連都有一個連軍士長,副連長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長是准尉。
除去團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軍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團的補充營建制如下:

1名少校營長,2名補充區征兵官,1名高級軍醫,一名主計官,3名中士級主計官助手,1名軍需官,1名營參謀長,4名中尉(未來的連長),4名中士(未來的連軍士長),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訓練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軍官配發軍刀,軍刀長82釐米,雙面開血槽,單面開鋒,用於指揮發令,也可以用於近身搏鬥。主計官,參謀長和團軍樂隊長配發禮儀性M1863式軍刀,不開鋒,長65.8釐米,不能用來搏鬥。
工兵官,號手和司機等配發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槍手和神槍軍官可以佩戴“射手標志”。
各團都擁有自己的團旗,作為本團的標志。

和步兵部隊一樣,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也分屬於三支軍隊,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

其中,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實力最強,下屬兵種最齊全。

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又可以劃分為:
國防軍野戰炮兵部隊
國防軍要塞炮兵部隊
國防軍山地炮兵部隊
國防軍炮兵技術支援部隊
國防軍炮兵訓練隊
其中,國防炮兵兵力如下:
42個野戰加農炮團
14個野戰榴彈炮師(營級建制)
11個乘騎炮兵師(營級)
14個重榴彈炮師(營級)
11個山地炮兵團
6個要塞炮兵團
10個獨立要塞守備炮兵營
在炮兵部隊和運輸部隊中,“師”這個編制是一個營級建制。

每個師屬野戰炮兵團都包含有一個補充營,其功能和步兵團的補充營一樣。同時每個野戰炮兵團還含有一個基干彈藥隊,該隊僅有2名軍官9名士兵,也是一個等待在動員後使用預備役人員填充的單位。
一個擁有四個炮兵連的野戰炮兵團,總共擁有16名軍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團要龐大得多,采用3營12連建制,總共54名軍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術支援部隊,主要負責維修大炮,為炮兵構築工事,設立觀察哨,建立彈藥堆積點,提供警衛等任務,一身而兼任技術工兵,戰地工兵,偵察兵和輕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隊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於炮兵技術支援部隊是技術兵種,因此設立隨軍炮兵工程師職務,其中隨軍炮兵總工程師是少將軍銜,高級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師是上校軍銜,
炮兵軍官和士兵都裝備左輪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軍官另裝備騎兵軍刀。
野戰炮兵部隊本身的警戒兵和為野戰炮兵部隊提供警戒勤務的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的士兵裝備不帶刺刀的步槍。
要塞炮兵的輕步兵則裝備帶刺刀的步槍。

炮兵的軍帽上帶有炮兵穗,然而這是只有和平時期才使用的裝飾性穗帶,戰爭時期,炮兵統一佩戴圓筒式軟布帶沿戰鬥帽。
戰爭開始的時候,奧匈炮兵儲存了大量彈藥,但是卻只儲存了少量的備用大炮,根據不知道哪個蠢人提出的理論,大炮在未來的戰爭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的,更糟糕的是,奧匈最大的兵工廠,斯科達兵工廠雖然產能還有富余,卻沒有儲存原材料,結果戰爭開始後,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兵工廠生產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盡。接下來,奧匈炮兵在俄羅斯和巴爾干的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使得奧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意大利參戰的時候近乎枯竭,以致於幾乎不能在意大利前線上部署一門大炮的地步。帝國戰爭部瘋狂地搜羅一切還能打響的重火器來裝備它的炮兵部隊,那些沒有制退復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發到部隊,甚至一門1861年生產的65毫米銅制山地加農炮也被拉到了前線。近300名俄羅斯戰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爾卑斯山Ortler峰。

