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9-1-11 21:0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宣宗道光皇帝
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父皇暴亡,他倉促登極,匣風波使他的繼位撲朔迷離。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禁煙銷煙,搖擺不定;《南京條約》,喪權辱國
道光帝,名昱寧,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嘉慶皇帝的嫡子。他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 享年六十九歲。很多人不知道道光繼位也存在疑案問題,道光是清朝皇帝嫡子繼位裏面惟一的一個。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猝然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根據雍正帝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寫有皇位繼承人的密折應封存於鐍匣中,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從雍正帝開始,秘密立儲就成為清王朝皇位繼承的祖制家法。
嘉慶帝生前從未公開確定皇位繼承人,按照這一祖制家法,即使他猝然駕崩,皇位的繼承也不該有太大的問題。那麼嘉慶帝的猝亡卻為何引發了一場皇位繼承的軒然大波呢?原來,人們發現本應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的立儲鐍匣無影無蹤。昱甯怎樣繼承的皇位?他對中國近代史有著怎樣的影響?
道光帝,名旻寧,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嘉慶皇帝的嫡子。他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 享年六十九歲。道光帝既非昏君也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回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復無常;他在禁煙時,嚴禁與馳禁猶豫搖擺;他在戰爭時,主戰與主和反復無常;他在用人時,任賢與任奸功罪倒衡。道光在這場歷史悲劇中扮演了悲劇的主角。而他的悲劇人生也就從他繼位的那一刻開始。
我先講第一個問題,道光繼位疑案。大家很熟悉了,就是雍正皇帝繼位疑案問題大家知道很多,很多人知道雍正繼位存在疑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道光繼位也存在疑案問題,道光是清朝皇帝嫡子繼位裏面惟一的一個,我們可以看一下,第一個繼位的是皇太極,他是老八,他母親是側妃,皇太極的兒子順治他是老九,他母親是莊妃,是妃子。順治的兒子康熙是老三,他的母親佟妃,也是妃子,康熙的兒子雍正,雍正的母親烏雅氏也是妃子。雍正的兒子乾隆,他母親鈕祜祿氏還是妃子,乾隆的兒子嘉慶,順治的兒子康熙是老三,他的母親佟妃,也是妃子,康熙的兒子雍正,雍正的母親烏雅氏也是妃子。嘉慶的母親是妃子。
嘉慶的兒子道光不同了,道光的母親是皇后,嘉慶做皇子的時候,他父親就是乾隆皇帝給他娶了喜塔臘氏做他的福晉,嘉慶繼位之後,就冊封他這個嫡福晉為皇后,所以,道光他是皇后的嫡子,道光有一個哥哥很小就死了,他是老二,因為他哥哥死得早,他算皇次子,實際上他是嫡子,但是他母親福分不夠,嘉慶元年冊封的皇后,第二年就死了。道光的兒子咸豐,他母親是妃子,咸豐的兒子同治,同治大家都很熟悉,他母親就是慈禧,懿貴妃還是妃子。同治沒兒子,光緒和宣統不是皇子,所以清朝十二個皇帝繼位的是十一個皇帝,只有道光是嫡子繼承皇位,這在清朝是惟一的。
道光在做皇子的時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學習也很用功,特別是在他三十二歲的時候,也就是嘉慶十八年,發生了一個重大的事情,這一年夏天,嘉慶到承德避暑山莊、到木蘭圍場去行圍,道光這時候名字叫旻寧,他隨著他父親去行圍,但是這一年夏天是陰雨綿綿沒有辦法行圍,旻寧就提前回到皇宮,在尚書房讀書。一天,天理教的教眾在皇宮太監的指引下,分別從東華門和西華門兩路沖進皇宮,一直沖到養心殿的外面,養心門,在尚書房讀書的旻寧立即拿著火槍,拿著弓箭就奔出來,一槍打死一個人,另一槍又打死一個人,把這場事情平息了,他父親回到皇宮之後很高興,朝廷上下,朝野內外,都盛讚旻寧年輕勇敢機智,於是,嘉慶就封他這個皇次子旻甯為智親王。
