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14|回覆: 3

【转载】封闭环境下的人性博弈:纪念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96

7

主題

60

回帖

34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2-12-26 09: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封閉環境下的人性博弈
長文紀念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
Very Suli(豆瓣)


本文原文使用簡化漢字寫成,為方便各位閱讀,使用繁簡轉換器轉換為正體漢字,出現差異,希望原諒!

06年我在英國,那時候剛高一的我跟一個同齡的法國姑娘有一場交談,當中她問我:你喜歡什麽電影?當時還走卡哇伊小男生路線的鄙人立刻想起了半個月前在濟南一家現在已經倒閉的電影院裏看過一場名叫超人歸來的電影,恰好英文名我知道(Superman Returns),當時我那個蹩腳的詞匯量讓我處在一個“趕緊說一個以防尷尬”的境地,就脫口而出。她眼神中的失落我大概能感受到,大概在她印象裏,所謂的“超級英雄電影”與幼稚是劃約等號的。想不到六年過去了,自認思維水平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的我會真的為一個超級英雄系列如此執迷,我想,這就是諾蘭的功力。
  
縱觀諾蘭迄今為止的幾部電影(當然其實我沒沒看過前兩部),實際都是“邏輯為表,情感為裏”的,在鋪陳的懸念、龐雜的敘事、縝密的邏輯背後,是一個又一個近乎偏執狂的角色,為了自己內心最隱秘的動機疲憊而倔強地找尋著自己,為了實現自己內心的“保險櫃”裏面那一個隱秘的心結做著瘋狂卻不失邏輯的抗爭。蝙蝠俠也不例外,他的偏執、痛苦和負罪感驅使著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而比“英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成為英雄的過程中,那個曾經消沈、悲傷、脆弱的貴族男孩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他不停偏離著人生航道,卻又一次又一次回歸,每一次都帶著憧憬和憧憬的無力在力量和智力的角逐中堅守,個中滋味實在令人唏噓。
  
蝙蝠俠系列的另一個主題是關於“社會向何處去”的討論,其他主要人物也帶著自己的動機和藍圖試圖改變世界。在一個幾乎完全封閉的城市裏,他們以此為據,或進或退,遑論正派反派,都指向了一場關於選擇和博弈的“意識形態戰爭”。世界是人民群眾的,有時候他們會受限於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而犯錯,但最終他們選擇了在電影世界觀中看最好的模式,那就是僅僅在現有社會形態上面加入蝙蝠俠。從這個角度來看,蝙蝠俠成功得很徹底。
  
蝙蝠俠的自我實現和Gotham的艱難抉擇是貫穿蝙蝠俠系列的兩條主線,互為因果又平行發展,帶著對人心、人性、人生和人類社會的深刻思考,鋪開了一張宏大的敘事地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96

7

主題

60

回帖

34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09: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BB的第一段故事交待了Bruce Wayne,我們的大男主整個人生歷程的力量源泉:父母被害。BB的主題是“蝙蝠俠是怎麽來的”。
  
BB開頭介紹了Wayne家族,這個家族是典型的歐式貴族。和你我身邊的那些暴發戶X二代不同,Wayne家族身上就有明顯的歐陸遺風:那種為了某些形而上的追求而約束自己行徑的力量,讓人們想到了很多歐洲王室:強大的道德自律感、關懷弱勢群體的使命感和承擔社會責任的騎士精神。年幼的Bruce Wayne就成長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Wayne家族,像很多百年老店一樣,依靠著自己的理念聚攏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了老管家Alfred、智者Fox和前兩部當之無愧的女一號Rachel Dawes。
  
電影開始於Bruce墜井這一場戲,重點交代了Thomas Wayne這個人物,他的成熟和高貴,在這裏表露無余。註意到當自己兒子墜井之後,請註意他的一系列表現:親自爬繩索下去救兒子,面對Rachel母親的道歉表現出絲毫不虛偽的寬容,然後用那一句傾倒眾生的“Why do we fall”教育並安慰自己的兒子。短短幾個鏡頭,信息量非常大。從他說完這句話時老管家贊許到甚至崇拜的眼神中,一個完美的父親的形象就這樣被建立了。
  
此後就是父親在自己設計並投資的輕軌上介紹自己的家族,父親說,我們對這座城市心懷感恩,我們的今天都是這座城市給的,我們要報答它。這可能是一種也許只有在基督教社會才有的高尚情操,人與歷史建立起了一種形而上的聯系,心懷感恩,而非空泛的、唯物的予奪關系。在這裏,Gotham這個城市,作為一個抽象的符號,已經上升到一種上帝的具象化的地步。
  
於是在整個BB中,輕軌變成了聯系Wayne家族和這座城市感情的紐帶。在蝙蝠俠出走的幾年中,輕軌被荒廢,象征著隨著父親的離世,家族與城市的這種情感的互動進入冰河期,但最後,蝙蝠俠卻正是靠著這座輕軌拯救了城市,這裏說明,Bruce Wayne對這座城市的感情與他的祖先都是一脈相承的。而Ra’s 通過輕軌完成對Gotham的總攻,一方面也凸顯了Wayne家族之於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Ra’s對當年Thomas Wayne阻擊經濟侵略的報復。
  
悲劇就是把美毀滅給人看,這樣一個完美的父親,就在一瞬間死於非命。在“謀殺小巷”,兩聲槍響改變了世界。幼稚地講,如果不是Bruce害怕蝙蝠而從劇院跑出來,他父親就不會死(請參照佟湘玉佟掌櫃)。不過盡管這種推理看起來並不正確,膚淺,但是在小Bruce心裏面埋下了種子,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父母雙亡,對一個這麽大的孩子來說,是如此毀滅性的打擊!世界充滿了未知,他充滿了恐懼,在這種情況下,自責是緩解痛苦的唯一方式。
  
Jim Gordon這個人物出場了,他的出場在BB中是很僵硬的,根據劇場版漫畫《蝙蝠俠 第一年》的介紹,警長來到Gotham應該是和蝙蝠俠海外遊歷歸來的時間差不多。在萬念俱灰的小孩兒面前,這個笨嘴拙舌的警長也就只有一句“It’s OK”了。不過這個當時看來可有可無的東西在TDKR中終於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伏筆:最後時刻,Gordon得知蝙蝠俠要以身殉城,他說,我從不在乎你是誰,可總該讓市民知道他們的英雄是誰,蝙蝠俠回答說,做英雄有很多方式,比如給一個絕望的男孩披上外套,讓他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在等著他。TDK裏面Bruce Wayne飛車救了Reese,Gordon還冷嘲熱諷說你這樣的大人物都不看電視吧,此情此景,不知大警長現在在想什麽?
  
好在人在成長,如果Bruce Wayne的世界觀一成不變,他很有可能就變成一個自閉的男孩兒。但幾年過去了,他開始把仇恨外在化:那個殺死他父母的兇手,變成了自己仇恨的對象,他開始用仇恨代替自責以緩解痛苦,這也是蝙蝠俠後來的生命裏一直潛藏著黑色和暴力元素的根源,他知道,一定要這個人付出代價,他必須死。當然,這個想法還是偏頗的。
    
灰暗的大學生活行將結束時,郁郁寡歡的Bruce來到了兇手的減刑聽證會,他想靠著青春期的躁動一泄多年的痛苦。他對這麽做的代價一知半解,那就是法律的制裁,不過在他眼裏,這些都比不上良心對他多年的折磨。但他此時不知道,如果當初這一槍下去,他將失去的不只是自己的自由或者生命,更有可能是這個家族的聲譽。他失敗了,Faconi的殺手搶先了,表面上,Bruce此刻又欣慰又失望,一方面仇人這麽便宜地就死了,另一方面仇人不是自己殺的。深層次裏面,他開始想到一個詞:規則。
    
從前兩部來看,規則這個詞是諾蘭最想在電影裏探討的,小醜無原則地破壞規則,Rachel狂熱者般地堅守規則,Harvey利用規則實現公平,Ra’s Al Ghul無視規則清洗種族,當然,還有蝙蝠俠超越規則去維持規則,並且自己設定了一個最低規則,然後不依靠規則而依靠自律來維系它……每個人的規則觀直接決定了他的立場。不過很遺憾的是這條線在TDKR裏面斷了,Thalia和Bane本質上是Ra's的延續,而貓女果不其然是一個有理想無藍圖的小人物,John Blake是蝙蝠俠世界觀的繼承人,沒有一個角色提出了新的“社會理想”,這是TDKR非常令人遺憾的地方。話說回來,此時Bruce想的是,自己家族的命運、仇人的命運都深深地被這個叫做規則的東西束縛著,規則讓他不能復仇,可規則又縱容其他人濫殺滅口。一如TDKR裏面,Gordon對John說,當這個體制已經腐敗到壞人逍遙法外好人卻失去自由,面對這個困惑,Bruce迷茫了。
    
Bruce和Rachel的對手戲是電影的第一個邏輯高潮。Rachel,作為美國大學培養出來的法律工作者,身上帶有一些明顯的書生意氣:她迷信法律,堅守法理之光,甚至為了自己的目標不肯妥協,她顯然並不畏懼現實的情況給她的夢想造成的阻礙,她堅信,只要把壞人都繩之以法,社會就能變成最理想的狀態。她的原話,叫“harmony”,翻譯成中文就是“和諧社會”。Bruce不同,他顯然還處在以牙還牙的初級階段,情緒化地認為殺人就該償命,這是沒商量的,他不去考慮這件事對社會有什麽後果,他認為,仇恨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事。
    
Rachel發現自己青梅竹馬的男朋友竟然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小學生階段,怒不可遏地打了一個耳光,拋下了一句“你父親以你為恥”。這裏Rachel甩出了他們萬惡的資本主義知識分子都喜歡幹的一件事:下定義。只有法律才能維系Harmony,復仇只能讓你自己感覺好一些,從這裏看,她的認識水平比後來以復仇終結內心痛苦的Ra’s強多了。
  
這一劑社會藥方是蝙蝠俠裏面最為簡單粗暴的一個,盡管提出它的是一個姑娘:那就是如果社會法制失靈而無效率,那就加強法制建設,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過似乎Rachel自己也對自己的這個藍圖沒有什麽信心,BB裏面她在酒店門口看到了摟著歐洲豪放女“Swimming”歸來的Bruce,Bruce說,你不可能一個人改變世界(當然這是違心的話),而Rachel的回答是“What choice do I have”。這份執著像極了欲要搬走太行王屋的愚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態度很偉大,效果很一般,根本原因在於,Rachel並沒有超越體制的能力,無論是武力上還是經濟上,所以她的偉大抱負只能通過體制內的手法解決。
    