要塞炮兵的處境要好的多,擁有要塞保護的要塞炮兵損失不大,以帝國國防軍第1要塞炮兵團為例,該團的第1營擁有2門305毫米重迫擊炮和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三個炮兵營各擁有1門240毫米重迫擊炮和3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還擁有一個營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到1915年秋還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團則在1915年補充了一個補充營,該營擁有一門恐怖的420毫米榴彈炮,這是德國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團又改編成重炮團。
奧匈軍的火炮技術標准如下:
加農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噴焰長度達到炮長的百分之10
重迫擊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噴焰達炮高百分之70
榴彈炮:10至16倍身管。
型號:
M61加農炮,120毫米口徑,M61加農炮,150毫米口徑,M95加農炮,180毫米口徑。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78,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80,150毫米口徑裝甲迫擊炮M80,90毫米口徑加農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P,15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和M99,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徑突擊榴彈炮M9,24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11,38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6,350毫米口徑海軍炮L/45M15,42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4。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奧匈帝國的騎兵部隊也是分別隸屬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防衛軍。騎兵團分為三種: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然而實質上,到了開戰的時候,這三種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有區別,這些名字上的區別僅僅是一種歷史遺跡而已,就如同帝國本身就是歷史遺跡一般。
帝國國防軍擁有16個驃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士兵都是來自帝國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卻並不都是匈牙利人,還包含克羅地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斯洛伐克人。

驃騎兵團標准建制為2營6中隊,全團軍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騎馬950匹,挽馬16匹。
到了1916年,由於戰馬的奇缺,所有驃騎兵團改為“驃騎兵射手團”,實質上就是步兵團。
驃騎兵戴硬制圓筒形狀軍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掛穗帶,帽頂部帶有衝天穗,硬質帽檐。
驃騎兵制服稱為“阿提拉”制服,據說是為了紀念匈牙利人偉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後裔還有爭論),它的著名特點就是制服的前胸帶有5排左右對稱的扣子,扣子之間用長穗帶呈蝴蝶狀纏繞。
各團以制服顏色,軍帽衝天穗顏色和制服扣子穗帶顏色互相區別,後面詳細介紹到團的時候再分別介紹。

驃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驃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0個槍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槍騎兵都是從奧屬波蘭地區征募來的,其編制和驃騎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

槍騎兵戴頂部帶有一個小的波蘭四角帽圖形裝飾的頭盔,制服正面帶有一大塊傳統的槍騎兵制服飾布,飾布呈梯形,起於兩肩,收於腰部,飾布顏色各團不同。一直到現在,英軍中的槍騎兵團盡管已經改作步兵或者機械化步兵團,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仍然穿這種制服。
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5個龍騎兵團,全部是從上下奧地利區域和波希米亞地區招募,龍騎兵團的編制同驃騎兵和槍騎兵。
龍騎兵頭盔的頂飾同古希腊頭盔,是一種拱橋狀飾物,但是一般不帶有流蘇。
龍騎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樣,但是佩戴本團識別標志。
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所屬的共41個騎兵團,在戰時全部集中編成騎兵旅和騎兵師使用,這和地方防衛軍所屬的騎兵團不同,地方防衛軍所屬騎兵團都被分拆到步兵師去當師屬騎兵使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17:07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介紹奧匈的戰地獵兵部隊。
所謂戰地獵兵部隊,和德國將獵兵作為憲兵使用不同,奧匈的戰地獵兵部隊其實就是輕步兵部隊,由於傳統上這些部隊的士兵都是招募自獵人,所以有此名字。
和普通步兵不同,戰地獵兵部隊要求具備深入敵後,游擊作戰,不依賴重火器支援,不參與大兵團作戰等任務。
同時,部分戰地獵兵部隊世紀上是山地輕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從傳統的山民中招募,爬山涉水習慣成自然地如履平地,由於經常打獵而槍法出色,而且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執行山地滲透,襲擾等任務的不可多得的優秀部隊。
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29個獨立戰地獵兵營,和4個蒂羅爾獵兵團,這四個團和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4個團共同構成帝國的山地部隊,不過,當意大利宣戰的時候,屬於國防軍的4個蒂羅爾獵兵團卻在巴爾干戰線作戰。

帝國國防軍還擁有4個波黑步兵團,這些團身著藍色制服,頭戴紅色土耳其無檐帽(所謂菲茲帽),配備隨軍牧師(針對東正教徒)和隨軍依瑪姆(針對伊斯蘭教徒)。

自1878年開始,帝國就占領了波黑,當然,在名義上這兩個省仍然是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1882年,帝國戰爭部正式將波黑劃分為4個補充區(薩拉熱窩,巴尼亞盧卡,多倫亞圖茲拉和莫斯塔爾),和帝國其他的隸屬於各軍管區的補充區不同,這四個補充區直屬帝國總參謀部。帝國國防軍首先在四個補充區各征召了一個基干連,然後於1885年將連擴展成營,1889年又把營擴展成兩個營,1892年再度將每個營擴編成兩個營,這個時候,四個團所需的16個營就全部構建完成了。1894年,建立團部和補充營後,4個波黑步兵團構建完成。1903年,帝國戰爭部從整個波黑地區不分補充區征募了一個戰地獵兵營。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奧匈戰地工兵部隊,這支部隊是1912年才新建的部隊,在1912年前,戰地工兵勤務由後勤部隊承擔。

