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15|回覆: 0

[轉貼] 剛即位的崇禎僅花兩個多月,扳倒「九千九百歲」魏忠賢

[複製鏈接]

朝廷命官

科爾沁右翼前旗郡王世子

威望803
聖眷697
銀兩83889

2071

主題

22851

回帖

27531

積分

爵位二等廣武伯
榮銜從二品太子少保
官職正二品九門總兵
兼職從三品署理兵部右侍郎
身份博爾濟吉特嫡長主
旗籍蒙族正白旗
配偶赫舍里苕華
發表於 2021-3-25 19:2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康熙皇帝玄燁於西元1662年,也就是康熙元年,正式登入此系統。他不但命好,而且真的還不錯。

文:廖彥博

如何成功登入「皇帝Online」
古往今來,你的命要夠好,才能夠成功的登入這個系統,坐上金鑾殿的須彌龍椅寶座。

是的,你的命不僅要好,而且還要夠好。因為本系統會在你登入系統之後,還來上一段試用觀察期,沒通過這段觀察期的使用者,會被系統自動登出,換回古代用語,就是身敗名裂,國破家亡。

而且,本系統的頻寬,隨著時間推移,竟然愈來愈狹小,每段時期只容許一位會員加入,如果同時有三個使用者申請加入(比如曹丕、劉備、孫權),系統可能會通通不授予存取資格,要是有人企圖冒名登入(比如吳三桂老爺),查到了就吊銷使用資格。甚至,如果在本系統休眠期間(不確定還會不會重開),貿然重新開啟遊戲者,也永久取消其使用權利(比如,洪憲皇帝袁世凱)。

康熙皇帝玄燁於西元1662年,也就是康熙元年,正式登入此系統。他不但命好,而且真的還不錯。

這裡所說的命好,並不是空話一句。誠然,能當皇帝的人,不能說是歹命。但是裡面還是有些分別的。有的人能夠當上皇帝,是靠自己拼搏擊殺大半輩子,才辛苦打下的江山,譬如明太祖朱元璋。也有的人雖然得到天下,卻得先讓老爸來坐,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曾孫李隆基。反過來說,像同治和宣統這兩位皇帝,雖然命也不錯,是由別人放上寶座的,但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命好,就下台一鞠躬了。

康熙在這點上,算是運氣不錯,天下不是他打下來的,皇位和王朝也不需要他來創造,順治在世的幾個兒子裡,只有他身體健康、相貌健全,足以繼位;他更可以借重祖母孝莊太后的經驗(看過前面幾位系統使用者)與輔政大臣的輔佐,第一次當皇帝(其實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就順利上手。

好運氣還不止於此。當時的世界形勢也是一片大好:清史學者閻崇年先生說,康熙皇帝執政期間處在西方強權兩次崛起的高峰中間,所以外患不多也不強。確實,當時歐洲前一波的強權「兩牙一蘭」──西班牙、葡萄牙加荷蘭的海上霸主地位,已經逐漸被後起之秀大英帝國給打趴在地,可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突破和殖民狂潮,此時距離康熙的時代還有將近百年的時間。

沒有歐洲列強的頻加干預(當時沙俄在遠東的力道太弱,可以不算),康熙才能夠大顯身手。否則,同治和光緒皇帝也有大臣輔佐,老母(親爸爸慈禧)幫襯,同樣也擺平了南方的叛亂(太平天國),怎麼國運就愈來愈江河日下。

可是,除了命好以外,還能看出來的,是康熙的氣魄。他其實大可以選擇當個守成之主,不去處理權臣與三藩的問題。因為鰲拜儘管再猖狂,是沒有篡位野心的;而吳老爺如果你不先去惹他,時間久了閻王爺也會替康熙執行撤藩。然而康熙不等到事情變得複雜棘手,便勇敢的向困難挑戰,雖然不乏衝動和錯誤,但是終於都能成功。

這樣的難度,並不亞於開國君主,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給康熙的諡號是「聖祖」,在世祖(順治)入關之後,所有的難題(鰲拜、三藩、台灣),都在他的手上得到解決,大清的規模也在他手裡奠定,和開國皇帝實在沒有什麼不一樣(實同開創)。