這個耳光多少讓Bruce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導致父親離世的直接兇手和根本兇手不是一個人,而罪魁禍首是那些帶頭違反規則,讓法制和正義顏面掃地的惡棍們。是他們讓這個社會沒有了希望,人們不再相信正義,只相信私利,才逼出了一個殺死父親的兇手。就像咱們大家以前小學班級裏面,那幾個帶頭違反紀律的小孩兒一樣,是他們讓每個人都覺得違反紀律沒什麽大不了的,這個班就亂了……某一個兇手的出現是一種偶然,但是那個兇手出現的原因,卻是必然。起碼在那一刻,Bruce被說服了,他沖進去對自己新發現的罪魁禍首示威,想證明自己並不害怕,不過但凡急於證明自己不XX的,一般心裏其實都XX得不行,這個我想各位都有所體會。
    
Bruce和Faconi的對手戲我認為是BB裏面最精彩的一段,Faconi作為一個黑道頭子,比後作那個憨厚的Maroni牛逼多了。“我不怕你。”“那是你不了解我,傻叉!你以為你爸媽被殺了你就了解人間疾苦了?(註意這裏Faconi用的詞是mommy and daddy,充滿了屌絲階級對高帥富的鄙夷)你永遠不了解我們的世界,人總是會恐懼自己不理解的東西!”Faconi讓我們未來的大英雄顏面掃地。他告訴Bruce的是,你不怕我,因為你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因為你根本沒有生存的壓力,你從未體驗過絕望的痛苦,你當然擁有無所畏懼的自由。可是,爺還是隨時能要你的命,這中威勢和權柄是老子我腥風血雨若幹年拼出來的,是你拿多少錢也買不來的,等你弄清楚這個,你就怕了。這是一個囂張的中年對一個小楞頭青毫不留情面的教育!
  
Bruce無話可說。但是我想那時候他想明白了一些,每個人,面對未知的環境,總要經歷從無知者無畏,到知之者甚畏,再到全知者無畏這三個階段。回想我08年上大學之前,因為高考考得很牛逼,我也曾經自大到覺得大學無非就是這麽回事兒,鬥膽報了最有挑戰性的數學系,後來真的開始學了,才發現原來不是這麽回事兒,自己的確低估了這個“科學王冠上的鳥屎”,開始對數學非常恐懼,談萊布尼茨拉格朗日伽羅瓦高斯而色變。Faconi說的,就是這個過程。但是現在大四馬上要畢業了,回頭想想,如果當時沈住氣,慢慢去了解,數學其實沒什麽可怕,當我們了解得多了,恐懼就沒了。從根本上講,恐懼來自不確定,這一點印度哲學家克裏斯穆納提在著作「On Fear」當中有討論過。
    
無論Bruce當時有沒有了解,但是憑借著少年證明自己的願望,他啟程了,深入犯罪團夥內部,親自去犯罪,來到了世界最黑暗的地方,此處略去敏感詞五千字。此時的他,試圖在自己的內心求索一個穩態,通過“了解”消除畏懼,因為一方面,仇恨每天在困擾他,心裏的魔鬼逼他復仇以圖一時之快,另一方面,自己對規則的敬畏和家族遺傳的道德自律在束縛著他,兩方面的力量縱橫交錯,蝙蝠俠大人心力交瘁。用後來Ra's的話說,你害怕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瘋狂的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或者說,這是一種逃避也說不定呢。因為自己在Gotham一天,就有按捺不住內心復仇火焰的可能,總之,在他有能力控制好自己之前,他不會回到Gotham,我覺得要是狗血一點兒,諾蘭一定要安排蝙蝠俠在Rachel面前擺出一個勁霸男裝的帥氣姿勢,然後瀟灑離開,甩下一句“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幸虧沒有。
       
在世界最黑暗的地方,他遇到了BB的大boss,當然,那時候的Ra’s Al Ghul是以一個良師益友的身份出現的。他的一番話打動了蝙蝠俠:如果你能超越自己,你將不止是一個人,而成為一個理念。一個人只能打擊犯罪,而一個理念卻可以啟迪人們杜絕犯罪。一個治標,一個治本,您看怎麽選?另外,他還提供給蝙蝠俠以學習能力的機會,結果當然是一拍即合。
    
忍者大師(我很不喜歡這個有點兒搞笑的名字)還提供了精神分析服務,幫這個失足青年找到了內心的平衡。大概意思是:要為Bruce找到一個解決內心痛苦的方法:復仇。但是Bruce告訴他,一方面仇人已經死了,另一方面自己的世界觀不允許自己這麽做。於是兩個人開始探討另一個問題,觸及根本,那就是“誰殺了你爸爸”。Ra’s說,你爸爸是咎由自取。原因是你爸爸不理解現代的法制已經失敗了,如果靠著法律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社會,那麽現在這個樣子是怎麽出來的呢?必須有一種新的力量去對抗人性的醜惡,這種力量,必須來自體制的受害者自己。他指責,Bruce的父親在受困時並沒有反擊而是求饒,這種好漢不吃眼前虧,而且老子有錢這點兒不算什麽的態度最後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家庭, 這是貴族,甚至是中產身上的通病。郭德綱曾經在相聲裏說,有錢人為什麽半夜也看紅綠燈,因為有錢啊,真怕懟死。用Faconi的話說,就是”have too much to lose”。正是這種局限性,導致了他的悲劇。他低估了窮人的絕望,他不理解,他以為搶匪只是要錢,而沒有看透搶劫背後的無助的蒼涼,這是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文明是不野蠻,但是文明的代價是我們失去了血性,這一點在以後的很多地方都有印證。
  
這段話在另一方面幫助了Bruce,那就是逃避不是應對悔恨的方法。我們長到這麽大,每個人心裏多少都有些不願提及的往事,失敗、失算、失戀,青春就是不完滿,季羨林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如果一直逃避,這個心結就永遠是心結。一年前結束了一段兩年的感情,我也是很不成熟地不可自拔,很多人安慰我,可我最感謝的是一個姐們兒對我說的話:“我能做的就是多跟你提,提多了就好了。”所有的心結,當你有勇氣面對了,就不再是心結了。Ra’s說,你的父親是咎由自取,這沖破了Bruce內心原本堅硬的防衛機制,直面父親死去的根本原因。Faconi也說過,你的父親Begged for mercy,你的父親Begged like a dog。
    
Ra’s對Bruce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面對你的恐懼,擁抱它,呼吸它,這是你一生必須戰勝的東西。從這裏看,Ra’s真的是一個好老師。不過等輪到Ra's自己革命的時候,他利用的還是“恐懼”。
  
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Bruce大概是認可了這個觀點:必須有一種超越法律的、對犯罪毫不留情的力量存在,才能構建起打擊犯罪的機制。制度經濟學說,正式制度必須給非正式制度留有空間,令能夠補充正式制度不足的慣例和文化自發地演化出來。Bruce的蝙蝠俠構想在這一階段從萌芽到成熟,成為了另一個救世之策。既然害怕的東西是自己自律和道德與仇恨的沖突,那麽,就做一個有底線、有道德、有所不為的俠客吧,正好他還有這個經濟能力,OK,就這麽定了。
    
當然,事情沒有那麽順利,當老陰謀家把自己的構想和盤托出的時候,矛盾來了。這裏分析一下Ra’s Al Ghul這個人物吧,他早年不幸,深深地種下了反人類的思想之種,根據TDKR中的介紹,Ra's因為私通了某中東軍閥的女兒而被囚禁於地牢之中,但深愛著他的軍閥之女頂替他坐牢換取了他的自由,他對人類這個物種失望透頂:真愛者命途多舛,貪欲者夜夜笙歌,這樣的一個世界這樣的一個物種有什麽可以留戀的?放任復仇的意念促使他成為了普通大眾的敵人,這是他和小醜最大的區別,小醜爭取人民,誘導人民,而他要做的就一條,殺人。
這個思想,和他的那個組織——忍者聯盟——不謀而合,忍者聯盟的理念是,當人類文明歷經腐朽,就必須對它進行一次“休克治療”,讓這個文明的象征毀滅,讓時間演化出另一個間斷均衡。他借渡邊謙的口說出了自己的構想,但是各位如果仔細看,當時Bruce的話說,“你不會信這鬼話吧!”在蝙蝠俠眼裏,這是地道的神邏輯啊!他要報答人民,怎麽能讓他去滅絕人民呢?所以後來在Wayne莊園他說:“我會站在Gotham和你之間。”Ra’s也發現了自己的理念實在是難以被蝙蝠俠接受,請註意他的說法:“Please! For your own sake. There’s no turning back.”就像一群小痞子要拉一個人入夥的時候說的,“求你了,你沒別的選擇了,跟我們幹吧!”潛臺詞是,“好小子,老朽說不過你”。
    
一場激戰,蝙蝠俠逃出升天,但也救了Ra’s。他回到Gotham,完成了自己的人格救贖。
    
總結一下,這一段是BB最精彩的一段,作為三部曲的開篇,他成功詮釋了一條:蝙蝠俠是怎麽來的。有人說,BB不是蝙蝠俠的故事,而是Bruce Wayne的故事,我想誠然,是他成功地把痛苦從自責轉化為仇恨,又從仇恨轉化為一種富有道德自律的正義感的過程。用一句時髦的話,這是Bruce發現自我的過程。當他救世濟民的家族血統和理念,與個人兒時的不幸遭遇產生的力量達到了平衡,他終於擺脫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加上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家庭條件,成為蝙蝠俠成為了他的最優解。
  
回到Gotham,蝙蝠俠做了很多準備,包括黑白二老給予的智力和科技的支持,自己靠金融戰奪回公司,出了Faconi身上的惡氣,打擊了流氓警察,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第一是選擇了蝙蝠作為自己的象征,第二是爭取到了Jim Gordon的支持。
    