到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嘉慶從圓明園起鑾要到承德避暑山莊到木蘭圍場去秋獮,也就是行圍,隨駕的有皇次子旻甯,就是道光,還有皇四子瑞親王隨駕去到避暑山莊,同行的還有大學士、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等等。七月十八日從圓明園出發,路上七天,到七月二十四日,到達承德避暑山莊,沿途疲勞,天氣又暑熱,第二天就是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突然駕崩,事出倉促沒有準備。嘉慶的死因官方的說法因病而死,據清朝皇室人員的口碑,說嘉慶遭雷擊而死,這個事情得不到證實,如果真的是遭雷擊而死的話,官私記載都不會寫這個事情,因為這犯了大的忌諱,我們目前就是根據官方的說法,嘉慶突然病故,也可能嘉慶身體比較肥胖,又六十一歲的高齡,沿途疲勞,天氣暑熱,也很可能得了心或者血管病而猝死,死因我們今天不探討了,嘉慶突然駕崩大家束手無策,事出突然,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當時最緊迫的事情就是嘉慶的皇位繼承問題,本來事情應當是很明白的,由於種種緣故,道光繼位就變成了一個歷史的疑案。
嘉慶帝猝然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一時間,朝野上下、宮廷內外亂做一團。引發混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皇位的繼承出現了問題。
根據雍正帝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寫有皇位繼承人的密折應封存於鐍匣中,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從雍正帝開始,秘密立儲就成為清王朝皇位繼承的祖制家法。
嘉慶帝生前從未公開確定皇位繼承人,按照這一祖制家法,即使他猝然駕崩,皇位的繼承也不該有太大的問題。那麼嘉慶帝的猝亡卻為何引發了一場皇位繼承的軒然大波呢?原來,人們發現本應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的立儲鐍匣無影無蹤。
清朝皇位繼承從雍正之後,它是有祖制有家法,就是清皇室的家法,雍正皇帝鑒於太宗、世祖,聖祖這三代皇位繼承的種種繁難問題,雍正想出一個辦法來,叫做“秘密立儲”。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在皇宮的乾清宮西暖閣召集皇子、王公大臣宣佈他說我要秘密立儲,把我指定的皇太子寫成一個詔書裝在一個鐍匣裏面,當眾放在乾清宮順治皇帝手書的那個正大光明匾的後面,一旦發生大故取出來宣佈,這樣做得好處,就避免了事先立皇子引起皇子之間的鬥爭,又避免了事出突然,皇位繼承問題難辦。
雍正這個秘密立儲的辦法,在乾隆用了一次,就是雍正死得很突然,我前面已經講過了,雍正死得很突然,那雍正死了之後皇位繼承是誰呢?就打開了秘密立儲的這個鐍匣,當眾,乾隆、皇室和大臣宣佈就是立弘曆,就是乾隆為皇太子,乾隆就繼位了。所以乾隆繼位沒有引起骨肉相殘,乾隆還是按照他父親這個辦法,把秘密立儲也是寫好了,密封起來,但是乾隆不同,就是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在圓明園的勤政殿當著皇子皇孫王公大臣正式宣佈,說我要擅位,從明年的正月初一,讓兒子繼承皇位,這個兒子是誰,就是秘密立儲那個皇十五子顒琰就是嘉慶,第二年正月初一,在太和殿舉行了乾隆和嘉慶授受大典,就是乾隆把皇位退讓,嘉慶接受皇位,所以乾隆到嘉慶的皇位是和平過度沒有發生大的紛爭,因為乾隆還在世。
嘉慶突然病故,誰來繼承皇位?按照祖制家法那就是應該在皇宮乾清宮那個正大光明匾後頭找,找那個鐍匣,看裏頭寫得是誰呀,但是沒有文獻記載,也沒有檔案記載,說從承德派人到北京,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找這個鐍匣,沒見這個記載,也沒有記載說在北京的王公大臣到乾清宮去找這個鐍匣。這裏面就產生了個問題,就是嘉慶遺位給他的兒子,有沒有這個建儲的鐍匣,如果有的話,為什麼承德方面北京方面沒有派人去找啊,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在正大光明匾後沒能找到嘉慶帝傳位的遺詔,朝野上下惶恐不安。在嘉慶帝的四位皇子中最終誰能繼承皇位,不僅關係到朝野局勢的穩定,也關係到不同政治集團的利益。在按照清朝的祖制家法來確立皇位繼承尚無結果之時,以禧恩為首的皇族宗室卻首先建議由皇嫡子旻甯來繼承皇位。
嘉慶突然就駕崩了,誰來繼承皇位?當時在承德的避暑山莊一片混亂,這個時候內務府大臣禧恩站出來說,說皇次子旻甯戡亂有大的功勳就指嘉慶十八年的時候,當即繼位,這個事情《清史稿•禧恩傳》做了記載,禧恩講了這話之後,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歷史上記載兩個字“猶豫”,就是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贊成,不表態。史書又記載,禧恩雖抗論,眾不能奪,就是沒有說服大家。
這個問題就來了,你禧恩有什麼資格?有什麼權力建議皇次子旻甯繼承皇位,這也不符合清朝皇室的祖制和家法呀,禧恩何許人也?敢於提出這個建議,禧恩的父親是睿親王淳穎,淳穎又是怎麼回事?大家知道,多爾袞死了之後他沒有兒子,他弟弟多鐸的兒子叫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所以多爾博就承襲了睿親王的這個爵位,不久順治對多爾袞掘墳鞭屍,撤其享廟,爵位也撤銷了,多爾博怎麼辦呢?
