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37|回覆: 0

[紀錄] 大清帝國故事起始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5523
聖眷786
銀兩-3321

1818

主題

9608

回帖

68913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滿族鑲白旗
配偶澄川鈴香
發表於 2022-4-19 01:5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謄抄自翰林院國史館

刊行於大治二年

咸豐四年(1854),太平天國攻入南京。咸豐七年(1857)英法聯軍十二月佔領廣州,並俘虜兩廣總督葉名琛。朝廷上下驚動,咸豐帝下旨調派軍反擊,英法侵略軍戰敗被迫撤出廣州城,清軍重新控制兩廣一帶。唯英法聯軍不甘戰敗,意圖繼續北犯,逼迫朝廷簽訂條約,咸豐八年(1858) 四月,英法軍艦載有二千六百多人抵達大沽口。五月聯軍以六艘砲艇掩護陸戰隊近千人向砲台側面登陸,南北砲台陸續被聯軍攻佔,清廷被迫簽署天津條約。

此時太平天國內部發生政變,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不和,天王企圖聯同北王企圖殺東王,反被東王先發制人所殺,東王擁立洪秀全子洪天秀廷,稱幼天王。東王執政以後,與英法聯軍結盟,英法聯軍大有攻入北京之勢,文宗咸豐帝欲御駕親征,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大臣反對,唯朝廷大臣肅順及其黨羽支持咸豐帝親征抗敵,曾國藩知道太平軍與洋人合作,於是集中民團兵力,沿長江南下,企圖直攻南京,東王得知後與翼王親率大軍與民團在重鎮安慶決戰。最後兩軍兩敗俱傷,雙方的大將曾國藩、左宗棠、東王、翼王相繼戰死,民團的主力亦被完全消滅,太平軍同時重傷。自東王翼王相繼去世以後,由干王執政。

咸豐九年(1859) 春,李鴻章得知南京軍力薄弱,率領殘部偷襲安慶,安慶失守,負責鎮守安慶的忠王與英王一時措手不及被亂兵所殺,李軍沿長江直攻南京,一直與干王政見不合的南王馮雲南打開城門,南京城破,幼天王與一眾太平軍眾自殺,干王逃走到海外,太平天國滅亡,而李鴻章在攻入南京後半年,亦因戰傷暴發而死。

夏,由於英法與清廷就進京問題再次起爭執,在肅順等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清廷再次與英法聯軍開戰,咸豐十年(1860)春,英國的談判代表巴夏禮被肅順等人擅自扣押,令英法兩軍直攻北京。咸豐帝是否留守北京城的問題在朝廷引起爭論,最後在肅順等利用咸豐帝與恭親王的矛盾之下,文宗咸豐帝宣佈「北狩」,帶著後宮及皇子逃到熱河。

咸豐十一年(1861) 夏,文宗咸豐帝駕崩於熱河,以皇子載淳為帝,是為穆宗祺祥帝,遺命以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位大臣輔政,而身為鄭親王的異母弟的肅順簡接成為八大臣之首。而文宗的皇后與懿貴妃,則進位為母后皇太后(東太后)及聖母皇太后(西太后),以文宗生前所賜的「御賞」及「同道堂」兩個圖章作為代穆宗祺祥帝批核奏章、下詔之用。

十月,文宗咸豐帝的靈柩從承德起運回京,肅順等八大臣先行一步,回京後發動政變,以「先帝遺詔」賜死恭親王及西太后,並將恭親王的外父桂良處死,此時,剛巧僧格林沁與英法聯軍大戰,最後成功打敗英法聯軍,簽署《什剎海條約》,承認以往所有條約無效及放棄一切在華不平等利益,英方答允,十一月一日正式簽署《什剎海條約》,清方答允英法聯軍可帶同其軍旗悉數離開中國。

祺祥元年(1862) 春,肅順以大功晉為領班軍機大臣、總理議政王大臣、吏部尚書、太師、簡親王「世襲罔替」,錄入玉牒宗譜。四月,東太后及祺祥帝相繼被肅順毒死,綜觀文宗之以下之弟,五弟奕誴已過繼給惇親王、六弟恭親王被賜死,只有七弟醇親王奕譞,九弟孚郡王奕譓。肅順認為醇親王奕譞在咸豐年間政治上並不出色,方便控制,於是肅順以醇親王奕譞繼承帝位,在奕譞堅持下,以少興為年號,意取「少康中興」之意,是為少興皇帝。肅順以防後患,假傳少興皇帝聖旨賜死福晉婉貞,因為婉貞是西太后的妹妹。少興皇帝後來婉貞追授為孝貞皇后。兩個側福晉劉佳氏與李佳氏亦離奇死去,亦分別追授為皇貴妃。

少興皇帝在幕僚陳闊川,僧格林沁的幫助下,成功發動政變把八大臣拘捕並處死,此事是為「壬戌政變」。陳闊川被任為中和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而僧格林沁未幾病死。

於是,開始了大清帝國的故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4-23 22:18 , Processed in 0.0334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