先說第一點,選擇蝙蝠是為什麽呢?Bruce自己有解釋:“蝙蝠讓我害怕,我也要把這種恐懼的力量帶給罪犯”。這裏就回到了一開始諾蘭安排小Bruce墜井的情節了。蝙蝠俠,既然要作為一種理念,那麽這種理念通過怎樣的途徑維系正義呢?一靠威懾,二靠引領。引領是在TDKR裏面得到實現的,而威懾比引領來得更直接,因為威懾的對象直接就是犯罪分子,只要打擊犯罪就可以了。威懾憑借的是恐懼感,我剛才說過,真正讓人害怕的是未知。老Wayne說過,其實蝙蝠更怕人,為什麽,因為人類是它們不能了解的,因而,跟蝙蝠圖騰配套的東西,是蝙蝠俠晝伏夜出,是蝙蝠俠一身黑衣,是蝙蝠俠行蹤詭秘(很多次他都是這樣,一轉頭的功夫就不見了,TDKR裏面面對著趁蝙蝠俠一轉眼的功夫就消失了的貓女,蝙蝠俠說這感覺原來是這樣的……樂死我了),更重要的是,人們不知道蝙蝠俠是誰,不知道他來自哪裏,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出來。
    
第二點也很重要,因為黑白二老不能直接在武力上面提供支持,他們是搞後勤的,而蝙蝠俠想要發揮作用,必須有來自體制內的直接的武力支持。然而,爭取Jim Gordon又是困難的,因為他不同於黑白二老,他沒有直接接觸過Wayne家族的家族文化,他完全有理由不信任蝙蝠俠,甚至處於自己的立場帶頭剿滅蝙蝠俠這個名義上非法的“私刑者”。有一場戲是兩人在Gordon家門口的一段對話,兩人的潛臺詞是:“你信任我嗎?”“按常識,我不該信任你,但我願意”。
    
為什麽?從之前關於Gordon拒絕受賄的情節看,他也是一個自律性特別強的人。在徹底骯臟的環境下堅守自己的底線,多麽難能可貴,又多麽難以存活!所以一個疲憊的堅守者遇到了另一個自稱很自律的人,他當然願意信任,因為如果蝙蝠俠確實說到做到,那麽證明自己的堅持沒有錯。我想,任何一個執著地堅持某種東西的人,學業、事業抑或愛情,最渴望聽到的話就是“你的堅持是對的,是有意義的”。蝙蝠俠仿佛是Gordon蒙昧生活中的一道光,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上面。
    
得到了Gordon的信任,後來的一切都水到渠成了:裏應外合,打擊犯罪,一個佇立在警局大樓上的蝙蝠燈運用了高中化學講過的丁達爾現象讓這個城市重現光明,兩個人互相實現了對方,惺惺相惜,基情四射。
    
值得一提的是,在酒店門口Rachel看到了化身紈絝子弟的Bruce,說了那番我至今難以忘懷的話。“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but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至今我都把它當做座右銘。
       
影片的末尾,被 Bruce救了一命的Ra’s還是來了。蝙蝠俠當然懂得除惡務必盡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犯罪的道理,但是Ra's 於蝙蝠俠不僅是敵人,如果見死不救,自己的道德觀念豈不成了笑話?法制和正義的契合點在於,讓每個人的利益,哪怕是惡人的利益,都得到公平的保障,給予他們重新向善的機會。
    
有人說,Ra's 後來也是婦人之仁,本來可以在Wayne莊園殺死蝙蝠俠卻放了他,最後自己身死。這與蝙蝠俠原著的人設有關:在劇場版漫畫「大戰紅帽火魔」當中,Ra's把蝙蝠俠的行動計劃出賣給小醜,最後導致第二代羅賓被小醜殺死。然而,陷入深深自責的Ra's竟然良心發現救了羅賓,然後多年不作惡。Ra's在蝙蝠俠世界裏面最為老謀深算,卻一再婦人之仁,這也是他的一個特征。只不過電影沒有重視交待這件事。 大家要註意,BB的原創故事作者只有高耶一個,諾蘭僅參與了分鏡頭劇本。因而BB事實上很貼近漫畫,而諾蘭參與故事創作的TDK已經和漫畫有了脫軌,而更像"諾蘭電影"。
    
有人說,BB不如TDK,當然從各大網站的評分來看,確實如此。然而,為什麽一個男一號光芒四射衣錦還鄉自我救贖的電影比不上一個男一號處處受制最後狼狽逃竄的電影呢?因為反派的水平差的太多。先不說辛德勒老爺爺那個“我是活菩薩”的形象多麽不適合演反派,前面說過,Ra’s的邪惡,建立在一種荒唐可笑的邏輯上,他把所有人擺在自己的對立面上,靠著自己身為精英的優越感,清洗人類,用我們政治課本兒上的話說,就是沒有充分發動群眾。任何一個革命者,最重要的就是發動群眾,看看國共兩黨最後的結局可見一斑,遑論其手段的正義性,誰發動了群眾,誰就能贏。這一點上看,Ra’s的失敗早已註定。後面你會看到,小醜的邏輯之縝密與堅固,他的煽動力和對人性巧妙的掌握,才是真正的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經典教材。
  
這是蝙蝠俠系列中第二劑救世之藥,但這副藥劑量太猛,類似於癌癥放化療。事實上,這更多的是Ra's對人類社會的復仇,但他為了籠絡鷹爪,給它冠以“True Justice”的美名,包括TDKR當中的Thalia和Bane也都時常像Ra's一樣把“do what is necessary”掛在嘴邊。之所以這種說法僅限於冠冕堂皇,在於他們都曲解了正義的含義,正義的基本要求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公正和仁慈,Ra's從來不考慮他的行為帶來的後果。哪怕他成功了,也是以犧牲一個1000萬人口的城市作為代價的,人類社會的希望是通過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的,人都死了,好生活有什麽用處?忍者聯盟自稱,哪裏沒有希望,哪裏就必須滅亡,他們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曾經被阿道夫希特勒用於清洗猶太人及一切非日耳曼民族。他們認為腐敗是不可挽回的,一群絕望的人冠以所謂的正義頭銜就妄圖改變歷史?當然沒有多少人買賬,至少,大多數人只是失望,遠沒有絕望。
    
但Ra's自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的方法是,通過科技手段讓群眾迷惑,讓你無力反抗,通過特殊的化學藥品,勾起人們的恐懼感,讓人們在恐懼中自相殘殺而死。他能用高超的手法幫Bruce戰勝恐懼,他一定是制造恐懼的大師。不過,運用科技手段,終歸比不上利用人性,因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當你運用了某種技術,當你遇到了比你更高的技術,你就只能失敗。這個世界最終極的武器是人心。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蝙蝠俠恰恰就是掌握了世界級的科技全才Lucius Fox,疫苗的誕生和蝙蝠俠的各種高技術手段的配套,徹底顛覆了這個陰謀。一個建立在二逼邏輯上的、技術上有點兒關公門前耍大刀的陰謀被破滅,觀眾顯然沒有特別High,於是BB不如TDK,就是顯然的了。
    
作為承上啟下,我在這裏總結一下BB結束時Gotham的現狀。第一,蝙蝠俠被認可,因為他們迎合了人們對秩序和正義的欲求。第二,蝙蝠俠和Gordon組成了一個新的正義同盟,作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力量,看似完美地制衡著犯罪勢力。第三,蝙蝠俠的威懾和引導作用都實現了,罪犯變得低調,人民重拾希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一情況不能持久,有天然的缺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96

7

主題

60

回帖

34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09:03: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段故事TDK的主題是“蝙蝠俠的承擔與代價”。
  
丘吉爾說,“對偉大人物的忘恩負義,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表現。”丘吉爾作為引領英國贏得二戰的英雄,竟然在二戰結束的大選中落敗。隨著秩序的形成,公義的回復,Gotham市民也開始像偉大的英國人民一樣,開始反思:既然蝙蝠俠已經給了我們希望,那麽蝙蝠俠是不是該退出了呢?因為蝙蝠俠的存在有一個天然的缺陷,那就是非法。蝙蝠俠引領我們守法護法,可我們為什麽要讓一個本來就非法的存在引領我們呢?我們向往光明,可是我們為什麽要一個穿著一身黑衣的人帶給我們光明呢?這個矛盾是TDK的基本矛盾,蝙蝠俠付出的那麽慘痛的代價,與其說是因為小醜,倒不如說是因為自己的這個先天不足。也許Bruce Wayne自己也沒想到會變成這樣,因為他之前想做蝙蝠俠,也只是想完成BB結束時的情況,但是那之後呢?
    
所以有兩個人出現了。第一個是新任的Gotham市長。在電視訪談中,主持人說,“您因為堅決致力於打擊犯罪而被選作市長……”大家想想,為什麽?因為人們不相信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人有足夠的自律性,所以他們希望通過選票選出一個他們信任的人打擊犯罪。這個人無論能力如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受法律的約束,他不會把自己引向瘋狂。我想這是西方文化最好的一點,那就是假設人性本惡,並且想方設法分權制衡,對那些不能靠制度制衡的存在,所有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和排斥,這也就是為什麽丘吉爾下了臺。(有一個叫雨柘的朋友說希特勒也是民主的結果,解釋一下,希特勒當年可是在大選中落敗的,靠著總統的任命而非選民的投票上位,隨即破壞了民主制度而成為20世紀三大魔王之一,當時得到多數票的人是一個叫興登堡的炮灰。)在這種制度對人本性的約束中,人們才能得到安全感。而且人民肯定在他上臺之後發出過這樣的呼喊:“逮捕蝙蝠俠。”原因是,試想,如果沒有人民的呼聲,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政客怎麽會說我們的警察已經接近逮捕蝙蝠俠了這樣的假話呢?
    
