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87|回覆: 18

再說曾國藩之''挺經''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0-5-31 22: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說回來,最近看到曾國藩的''挺經''
覺得他說的一種處世態度挺妙的...
所以忍不住抄上來跟大家談論談論.了.

話說千古完人,官場第一楷模的曾國藩處世哲學常言說:
做人要虛心,不要到頂,也不要太露鋒利, 要節制欲望.....

不過,這只是''曾學''的基本....
這只是內在修身...但外在呢 ?
挺經可以說曾國藩的遺作,也是他''爐火純青''的一生最高的思想''編章''
可惜他寫到一半就吐血身亡了...
遺憾阿...

就好像武功秘級一樣
曾國藩的''家書''說的是曾家入門武功,能夠練成者基本上可以應付一般的人際社會..
''冰鑒''是上乘的內功,讀成者基本上可以在官場上''游刃有餘''
但到了''挺經'',真的可以說是不得了,就像九陽神功一樣...
想像一下, 自古以來,有誰可以像曾國藩那樣,
神秘,又集''立德,立言,立功''於一身?

他的''絕學''不僅來自他本身經歷的坎坷曲折,
也來自其人人的''獨行孤舉'',關鍵就是這個挺字...
曾國藩的一生...憑借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歷盡劫波...
以堅韌無畏的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成為''天下官吏之師''
以一個官員的姿態,掌握天下,連慈禧太后都被他控弦在手...
因此...讀曾國藩的最高無上心法..
.就一定要讀他的《挺經》...讀《挺經》,即是讀曾國藩的一生..

等一下, 我舉一個挺經說的''故事''
大家就會知道, 曾國藩無上心法的''厲害''之處
當然,與其說''厲害'',
不如說他對人性的掌握,甚至對自己的分析和控制是如何的透徹和深入
怪不得他那麼''千官完人''了
他的確令人敬服

等下抄這個故事上來...
待續...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5-31 22: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挺經的故事是這樣的,不過我發現網上有''現成''的
我就copy下來了...

一家子,有老翁請了貴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間就吩咐兒子,前往市上備辦肴蔬果品,日已過巳,尚未還家。老翁心慌意急,親至村口看望,見離家不遠, 兒子挑著菜擔,在水塍上與一個京貨擔子對著,彼此皆不肯讓,就釘住不得過。老翁趕上前婉語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請你往水田裡稍避一步,待他 過來,你老哥也可過去,豈不是兩便麼?”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麼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裡恐怕擔子浸著濕,壞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 長些,可以不至於沾水。因為這個理由,所以請你避讓的。”其人曰:“你這擔內,不過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濕,也還可將就用的;我擔中都是京廣貴貨,萬一著 水,便是一文不值。這擔子身分不同,安能叫我讓避?”老翁見抵說不過,乃挺身就近曰:“來來,然則如此辦理:待我老頭兒下了水田,你老哥將貨擔交付與我, 我頂在頭上,請你空身從我兒旁邊岔過,再將擔子奉還。何如?”當即俯身解襪脫履。其人見老翁如此,作意不過,曰:“既老丈如此費事,我就下了水田,讓爾擔 過去。”當即下田避讓。他只挺了一挺,一場爭競就此消解。這便是“挺經”中開宗明義的第一條。