而上面提到的這些難題,實際上就是本系統給予使用者的觀察期。這個觀察期可長可短,但是重點不在長短,而在於是否能通過。下面就有請皇帝界裡,沒有通過觀察期考驗的失敗者,崇禎皇帝朱由檢,出來與康熙皇帝玄燁作個比較。

冤枉啊!崇禎皇帝!
作為所謂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通常是和古往今來的偉大君主,比如時間縱向的唐太宗、明成祖,乃至空間橫向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Luis XIV, le Roi Soleil)、俄國的彼得一世(Peter the Great)等作比較,至於各種讚美,什麼勵精圖治,什麼華夏天威,這裡就不多說了。

而作為替大明王朝關門收攤的末代皇帝,還兼背負著剛愎自用、自毀長城、自以為是、自戀誤國等等與「自我」有關的罵名,崇禎皇帝理所當然的和一大群亡國之君放在一起比較。甚至,當今之世,還有一些據說是什麼大師名嘴的無聊人,創造出「崇禎型人格」這類專有名詞,以便扣在現代政治領袖頭上,看來崇禎兄真是一黑到底了。

然而,假如我們偏要將這兩位平常絕對湊不在一起的皇帝,放在一起比上一比,則崇禎皇帝朱由檢,未必比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來得遜色,有些地方甚至更為傑出。

p_188圖
Photo Credit:好讀
譬如,都說康熙年方十六,就廟謨獨運,智擒鰲拜(雖然我們都知道,孝莊太后才是藏身幕後的真正功臣),但是那也花了少年康熙將近兩年(康熙六年親政)的時間,逐一布置,緩步推進,在索額圖、明珠等人的幫助下,才有了康熙八年少年侍衛一擁而上,亂拳打趴第一勇士鰲拜的那幕。

這段光榮經驗,如果拿來與崇禎兄相比,那還真不是普通的遜色。崇禎朱由檢剷除的,是中國歷史上太監人妖亂政的終極版本,明朝末年最恐怖的大反派、大變態:「九千九百歲」魏忠賢。關於魏公公如何囂張跋扈、心理變態、無惡不作,因為和本書主題沒有直接關係,就略過不提了,這裡要說的,是時年17歲的信王朱由檢,在老哥天啟駕崩、登基為帝後,為了扳倒魏大太監所花費的時間。剷除這個勢力包山包海,黨羽爪牙遍布全國的大太監,剛剛即位的崇禎花了多少時間呢?

答案:67天。天啟七年(1627)8月24日朱由檢登極,同年11月1日,打發九千歲魏忠賢去鳳陽守陵,5天後,魏公公自殺身亡。

整個政府裡都是魏忠賢的人,皇宮裡伺候茶水更衣掌燈的宮婢宦官,也全是魏公公的眼線,朱由檢不像康熙,沒有祖母可以依靠,沒有英雄蓋世的祖父皇太極可效法,也沒有像索額圖這樣的心腹大臣可以密召商量;他的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個木匠兼文盲,老爹朱常洛當上皇帝才29天,就因為吃春藥(紅丸)暴斃,祖父萬曆皇帝朱翊鈞則是個神隱20年、不見群臣的懶惰鬼、守財奴。

然而崇禎只花了這麼點時間,就把這個發展數年、盤根錯節而群魔亂舞的共同犯罪體制(閹黨)一舉摧垮,在這個真正能夠稱得上是「步步驚心」的過程裡,17歲少年朱由檢表現出來的鎮定、堅忍、冷靜、敏銳、果決、工於心計,實在令人驚訝、令人佩服。

更別提他上台以後,極為勤政,幾乎天天召見閣臣,每天只睡上4、5個小時;也不好色,後宮沒有佳麗,嬪妃少得可憐。他所承接的可不是像大清那樣新興有朝氣的政權,而是200多年的沉重歷史,這是祖先所交下來、早已千瘡百孔而東搖西晃的重擔。

明朝的財稅問題已經病入膏肓,加上為了要抵抗滿洲入侵而加派的稅餉,導致惡性循環,官逼民反,流寇四起,幾乎整個中原都淪為戰場。這樣難以回天的局面不是崇禎造成的,然而他扛下這個責任,全力以赴,在他執政期間,提拔了不少人才,從孫承宗、袁崇煥,楊嗣昌、陳奇瑜,到洪承疇、盧象昇,個個都不是等閒角色(除了少數例外),他們拼了命的剿匪(流寇)抗敵(後金),居然隱約有中興氣象。