1912年,為了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奧匈將戰地工兵從後勤部隊中分離出來,將總共15後後勤營擴充成14個戰地工兵營和8個後勤營。由於奧匈炮兵有自己的技術支援勤務部隊負擔戰地工兵任務,實質上奧匈的戰地工兵僅僅負責步兵部隊的戰地工兵勤務。
奧匈的戰地工兵配備工兵鏟,騎兵卡賓槍和工兵刀,軍官配備戰鬥軍刀和軍用左輪手槍。

奧匈的戰地工兵為紅色領章,領花為皇冠下交叉的一對鐵錘,像征其任務。

很有趣的是,戰爭爆發的時候,幾乎全部的戰地工兵部隊都在匈牙利腹地救災,那裡於1914年夏發生了大範圍的水災,以致當剛剛開戰的時候,預定對塞爾維亞作戰的奧匈“巴爾干集團軍群”居然沒有一個戰地工兵部隊,導致集團軍群部隊在渡過奧塞邊境界河的時候,連個浮橋都建不起來,只得捆扎木筏渡河,這造成了渡河時的極大混亂,沒有舵的木筏上站滿了士兵,被湍急的河水衝得在河中團團亂轉,互相碰撞。本來編入巴爾干集團軍群的部隊就都是二流部隊,雖然都是來自匈牙利的部隊,然而民族卻分屬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烏克蘭,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語言不通,溝通不便,相互間為了爭搶木筏或者因為木筏碰撞甚至互相射擊,再加上渡口處塞軍設防嚴密,機槍火力熾烈,導致奧匈軍渡河傷亡極大,竟無法搶占一處渡口。後來還是倚仗優勢炮兵火力,摧毀塞軍對渡口的布防之後,才勉強渡河成功。

作為基干部隊的奧匈戰地工兵部隊,開戰後基本上是每個軍分到一個營作為軍直部隊使用。他們並不負責普通工事的修築,而是負責架橋,修築公路和鐵路,修築要塞化永備工事。作為技術部隊,他們表現很好,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這和奧匈的鐵道兵形成巨大的對比。
奧匈在開戰前擁有4個運輸師,其中包含大車運輸隊和鐵路運輸隊。其鐵路運輸隊效能之低下簡直讓人慘不忍睹。民用火車最大單列掛載量為100節,而軍列卻只敢掛50節。戰前帝國耗費巨資修築了6條穿越喀爾巴纖山的鐵路,通向加利西亞行省(奧屬波蘭),因為這裡是預定對俄作戰的兵力集結地,從這裡出發可以威脅到俄屬波蘭的側翼地區。然而開戰後,軍列向加利西亞的人員和物資輸送量,居然只能達到同等數量的民用火車的三分之一。幸好俄國人的鐵路同樣糟糕,居然不修支線,俄軍乘火車到達俄屬波蘭的華沙後,需要步行前往邊境的兵力集結區,而且俄國人還要履行對法國的承諾,將大部分兵力用於對東普魯士的進攻。如若不然的話,1914年冬加利西亞就丟定了。盡管如此,1914年冬,俄軍仍然占領了部分加利西亞,將40萬奧軍包圍在普米熱爾要塞,並威脅喀爾巴纖山口。

要是俄軍突入喀爾巴纖山口,那麼前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匈牙利平原了,將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俄軍的進攻。
關鍵時刻,又是地方防衛軍力挽狂瀾。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在從地方後備隊中補充了一批中年人之後(帝國國防軍有補充優先權),守住了喀爾巴纖山口。幾個全部由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的團和輔助部隊構成的師和新建旅倚仗天險,擋住了俄軍。
和鐵道運輸隊相比起來,馬拉大車運輸隊的運輸效能要高得多,他們似乎更加適合在東歐那泥濘的道路上行進,然而,這也僅僅是相對而言,實質上,在整個戰爭期間,奧匈軍的後勤運輸就從來沒有滿足過前線部隊的需要過。