  曾國藩的這一條“挺經”,是李鴻章轉述的,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表達的。這條“挺經”的含義是什麼呢?頗有些費解。吳永雖是當面聽李鴻章講的,但他 也覺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經過一番推敲琢磨,他推測這條“挺經”的意思是:“大抵謂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責, 乃有成事之可冀。”(《庚子西狩叢談》)這個推測,很難說準確,因為從故事裡很難明確看出這層意思。吳永自己就說他的看法是“臆度之詞”,但也很難說就沒 有吳永推測的這層意思。因為這條“挺經”雖然說的是一個具體故事,實際含義卻很抽象,所以似乎做什麼樣的解釋都有些道理。今人黃裳對這條“挺經”也做了些 解釋,主要是強調它表達了一種“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策略,認為從中可以看出曾國藩是一個“得心應手地運用黃老之道的高手”(《妝台雜記•關於挺 經》)。
  我覺得,欲解“挺經”,不可拘泥于李鴻章轉述的這個故事,而須從更廣的範圍加以考察。
  先說“挺經”二字。“挺經”,意即言“挺”之經。“挺”,是所言的內容;“經”,指關於“挺”的原則、經驗、秘訣。何謂“挺”?我認為“挺”是 指一種立身狀態、處世態度,即李鴻章所言的“守身用世”的態度。具體說,“挺”就是指剛烈強硬、堅勁挺拔這樣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本文開頭所引的歐陽兆熊 的話裡,有“言其剛”三字,這“剛”字,可以說是對“挺”字的確詁。同時,“言其剛”三字也是對整個“挺經”內容的解說和概括。“挺”者,剛也;“挺經” 者,剛之經也。這個精簡的解釋,大抵是近乎曾國藩原意的。
  李鴻章對“挺經”的運用,更可以清楚地說明“挺經”是一種以剛勁強硬為特徵的處世哲學。李鴻章與翁同龢鬧矛盾時曾運用過“挺經”。吳永在《庚子 西狩叢談》中對此做了記述。李鴻章做直隸總督時,與翁同龢相互排擠,對翁“怨之頗切”。一次,袁世凱作為翁同龢的說客來勸李鴻章乞休開缺,以使翁同龢能順 利頂補,做成協辦大學士。《庚子西狩叢談》記道,李鴻章對袁世凱說:
  想補我的缺,萬萬不能?武侯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兩句話我也還配說。我一息尚存,決不無故告退,決不奏請開缺。
  袁世凱走後,李鴻章又對吳永說:
  袁世凱,爾不知耶?這真是小人!他巴結翁叔平,來為他作說客,說得天花亂墜,要我乞休開缺,為叔平作成一個協辦大學士。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 我老師的“挺經”,正用得著,我是要傳他衣缽的,我決計與他挺著,看他們如何擺佈?
  從李鴻章的話裡,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以強硬的態度對付袁世凱,是以曾國藩的“挺經”作為處事方針的。“與他挺著”,就是以堅勁強硬的態度與翁同 龢相抗衡。李鴻章對“挺經”的具體運用,可以說是對“挺經”涵義的極好注釋。李鴻章自詡是真傳曾國藩“挺經”的衣缽的,想必他對“挺經”內涵的理解,是比 其他人要準確得多。
  “挺經”是一種以剛勁強硬為特徵的處世哲學,還可以曾國藩一貫的處世哲學為佐證。姑舉曾國藩的幾段家書,以見其一貫的處世哲學。
  其一,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十八致沅弟信:
  李申夫嘗謂餘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不料被申夫看破。餘……打脫 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軍之敗,三縣之失,亦頗有打脫門牙之象。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 已。
  其二,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初二致沅弟信:
  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其三,同治六年三月初七致澄弟信:
  余意此時名望大損,斷無遽退之理;必須忍辱負重,咬牙做去……(《曾國藩與弟書》)
  從這三封家書中,足可領略曾國藩平時的處世哲學。這種以剛勁強硬和堅忍為特色的處世哲學,與“挺經”完全是一致的。所雲“打脫牙,和血吞”, “咬定牙根”,“咬牙做去”,“硬字訣”等等,可以說就是“挺經”的注腳。家書裡的這些話,其實既是曾國藩的處世哲學,也是曾國藩的性格的直接反映。曾國 藩的性格,是“挺經”產生的主要淵源之一。
  曾國藩發明“挺經”,又與他實行“法申韓”的治術有關。“法申韓”,即尊奉申韓法家烈日秋霜的治國治軍治民之術。“挺經”之“挺”(剛勁強 硬),與法家的烈日秋霜是相通的。曾國藩發明“挺經”,大概深受了申韓法家的影響。歐陽兆熊說曾國藩一生三變:做京官時講理學;辦理團練軍務時講申韓;做 了大官後學老莊(《水窗春囈•一生三變》)。如此看來,曾國藩發明“挺經”之時,或是“挺經”臻于成熟之時,很可能是在他辦理團練軍務那一段時間。曾國藩 “法申韓”的治術,可于以下兩段書信中大略見之。
  其一,致徐玉山太守信:
  但求于孱弱之百姓,少得安帖,即吾身得武健嚴酷之名,或有損于陰騭慈祥之說,亦不敢辭。(轉引自謝興堯《堪隱齋隨筆•談曾國藩》)
  其二,致沅季兩弟信:
  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為悔。(《曾文正公家書》卷七)
  曾國藩如此“法申韓”,便得了個“曾剃頭”的綽號。曾國藩大剃人頭,大概既是孕育他發明“挺經”的酵母,也是他發明“挺經”後對“挺經”的實 踐。
  回過頭來,再來詮解李鴻章具體舉出的那條“挺經”。這條“挺經”,其基本思想,其骨子裡,無疑是“挺”,即剛勁強硬。因為這條“挺經”只是整個 “挺經”的具體的一條,其主旨自然是合於整個“挺經”的主旨的。從故事表面看,似乎老翁是讓了一步,但實質上,老翁的精神是剛勁強硬的,是在困難面前不退 縮,是用“挺”的精神來克服困難。故事裡說的老翁“挺身就近曰”,老翁“只挺了一挺,一場爭競就此消解”,就都透露出老翁是以“挺”的精神,即剛勁強硬的 精神來解決這場競爭的。但是,從具體戰術上說,老翁又有一點靈活性,講了一點策略,結果是“退一步,進兩步”,目的達到了。這個策略,就是黃裳所談到的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從這一點上看,“挺經”是攙雜了一些黃老之道或老莊哲學的色彩的,是剛中有柔的,或者說是“以剛為本,兼有柔術”的。歐陽兆熊說 曾國藩“一生三變”,先理學,後申韓,再後老莊,似乎奉申韓與奉老莊是截然分開的,是先剛而後柔。實際上,曾國藩的所謂“一生三變”只是主要傾向,他在奉 申韓時,未必完全不要老莊;奉老莊時,也未必完全不要申韓。剛與柔,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往往是一個為主,另一個為輔的。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5-31 22:26:56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曾國藩說了這個故事之後,一直沒有說故事中的三舍人,到底誰在''挺''
到底誰是贏家,這就是曾國藩的''妙處''了

