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精衛政權的前身維新政府下就有設水巡處, 擁有一些自國府海軍遺留或被擊沉撈起的少數殘舊艦隻; 汪精衛1940年3月30日開府南京後對建立海軍特別感到興趣, 雖然艦隻少得可憐, 但卻先把海軍部的衙門大張旗鼓地在同一日就成立了.
汪精衛政權成立後接收了原維新政府的綏靖水巡隊, 廣東水上警察所水上巡察隊與在青島的北支特別砲艇隊的兵力; 但汪精衛的如意算盤是還想取得所有國府海軍遺留的艦隻, 再加上日本人的援贈艦艇, 這樣就可以建成一支小有實力的海軍艦隊.
但事實上這兩點最後都辦不到. 譬如汪精衛對國府海軍遺留下三條最主要的軍艦: "寧海","平海","逸仙"垂涎已久, 但日本人卻自己拖回日本用了. 在援助日艦方面, 日本人對汪政權與滿州國顯然是有差別待遇. 滿州國的水上武力只是叫做江上軍, 但日本人還送了條除役的舊式驅逐艦 "海威"; 汪政權名為正式的海軍, 日本人卻吝嗇得連條淺水砲艦都不肯給.
最後汪政權海軍艦隊只能依賴幾條國府在戰爭期期間自沉或被日機擊沉後打撈起來整修再用的砲艦與魚雷艇撐場面, 她們大多都是清末民初時代的舊貨, 質量非常地差; 其它則全部都是江南造船廠造的"江"字號小砲艇與自民船徵用改裝的勤務艦隻. 這些艦艇戰後大多被國府海軍收回或接收, 有些在1949年後還來到台灣.
有關汪精衛政權海軍艦艇的文字記錄十分少, 留下的照片更少, 無論在中國或日本都是,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而 汪政權海軍的艦隊實力雖然乏善可陳, 但他們所辦海軍學校的成效卻很好, 在日本教官的訓練下無論軍紀與專業能力都不錯, 但在戰後國府接收海校但卻不願接納這批學生而將之遣散. 事實上這批學生中有許多人改名不換姓又回到國府海軍中, 後來還有些晉升到相當高位呢! 當然當事人是不會承認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