這當然不完全是運輸的關系,也有戰前計劃不周的緣故。帝國戰爭部可以說用了近40年來准備這場戰爭,然而其效能是低下的,工作是無能的,准備是混亂的。14年夏季,總動員令發布後,帝國戰爭部赫然發現,自己居然沒有足夠的制服來滿足征集來的近250萬部隊,至少有一個完全由補充營新編成的旅完全穿著老百姓的衣服,只是在手臂上捆了條褐色的帶子來表示自己是軍人;而1915年的補充兵則沒有靴子穿,他們不得不自己到市場去購買靴子,當然,大部分人沒有買到靴子,只能穿著各式各樣的鞋上了戰場。最可憐的是地方後備隊的補充兵們,這些胡子巴沙或者奶毛沒褪的補充兵們穿著地方後備隊的藍色制服,直接被投入戰場,連正規的制服也沒有一件。和俄國士兵相比,他們要稍好一些,他們至少能做到人手一枝步槍,而不是帶刺刀的樹枝,他們的野戰炮兵的彈藥基數要多,但是炮卻比俄國人少。他們缺少靴子,但是至少有鞋,而不少俄國人是赤著腳的。

奧匈對俄國的戰爭在兩國昏庸的宮廷和顢頇的軍部不懈努力下,從1914年開始就淪為了一場比爛競賽,在這裡,作戰的勝利不是因為自己的優秀,而是因為敵人比自己更爛。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講講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是帝國內萊塔尼亞地區(非匈牙利)地區的地方部隊,動員之前,該部隊總實力如下:
35個步兵團
2個山地步兵團
3個蒂羅爾射手團
1個蒂羅爾射手基干團(不滿員)
1個達爾馬提亞基干射手師(僅有一個師的基干部分)
6個槍騎兵團
8個野戰加農炮營
8個野戰榴彈炮營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在軍事行政上由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軍令上直接隸屬於總參謀部下屬的各軍管區。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擁有自己的軍官培養體系,其隨營初等軍校設在林茨,和地方防衛軍第二步兵團的團部設在一起,其高等軍官學校是設在維也納的“弗蘭茨-約瑟夫皇帝軍官大學”,團以上指揮官和高等級參謀軍官的培養則統一由“帝國戰爭學院”負責。
1914年開戰時,小部分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部隊被編入帝國國防軍的師,大部分部隊則獨立編成8個步兵師: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第13步兵師,第21步兵師,第22步兵師,第26步兵師,第43-46步兵師。隨著戰爭的發展,地方防衛軍大量擴編部隊,又新建了12個步兵師又31個步兵旅,和一批守備營。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是帝國外萊塔尼亞地區(匈牙利)地區的地方部隊,動員之前,編制如下:

2個步兵師: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第20步兵師,第41步兵師
12個獨立步兵旅:第45步兵旅,第46步兵旅,第73-80步兵旅,第83步兵旅,第84步兵旅。
2個驃騎兵師: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第5驃騎兵師,第11驃騎兵師。
9個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野戰加農炮團。
6個守備區:布達佩斯,贊格德,卡紹,普雷斯堡,克勞琛堡,薩格勒布。
各守備區下轄數個守備營。
戰爭中,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擴編了8個步兵師又23個獨立步兵旅。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軍政上有佩斯港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統轄,軍令上受命於帝國總參謀部和下屬各軍管區。

1917年,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被劃分成: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方防衛軍。
從歷史上看,除了上下奧地利以外,最忠誠於哈布斯堡皇室的地區,就是克羅地亞了,甚至,1848革命時,當維也納人趕走皇帝的時候,皇室都是依靠一個克羅地亞將軍文迪斯格雷茨的克羅地亞部隊才鎮壓了維也納的起義。
在一戰中,克羅地亞部隊表現也十分出色,稱為除了奧地利部隊外最能打的部隊,甚至超過了匈牙利部隊,因此才得到了1917年獨立建軍的榮耀。