另一個人就是Harvey Dent,新任的檢察官。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他的競選口號:Believe in Harvey Dent,這個口號後來被蝙蝠俠取笑,因為很不藝術,簡單粗暴,但是為什麽這樣的一個垃圾口號能掀起民眾的狂熱?因為這個口號不藝術。這個競選口號,簡單,有力,像極了戰時動員,充滿了軍人的戰鬥意誌,夠爺們兒,它迎合了群眾通過體制內的力量向犯罪宣戰的決心,這是最重要的。包括在TDKR一開始Gordon的演講也說了,I believe in Harvey Dent。從這個角度說,蝙蝠俠成功了,也失敗了。
    
Harvey Dent當選之後雷厲風行,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對黑幫進行了疾風驟雨般的猛攻,數千黑幫分子被投入監獄,gotham變成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人間樂土,他也被稱作光明騎士。大家開始有了共識,那就是蝙蝠俠終將被他取代,這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不過老子早就教育我們,最堅硬的東西其實是最脆弱的,後來的結局印證了我國先賢的智慧,這是後話。
    
我想先說說諾蘭安排的一場四人圓桌會議,借此說說Rachel Dawes,因為她快死了……四人圓桌會議,參與者是蝙蝠俠、Harvey、Rachel和俄羅斯芭蕾舞名演員,這個安排的巧妙讓人拍案叫絕,這個芭蕾舞演員代表誰參與的這個討論呢?代表人民,特別是站在一個俄羅斯人的角度,更能客觀地不加入任何感情色彩地扮演好代言人的角色。整個過程,最主要的是Harvey和“人民”的辯論,議題是:我們是否需要蝙蝠俠。
    
首先,人民說,我們不能靠一個非法俠客維系社會治安,我們是民主國家,怎麽能靠偶像化一個蒙面騎士保護我們自己呢?這說出了人民的心聲。(當然,其實也是Rachel的心聲)。但是Harvey不同意,他認為,只要是打擊犯罪,有著一顆正義之心,手段不正義也沒什麽。(後面我會說到,這種思想最終導致了他變身雙面人)。他舉例,當兵臨城下時,羅馬人選出了凱撒作為獨裁者,打退了敵人。在這個想法背後,Harvey直擊了民主法治制度的弱點,那就是在重大問題面前沒有向心力,黨也一直在說,社會主義和公有制的一大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時候Rachel反駁,凱撒雖然最後保住了羅馬,但他不願意放棄權力,最後成為暴君。(各位,是不是想到了一些不該想的東西呢?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某個人物,哦不不不,是前蘇聯)Harvey顯然詞窮了,這時候人民說,美國需要的是Harvey這樣的光明騎士,而非黑暗騎士,因為光明騎士的力量能得到控制,黑暗騎士不行。Harvey也說,如果需要,我義不容辭。
    
多麽精彩的辯論啊,更精彩的地方在於,蝙蝠俠只說了幾句片兒湯話,Rachel只說了一句,但是卻已經很好地展現了自己的立場。蝙蝠俠此時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先天不足,也已經意識到了蝙蝠俠模式的不可持久,所以最後他要為Harvey辦募捐,意思是,我要退出了,我認了,這是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戰勝私欲的體現,他不要做凱撒。當然,這其中也有想和Rachel在一起的因素。
    
Rachel就更復雜了,因為她對蝙蝠俠這個東西有著復雜的情感。一方面,她與Bruce青梅竹馬,眼見到他成長過程中的仿徨與失落,明白蝙蝠俠這個結果是他性格與境遇函數對時間的積分,而且如果沒有蝙蝠俠這個偶然因素,原有的醜惡均衡狀態不可能被打破,她清楚蝙蝠俠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她的理智告訴她,蝙蝠俠並不是長久之計,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時候會變成集中力量犯大錯。她和群眾一樣擔心,蝙蝠俠會有一天成為這個城市的暴君,所以她敏感地在第一時間就舉出了凱撒的例子。
    
回到BB的末尾,Rachel說,有一天當Gotham不需要蝙蝠俠了,我們在一起。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人有病,好不容易大團圓了,你怎麽這麽多事兒呢!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決定絕對是深思熟慮的。Rachel從小受到西方的法理教育,迷信規則,這個前面說過了,她要的理想世界,不只是結果的正義,還包括手段的正義,她要用完全合法的手段實現正義,哪怕這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過程,哪怕那只是烏托邦,這也就是她當時氣憤於Bruce的復仇未遂的根本原因。不妨想想前些日子那個政治事件,打黑除惡當然好,可是“黑打”就不正義了,雖然結果可能是好的,但這種好,Rachel不要,她要的是寧可正義地不變,也不能邪惡地進步。這麽一想,她怎麽可能允許自己的男朋友就是一個非法俠客呢?
    
Rachel是蝙蝠俠系列裏面迄今為止唯一絕對正義的一個人,為什麽諾蘭在所有人幾乎都有典可考的情況下硬要塑造一個新人物Rachel Dawes,原因就在這兒。但是同理,她死得很快,因為她不懂妥協。
    
正當她為了蝙蝠俠而兩難時,Harvey出現了,填補了她對自己伴侶全部的期待,蝙蝠俠以自己得天獨厚的初戀男友屬性才與Harvey勉強打成平手,可見她多麽喜歡Harvey。吉倫哈爾姐姐接受采訪時說過,Rachel對Bruce是love,對Harvey是crazy about,各位分析一下這倆詞兒,love在很大程度上是時間堆出來的,畢竟是青梅竹馬,而crazy則是瞬間的綻放的愛情火花。Harvey服從體制,充滿正義感,加上迷人的外形(諾蘭說過要把Harvey塑造成一個集合了所有的American Charm的角色),迅速贏得了Rachel的芳心。所以,當蝙蝠俠為了救她從樓上摔下來,她第一個就問Harvey怎麽樣了,當蝙蝠俠在募捐會上調侃Harvey她立刻沖上去責難蝙蝠俠,要換做東亞制造的肥皂電視劇,男一號早就吃醋吃到牙根兒脫落了。不過當Rachel去世的時候,蝙蝠俠卻把放在Rachel身上的那枚硬幣放在了Harvey床邊,低沈地說了一句“I’m sorry, Harvey.”這般氣度,值得所有中國男性反思。
    
Harvey對Rachel求婚,Rachel說:“I don’t have an answer.”那是自己和蝙蝠俠多年的感情在平衡著她想要瘋狂投入Harvey懷抱的沖動。往後說,當蝙蝠俠沒有在上承認自己身份的時候,Rachel的表現是沖動甚至武斷的,她一下子就認為蝙蝠俠變成了凱撒,她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但仔細想想,Rachel平素那麽理智,為什麽這次就沖動了呢?那是因為,也許她早就在等這一刻了,她一直在等一個放棄Bruce的理由,一個必須正義,以徹底說服自己絕情的理由。就像當你不想學習的時候朋友一個電話就能把你叫走。她在潛意識裏面,早就做了決定。
    
據說,在原來的安排裏面,Rachel的遺言是“Bruce, Harvey, I love you.”後來這個橋段被諾蘭刪了,我覺得這是對的,因為那時候她已經有選擇了。男歡女愛,何其無奈。
    
終於可以開始說小醜了,他是蝙蝠俠系列最偉大的反派,TDK因為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所以諾蘭有了比Ra's和Bane更多的篇幅,甚至是喧賓奪主的力度刻畫了這樣一個人物。有人奇怪,為什麽蝙蝠俠電影出彩的都是配角,尼克爾森的第一代小醜,第二部中的企鵝人(馬化騰主演),金凱瑞的The Riddler,烏瑪瑟曼的毒藤女和施瓦辛格的急凍人,大約都搶了蝙蝠俠的戲。答:因為蝙蝠俠把臉擋住了。小醜的面部表情何其豐富,他搶一個蒙著臉的人的戲,天經地義,要是希斯萊傑搶不了戲,那才是大失敗。最絕的是,TDKR裏面Bane蒙著臉也搶了貝爾的戲……但另一方面,小醜的人生觀較之Ra’s Al Ghul來說先進了太多,他的思考深入到了所謂的社會學基本問題:社會何以存在?
    
大家都知道,小醜是以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身份出現的,他一生的敵人,不是蝙蝠俠,而是規則。當他不對抗某個人,而是對抗一個理念的時候,他的力量就變得無比強大,他是混亂的人格化。西方文化中很強調這個,我記得《V字仇殺隊》當中,V被亂槍掃射而不死,他自己解釋道:“面具下面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idea,idea是不怕子彈的。”(當然實際上是他衣服裏放了鋼板……)而當初Ra’s勸告監獄裏面的Bruce也是說,“如果你devote yourself into an ideal,你就more than just a man了”。
    
從開場六分鐘的精彩出場,到後來在黑幫大會上全身而退,身為黑幫的仇人卻成功說服黑幫投靠自己,他對人性的把握深入骨髓,像是一個太極拳高手一樣,因勢利導,將計就計,成就了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為什麽?因為他看透了,人就是在條件約束下追逐利益的個體,而他恰好就是一個厭惡規則的人,所以他對硬幣的另一面有著深刻卻片面的理解。他認為,只要規則沒了,所有人只是追逐自己的利益,才是這個社會本來應該有的面貌,所謂的規則,這不過是偽善的人拿來茶余飯後閑聊的談資罷了。他接近成功了,因為一直到雙船博弈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他的預期進行的,只要創造了一個打破規則的環境,人們就會進入那種瘋狂的狀態。這也讓他得意洋洋地說,“I’m not a monster, I’m just ahead of the curve.”
    
他比Ra’s Al Ghul高明的地方在於,他爭取了群眾靠著自己的強勢激發了群眾心底的私欲,一如現在風行世界的資本主義,靠著釋放人心底的貪欲野獸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生產效益。他把所有人置於一個靠規則甚至是靠蝙蝠俠也不能得到安全的境地,讓人們自己選擇。規則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人們達成了一致(社會契約),每個人都犧牲一部分私欲,保護自己不能被侵犯的權利,守法,比如生命,犧牲自己報仇的機會而得到國家機器的保護。不是自己的利益受損的時候,誰不是道貌岸然?是啊,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自覺地遵守著規則,可是現在規則保護不了我了,規則神馬的,去你大爺的吧,這一點,小醜看穿了,實質上,被看穿的是規則的成因。
    
當然,這是不夠的。邏輯是,如果每個人不能被規則保護了,那麽人們就不去遵守規則了,那麽為什麽規則保護不了我們呢,因為小醜。所以,當人們一旦從恐慌中緩過來,他們想的第一個就是幹掉小醜。他們會發現,規則的無力只是偶然,只要消除了這個隨機現象,不就好了?小醜明白,自己總有一天會滅亡,他不怕死,因為自己激發了所有人的瘋狂,那麽他的夢想將在他滅亡的時候實現,可他一死,沒有人再有讓規則不復存在的能力了,因而小醜要做的不止這麽多。
  
這是蝙蝠俠系列裏第三張藥房,那就是打破規則回到最原始的獸欲階段。把人性簡單定義為逐利,無視社會與合作的存在,一樣是通過恐慌讓人們無法再按照規則行事。之前的制度讓好人失去自由,這個制度的結果是所有人都變成壞人。他並非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宣稱的又人民自己組成和睦的社會,而是以人們的墮落和淪喪作為終極目標。然而,我們早已從蠻荒時代那個茹毛飲血人相食的蠻荒時代走了出來,我們叢亂走向治是我們適應時代的選擇,任何倒退,在長期來看又是不得人心的。小醜的高明之處在於制造了一個蠻荒的環境,在大亂中讓人民自己體驗混亂中茍活的僥幸,但總的來說,這條路依然是走不通的。一脈相承的線索是,這個制度依然不能夠讓好人過得比壞人好,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可是,因為這個制度的不合理就否定制度本身,並非一個好的選擇。
    