_
歸宗又回到多鐸名下,到了乾隆的時候,給多爾袞平反了,那多爾袞的這個睿親王的爵位還是要承襲,誰呀,就是要多爾博的第五世孫就是淳穎來承襲多爾袞的睿親王的王位,這個睿親王淳穎和嘉慶私人關係很好,又都是宗室,嘉慶在懲辦和珅的時候,這個睿親王淳穎出了很大力,幫了很大忙,受到嘉慶皇帝的信任,他的兒子禧恩因為這層關係先做了侍衛,又做了御前侍衛,頭等侍衛,做到內務府大臣。所以禧恩是用內務府大臣這種身份隨駕到了承德。嘉慶突然故去之後,禧恩就建議皇次子旻甯繼承大位,按照清朝的祖制家法應該有嘉慶的遺詔,你禧恩建議皇次子旻甯繼承皇位,不符合祖制家法,此為歷史疑雲二。
嘉慶帝猝死,沒能按照祖制家法留下繼位的遺詔。而此時,孝和睿太后健在,太后的意見對皇位繼承人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嘉慶帝的四位皇子中,有兩位是孝和睿太后的親生子,而旻寧卻並非孝和睿太后所生。在以禧恩為首的皇族宗室首先提出由旻甯繼承皇位時,孝和睿太后緊急下了一道懿旨,五百里加急送往承德。
嘉慶皇帝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叫孝淑睿皇后,她生的第一個兒子死了,生了第二個兒子就是旻甯就是道光。但是這個孝淑睿皇后在嘉慶二年病故,這一年旻寧十六歲,那嘉慶又續了一個皇后,就是第二任皇后,叫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皇三子叫綿愷,一個是皇四子叫綿忻。孝和睿皇后對旻甯很好,十六歲孩子沒有母親了,對他倍加愛護和關照,所以旻甯做皇子的時候和他這兩個弟弟,同父異母弟弟,就是綿愷和綿忻的關係也很好,和他繼母的關係也很好。
正是因為有這種關係,所以嘉慶皇帝突然駕崩的噩耗傳到北京的時候,皇太后在皇宮立即派人五百里加急把皇太后的懿旨,因為這時候嘉慶死了,她算太后了,皇太后的懿旨送到承德,大意是說,說皇次子旻甯在嘉慶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勞,她懿旨,皇次子旻甯立即尊位,就是馬上繼承大位,旻甯就是道光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叩頭謝恩,感激不已,大家知道,因為旻甯不是太后的親生子,她自己還有親生的兩個兒子,在沒有找到嘉慶秘密立儲的遺詔的時候,她說讓旻寧,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皇位,應當說這個胸懷還是比較博大的,沒有借這個機會做手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所以道光跪在地上磕頭,感謝皇太后的恩典。 :
問題又來了,按照清朝的祖制家法皇太后沒有立皇太子這種先例,那有人說了,那孝莊皇太后她立的康熙呀,但是孝莊皇太后立康熙的時候順治還沒死,順治病重,是孝莊和順治共同商量了,用順治遺詔的形式來發佈,讓皇三子玄燁就是康熙繼承皇位,不是用皇太后的名義是用皇帝的名義商量的時候她參與了,可以說清朝用皇太后的名義立皇太子讓他繼承皇位這是第一例,這問題就來了,你皇太后宣佈讓旻甯就是道光繼承皇位,這跟家法祖制也不合呀,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旻甯繼承皇位既有宗室的支持,又有了太后的懿旨,看似水道渠成之事,但卻並非順理成章。因為這樣繼承皇位還是有悖於祖制家法。正當大家為旻甯如此繼承皇位有悖家法而猶豫不決時,事情又發生了轉機,原來,隨嘉慶帝行圍的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竟然在承德避暑山莊找到了嘉慶帝立儲的小金盒,並打開了遺詔。
在這種特殊情況之下,朝廷大臣是個什麼態度,隨駕的軍機大臣有四位,就是托津、戴均元、盧蔭溥和文孚,在當時特殊的情況下,幾位元軍機大臣就找秘密立儲的 這個鐍匣,在哪兒找呢?就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來找,翻箱倒櫃,一個一個來找,突然在嘉慶生前的那個隨身太監那兒找到了一個小金盒,這個小金盒引起大夥兒興趣,托津和戴均元等等就捧著這個小金盒找鑰匙,找不到鑰匙,托津在情急之下,把小金盒的鎖擰開了,開啟這個寶盒一看,裏頭有嘉慶的遺詔,上面說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立皇次子旻甯為皇太子,找到了這個小金盒發現了嘉慶的遺詔,這問題應該說就解決了。
