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65|回覆: 2

[轉貼] 勵誌帝曾國藩:如何從憤青到晚清官場達人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4-29 08:4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沮渠元熙 於 2012-4-29 08:58 編輯

勵誌帝曾國藩:如何從憤青到晚清官場達人

元熙按:很多人都有少年的時候,滿懷理想,但到社會上,就會發覺社會上有很多壓力、阻力與及助力,如何能掌握與運用,是一部無字天書,身在局中,如魚在水,焉知魚之樂???

曾國藩一生都在變化中。他從“憤青”變為“老奸巨猾”。他早年是一個憤怒青年,因此處處碰壁,動輒得咎。到了中年,經過重重挫折,他才終於認識到,中國社會的潛規則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的。隻有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

  曾國藩晚年的秘書趙烈文:“曾國藩的一生,與農民軍作戰所花費精力不過十分之三四,而與官場作戰所花費的精力卻是十分之五六。”這話說得沉痛而又深刻。這是任何一個想在中國做事的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性格上“分裂”,身上矛盾重重

  曾國藩身上確實有很多矛盾之處。

  第一個矛盾是既笨拙又精明。他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前後考了七次,到二十三歲才考上秀才,而且還是個倒數第二名。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國藩,屢屢不留情麵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學生李鴻章也當麵說過他太“儒緩”。曾國藩自己也說自己讀書做事,反應速度都很慢:“餘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但另一方麵,曾國藩又是個極為“精明”的人。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又提出了“以上製下、取建瓴之勢”的極為正確的平定太平軍戰略。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剿滅太平軍之後,功名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卻在大盛之中察覺大衰的先機,毅然裁撤自己的權力之本湘軍。自古功臣,像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

  第二個矛盾是真誠與虛偽。曾國藩平生以誠自命,自稱凡事都本著真誠的原則來處理。確實,在許多情況下,他做事“情願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他說:“凡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於誠矣。”左宗棠在瑜亮情緒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國藩,始於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

  但是關於他的“虛偽”,也有許多證據。他的謀士趙烈文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鹹豐九年,有一個神秘人物帶著數名隨從出現在桐城,他自稱是來自北京訪察各地軍務的大員,行動故作詭秘,說話神神叨叨,有大員對他施以君臣之禮,他也公然接受。他以黃紙為詔,命一知縣送達曾國藩大營。曾國藩洞徹“不生不滅”法的妙處,不想因此“興起大獄”,將此信放在一邊,“置之不問亦不究”。此人見訛詐曾國藩不成,轉而“傳詔”於湖廣總督官文,官文執其人審問,“不得實,亦未深究”,此人“後遂不知下落。”

  晚年曾國藩也像其他老猾官僚一樣,熟練運用官場之“展”字訣,將許多棘手之事一拖了之。因為糧餉問題,地方財政上出現許多虧空,曾國藩拈用“展”字,來一個“累年相承”,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後年,最後不了了之。有時他還以此訣授之屬下,比如他在致萬啟琛的一封信中說:“累年相承舊債,列入虧空項下,以一‘展’字了之,此官場中之秘訣也。”第三個矛盾是清廉與汙濁。曾國藩可以稱得上是清官,他的“清”貨真價實,問心無愧。在現存資料中,我們找不到曾國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裝入自己腰包的記錄。他終生生活儉樸,“夜飯不葷”。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襪仍由夫人及兒媳女兒製作。及至身後,他隻剩下兩萬兩存銀,在晚清時代確實算得上相當清廉。但另一方麵,曾國藩也極力遵守官場明規則和潛規則,外出視察時天天拜客,日日戲酒,所作所為,與一般官僚並無二致。每年給京官們致送炭敬,出京時給京官們送了一萬四千兩的別敬。甚至為了報銷,還給戶部送過八萬兩“部費”。為了支撐這些開支,他在自己的財政司中建有一個“小金庫”。鹽運司送的“緝私經費”,上海海關、淮北海關等幾個海關送的“公費”,就是曾國藩這個“小金庫”的來源。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263
銀兩19483

478

主題

6922

回帖

6380

積分

爵位一等靖寧公
榮銜從一品少師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2-4-29 08:59:1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個矛盾則是無神論與迷信。曾國藩多次說:“餘生平不信鬼神怪異之說。”“餘平日最不信風水。”但是更多的文字和記載,卻證明他是一個相當“迷信”的人。他一生進行過大量“迷信活動”。幾乎實踐過所有迷信種類:他精通相麵之術,有過大量相麵實踐。他會算卦,經常自己占卜吉凶。他相信托夢,相信扶乩,他信關公,他禳過災。至於曾國藩言之鑿鑿的“不信風水”,其中更大有曲折。

  曾國藩身上的種種矛盾,也導致對他的判斷和評價歧義紛呈。有人說他是民族敗類、罪魁禍首,有人說他是內聖外王的絕頂聖人,更多人認為他是一個老奸巨猾、一切為了升官的官僚。

  從“憤青”到“老奸巨猾”

  其實,矛盾中的曾國藩,呈現多種麵相的曾國藩,才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曾國藩。曾國藩是政治家或者軍事家、思想家,但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生活在柴米油鹽中的人,是一個終生掙紮、糾結、衝突和矛盾的人,是一個既有靈魂又有體溫的人。通過觀察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如何俯仰揖讓,我們可以切身感受曾國藩在種種艱難麵前的猶豫與堅定、拘執與圓通、笨拙與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與“人欲”,更真切地領略他的人格和魅力。