奧匈總參謀部
薩多瓦戰敗後,奧匈吸取昔日敵人,現在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大規模總參謀部,作為實質上的最高軍令指揮機關。
總參謀部構成:
總參謀長:一人,陸軍元帥或上將軍銜
副總參謀長:2人(作戰;行政)
總參謀部劃分為兩部分,作戰部和行政部,各由一名副總參謀長負責。
作戰部下屬的處:
計劃處
軍令處
行政部下屬的處:
人事與經理處
特殊行政事務處
外軍處(軍事情報處)
鐵道處
電報處
另外,總參謀部還特別挑選總參軍官團的下級軍官,外派擔任每個作戰旅旅部特設總參謀部軍官(相當於特派員和聯絡官),挑選總參軍官團的中級軍官出任各師的參謀主任。
總參的下級軍官,從軍校畢業生中的優等生裡挑選,進入總參後於各科室任職,待升到上尉主任科員後,外放各部隊參謀部,歷練幾年後,有的轉任部隊主官,大部調回總參任職。

奧匈憲兵部隊
奧匈憲兵部隊是奧匈的軍事政治警察部隊,對於軍隊內部,它扮演著紀律部隊,檢查部隊,督戰隊的角色;對於普通民族,它扮演著國家安全警察和准軍事部隊的角色。
奧匈憲兵部隊素以密探眾多,無孔不入,凶殘暴戾著稱,無論是維持軍紀還是鎮壓民間反抗,都毫不留情。奧匈憲兵部隊的成員,無論來自任何民族,均死忠於哈布斯堡皇室,政治觀念保守僵化,行動能力強悍,以迅速而直接的暴力威懾整個帝國。
奧匈憲兵在戰前有三支監察憲兵隊,主要負責監視軍隊,分駐三個邊境軍事集結地:克拉考,林堡和普米熱爾。
首都維也納的主要軍事部門,包含總參謀部和帝國戰爭部,都由憲兵提供警衛。
大量憲兵部隊分駐各地,憲兵司令部,憲兵隊,憲兵分隊,憲兵分駐所構成一張覆蓋全國的網,籠罩著整個帝國,監視著,窺探著,警戒著…

奧匈的軍隊組織構成大體結束了,下面是各具體部隊的介紹。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27:1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部分:部隊介紹
奧匈帝國帝國國防軍常備步兵團簡介。
(只所以只介紹常備團,是因為在戰時新建的步兵團建制雜亂,編號多變,資料缺乏,實在無法一一詳述。)

西裡西亞第1步兵團,榮譽稱號:“皇帝步兵團”
建團:1715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軍第5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2德意志人,百分之15捷克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駐克拉考,第一營駐莫斯塔爾,第四營駐特洛鮑。
補充區:特洛鮑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卡騰波恩
領章色:深紅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帝國皇帝

匈牙利第2步兵團,榮譽稱號:“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步兵團”
建團:174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7軍第16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61馬扎爾人,百分之27羅馬尼亞人,百分之12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駐皇冠城,第一營駐赫爾曼城。
補充區:布拉索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布魯門施泰因
領章色:皇家黃(哈布斯堡家族的紋章色黃黑兩色中的黃色)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摩拉維亞第3步兵團,榮譽稱號:“卡爾大公步兵團”
建團:1715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2軍第1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3斯洛伐克人,百分之10馬扎爾人,百分之10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駐特欽,第一營駐多波基,第四營駐克裡姆日爾。
補充區:克裡姆日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特斯塔男爵
領章色:天藍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卡爾大公

下奧地利第4步兵團,榮譽稱號:“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步兵團”
建團:1696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2軍第25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5德意志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駐維也納,第一營駐沃勒爾斯多夫,第四營駐康吉克。
補充區:維也納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斯特爾茨
領章色:天藍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條頓騎士團大團長

匈牙利第5步兵團,榮譽稱號:“克羅布加男爵步兵團”
建團:176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6軍第15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58馬扎爾人,百分之39羅馬尼亞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駐依佩爾斯,第二營駐洛迦迪卡,第三營駐扎特尼彌提,第四營駐克斯策本。

補充區:扎特尼彌提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弗勞恩博格爾
領章色:玫瑰紅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克羅布加男爵