實際上,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當張獻忠不支投降,闖王李自成帶著18個人突圍出來,翻進山溝裡的時候,朱由檢幾乎就要辦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是的,我是說幾乎,要不是遭受後金(後來的大清)和流寇的雙重、內外夾擊,崇禎幾乎就能夠力挽狂瀾了。雖然康熙朝也有三藩之亂,但是遠處南方,規模也不能和明末相比,而崇禎所面臨的內外交困慘況,還是那句老話,換成玄燁來,也不一定能撐得比朱由檢久。

至於那些指稱崇禎一朝黨爭連連的人,其實可以對照一下我們前面所談的康熙朝朋黨之爭,這些滿漢大臣同樣也是正事的不作、內鬥的專門,比起明末群臣並不遜色,而且更厲害的是,他們還更能堅持纏鬥,從康熙年間一路互咬到雍正初年,在這方面,算是給清朝爭面子。

那麼,難道崇禎不是「自毀長城」,冤殺了在遼東抗清的督師袁崇煥嗎?不是的。雖然袁崇煥的確是明朝遼東山海關防線的重要人物,但他並不是抗清長城(本書在前面提到袁大人時,在移動長城前面,都是加了引號的);而且,袁崇煥本人的行為,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我曉得各位看過金庸小說《碧血劍》以及卷尾〈袁崇煥評傳〉的讀者,已經默默抄起身旁的傢伙要打過來了,但是請容作者把話說完,再打不遲。首先,袁大人誠然是具有烈火般決心意志的戰場指揮官,但是他並不是整個關寧防線的設計師,真正一手組建起這條堅強防線的人,是內閣大學士、督師孫承宗,他才是不需加上引號的抗清長城。

大家別忘了,在崇禎三年(1630)袁崇煥被殺之後,大明並沒有馬上跟著垮台,而是在內外交逼之下,又支撐了14年;因為,督師雖死,長城(孫承宗)猶在。

而且,儘管確實有耿耿的忠心,袁大人卻完全沒有政治智慧和判斷力。才剛上任,還沒殺敵人,先砍自己人:皮島總兵毛文龍,這已經使得崇禎大為不滿;他的抗清戰略,純屬以拖待變,耗用朝廷大量銀兩,而無所作為,任何執政者都無法忍耐;崇禎二年,皇太極帶兵入侵,史稱「己巳之變」,清兵打進長城,直趨北京,此時無論如何,就是不能讓敵軍兵臨城下,以免產生政治海嘯,引發民心恐慌。

孫承宗看出了這點,通知回軍防守的袁大人,應該在薊州、三河(今河北薊縣)一線布防,擋住皇太極,可是袁崇煥眼中,只看到北京有堅城可供防守,一心想引清兵深入,在北京城下與清兵決戰。因此,他竟然只是一路跟著清兵走。實際上,就是這點,到了最後,一環扣著一環,葬送了他的性命。

老實說,之所以繞了一大圈,扯了許多看來和康熙無關的明末往事,還替崇禎申冤,那是因為這與接下來所要說的,有密切的關係: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要不是崇禎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明朝或許不會滅亡」,或者是「縱使崇禎是個認真的皇帝,但是他有太多的缺點如(括號內可以任意填入)等等,最後毀了大明。」

把上面這種想法,一代又一代根植在我們腦海裡的人,就是康熙皇帝。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稍後會繼續討論。

而至此我們已經知道,崇禎之所以失敗,未必是剛愎自用,未必是自毀長城,實在只因沉痾難救,實在只是命運不濟。崇禎沒過關的悲劇,竟然成了之後康熙過關的喜劇劇本,歷史到此,何其弔詭。

順便提一句,有個人,先是扯過崇禎的後腿,後來又和康熙作對,那就是我們的熟人,吳三桂老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 ... 2piIn5JrdEAfsBm23Vg

這種敘事方式倒是挺新奇的,如果來一個皇帝online或者是臣子online看一下歷史上眾人的遊戲進度也是一個有趣的寫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種人,經萬般事。

光怪陸離的世間
曲折離奇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凡人

最後的最後,皆為塵土
唯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傳唱不休,代代相傳
故事裡的人們
雖死猶生

這才是永恆的存在
而歷代記載故事的說書人
才是偉大的存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2-22 19:55 , Processed in 0.0140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