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15|回覆: 3

[轉貼] 江南四才子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12

20

主題

160

回帖

90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8-3-23 07:3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唐寅

唐寅 (1470一1523)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又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少時讀書發憤,明弘治十一年(1498)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晚年皈依佛法,取佛經中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取號「六如居士」。
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年代】:明

【作者】:唐寅

【作品】:登山詩

【內容】: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雲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年代】:明

【作者】:唐寅

【作品】:題碧藻軒

【內容】:

畫堂基構畫船通。

碧水漣漪碧藻叢。

波弄日光翻上棟。

窗含煙景直浮空。

簾垂菡萏花開上。

魚戲欄桿倒影中。

試倩詩人略評品。

不妨喚作水晶宮。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會做生意的,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一個商人家庭。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洩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洩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洩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蕩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以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干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簷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閒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倆人借錢過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廉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蹟大多是從這墓誌銘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淒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曆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徵求片紙隻字,為他蒐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遊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後,後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据,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淒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於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並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現在唐寅故居僅存遺址,但西郊橫塘唐寅墓還保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後又修復。唐寅墓包括閒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閒來草堂後闢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蹟。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佛名六如。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閒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註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後,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遊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   唐寅擅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於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隻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     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詩畫映發,對象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淨、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再初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自號「桃花庵主」,寫了不少桃花詩。如《桃花塢》詩:「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但他看到地上落英滿佈,聯繫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悵然不已。彎腰拾起地上的落紅,裝進一個錦囊之中,埋葬在藥欄東畔。為此又寫了一百多首《落花詩》,抒發了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情緒。據有人考證,《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情節,就是依此作為藍本的。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岸傲不平之氣。如《把酒對月歌》中: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 又如詩云: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需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時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除詩文外,也能作曲,多採用民歌形式。由於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播。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甚少。現存作品有《洞庭黃茅渚圖》和《貞壽堂圖》以及唐寅21歲作《對竹圖》等。
中年的山水畫,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畫師法南宋的李唐和劉松年,因此唐寅的畫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劉松年為代表的院體畫派。
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畫面佈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台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風範,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
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游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筆墨。
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
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由於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采眾長,革新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畫風。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
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踰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
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豔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豔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
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面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名稱:琴士圖     台北故宮博物館 168.8*102.1cm
名稱:李端端圖   南京博物館收藏 122.8*57.3cm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
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干,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創作的詩,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600餘首。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
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
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
唐寅的功績就在於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後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
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
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
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
唐寅的書法淵源於趙孟順和李北海,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
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於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一致,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
比如,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
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徵、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化-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襄陽:<<天下最難攻破之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12

20

主題

160

回帖

90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3-23 07:32:26 | 顯示全部樓層
2.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 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中國明代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並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文徵明出身於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數次參加科舉考試,均以不合時好而未被錄取。54歲時由貢生被薦為翰林待詔。居官四年辭歸。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力避與權貴交往,專力於詩文書畫藝術30餘年。享年90歲,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晚年聲望極高。

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岳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明謝在杭《五雜俎·卷七》稱讚文征明小楷:「無真正楷書,即鐘、王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黃庭堅筆意,蒼秀擺宕,骨韻兼擅。與祝允明、王寵並重當時。


   文徵明(1470-1559)明代傑出畫家。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征仲,號稀奇山,停雲生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授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仲圭、趙孟  、黃公望筆法。畫山水、人物、花卉都極出色。
畫風細緻溫雅,筆墨精銳,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他的子奶都善於書畫,門人傑出的也多,形成了「吳門派」。
又寫沈周、唐寅、仇英齊名勝古蹟,並稱「明四家」。其畫特點粗暴,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於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
長於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
書法亦豐富多彩,造詣很高,他的字寬寬展舒和,具有溫和雅尊遒的豐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書畫、印章均為名手。他的繪畫作用中|《雨余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
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文征明初名壁,一字征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
為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
從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他們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征明一度入京做官,結果很不愉快),多過著高潔的生活,安於清貧。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蹟,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征明一家後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兒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畫家,弟子中出名的錢谷、陸師道、陸治、陳道復、居節、朱朗等,人材濟濟,形成一個繪畫流派——「吳門畫派」,影響深遠,一直延續到清代畫壇。
襄陽:<<天下最難攻破之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12

20

主題

160

回帖

90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3-23 07:33:01 | 顯示全部樓層
3.徐禎卿
吳中詩冠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早期詩作近白居易、劉禹錫風格,及第後受李夢陽、何景明、迪貢等影響,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參與文學復古運動,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為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後記:

「吳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清人沈德潛編選《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征明兩人,文征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他為前七子之一,聲譽僅次於李(夢陽)、何(景明)。《明詩綜》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徵——「情深」。他雖然與李夢陽同調,但中原習氣未深,江左流風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餘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明史》用「熔煉精警」四字概括其詩風格。他長於七言近體,絕句尤精,清詞逸格,情韻雋永。

徐禎卿所撰詩話《談藝錄》,頗多精闢警策見解,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精品。且不說前後七子及其追隨者們對此備加推崇,就連以反覆古自命的錢謙益,也對徐禎卿這篇詩論大加讚賞:「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奉如圭璧」。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甚至直接將「談藝錄」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之無愧的。

徐禎卿名作之《偶見》

深山曲路見桃花,

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

又銜春恨到天涯。

徐禎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

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淒其江漢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襄陽:<<天下最難攻破之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12