克恩滕第6步兵團,榮譽稱號:“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步兵團”
建團:176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3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41德意志人,百分之27克羅地亞人,百分之32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駐布達佩斯,第一營駐比勒卡,第四營駐新薩斯。
補充區:烏吉維迪克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弗勒普
領章色:玫瑰紅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

克恩滕第7步兵團,榮譽稱號:“科文赫勒伯爵步兵團”
建團:169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3軍第6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7德意志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駐格拉茨,第二營駐克拉根福特。
補充區:克拉根福特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芬內格爾
領章色:深褐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科文赫勒伯爵

摩拉維亞第8步兵團,榮譽稱號:“卡爾.斯特凡大公步兵團”
建團:164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2軍第4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67斯洛伐克人,百分之31德意志人,百分之2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四營駐布爾諾,第三營駐特雷比尼耶。
補充區:布爾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特裡米爾
領章色:草綠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卡爾.斯特凡大公

加利西亞第9步兵團,榮譽稱號:“克萊爾法特伯爵步兵團”
建團:1725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0軍第24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73烏克蘭人,百分之20波蘭人,百分之7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四營駐普米熱爾要塞,第二營駐斯特雷吉,第三營駐拉迪莫諾。

補充區:斯特雷吉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索波勒夫斯基騎士
領章色:蘋果綠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克萊爾法特伯爵

加利西亞第10步兵團,榮譽稱號:“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步兵團”
建團:1715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0軍第24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47烏克蘭人,百分之43波蘭人,百分之10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駐普米熱爾要塞,第一營駐比格林。
補充區:普米熱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班內爾菲爾德
領章色:鸚鵡綠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

波希米亞第11步兵團,榮譽稱號:“薩克森親王喬治步兵團”
建團:1629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8軍第19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20德意志人,百分之73捷克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駐布拉格,第二營駐布拉察維茲。
補充區:比澤克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施瓦岑菲爾德騎士
領章色:灰色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薩克森親王喬治

匈牙利第12步兵團,榮譽稱號:“帕爾馬步兵團”
建團:170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5軍第4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58馬扎爾人,百分之31斯洛伐克人,百分之11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駐茲諾吉莫,第三營駐科馬羅姆,第四營駐薩拉熱窩。
補充區:科馬羅姆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萊德
領章色:深褐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無(團榮譽稱號中的帕爾馬是地名)

加利西亞第13步兵團,榮譽稱號:“揚-斯塔爾赫姆博格步兵團”
建團:1814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軍第5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10捷克人,百分之82波蘭人,百分之8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駐特洛鮑,第一營駐比利茨,第三營駐克拉考。
補充區:克拉考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克拉思爾
領章色:玫瑰紅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揚-斯塔爾赫姆博格

上奧地利第9步兵團,榮譽稱號:“黑森大公路德維希步兵團”
建團:173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4軍第3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8德意志人,百分之2其他民族。
駐扎:全團駐林茨。
補充區:林茨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羅夫
領章色:黑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黑森大公路德維希

加利西亞第15步兵團,榮譽稱號:“喬奇男爵步兵團”
建團:170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1軍第11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62烏克蘭人,百分之29波蘭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駐特爾諾波爾,第二營駐林堡。
補充區:特爾諾波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魯德爾
領章色:茜紅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喬奇男爵

匈牙利-克羅地亞第16步兵團,榮譽稱號:“吉斯爾男爵步兵團”
建團:170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3軍第49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7克羅地亞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駐維也納,第四營駐貝洛瓦爾。
補充區:貝洛瓦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維爾克延
領章色:硫磺黃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吉斯爾男爵

克雷恩第17步兵團,榮譽稱號:“米爾德騎士步兵團”
建團:1674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3軍第6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6斯洛伐克人,百分之13斯洛文尼亞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駐克拉根福特,第一營駐萊巴赫。
補充區:萊巴赫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斯蒂斐爾德男爵
領章色:紅褐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米德爾騎士

波希米亞第18步兵團,榮譽稱號:“薩爾瓦多大公步兵團”
建團:168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9軍第10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23德意志人,百分之75捷克人,百分之2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駐科尼希格拉茨,第二營駐內維斯裡耶。
補充區:科尼希格拉茨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奧滕霍斯特
領章色:深紅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薩爾瓦多大公