小醜想,既然你們當年是對規則深切失望的(BB前期),那麽現在怎麽變的呢?因為兩個人,第一個是蝙蝠俠,第二個是Harvey Dent,人們才開始對正義充滿信心。那好吧,我就拖這倆人其中之一下水,把你們的英雄毀滅給你們看。就像有一個人要證明天長地久的愛情不存在,他只要證明給大家楊過和小龍女到最後居然因為小龍女年老色衰而離婚了就行了。他獨創黑幫,告訴黑幫我可以殺死蝙蝠俠,利用黑幫對蝙蝠俠的恐懼和對小醜終極目標認識的不明確,成功地拉攏了黑幫與自己統一戰線。
    
小醜想殺蝙蝠俠嗎?不想,他後來說,“You, complete, me.”這已經完全上升到一種形而上的追求了,在他看來,與蝙蝠俠鬥其樂無窮,殺了多可惜!為什麽呢,因為蝙蝠俠還沒墮落,自己如果殺了蝙蝠俠,他將以一個英雄的符號永存於世,號召著人民把敬仰這位烈士的情感化作維系規則的鬥誌,這當然不行。
    
與光明騎士相比,黑暗騎士是更容易爭取的,因為他本來已經淩駕於法律之上了,他本來已經不完美了,他離瘋狂,只剩下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來看小醜是怎樣一步步逼迫蝙蝠俠的,首先,他殺死了Gotham的Lobb局長,大法官,也準備謀殺Harvey Dent和市長都未遂,這是制造恐慌最簡單的方法,保護你的人都死了,你能不害怕嗎?緊接著,他的行動是三十六計裏面的招式,離間計:只要蝙蝠俠不自首,我就殺人。這一招太高明了,一方面人民群眾已經開始懷疑蝙蝠俠了,另一方面,小醜連這些高官的命都能要,取你幾個屁民的項上人頭不就跟玩兒似的,所以蝙蝠俠被湮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無奈之下,準備自首。
    
發布會上,Harvey的演講令人動容,後來Alfred安慰蝙蝠俠也說,一些犧牲是不可避免的。Harvey說,是我們怕了,我們應該和蝙蝠俠在一起,一起對抗這一切,這是戰爭,必須有不可避免的死傷。可是他沒想明白,蝙蝠俠是戰士,Harvey也是戰士,但市民不是,甚至警察都不願意是。戰士的意義不是正義,而是保護市民,這一刻要市民們豁上姓名去跟戰士一起戰鬥,憑什麽呢?顯然,市民們不買賬。那一刻,無論Harvey還是蝙蝠俠,內心都是痛苦的,源自自己的獨立人格不被理解。
    
有一段時間,小醜覺得蝙蝠俠就是Harvey,他認為只要Harvey被關進監獄,什麽光明騎士黑暗騎士就都玩蛋去。不過他似乎沒有算準,蝙蝠俠另有其人。從飛車救援一直到Rachel死去這一段,小醜有點兒多智近乎妖的狀態,很不可思議地認準了自己的行動會失敗,一連串的不可思議,有點假了。我覺得人智商再高也不可能像丫這樣機關算盡。
    
回到之前,其實鐵三角早就有很好的機會除掉小醜。蝙蝠俠還勸告過Gordon,不要為了小醜這個芝麻丟了黑幫這個西瓜。在他們眼裏,黑幫是長久的,小醜是暫時的,黑幫是趨勢項,小醜是白噪聲。Harvey兇猛的進攻,瘋狂逮捕,蝙蝠俠甚至抓證人抓到了香港,這步步緊逼,體現了當時三人組的急躁。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永遠別把別人逼到絕路上,否則他們什麽事兒都幹得出來,最後小醜在黑幫的幫助下重創鐵三角,一死一逃,也算為之前的步步緊逼埋了單。
    
小醜這個人,完全超出了蝙蝠俠的想象力,他一直以為小醜只是為了錢才作惡,直到老管家告訴蝙蝠俠有些人作惡沒有什麽利益動機,他只是想讓這個世界崩潰(burn),蝙蝠俠也不全明白。他一直低估小醜,可他有足夠的條件理解這一切,為什麽?小醜被關進監獄了,蝙蝠俠還在說,“你個垃圾,你為了錢殺人!”為什麽?看看小醜之後怎麽回答,“別學他們(警察)說話,你不是他們。對他們來說,你和我一樣是個怪物,他們現在利用你,以後就會把你踢開。”
    
明白了嗎各位,蝙蝠俠早就看出來了,其實自己跟小醜,僅有一線之隔,小醜是自己一半的影子。他們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和武力,唯一的區別,只是你正義我邪惡,再深一層,就是你還有那一丁點兒殘留的道德底線,而我沒有罷了。小醜的構想是,只要摧毀蝙蝠俠那一點底線,他就和我一樣了,而自律,是脆弱的。蝙蝠俠內心一直回避這個問題,他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小醜的相似性,因而作為一種防衛機制,他把小醜假想成一個為錢殺人的低級惡棍。
小醜在監獄裏面的話,是赤裸裸的示愛啊!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我是同類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兄弟,我們一起幹吧!這幾句比Ra’s的那個please有力多了。當時蝙蝠俠憤怒了,這是惱羞成怒,惱羞的地方恰恰是小醜說到了自己內心最脆弱的地方。蝙蝠俠,作為正義的化身只是工具,因為不合法,而作為邪惡的化身,卻是完美的!
    
小醜說,你讓五個人為你而死,你很自私,你為了自己的名譽不顧你揚言保護的市民,你跟我有什麽區別?警察利用你也只是因為私欲,他們防你還來不及,只是他們現在必須依靠你。小醜還說,我來證明給你看,你保護的人不值得保護。為什麽呢?因為你引導他們相信正義,你保護他們,但我有能力讓他們放棄正義,然後搞死你。多麽可怕的對手!一切都在說明,別以勤工儉學的身份跟我講黑社會的故事了,老老實實跟哥幹土匪吧。
    
結果,蝙蝠俠堅持住了。回想BB,蝙蝠俠早就把自己和那些世界觀混亂的復仇者分開了(我真沒有調侃Avengers的意思),無論如何他都相信規則。他的底線是不殺人,他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蝙蝠俠的不為所動小醜有所準備,他祭出大招,好,你蝙蝠俠行蹤詭秘,但是我還是知道你的弱點,那就是Rachel,好了,你選正義,還是選私情呢?
    
救Harvey,代表了相信正義超越私情,因為救Harvey不僅是救了Gotham最好的希望,更是放棄愛人而救情敵啊!反之,私情超過正義,就沒什麽可說的了。最絕的是,你選A給你B,你選B給你A,你想要什麽偏不給你什麽,讓你在憤怒中走向瘋狂。小醜這麽做是為了激怒蝙蝠俠,讓他起了殺心,他後來說,瘋狂就像地心引力,一切只需要輕輕一推。
    
蝙蝠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私情。那一刻,蝙蝠俠輸了。
    
Rachel慘死,Harvey變成雙面人,Lau被越獄,蝙蝠俠空有一身本領,卻已是一無所有。那一刻,除了Rachel承諾要等他這個實際上已經幻滅的誓言,他窮的一無所有。Harvey若死了,自己將永無退休之日,他不能和Rachel在一起,Rachel死了就更別說了。那種痛苦,真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如果這是一國產片,橋段會變成,蝙蝠俠因痛苦而縱情聲色,自甘墮落,知道眾叛親離,自己放逐自己去遠方,遇到一個純潔的聖女,重新燃起了生命意誌,煥發精神,領悟武學真諦,然後回到Gotham,擊敗小醜,瀟灑地說一句,武功的最高境界,不是殺,是和平,小醜陷入沈思,Gotham市民大喊“大風大風”。當然,那就是《霍元甲》加《英雄》了。
    
有人質疑Rachel死後蝙蝠俠沒有什麽反映,這實屬無奈,客觀形勢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萌萌,站起來站起來站起來……老管家撿起了蝙蝠俠掉在地上的頭罩,說:“Rachel相信你所堅持的一切。”(我倒覺得這句話應該是‘你相信Rachel所堅持的一切’)他知道蝙蝠俠並沒有像Rachel所擔心的、小醜所期待的那樣變成了自私的凱撒,蝙蝠俠始終是正義的,況且Rachel是戰士,她死在沙場上是個好歸宿,是烈士,特別是死前還誤以為蝙蝠俠舍棄了自己去救Harvey,知道那個小Bruce沒有背叛家族的血,她死得瞑目。他告訴蝙蝠俠,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不要放棄,否則Rachel就白死了。
    
Rachel的死,我想對蝙蝠俠的打擊是巨大的,甚至最後直接影響了蝙蝠俠作出的那個“The Decision”(ESPN直播)。不過蝙蝠俠作為一個超越常人的常人,他最強大的能力就是忍耐,他不是超人那樣天生超能力的高帥富,他貴為世界首富卻依然是肉身凡胎,他有時候會被狗咬,會從高樓上摔下來,會赤手空拳去打荷槍實彈的敵人,一方面避免自己被打死,另一方面還要避免敵人被打死……他對Ra's說,我不能因為對手的殘忍就自己選擇殘忍,這是我和他們不同的地方,但是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也限制了自己,TDKR裏面他打掉了貓女手裏的槍說用這個不對,可貓女恰恰是用炮彈轟死了Bane。看看之前他傷痕累累的身體,還逞強地說蝙蝠俠沒有極限,連Alfred都忍不住心疼地說但是你有。蝙蝠俠的忍耐力得有多麽強大!這樣一個人,在危急關頭,怎麽容得下兒女私情阻礙前進的步伐?因此,Rachel的死變成了他身上的又一道傷疤,化作一種內斂的鬥誌,激發著他繼續向世界證明蝙蝠俠沒有極限的征途。
    
蝙蝠俠輸了,小醜也沒贏,因為蝙蝠俠確實是不可能墮落的,自己的理念沒有征服這個人,反而變成了阻止他走向瘋狂的一面鏡子,以小醜為鏡,可知正邪。他不了解的是,Wayne家族上百年行善積德流傳下來的那種偉大的騎士精神,那種奉獻於世界的偉大人格。不過小醜是好強的,他把目標轉換為之前看來更難的一個,就是Harvey Dent。於是就有了另一場精彩的對手戲。
    