  曾國藩一生都在變化中。他從“憤青”變為“老奸巨猾”。他早年是一個憤怒青年,單線思維、唯我獨尊、憤世嫉俗、矯激傲岸。做起事來手段單一、風格強硬、純剛至猛、一往無前。因此處處碰壁,動輒得咎。不光是對同僚,就是對自己的親兄弟,他也成天一副“唯我正確”、“你們都不爭氣”的神氣,處處批評教訓,弄得當年國荃、國華到北京投奔他,結果都呆不了多久就返鄉了。到了中年,經過重重挫折,他才終於認識到,中國社會的潛規則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的。隻有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順利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隘口。隻有海納百川,藏汙納垢,才能調動各方麵的力量,達到勝利的彼岸。經過這次反思,他從一個憤怒青年變為老莊信徒,他努力包容那些醜陋的官場生存者,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必要時“啖之以厚利”。以至胡林翼則說他“漸趨圓熟之風,無複剛方之氣。”這套儒道融糅的老練莫測的神態在官場上如魚得水。

  曾國藩身上的“笨拙”與“精明”,其實也並不矛盾。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他的哲學是,直線是最短的距離,簡單是最有效的方法,最笨拙其實就是最精明。因此,他創建湘軍,選拔將領,專挑不善言辭的“鄉氣”之人,蓋因其敦實淳樸,少浮滑之氣。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直到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因為“笨”,曾國藩在一切知識麵前都十分謙虛,不敢稍有成見。他不被什麼定論先入為主,總是要親身嚐試了,親眼見到了,才下結論。他由迷信風水相麵,晚年轉信了天命。他早年之所以信風水,是因為祖母入葬之後,家中接連發生了幾件大喜事。他後來又不甚信風水,則是因為又經曆了幾次風水“理論”與“實踐”不符的事實。實事求是的思想方式,使他的思想保持著流動、敏銳、積極的狀態。

  表裏不一的官場中人

  至於曾國藩身上的清與濁,則更容易理解。海瑞等“典型清官”的長處是表裏如一,致命缺點是毫無彈性,在官場上注定處處行不通,隻能成為官場上的一種擺設。而曾國藩最終卻成就內聖外王之大業,這與他性格中“和光同塵”、穩健厚重的一麵直接相關。善於與不合理的現狀妥協,推動曾國藩一生繞過多重障礙,直達自己的最終目標。

  學者吳方對曾國藩的複雜性有過精彩的分析:“曾國藩的成功主要在於他把握住了傳統政治文化的精髓,有原則也有靈活性,亦即宗經而不舍權變。他有‘兩手’、‘三手’而不是隻有‘一手’”,“降及晚清,這種‘兩手’式的格局(儒學法家化或者儒法合流一表一裏),又由曾國藩來實踐了一回。說他那理學姿態是假的也罷,情況確實壞到‘不假不成’的地步,因此曾國藩又可以說‘真誠的偽飾’。這大概是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一種尷尬的真相。”

  雖然後世史家揪出了曾國藩許多“作偽”的證據,但是平心而論,我們不得不承認,曾國藩在晚清封疆大吏中仍然是對朝廷最忠誠的。在絕大多數時候,他對上對下,都貫徹了以誠相待、以拙勝巧的原則。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他一貫不計自身利害,以身報國。比如在處理天津教案過程中,他為了國家利益,就不惜負起“賣國”罪名,甘當“替罪羊”,使自己多年英名,毀於一旦。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後,醇親王奕托好友轉來一封信,信中對曾國藩大加恭維,意圖結好。醇親王乃是慈禧的親妹夫,與慈禧關係極為親密。長期以來,他一直欲與奕一爭高下,所以主動拉攏曾國藩,以增強自己的政治實力。一般人對這樣的核心親貴,主動奉迎唯恐不及,曾國藩卻沒有給他複信。奕不甘罷休,同治九年春又托曾國藩的另一好友黃倬轉寄詩文,希望曾國藩應和。曾國藩仍然沒有回信。除了對奕之才略用心不甚感冒之外,曾國藩如此風骨棱然,主要是從“避內外交通之嫌”這個中國政治大原則出發。曾國藩晚年的秘書趙烈文說過一句話:

  (曾國藩)曆年辛苦,與賊戰者不過十之三四,與世俗文法戰者不啻十之五六。 也就是說,曾國藩雖然以平定洪楊永載史冊,然而他的一生,與農民軍作戰所花費精力不過十分之三四,而與官場作戰所花費的精力卻是十分之五六。

  這話說得沉痛而又深刻。這是任何一個想在中國做事的人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與一般中國人不同的在於,大部分方正之士被中國社會的“特色”磨得一事無成。曾國藩卻沒有被挫折打垮,他達到了他那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頂峰。

  (本文來源:《文史參考》)

http://bbs.big5.voc.com.cn/topic-3783164-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87
銀兩820

1306

主題

16212

回帖

9769

積分

爵位一等毅勇侯
榮銜正一品太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4-30 21:36:52 | 顯示全部樓層
曾國藩一開始練兵時都很不順利
憤青的成長應該是在丁憂回鄉時開始

胡林翼早早就離開中央
下了地方,雖然仕途來說是差,
可是他做事卻比曾國藩更快開竅
「正是因為不斷的重複相遇和別離,人才會成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3 00:51 , Processed in 0.0154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