匈牙利第19步兵團,榮譽稱號:“大公利奧波德.斐迪南步兵團”
建團:1734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5軍第28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5馬扎爾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駐托爾麥因,第一營駐希希納,第三營駐吉沃爾,第四營駐卡爾弗萊特。
補充區:吉沃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梅茨騎士
領章色:天藍
紐扣:銀色
最高榮譽團長(比榮譽團長榮銜更高):大公利奧波德.斐迪南

加利西亞第20步兵團,榮譽稱號:“普魯士親王海因利希步兵團”
建團:168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軍第1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6波蘭人,百分之14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駐克拉考,第三營駐新杉德茲,第四營駐比格林。
補充區:新杉德茲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普察爾斯基
領章色:龍蝦紅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普魯士親王海因利希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1
聖眷171
銀兩950

1408

主題

7735

回帖

6332

積分

爵位二等恩赫侯
榮銜從三品中議大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9-6-26 19:31:27 | 顯示全部樓層
波希米亞第21步兵團,榮譽稱號:“阿本斯堡伯爵步兵團”
建團:173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9軍第20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7捷克人,百分之1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三營,第四營考滕堡駐,第二營駐卡爾斯勞,第一營駐博爾科。
補充區:卡爾斯勞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泰辛格
領章色:海洋綠
紐扣:金色
榮譽團長:阿本斯堡伯爵

達爾馬提亞第22步兵團,榮譽稱號:“勞希伯爵步兵團”
建團:173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6軍第18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82克羅地亞人,百分之10斯洛文尼亞人,百分之8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四營,第二營,第三營駐莫斯塔爾,第一營駐辛吉。
補充區:辛吉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斯泰特
領章色:皇室黃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勞希伯爵

匈牙利第23步兵團,榮譽稱號:“巴登邊區伯爵步兵團”
建團:1814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3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52馬扎爾人,百分之34德意志人,百分之14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駐布達佩斯,第四營駐佐姆波爾。
補充區:佐姆波爾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普蘭策爾
領章色:櫻桃紅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巴登邊區伯爵

加利西亞-布科文納第24步兵團,榮譽稱號:“庫米爾騎士步兵團”
建團:1629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1軍第25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79烏克蘭人,百分之20斯洛伐克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四營,第二營,第三營駐維也納,第一營駐科洛米亞。
補充區:科洛米亞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施尼策爾
領章色:灰色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庫米爾騎士

匈牙利第25步兵團,榮譽稱號:“波科尼步兵團”
建團:167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6軍第27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56馬扎爾人,百分之41斯洛伐克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駐洛索尼茲,第四營駐果拉茲德。
補充區:洛索尼茲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霍爾瓦特
領章色:海洋綠
紐扣:銀色
榮譽團長:波科尼

匈牙利第26步兵團,榮譽稱號:“施利波爾步兵團”
建團:1717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5軍第33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53馬扎爾人,百分之38斯洛伐克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四營駐吉沃爾,第三營駐埃斯特果姆。
補充區:埃斯特果姆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馬克
領章色:黑
紐扣:金
榮譽團長:施利波爾

斯泰爾第27步兵團,榮譽稱號:“比利時國王阿爾貝特一世步兵團”
建團:1682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3軍第28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4德意志人,百分之6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四營駐萊巴赫,第三營駐格拉茲。
補充區:格拉茲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韋伯
領章色:皇家黃
紐扣:金
永久榮譽團長:比利時國王阿爾貝特一世

波希米亞第28步兵團,榮譽稱號:“意大利國王埃曼紐爾三世步兵團”
建團:1698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8軍第3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5捷克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駐布拉格,第二營駐施蘭德爾斯,第三營駐因斯布魯克,第四營駐馬勒。
補充區:布拉格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塞德拉茲克
領章色:草綠
紐扣:銀
榮譽團長:意大利國王埃曼紐爾三世

匈牙利第29步兵團,榮譽稱號:“勞登男爵步兵團”
建團:1709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7軍第34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44克羅地亞人,百分之30斯洛文尼亞人,百分之17羅馬尼亞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駐特姆斯瓦爾,第一營駐納格於貝克斯雷克。
補充區:納格於貝克斯雷克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拉貝塔爾
領章色:淺藍
紐扣:銀
榮譽團長:勞登男爵