小醜對Harvey說,我的目標就是打破規則,制造混亂,誰也不是我的敵人,你也一樣。這是大實話,否則他幹嘛燒那些錢呢。他又說,規則無用,你看你們,一個個遵守規則,也試圖讓別人按你們的規則走,你們都是陰謀家,看,你們一個個悲劇了吧。這個Harvey就更無話可說了,失敗者嘛畢竟是。小醜,我一直覺得很像老子,以無為求有為,又很像風清揚,以無招勝有招,沒有原則,沒有底線,連計謀都沒有,一切都是順水推舟。
    
不過這是,Harvey還是在恨,並沒有被說服,知道後面的談話。小醜說,混亂是絕對的公平,打破已有的規則,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這句話一出口,Harvey徹底完成了從耶穌到撒旦的蛻變。
    
來分析一下Harvey吧,其實,他一直都不是光明騎士,他的光明,只是巧合,因為本質上,他和Rachel不同,卻更像出走以前的Bruce Wayne。在Harvey的大腦裏,最終極的目標是公平,而非正義,他並不像Rachel那樣嚴格到連手段都必須正義,因為他追求的是一種佛教的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和他的行為匹配的下場。這也就是他在圓桌會議上面支持蝙蝠俠的原因,因為他認為邪惡必須覆滅,無論打擊邪惡的是誰,憑的是什麽,都無所謂,只要結果是公平的。
    
他心裏一直住著一個野獸,要給予所有邪惡以毫不留情的打擊,他之前之所以沒有走上邪路,是因為他還相信,他追求的東西可以通過法制來實現。他為了控制自己,找了一個兩面都是正面的硬幣,之前私刑那個叫托馬斯的神經病,你可以看到他已經表現出急躁和無奈。現實給了他一個無情的譏諷,一直維系正義的自己的愛人死於非命,而作惡多端的小醜逍遙法外,那一刻他的痛苦,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懷疑。這時候小醜說,帶來公平的不是規則,而是沒有規則,一句話戳中了Harvey內心的七寸之處。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麽Harvey扔硬幣決定小醜的生死,小醜會很欣喜地說現在我們終於開始談話了。因為小醜不怕死,因為只要Harvey被自己成功洗腦了,他追求的無政府狀態就基本上實現了,死對小醜來說不算什麽。
    
就這樣,我們的Harvey Dent正式化身雙面人,開始了他追求公平的奮鬥,他偏激地認為,所謂公平,就是概率。這麽想是因為,他已經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了,他所經歷的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太多了,他最後說這個時代是indecent,他已經對這個世界死了心。他消極地追求著機械的公平,只有概率能夠滿足他。 戲劇性的是他扔硬幣的結果:幫兇Maroni正面,無辜的司機反面,帶走死去的Rachel的Ramirez正面,帶走沒有死去的Harvey的Wultz反面,墮落了的他自己正面,沒有墮落的黑暗騎士反面。諾蘭一次次諷刺著雙面人。無論如何,從現在的角度看,小醜贏了。
    
小醜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市民的瘋狂推向極致。他誘導市民殺死Reese,然後把市民逼上了船,他的大戲的最後一幕即將開始,那就是雙船博弈,一個復雜般的電車悖論。電車悖論是說,兩個電車軌道上,一個綁著五個人,另一個綁著一個人,電車開往五個人的軌道,這是被試者有權力調整電車的軌跡,使電車軋死那一個人。這是一種兩難的困局,如果改了,被試者就變成了殺死一人的兇手,卻可以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如果不改,更多的人死去,自己卻沒有責任。(阿蘇兄,你這麽看的起我,不過我想來想去這一段還是不想改了。)
    
雙船博弈更為復雜,因為兩個船上的人分別有殺死對方的權力,殺死對方的一船能活,如果都不炸兩船都死。更為巧妙的是,兩船人有著不同的道德背景,一艘上面是良民,另一艘上面是重刑犯。根據博弈論的解釋,理性的人這一刻都會搶先按下對方的引爆裝置,這是新古典經濟學的解釋,但事實上不是這樣。良民的船上,每個人都遇到了電車難題,沒有人想當這個殺人犯,但是同時,良民船又有引爆對船的合理理由(最後嘗試未果的那位長得真心像凱文史派西……)。兩難局面下,良民船進退維谷。
    
而在時間緊迫的時候,犯人船的表現更加精彩。黑幫多少年來一直吸引人們的地方,從東方的無間道艋舺到西方的忠奸人好家夥,反應的都是他們自己有自己的道德操守,他們不因為自己是犯罪分子就妄自菲薄,甚至因為享受著冷漠的城市生活所沒有的兄弟情意而感受到優越感,他們並非行為沒有底線,中國的黑幫還都供奉著大忠大義的關雲長。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出生入死,數次在生死的盡頭徘徊,他們比良民更懂得生命的價值。所以那個十足巨星範兒的黑人順窗扔了引爆器的一刻,犯人船也進入了等死狀態。
    
這下好玩兒了,因為良民船上面的人發現自己沒被炸死,那種道德優越感告訴自己,壞人都沒做壞事,我們自己就更不能了。兩邊僵持住了。你看,最後起作用的還是道德,換言之,是規則。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兩條船上還是依靠著共同認可的人性達成了驚人的默契。我之前說過所謂的社會學基本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是絕對自私的,社會何以存在,合作又何以存在呢?三種解釋是:第一,人腦進化出了合作的鴉片回報系統,第二,由於利他懲罰現象的存在,第三,社會演化淘汰了不合作的族群。總而言之,是人們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積累出的同情共感的能力,是那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操守,是願意為善良的向往而殉道的超越動物性的神性,這一刻形成了兩條船之間電光火石般的偉大氣候。
    
社會何以存在,是因為只有合作,人類才能活到今天。我們沒有鷹的眼睛狼的耳朵熊的力量豹的速度,我們曾經只是考摘水果過日的高級猴子,我們因為在過去太久吃不到肉以致於成為世界之王時仍然向往高脂肪食品,但是正是我們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將心比心同舟共濟的意願和能力,才讓我們如今統治了這個星球。這種偉大的利他主義行為,已經封存在了每一個人的基因裏面了,成為整個物種的偉大品質。而制度、規則,歸根結蒂是人們的一種合作的意願,假定了人性的惡又向往著人性的善。小醜蔑視這一點,必遭失敗。
    
此時,蝙蝠俠出現,阻止了最後想讓兩條船一起爆炸的小醜,人們的信念得到了回報。蝙蝠俠最後說,“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如果不是這一刻人類展現出的高貴品質,蝙蝠俠怎麽會這麽說?
    
小醜那一刻敗了大半,整個TDK裏面,只有那麽一瞬間,我們看到了這個偉大反派驚慌的樣子。之前的一切他處理的都是那麽優雅,那麽從容,那麽玩世不恭,一邊舔著嘴唇一邊對俄羅斯人說這個城市需要更高品質的罪犯。現在只剩下雙面人這一個問題了,從開場的小醜出場,我們怎麽想得到最後會是這樣,兩個小時的驚心動魄之後,一切就要了結了。
    
蝙蝠俠救了市民,捉了小醜,小醜倒掛在繩索上,發表他最後的演講,也是偉大的希斯萊傑最後的演講:“你還是不能讓我死啊(之前蝙蝠俠拼著自己撞車也不殺死小醜),這真是火車撞推土機,誰也不讓誰啊。你還是逃不出你自己那份兒沒用到正地方的正義感,而我也不會殺你,你丫真是有意思,咱們這輩子就這麽鬥下去吧!(很遺憾,TDKR裏面小醜的名字都沒有被提及,我是導演我也會這麽做,可我是觀眾,還是很遺憾)我不會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和你肉搏上,那不是我的特長,我的特長是顛覆別人的世界觀,你去看看你們家光明騎士現在的樣子吧。瘋狂對我來說就像地心引力,我只要輕輕一推……”
    
小醜機關算盡,他說自己沒有陰謀,其實卻是最大的陰謀家。只是在方法論上,他用的是見招拆招的獨孤九劍,而不是Ra's那樣霸道的降龍十八掌。小醜的精神問題是,一直力圖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別人的錯誤,易中天老師的話:“假無為”。他蔑視人類,他不相信人們有愛和良知,蝙蝠俠最後也說:“你想證明什麽?是要證明所有人都和你一樣醜陋嗎?”

小醜從小生活在一個偏激的思緒當中,四周人對他的羞辱、背叛和虐待讓他對人性感到絕望,從門縫兒裏面看世界,他根本不能夠想象到底是為什麽人們還會有道德,為什麽都講道德我還被變成這樣。小醜臉上的疤是一個符號,象征著他遭受世界的虐待,最諷刺的是,這個虐待的標記竟然讓他保持著笑容!現在,他帶著這個笑容來到了Gotham,他要讓全世界知道你們只是活在幻覺裏的白癡,我來叫醒你們。物理學家說,宇宙的基本規律是,一個作用力,就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小醜要報復社會,他想告訴人們,你們相信的那一套都是假的,宇宙的本源是熵,是混亂,而人性的本源是利己,是自私。這遠遠比殺死幾個人更讓人有成就感。雨果說,絕對的感性和絕對的理性是同一回事。復仇的狂熱激發了小醜的多謀和善斷,他要用成功證明這個世界的錯,與Ra's蔑視腐朽墮落的大多數人類相比,小醜蔑視這個社會本身!
    
前面說過,由於合作和社會是人類的天性,雙船博弈的失敗和蝙蝠俠的出現,終於混亂沒有實現。加上後來蝙蝠俠背了黑鍋,小醜徹底失敗了。有人說小醜贏了,你看到這兒請告訴我他哪兒贏了。小醜對人的蔑視源於別人對他自己的蔑視,小醜的自信源於他的自卑,他要通過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來向自己證明自己是對的,他精心為自己搭建了一座城堡,用他詭辯的足以以假亂真的系統完全幾乎自圓其說,而當這個城堡裏的世界和外部世界不同,他寧可摧毀外部世界的秩序,像是一個活在橡皮泥和積木世界裏的孩子,小醜其實很可悲!
    