曾國藩生前說過,李鴻章的智慧比他差
的確如此, 觀李鴻章的一生, 他商人性格太重, 人貪心...
但正如我以前所說一樣,也是曾的看法沒錯..
李鴻章雖然投機,但不是小人...
他在當官之時, 最遭人詬病的就是貪污和三心兩意
都是困擾李鴻章一生的問題.
但是他有君子氣概和立場..
比如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發誓至死不和日本往來,他的確辦到了
相反反覆小人的袁世凱,卻在後來和''敵人''聯合起來
這就是袁世凱和李鴻章的發別..

李鴻章讀挺經, 得出了一個結論,對''小人''的袁世凱一定要強硬,要挺...
不可以妥協.....

但問題是,到底李鴻章眼中,三個人裡誰''挺''了 ?
這很妙的

李鴻章不是曾國藩, 所以還差一層,的確沒錯...

[ 本帖最後由 離憂公子 於 2010-5-31 22:28 編輯 ]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5-31 22:29:2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不知放在史區,還是思想區好....

所以就當聊天就算了..+:害羞=+: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5-31 22:38:3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只覺得,李鴻章只重其形,不重其實
雖然對付袁世凱一定要挺
因為袁世凱是小人...

但問題是,
李對翁同龢是執著.蠻干的硬...
翁同龢不是啥小人,是帝師,人品也好..
跟他挺是''鬥氣''
根本上已經違背了曾集''法家'',''老莊''''孔孟'''三合一的''挺道''

+:水汪汪=+: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42
銀兩876

615

主題

5149

回帖

3382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0-6-1 00:58:47 | 顯示全部樓層
少了公公
所以這裡沒有討論
快點來!
大治已乘藍妃去,
此地空餘忠義樓。
藍妃一去不復返,
乞丐口袋空悠悠。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6-1 09: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納蘭性德 於 2010-6-1 00:58 發表
少了公公
所以這裡沒有討論
快點來!


陳小闊最近去了那裡 +:害羞=+: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571

318

主題

5033

回帖

269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0-6-2 11:48:3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這文章看似曾深不見底,那畢竟只是文人玩玩筆弄墨,曾在實際上被逼入死胡同時也是跟一般人一樣顯露出
不安跟惶恐思緒大亂,理性的思考在安祥的晚年當然可以得到幾分清靜~

[ 本帖最後由 手天 於 2010-6-2 11:50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6
銀兩1032

67

主題

825

回帖

51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0-6-2 13: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手天 於 2010-6-2 11:48 發表
其實這文章看似曾深不見底,那畢竟只是文人玩玩筆弄墨,曾在實際上被逼入死胡同時也是跟一般人一樣顯露出
不安跟惶恐思緒大亂,理性的思考在安祥的晚年當然可以得到幾分清靜~ ...


比起很多''語句不順,文意不通,以批判來挽回自尊''的人,
我想作者的思想倒是正常一點..

[ 本帖最後由 離憂公子 於 2010-6-2 13:11 編輯 ]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571

318

主題

5033

回帖

2696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0-6-3 09:56: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離憂公子 於 2010-6-2 13:10 發表


比起很多''語句不順,文意不通,以批判來挽回自尊''的人,
我想作者的思想倒是正常一點..


作者思想是蠻正常,經過他人過度的解讀,只是感覺太油~

至於自尊倒沒什麼所謂~如果這樣就是批判的話~那可能我太高估你了~

其實很簡單的道理~我不認同你的想法,你大可不認同我的想法,這是自由的社群~

[ 本帖最後由 手天 於 2010-6-3 10:33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4 07:45 , Processed in 0.0175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