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731|回覆: 1

[轉貼] 中國古代近代史上重要的改革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35
銀兩1575

74

主題

1287

回帖

1041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2-9 18:26: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古代史上的改革基本上分兩大類,一是新王朝建立之初對統治政策的調整,二是王朝中後期的變法改革。

(一)商君變法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在說秦王的《諫逐客書》中寫道:“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候親服……”可見商鞅改革在秦國的卓越成效。公孫鞅(前390年—前338年),出生貴族。“商”是以封地為姓,因其又是衛國人故又稱衛鞅。孝公蠃渠梁時期,商君是法家學派傑出的政治家,少時就喜讀刑名之學。他任秦相十載,先後兩次變法,改革制度,發展經濟,為後來的秦統一六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商鞅變法是依據李俚《法經》結合秦國實際制定出一套措施和方案。小到家庭男女有別,必須分室而居。父子兄弟姐妹,不准同睡在一個炕上。貴族富商子弟如果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律送邊疆墾荒。大到全國使用統一的尺寸、升、鬥、斤、兩。為後來的秦始皇的統一度量衡作了準備。他還讓秦孝公下令建立鄉、縣地方政府系統,歸中央統轄。十家編一組,互相勉勵生產和監督行動,一家犯法,隱匿不報九戶連坐。貴族商人,若是沒有戰功,不能擔任政府官員。改革初,秦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而商君也受孝公之十五邑封。

商鞅從“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出發,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而變法,使秦國崛起西戎,稱霸關內。但這一系列的新法看起來就能得罪不少權貴,以至於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到政敵的迫害,以謀反之罪被秦惠文王車裂而死,滿門受誅。後人為他留下《商君書》二十九篇。商鞅變法也可見《史記•秦本紀》。

(二)王莽新政

在變法史上王莽又是另一個歷史悲劇人物。王莽(前46年—23年)曾任黃門郎、新都候、大司馬等職,到“安漢公”時已大權獨攬在握。他是太后王政君和侄子,是個頗有心計又好施忍術之人。漢哀帝劉欣死後,軍政大權就交到了王莽的手中,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罷免了和哀帝有“斷袖之辟”還差點當上了皇帝的董賢,又把另兩家外戚逐出京城。後又鳩殺平帝立孺子劉嬰,自己當起了攝政王。

西元9年1 月1 日,王莽代漢自立,正式即位稱帝。改國號叫新,都城還是長安。當上了皇帝後,他根據《周禮》改革進行設計藍圖,鞏固新朝貴族的統治,是走原始社會末期的復古制度。依井田制為模式的“王田令”,“私屬令”、“五均”、“六管”等都是他的新政。

但是,他的政治經濟改革只是一些表面的文章,措施不明確。土地改制等沒有什麼人支持。在貴族、豪強的反對下,有些改革一開始就沒法實行。即使他個人再用心良苦卻使新法危機四伏,以至最後自己四面楚歌,國家亂上加亂。王莽還想借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的矛盾,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少數族的反對。他又徵用民伕,加重傜役和老百姓的刑罰。這樣外患未除、內憂又起。綠林軍起義了,王莽只能用軍隊鎮壓,後來農民起義軍殺向洛陽和長安,攻破宣平門,王莽被一商人所殺,死無全屍。

王莽改革只是種“空想社會主義者。”

(三)臨川先生變法

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王安石(1021年—1086年)變法,也是古代史上最有爭議的變法。王荊公是仁宗三年的進士,做過十多年地方官。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嘉佑三年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系統地提出變法主張。他的變法不似王莽,新法在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具體措施。還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叫制置三司條例司,他提出了“法先王之意”的口號。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次年升宰相。

新法內容有:均輸法、市易法、免行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將兵法、保甲法等。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還實行了改革科舉制、整頓學校等措施。從新法實施,到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廢罷新法,前後將近十五年時間。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後,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但主要是各項新法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

司馬光認為王安石的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而臨川先生的《答司馬諫議書》中則十分有力地反駁了司馬的論點則令我佩服:“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在變法與反變法的鬥爭中,他兩次出任宰相又兩次被迫辭職。但由於變法操之過急,犯了“左”的錯誤,最終被罷廢。

列寧稱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還在詩詞、散文等方面的獨特的成就,他主張文章“有補於世,以適用為本。”

(四)百日維新

百日維新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一次全面改革運動。《馬關條約》簽定後,康有為等“公車上書” 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已任,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為止,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變法主要內容有: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採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文化上,廢八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於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是我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和詩人,維新變法領袖。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說過,自古變法少不了會有流血犧牲,所以,他放棄了東渡日本為變法流血來以警世人。

歷史上認為,維新變法運動是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產物,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產物與要求,是先進的中國人從學習西方器物遞進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與深化。

除了以上這些,我國古代用賢臣進行改革的君主也不少。《史記•平淮書》漢武帝時也有過按照桑弘羊仿照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的辦法,實行“籠鹽鐵”的國家資本財政論的改革。北魏孝文帝元宏也有過“俸祿制”和教育制度等的改革。還有明張居正等……

雲水萍蹤曰: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維新,都不僅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調整,而是上層建築結構利益關係的重新組織和調整,這也是改革會遭到來自各方面阻力的真正原因。中國古代歷經了長期的封建社會,新事物很難徹頭徹尾地更替舊事物,故而變法維新之士,往往鮮有善終者。從哲學上宏觀地來說,新事物當然是先進的,是符合社會客觀規矩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但微觀地比較,就會發現舊事物中也含有新的成分。所以要發展新事物少不了要向舊事物學習,吸收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變法改革是一項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這說明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不是個別人物決定的,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勘尋敵手共論圖
高處不勝寒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87
銀兩820

1306

主題

16212

回帖

9769

積分

爵位一等毅勇侯
榮銜正一品太師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09-2-10 19:3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個改革,四個負責人都沒什麼好下場,其實王安石已經是最好的幾個,只是被冷落而已,康有為要流亡海外,商鞅就不用說,王莽也是殺頭呢。
「正是因為不斷的重複相遇和別離,人才會成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2 03:55 , Processed in 0.0145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