終於說到蝙蝠俠的“決定”了。這個決定背後到底有多少力量在作用呢?第一個力量還是來自家族傳統,蝙蝠俠說:“Gotham需要我是什麽樣子,我就是什麽樣子。”還是和父親修輕軌、阻擊經濟侵略的高尚行為一脈相承。第二個力量來自於自己對Gordon的信任,他相信,沒有蝙蝠俠,但是只要還有Gordon和死去的Harvey,Gotham就能長治久安。第三個力量來自Rachel,Rachel的死要有價值,她生前的奮鬥應該看到結果,這是對一個有理想的烈士最好的寬慰,她想看到的那個沒有蝙蝠俠的大同世界,能在蝙蝠俠頂罪逃亡和法理之光永遠閃耀之後實現。最後就是Bruce Wayne自己,我之前說過的那個蝙蝠俠的先天不足。他的違法的善舉不被人們理解,他的個人價值並不能再隨著蝙蝠俠的存在而延續,卻能隨著蝙蝠俠的滅亡而實現,他的理想是社會的而非個人的,雖然他經常開著蝙蝠車出風頭,但是他一早就告訴Alfred自己不是要證明自己。這麽看,當時那個決定是他唯一的選擇。
    
有力的鼓點的陪襯下,凱恩老爺子燒了信,弗裏曼老爺子欣慰地重拾了對蝙蝠俠的信任,奧德曼大叔在大雨中砸碎了聯系蝙蝠俠的燈,警察關門放狗,市民重構信念。因為他能承受,因為他不是一個英雄,他是一個沈默的衛士,一個機警的守護者,一個黑暗騎士。諾蘭在最後點出了蝙蝠俠的兩個偉大的品質:非凡的忍耐力和奉獻社會的大愛精神。 即使黑暗,卻是最大的光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百姓

威望0
聖眷0
銀兩96

7

主題

60

回帖

34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09:04:15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可以開說TDKR了,改舊文兒真累……怕大面積劇透的親們你們可以關了,雖然我可能是因為耐心不夠,喜歡被劇透,不過我因此經常被鄙視,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咱們下期再見!(兩萬多字的防劇透緩沖區你們沒見過吧)。
  
TDKR,一如我所料,主題是:蝙蝠俠應該存在嗎?電影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Bruce Wayne帶著貓女遠走意大利,不過化名John Blake的羅賓深入蝙蝠洞繼承了蝙蝠俠。在John載Bruce去找貓女的一段戲裏面,John問你為什麽戴面具,蝙蝠俠說,除了保護Alfred和Rachel這些他特別在乎的人,更重要的原因是蝙蝠俠變成了一個Symbol,他說Batman can be anybody,重要的不是臉,重要的也不是不要臉,而是臉後面的idea。蝙蝠俠作為正式制度下的演化出的非正式制度,其合理性毋庸置疑,而合法性也在蝙蝠俠拯救萬民於水火後得到了確認。
  
John Blake在Bruce Wayne的小型葬禮上說了當初Gordon說過的話,沒有人知道是誰捍衛了這個城市,Gordon卻回答說,他們都知道,是蝙蝠俠。Gordon沒有說Bruce Wayne而說了蝙蝠俠,這說明他當時已經知道那個“熱血青年”,已經對制度懷著當初自己和Bruce經歷過的同樣的憤怒,他知道他會扛起蝙蝠俠的槍,他在多年前就感同身受了這一刻的微妙而復雜的心理,他非常理解。我之前說過,一旦蝙蝠俠終結,Gotham隨時可能被與三代電影中任何一個反派人物相匹敵再次摧毀,必須形成一個長效機制,一方面阻止常規犯罪的復辟,另一方面對抗隨時出現的超級反派。這時,John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市民,一個優秀的前警察,一個在Wayne集團基金的愛護下長大的孤兒,成為了新一代的守護者。
  
TDKR開始於TDK結束後的八年,因而有必要在這裏分析一下,這八年究竟發生了什麽。對於Gotham來說,這八年可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黑幫在各方勢力或利用或圍剿之下徹底消停了。蝙蝠俠頂了Harvey犯下的罪,和Gordon一起把Harvey Dent塑造成了英雄,而英雄這個概念則以一個叫做“Harvey Dent法案”的地方法律存活了下來,大體意思是對於犯罪分子在保釋等方面毫不留情的態度。這個法案把全市的罪犯和黑幫鎖進了監獄,他們在絕望的死寂中蠢蠢欲動。
  
另一方面,Gordon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一方面他深知,蝙蝠俠的頂包對全市的集體福利是大有裨益的,可另一方面,長期與蝙蝠俠攜手作戰建立的友誼令他不甘於這樣,他希望替蝙蝠俠洗脫罪名。Bane發動革命時,他動情地說,當制度墮落到壞人逍遙法外好人卻處處受限的時候,你可能會面對我曾面對過的一切,然後祈禱你擁有一個像蝙蝠俠這樣的朋友,他奉獻了自己只為了洗清別人。那份對蝙蝠俠的尊重與歉疚,讓他一度在Wayne莊園的Harvey Dent紀念日想要告訴大家這一切,但最終職業操守讓他選擇了放棄。
  
Gordon深知,一個被謊言所建構的偶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沒有不透風的褲子。他做警察是為了讓壞人繩之以法而不是讓好人替壞人背黑鍋,這個看似平順的現狀卻在Gordon心裏百轉千回,John也對他說,這麽做,其實你一點也不幹凈。所以此刻,Gordon最大的願望是蝙蝠俠回來,他當然不希望有非蝙蝠俠無以救Gotham的那一天到來,可他又盼望有那麽一個機緣讓蝙蝠俠重新變成英雄,那個他本來應該身處的地方。
  
在放棄了蝙蝠俠之後,Bruce Wayne隱居在自己父母和Rachel都居住過的新版Wayne莊園,用痛苦封閉自己。他在幹嘛?有人說他是消沈,對了一半。Rachel的死確實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但是他並非自暴自棄。Rachel說,Gotham不需要蝙蝠俠的那一天,我們在一起,可是,Bruce應該知道,蝙蝠俠永遠不會休息,蝙蝠俠沒有終結,沒有極限,永遠不會有那麽一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不需要蝙蝠俠的世界裏。所以,Bruce Wayne荒廢了八年的時間,只等著“歪風再起”,自己重新出山,然後失敗而死。Bruce問Alfred,你擔心我這次付出會失敗?Alfred回答,不擔心你失敗,只擔心你想失敗。
  
對,他在等死,但絕不是別的,是以蝙蝠俠的身份戰死。Alfred離開的時候,Bruce說,我不能離開那個洞穴,我不能move on,因為Rachel說要等我,可她死了。Alfred在八年之後告訴了Bruce關於那封訣別信的真相然後黯然離開,可那時候,Bruce已經決定了,他勸不住了。他八年的時間裏面都在等待著Bane的到來,等待著下一個足以毀滅Gotham的人,他用生命殉道,只是因為活著那一刻將不再有留戀,即便他死了,蝙蝠俠也不會死。TDKR是關於蝙蝠俠和Bruce Wayne分離的電影,因為只有當蝙蝠俠從他身上抽象出來,他才能真的成為人們打擊犯罪崇尚良善的圖騰,Bruce此時只想著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Gotham,這才是他被蝙蝠俠定義的一生最好的結局。
  
這也就是為什麽John Blake和Gordon一人一席話就讓蝙蝠俠復出了,實際上是他自己想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合適的結局,為自己戰士的一生寫一個掛著勛章的墓誌銘。John說,我有著和你相似的經歷,所以一看到你我就懂得你是什麽樣的人,無論別人怎樣,我始終堅信蝙蝠俠。而Gordon說,危機來了蝙蝠俠必須回來了,他用了He must這樣語氣強硬的句子,告知了蝙蝠俠此刻形勢的危急。我想這時候Bruce早就憋不住了,這兩句話更是讓他血脈噴張,他是這個城市的英雄,怎能這樣郁郁寡歡地拄著拐杖了此余生?
  
就這樣,偉大的超級英雄回來了。蝙蝠俠正式復出的那一場戲,老警員對小警員說,“孩子你有好戲看了”,雖然這座城市曾經被蝙蝠俠“欺騙”過,但是可以看出全體市民大多數都對他懷有深深的感情,那一刻他們欣喜多於憤怒。不過在那個二逼富力的命令下,蝙蝠俠竟然頂替了本來的罪犯Bane成為了眾矢之的。之後的故事發展的方向是把Bruce一無所有的絕望推向了極致,Bane通過金融手段讓Wayne公司成功破產,並且讓Thalia成功當上了Wayne企業的董事會主席,全面接手了核彈。Bruce一夜破產,搞個一夜情都沒有了電,而突然間窮得叮當響的Bruce突然找到了貓女,說要讓她帶他去見Bane,這是徹徹底底的找死。要說之前他還擔心自己的指紋會不會危害到公司,還擔心Alfred的安全,可現在公司跟自己沒關系了,Alfred走了,那真是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了。
  
這是蝙蝠俠三部電影裏面少有的被完爆,電影裏面broke the back的鏡頭完全復刻了漫畫在蝙蝠洞裏面的情節。面對著被放倒在地的蝙蝠俠,Bane說,你小子技術還行,就是打架太不要命,整天跟李逵似的打不過是肯定的。這麽生死攸關的戰鬥,蝙蝠俠一如菲尼克斯太陽隊的打法最終止步西部決賽,躺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這一場打戲,鈍重而緩慢,力量楔入骨骼深處的碰撞聲此起彼伏。那一刻蝙蝠俠也許可以含笑了,他已經為Gotham奉獻了一切,這時候才是他最好的終結。
  
回過頭來說Bane吧,大家太期待這個角色了,不過這個角色終究還是讓人失望了。諾蘭也許會後悔,TDK的小醜太成功,但TDKR給不了這樣濃墨重彩的篇幅再去刻畫一個反派人物了。Bane曾經是中東死囚牢裏面的一個普通囚犯,命運本就已經註定了他一生囚困在那個暗無天日的活死人墓裏面,但住進來的一個小女孩兒改變了他的一生。後來他說,希望是和絕望伴生的,只有體驗過希望才能真的體味絕望的辛辣和苦澀。Thalia就是他那時的希望,他拼盡一切保護她不被傷害,甚至與全監獄的“獄友”為敵,事實上,飛躍成功的Thalia身上寄托著Bane身上全部的苦楚。
  
在最後掩護好Thalia之後,這個那時還沒有戴面具的男人終於被暴打到幾乎死亡。仇恨的氣場在他心中風起雲湧,像是他用來摧毀Gotham的核彈一樣一觸即發。Ra’s找到女兒之後帶領忍者聯盟前來血洗了這所監獄,Bane成為了這裏的主人。在擊敗蝙蝠俠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帶著他回來這裏,他迫不及待地要讓Bruce體驗他當年的傷,那裏是他心靈全部的堅硬與柔軟。從這一點看,小醜是柔軟但無堅不摧的水,而Bane才是堅硬到燎原的火焰。
  
