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90|回覆: 0

擺脫原住民「文化雙盲」的宿命

[複製鏈接]

勳爵

威望308
聖眷147
銀兩1148

836

主題

8561

回帖

9259

積分

爵位一等男
榮銜
旗籍滿族正紅旗
配偶
發表於 2010-12-14 21:5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住民的思維和文化與漢人不一樣,長年來政府對原住民教育投入很多資源,卻沒有真正幫助到原住民;曾有許多滿懷熱情的年輕老師上山教書,卻因採行不適合原住民孩子的教學方式,因此沒有真正能讓原住民小孩受惠。結果,長年下來原住民為了接受現代教育,拋棄了他們的文化,卻又無法跟得上時代、世界潮流,淪成「文化雙盲」,忘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價值,卻是又成為強勢漢人文化的邊緣人。


對於原住民在社會經濟結構上的處境,Bukut校長有很深刻的體認為省思。外界見到原住民孩子,往往都會被他們燦爛笑容、天真的眼神所吸引,然而,原住民燦爛笑容的背後,有很多辛酸的故事,原住民學校裡有1/3是單親家庭或是隔代教養,這群孩子的未來是什麼?



投入部落教育長達三十年的Bukut校長觀察,有一半以上孩子是在複製貧窮,不是他們自甘墮落,因為在山上缺乏機會,無法給原住民孩子們一個機會、一個希望,十六年前當上校長的Bukut,就開始在思考:「有沒有辦法為孩子們創造機會,創造希望?」



Bukut校長不諱言指出,政府在原住民教育上投注許多資源,如一九八八年通過原住民教育法,政府也給獎學金,原住民孩子在求學階段負擔的學費很低,國小到國中幾乎都免費,然而政府挹注經費,到底幫助他們了嗎?Bukut校長說,政府在原住民教育上投注的,說白了就是漢化教育、同化政策,台灣原住民教育都是以漢人思維為中心,無法真正幫助原住民自立。



又例如,政府給了原住民孩子升學優待,升學考試最高可加分35%,「這麼加分好嗎?」Bukut校長心中有質疑。十一月中旬南投縣議會召開一次會議上,有一位原住民校長也站出來說,「如果一直加分,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自己跟其他人的實力差距有多少!」Bukut校長也表示,他贊成文化和偏鄉的落差而加分,但不贊成加那麼多分數,「不要從出生到進棺材,都要靠政府,而要給族人努力奮鬥的機會。」



Bukut校長表示,原住民為了接受現代教育,拋棄了傳統文化與價值,卻又無法跟得上時代、世界潮流,變成「文化雙盲」。不論是從經濟,或是從社會結構,外界都慣用都市的想法去幫助原住民,然而,原住民的文化和想法,跟都市有很大不同。



他舉例,漢人讀書是為了光宗耀祖,因為十年寒窗,但原住民不會這樣想。原住民教育本質與漢人不一樣,原住民教育是在大自然中生存,與大自然的相處,漢人是教如何與人競爭,原住民的教育則是一種生存的技能,生存的教育,兩者的生活邏輯是不一樣的,漢人是要小孩子好好讀書,而原住民則是教,我能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即可。



Bukut校長也說,很多人認為原住民很會花錢,不會存錢,事實上,原住民是有儲蓄的觀念,但不是金錢的觀念,漢人從殷商時代就有錢幣了,而原住民向來以物易物,直到日本人來了才有錢幣,這也是最近五十年的事。原住民是有儲蓄的觀念,只是與漢人不一樣。例如種的小米,要儲存起來,夠用到年底,這與漢人是不同的儲蓄觀念。



又例如,Bukut的名字是Bukut祖父的名字,是隔代使用,在布農族社會,不傳承祖先的名字是大不孝,但對漢人來講,用祖先的名字是大不敬,漢人不能承襲祖先的名字。正因為是不同的族群,而有不同的思維特質。



在部落學校,經常遭遇原漢生活背景與思維的落差。在山下,美術、體育、音樂都是專任老師,在山上,老師什麼都要教。Bukut校長記得,他的學校曾有一位平地來的美勞老師到部落教原住民小朋友畫畫,第一節課畫打獵,他建議小朋友可以畫山豬在奔跑、森林裡的五顏六色的動植物…沒想到,才過5分鐘,就有一位小朋友舉手畫完了,老師拿起來看,一片漆黑,老師很納悶於是問小朋友,「你在畫什麼?」小朋友率直地回答:「打獵啊!因為打獵是在晚上進行,什麼都看不到!」



