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之治
西漢初期, 因連年爭戰人口減少,生產力不足,但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後,中國的國力已達巔峰.漢武帝繼位後,著手開始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重用名將,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加上張騫 的外交,令中國在國際舞台迅即揭起.經三十年的經營.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已儼然成為東亞的霸主.
漢武帝雄才大略,當政時各方面許多發展皆獲後世讚揚,雖中後期窮兵黷武/荒誕不經,好在巫蠱之禍後,漢武帝認真反思過去自己施政的所作所為,並發表了著名的輪臺之詔,不再奉行窮兵黷武的政策,使西漢國勢得以避免持續惡化
重要政治措施:
1 設立中朝,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削弱相權,鞏固皇權。
2 監察制度,漢武帝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即完善監察制度,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打擊地方豪強。
3 推恩令,西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因此元朔二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其他政治措施還有察舉制度以及首創年號等等,學術方面漢武帝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結束了秦以前百家爭鳴的社會狀況,也造成儒學成為中國第一學問並直至今天,也創建太學培養人才,經濟上改革幣制並實施鹽鐵專賣,使得民生好轉,商人也不得操控價錢
參考資料:史記/柏楊版資治通鑑/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