有人還問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材料,這個事情在《清史稿•托津傳》,《清史稿•戴均元傳》都記載這事,戴均元死後有一個人叫包世臣為戴均元寫了個墓誌銘叫《戴公墓碑》,這個碑文裏面詳細說了這個事,就是說嘉慶突然駕崩,眾方大家情急之下,找到了小金盒,托津等把小金盒擰開找出了遺詔,說托津、戴均元為道光的登基立下了功勞,問題還是有,打開這個小金盒的時候,沒有記載道光在場,這個小金盒按照當時的祖制家法來說,應該擱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怎麼會在承德避暑山莊,而且不是馬上找到的,而且是找來找去,翻箱倒櫃才把它找到的,有人對這個小金盒,和小金盒裏面的遺詔的真偽提出懷疑,此為歷史疑雲之四。
小金盒裏的繼位遺詔是真是假?小金盒的突然被發現是否是有人精心策劃?後人對此猜測不已。那麼清史文獻對此是如何記載的呢?對於道光的繼位過程,嘉慶實錄和道光實錄的說法如出一轍。
《清仁宗實錄》就是嘉慶實錄記載他死和他的兒子皇位繼承的過程,大意是說,就是七月二十五日傍晚,嘉慶皇帝突然就駕崩了,在這種情況下,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軍機大臣等一起打開了一個鐍匣裏面有嘉慶皇帝的遺詔,立皇次子旻甯繼承皇位,大家知道,嘉慶的實錄是道光修的,道光繼承皇位之後修他爸爸的實錄,那道光實錄怎麼寫的呢?道光實錄寫法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道光的實錄是他兒子咸豐給修的,也不能違背他爸爸的意志,所以嘉慶的實錄、道光的實錄和清史稿的記載,和皇太后的懿旨和禧恩的建議仔細分析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漏洞,就是彼此之間有矛盾,我說,此為歷史疑團之五。
儘管旻甯繼承皇位一波三折、撲朔迷離,但歷史還是將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使他成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三十九歲登極的道光帝,在他在位的三十年中,史書中記載的不僅有他離奇的繼位過程,還有他留在中國歷史上的功過得失。
但是道光還是繼承皇位了。第一,宗室貴族、禧恩等支持道光繼位;第二,皇太后和他弟弟瑞親王綿忻同意他繼承皇位;第三,四個軍機大臣在場同意道光皇帝繼承皇位。三個方面,朝臣、宗室、太后都在,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由道光和平繼承皇位,避免了在皇位繼承上的骨肉相殘之爭,至於那些矛盾,那些不同的地方,那就留給歷史學家去考證吧。
道光的皇位是在承德避暑山莊繼承的,因為嘉慶死得很突然,承德避暑山莊沒有預備棺材,加急通知北京準備好棺材運到承德,所以到八月十二,嘉慶皇帝的梓宮靈柩才由承德起運回北京,前後經過十天的時間運到北京,八月月二十二,道光正式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大典,正式成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是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歲,他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說他懲辦貪污,譬如說他整頓吏治,譬如說治河通海運,整頓鹽政等等。道光這三十年皇帝,比較重大的政績就一條,就是新疆回部發生了張格爾叛亂,道光比較堅決,平定這場叛亂,在道光八年,把張格爾抓住了,到北京午門獻俘,道光在午門城樓上,張格爾跪在午門前的廣場,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歷史政績,因為他穩定和鞏固了清朝對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煙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