20

主題

160

回帖

90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08-3-23 07:33:35 | 顯示全部樓層
4.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

祝枝山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但直到55歲才謀得一官半職,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藉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書法三大家」(另兩人為文征明和王寵)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祝枝山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1526)卒,享年六十七歲。祝允明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後記: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歲,但關係十分密切。
當年唐寅躊躇滿志進京趕考卻被誣下獄,連妻子都棄他而去,而後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時規勸,才促使唐寅重新發奮讀書,終於有所成就。
然而,其實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劇性的,他32歲中舉,意氣風發,以為錄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後竟七試禮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擊使他的思想由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轉向了消極出世的老莊哲學。
唐寅晚年自號六如居士,皈依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社會文人的遺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祝、文、張與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
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後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遊,放情詩酒,寄意名花。
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
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瞞著他請來兩小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
直到十年後,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
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試中得到狀元,但因父親早逝,漸漸疏狂不羈,嗜酒如命。祝枝山見他可惜,收他為徒,從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雲遊四海。
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發現沒帶錢,於是唐伯虎找張白紙,幾筆勾勒,便成青山綠水,祝枝山接過筆,題了四句詩,更增色不少,最後夢晉在綠水旁添了個汲水小童,頓使畫面生氣盎然。
此畫不但付了酒錢,更讓他們多喝了幾杯。〔夢晉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終為唐伯虎他們的最佳摯友。〕
唐伯虎的故事
自從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問世以來,由於民間藝人和戲曲的渲染,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唐伯虎也成了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纏萬貫,荒唐風流的富豪。其實,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來面目,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活清貧,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葉,出生在一個小商人的家庭裡。從小才氣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工。弘治年間,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一時名聲大振,他也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
可惜,好景不長,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唐伯虎受到科舉舞弊案的牽連,吃了一連串冤枉官司,從此科舉無門,功名路斷。
唐伯虎功名無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門,十分勢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題名,青雲直上,夫貴妻榮,誰知唐伯虎卻因科場舞弊牽連,失去仕進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
從此夫妻反目,日日爭吵,最後終於勞燕分飛,離婚了事。後來,有個叫沈九娘的女子走進了唐伯虎的生活,倆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諧,不幸,沈九娘又過早去世了。唐伯虎從此再未續絃。
科舉失敗,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擊,便落魄江湖,漫遊名山大川,潛心書畫創作,終於成為一代大家,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在蘇州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據說,有個人與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畫一幅,畫的是一竿清竹臨風而立,竹竿上趴著一隻紡織娘。此人回家後,就把唐伯虎的贈畫掛在房間裡。到半夜,此人在睡夢中被紡織娘的陣陣叫聲吵醒,他爬起來,掌燈四處雪找,最後發現,鳴叫不停的紡織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畫中的那隻。
還有一次,唐伯虎為一個朋友的扇子畫了三隻河蝦,這個朋友愛不釋手。一次乘船出遊,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裡,扇面上的三隻蝦竟一齊從扇面上跳到河裡遊走了。這些傳說,傳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畫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羈、蔑視權貴的性格。他在一首詩中說:「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反映了他寧願貧窮,也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開罪了達官貴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並不富裕。
他在一首詩中說:「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生活窘迫得幾無立=錐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青山白髮老痴頑,筆硯生涯苦食艱!」直接了當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狀況。
西元 1523年,53歲的唐伯虎在貧病中死去,死後貧窮,無力安葬,只得在住宅邊暫痤。如今,在蘇州桃花塢唐伯虎住宅遺址附近,還有一條名曰「唐寅墳」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後,由唐伯虎的親友湊了錢才將唐伯虎靈柩遷葬於城西橫壙王家村。
悠悠歲月,四百餘年過去了,蘇州人民始終緬懷著這位傑出的畫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資百萬餘元,重修了唐寅墓,並在其墓地建造了紀念館,陳列唐寅事蹟及其作品,並於1986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在唐寅紀念館內,有一幅楹聯,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錄如下:
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之上,
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壙美景,替湖山花月壇妍。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淒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典型。說他有八個老婆,恐怕只是後人和他的美好願望罷了。

唐伯虎在受科場舞弊案牽連後便無意上進,以詩、書、畫、酒自娛,生活放浪,甚至流連妓院。但仍自視甚高,刻了一個圖章,自稱「江南第一才子」。這首《言志》詩寫出他的境況和心態: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買,不使人間造孽錢。

中年後,他因經歷坎坷而滿懷苦惱,於是歸心佛教以尋求寄託。《嘆世》一詩展現了他此時的人生觀: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到了晚年,他的生活相當貧苦,有詩為證: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拏並告飢。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潦倒落魄的他,54歲即悄然病逝,臨終前寫下這首絕筆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1470-1523)  
唐寅 落花詩冊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時,鄉試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稱。進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獄,經吳寬保舉出獄,妻子改嫁,精神上連受打擊。後遊歷名山大川,專事書畫詩文創作,並以此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擊後的憂鬱之情和消極出世的思想。他以繪畫最為擅長,為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又稱「吳門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行書七律詩軸:

紙本,高146.5釐米,寬36.2釐米,共四行,釋文是:

龍頭獨對五千文,

鼠跡今眠半榻塵。

萬點落花都是恨,

滿杯明月即忘貧。

香燈不起維摩病,

櫻筍消除穀雨春。

鏡裡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場人。

漫興一律,晉昌唐寅書。


其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俯,此幅更見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襄陽:<<天下最難攻破之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2 06:03 , Processed in 0.0169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