原漢對數學的邏輯推理不一樣,文法也是相反的,Bukut校長說,「我們老師經常花很多力氣幫小朋友改作文,我拿來一看,小朋友寫的是『中文字的布農族文法』,他的母語文法是非常正確的。」



Bukut校長觀察,在部落裡,有2/3老師來自都市,教課書、組織架構、教學方式都是漢人的方式,平地來的老師本來滿懷熱情,要奉獻給原住民教育,卻因為原漢思維的落差,採用漢人教學方法,導致原住民小朋友學習成效不佳,老師們也心灰意冷,一、二年就下山了。因此,Bukut校長主張,原住民教育要從特殊教育的角度切入,不能用教都市孩子的方法來教原住民。



到底要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原住民孩子?民國八十六年時,Bukut帶領的久美國小合唱團參加第一次全國比賽,那次是北中南所有學校同時比賽,因此久美國小拿到名符其實的第一名,「那時,我開始想,除了唱歌外,還有沒有更多?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別的教育方式。」那時Bukut思考的正是:原住民的藝術學校、完全學校、或是特許學校。之後,Bukut到處說他的夢想,逢人便說,「從來沒有人把我的夢想當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2個女人,她們是建中退休老師,閒著沒事,那就來幹吧!」於是在2年前成立了原聲教育協會,附屬的原聲學校及原聲合唱團。



原聲學校初初誕生時,「在2年前,原聲學校能成立多久,我們都不知道?」Bukut校長比喻,「布農族話是說Uninang,意思是『能呼吸多久?』」當時所有人都在看笑話,大家都對原聲學校也抱持懷疑的態度,那時是去拜託人家把孩子送來上學。



2年來發展,歷經了全球金融海嘯,實踐Bukut校長原住民特殊教育使命的原聲學校,輪廓也愈來愈清晰,目標也愈來愈清楚,「合唱是一個平台,是一個策略,是走出部落的策略,因為有合唱團,我們才能去世博,唱歌是策略,去世博才是目的,唱歌是實現教育夢想的策略。」



接著Bukut校長以堅定的語氣說:「我們要培養高品格、有使命感的菁英,擔任部落改造的責任,讓他們願意出來為部落做事。」



Bukut校長注意到,目前所有社會資源都關注在後半段原住民,前半段原住民往往被忽略,這些被忽略的原住民前半段學生,資質不錯,但家裡貧困,沒有機會,長大後往往就成「蜘蛛人」,爬山壁灌漿的工人,「他可以是人才,最後結局是當蜘蛛人,我們的想法是要為他們創造機會,」Bukut校長道出原聲學校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在原聲學校,有82.2%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十一月十六日Bukut校長到南投縣議會開會,竟有2個部落校長前來向他致意,並說:「你給了這些孩子,我們沒有辦法給他的。」因為公立學校行政體系太僵化,是無法給孩子們承諾,在原聲學校,可以告訴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我帶你去上海、去美國。」「我們可以,」Bukut校長帶著有些激昂情緒說,「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坐飛機可能是一生的夢想,我可以為孩子編織一個夢,而且這個夢是可以實現的。」



原住民教育需要什麼?Bukut校長說,機會和信心,原聲音樂學校的價值是創造機會、建立信心。



Bukut校長認為,這不需要投入許多的設備與資源,而是要改變思維、改變方法、改變教學的方法。一直以來,老師是最保守的一群,都是採最安全的方法,卻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教學方法一定要改變,「這是給自己也給孩子另一個機會,你不改變,永遠沒有機會,要改變都市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原住民孩子。」

當下僵化的教育制度、老師們冷漠、呆板而功利的教學態度,說要喚醒教育良知、拾回教育責任,似乎緣木求魚。Bukut校長卻說,老師們的態度要改變,要回到起初的愛,永遠不要忘記當初從事教育的那一分難以抺滅熱情。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9 05:53 , Processed in 0.0137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