加利西亞第30步兵團,榮譽稱號:“朔德勒爾步兵團”
建團:1725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1軍第11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31波蘭人,百分之59烏克蘭人,百分之10其他民族。
駐扎:全團駐林堡。
補充區:林堡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拉貝爾
領章色:金槍魚灰
紐扣:金
榮譽團長:朔德勒爾

匈牙利第31步兵團,榮譽稱號:“普契爾納步兵團”
建團:174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7軍第16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25波蘭人,百分之69烏克蘭人,百分之6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二營,第一營,第四營駐赫爾曼城,第三營駐斯帕拉托。
補充區:斯帕拉托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薩爾蒙
領章色:皇室黃
紐扣:銀
榮譽團長:無

匈牙利第32步兵團,榮譽稱號:“瑪麗婭.特麗薩女皇步兵團”
建團:174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28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1馬扎爾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四營駐特裡斯特,第三營駐布達佩斯
補充區:布達佩斯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居爾馬塔
領章色:天藍
紐扣:金
榮譽團長:瑪麗婭.特麗薩女皇

匈牙利第33步兵團,榮譽稱號:“皇帝利奧波德二世步兵團”
建團:174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8軍第17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28馬扎爾人,百分之54羅馬尼亞人,百分之18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駐阿爾德,第四營駐卡塔若
補充區:阿爾德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托比斯
領章色:灰
紐扣:銀
榮譽團長:皇帝利奧波德二世

匈牙利第34步兵團,榮譽稱號:“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步兵團”
建團:173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23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1馬扎爾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卡紹,第二營駐洛迦提卡
補充區:卡紹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呂林
領章色:茜紅
紐扣:銀
榮譽團長: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波希米亞第35步兵團,榮譽稱號:“斯坦內克男爵步兵團”
建團:168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8軍第19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39德意志人,百分之60捷克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第四營駐皮爾森,第三營駐卡林諾維克
補充區:皮爾森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莫斯格騎士
領章色:龍蝦紅
紐扣:金
榮譽團長:斯坦內克男爵

波希米亞第36步兵團,榮譽稱號:“帝國伯爵布洛夫內步兵團”
建團:168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9軍第8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5捷克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駐布魯內克,第二營駐尼德爾恩多夫,第四營駐容本茲勞
補充區:容本茲勞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米勒
領章色:淺紅
紐扣:銀
榮譽團長:帝國伯爵布洛夫內

匈牙利第37步兵團,榮譽稱號:“約瑟夫大公步兵團”
建團:1741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7軍第49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48馬扎爾人,百分之49羅馬尼亞人,百分之2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駐阿爾加姆,第二營駐大瓦爾丁,第四營駐比勒卡
補充區:大瓦爾丁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艾奇塔爾(因1914年8月20日在塞爾維亞的扎夫拉卡戰敗而被撤職)

領章色:猩紅
紐扣:金
榮譽團長:約瑟夫大公

匈牙利第38步兵團,榮譽稱號:“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步兵團”
建團:1814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3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7馬扎爾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二營駐彼得瓦爾丁,第三營駐比勒卡,第四營駐大瓦爾丁
補充區:克斯科梅特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索摩爾亞
領章色:黑
紐扣:銀
榮譽團長: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

匈牙利第39步兵團,榮譽稱號:“康拉德男爵步兵團”
建團:1756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4軍第49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2馬扎爾人,百分之8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駐維也納,第二營駐德布爾岑
補充區:德布爾岑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馮.維杜洛維奇
領章色:猩紅
紐扣:銀
榮譽團長:康拉德男爵

加利西亞第40步兵團,榮譽稱號:“皮諾騎士步兵團”
建團:1733年
隸屬(截至1914年8月):第10軍第2步兵師
士兵構成:百分之97波蘭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駐扎:團部,第一營,第三營駐雷澤佐夫,第二營駐德貝卡,第四營駐尼斯科
補充區:雷澤佐夫
團長(截至1914年8月):陸軍上校加斯茨基
領章色:淺藍
紐扣:金
榮譽團長:皮諾騎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28
銀兩5202

98

主題

666

回帖

662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6-26 20:06:56 | 顯示全部樓層
強帖黎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2 03:28 , Processed in 0.0193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