不過這樣一個存在對老陰謀家Ra’s來說卻是芒刺在背骨鯁在喉,Bane的仇恨太過強烈,太過炙熱,以致於有時候會妨礙自己的計劃。事實證明,如果Bane從Thalia得到核彈之後不聲不響直接引爆核彈,Gotham連一點反擊機會都沒有,如果是Ra’s,他一定會這麽做,但是他沒有。Bane認為這樣不解恨,他要讓Gotham和自己一樣,體驗希望和希望風化後的絕望,他象征性地組織了“革命”,這場不得人心、沒有群眾支持的所謂革命只不過是對小醜的照貓畫虎,革命來革命去最後還是得一炮轟爛這座城市。他也沒有在擊敗蝙蝠俠之後殺死他,而是把他放到地牢,配備電視和醫療服務,讓他在拯救Gotham的焦急中、在對自己心愛的城市的愛莫能助中、在那道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的光芒中體驗絕望而死。他對蝙蝠俠說,給你的懲罰必須更為嚴厲,假使蝙蝠俠真的爬不出來,那真的是最嚴厲的懲罰。但純功利地事後諸葛亮,如果沒有這些畫蛇添足多此幾舉,Gotha0m早沒了,蝙蝠俠早輸了,英雄的故事早就寫不下去了,他的仇恨太強,這雖然給了他力量,但反過來也制約了他。就像帶在他臉上的面具一樣,相似於小醜的傷疤,面具也是反派內心創傷的印記,但Bane最後也是敗在這個面具手裏,一旦面具漏氣,他就不再是蝙蝠俠的對手。Ra’s Al Ghul大概是看穿了這一點,隨即將他逐出師門。
  
TDKR讓我思考最多的之一是Rise這個詞,那段震撼的人聲配樂名字就叫Rise,那個雖然英勇卻一心求死在那個讓Bane被絕望刺穿的地獄裏面卻實現了自己人性的崛起。Bane用電視直播著自己是如何顛覆Gotham的,那個核彈的出現讓Bruce徹底感到危機感,他不能就這樣躺在裏面等死。面對Bane對他靈魂的挑釁、激怒、嘲笑,他心底最元初的鬥誌被激發了,他拼盡一切都要爬出去,他的城市在傾塌。
  
Bruce真正重新思考的,是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再回憶BB,Alfred曾說,聽到你要去做蒙面俠客我之所以沒有把你送進精神病院是因為你這麽做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蝙蝠俠的可貴在於奉獻,Wayne家族的可貴亦然,可自己之前的不要命並非為了Gotham而是為了實現疲憊的自己,這樣的戰鬥,是有違家族精神的,也就是沒有價值的。凡事看動機,也要看結果,這些年目睹了無數失戀的男生很委屈地說,我對她那麽好她為什麽感覺不到,其實只有一個動機並不足以鎖住你愛的姑娘,就像蝙蝠俠一樣,雖然很壯烈,但是拯救不了Gotham。讓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是老醫生對他講的Thalia逃出的經驗:扔掉救生索,非是靠著勇者的無謂,反倒是靠著怕死的審慎。蝙蝠俠終要死,但是死在什麽地方至關重要。
  
蝙蝠俠逃出來那一刻,真有點從下水道逃出肖申克的感覺。
  
再回頭說貓女。Selina在這部電影裏面並不是一個大人物,初期投靠Bane,後期卻成了蝙蝠俠值得信賴的拍檔。她曾經迫於生計走向了盜竊犯之路,等想要悔過的時候卻為時已晚,她憎恨時下的體制,卻是用一個全新的角度恨的:Ra’s、小醜和Bane是因為體制對他們造成的迫害而恨,Gordon和蝙蝠俠是因為體制不能有效率地懲治罪惡而恨,而貓女則是為了體制不給她重新向善的機會而恨。她向Bruce宣告革命將至,是出於一個女人感性的想要重新做人的欲求,她要的是一個新的開始,就像一個身背掛科劣跡的大學生乞求教務處讓自己畢業一樣。她為Bane做事只是因為想要一個抹去自己罪惡記錄的途徑,她用自己的能力向一切有能力的人諂媚和覓價,她想要反抗卻不知道反抗的後果。
  
貓女出賣過蝙蝠俠,被John捕獲之後,她說你應該和我一樣害怕Bane,與蝙蝠俠不甘於做平常人不同,貓女只想擁有一個做平常人的可能性。但是蝙蝠俠對她的寬容和信任打動了她,蝙蝠俠一早就看穿了貓女非是窮兇極惡之輩,最後仍然將重要的炸開隧道的任務交給她,一炮轟開隧道,貓女本可以再次背叛,可她卻沒有,蝙蝠俠用他的信任換到了貓女的信任,而這份信任,對於這個謹小慎微充滿懷疑地匍匐在這個世界的女孩來說,足以升格為愛情。
  
蝙蝠俠的信任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問題,他不容易信任別人,又太容易信任別人。Lucius只是因為曾是父親生前摯友而被信任,TDK中直接委任給他監視整個城市的任務;John因為他對蝙蝠俠的推心置腹而被信任,在車上Bruce對他傾心暢談,最後把帶領學生離開的任務交給他;Gordon因為那一件披在自己肩上的外套而被信任,多年來一直是蝙蝠俠最依賴的戰友;甚至最後大逆轉的Thalia也只是因為極力推行環保救世的計劃而被信任。而貓女的信任來得更無厘頭,甚至完全是直覺,直覺告訴蝙蝠俠此人不壞,他竟然遭到背叛亦然信任她。而蝙蝠俠的信任最終收獲的是一份又一份真摯的感情,技術支持、繼承人、好友和戀人都是因為他本不該有的信任而收獲的。人性良善的人,總是相信人性的良善,從而相信別人,人性骯臟的人,敏感於莫須有的骯臟,從來失道寡助,單槍匹馬的蝙蝠俠是脆弱的,可那個籠絡在他身邊的團隊,卻讓他無堅不摧。
  
Bane的革命開始了,那不是革命,而是摧毀人心的心理酷刑。也許Bane總結過Ra’s失敗的原因,也繼承了小醜成功的經驗:必須讓人們自我毀滅,少用技術,多用人性。他宣讀了Gordon的演講稿,良民意誌崩潰,囚徒暴亂在即,一場戰爭一觸即發。但是這次的爭取群眾基礎的演講並不如小醜那樣成功,窩在家裏的民眾,與其說是因為Harvey的真相,不如說是因為恐懼,而減少了市民無謂的幹擾的代價是為蝙蝠俠洗脫了罪名,真的值得嗎?Bane就那麽篤定蝙蝠俠爬不出來嗎?Bane的革命,說到底只發動了監獄裏的囚徒,那些本就作惡而被繩之以法的惡棍,沒有像小醜那樣動搖了全體人民的世界觀。他發動了那些底層建立了對良民的獨裁統治,理由卻僅僅是因為他們腐敗。試想一下,如果這夥人上了位,一方面是他們本身的素質,另一方面因為獨裁,他們只可能更腐敗。投影到現實生活中大家可以參看上世紀風生水起的各國社會主義革命,防敏感,不多說。
  
這麽看,TDKR依然不如TDK,原因還是一樣,反派不行。
  
TDKR最讓我失望的地方在於人民的作用在其中遭到了弱化。也許這部電影太長了,而人民這條線又太難操作,所以直接被諾蘭按下不表了,與傑作TDK當中人民群眾那樣瘋狂到極致的社會心理秀不同,TDKR裏面絕大多數人都自己呆在屋子裏不出來。這也罷了,警察和囚徒大決戰的時候,我希望看到人們從房間裏出來,扛起槍自己包圍城市,可惜,沒有;蝙蝠圖騰在Wayne大廈升起的時候,我希望看到如V字仇殺隊裏面那樣的人人身著蝙蝠俠外衣走上街頭表達他們的抉擇,可惜,沒有;蝙蝠俠拉著中子彈飛向大海,我希望看到民眾走上街頭目送自己的英雄遠去,可惜,沒有;哪怕是最後蝙蝠俠雕像落成了,我希望看到大家更熱烈的掌聲,可惜,還是沒有。TDKR缺一口氣,那就是民眾與蝙蝠俠互動出的狂歡,那種發自內心的振奮,本可以很感人的,可惜,沒有。
  
回過頭來說Jim Gordon。他一直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多年在公檢法的工作讓他了解了美國法律制度的蒼白無力,可內心的正義感在另一個方向鞭策著自己。他一面潔身自好剛正不阿,另一面使用著有前科的手下,一面充當著體制內的英雄,另一面明目張膽地與蝙蝠俠合作。這種妥協,也就是最後雙面人所說的“與魔鬼做交易”,也是TDK裏面很值得玩味的東西。從這裏說,他是介於光明與黑暗之間的“灰色騎士”。
    
他的寬容、正義、應變能力都是一流的,看他假死捉小醜、車內奪槍、領導著一個城市頑強地抵抗著內心的瘋狂,又在下水道脫身,只身在千鈞一發之際阻擋了爆炸的核彈,小醜制造大混亂的時候、Bane把Gotham變成廢墟的時候,他都是Gotham實際上的一號人物。但他也有自己的法外監獄,也放縱蝙蝠俠嚴刑逼供,還最終導致了Harvey和Rachel的悲劇。TDK最後他大喊“I'm sorry for everything”,那是真心的。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只有兩難,怎會有沒有付出的回報?警察,狗,這些意象在TDK裏面反復出現,象征著暴力和強制,即使這種力量是用在正義上,也是被上帝收編的魔鬼。0有人說,人情是通例,法制是特例,我想誠然,因為維系法律制度的光明的,永遠不是雅典娜的橄欖枝,而是波塞冬的馬和三叉戟。這麽看,Gordon其實是最出色的警察。
  
可以說,是蝙蝠俠成就了Gordon:BB裏面,是蝙蝠俠把他從絕望和無奈中解脫出來,他開著蝙蝠車和蝙蝠俠一起拯救了城市;TDK裏面,是蝙蝠俠犧牲了自己留給了他一個沒有犯罪的極樂世界;TDKR裏面,又是蝙蝠俠一個人自我犧牲拯救了全市,這次犧牲的是“生命”,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不信任蝙蝠俠,唯有Gordon不能,蝙蝠俠一再犧牲自我獻祭給這座城市,一次次做著TDK中Alfred所說的“別人做不來的正確的選擇”。蝙蝠俠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本該遭受唾罵的Harvey,而Gordon每晚還是來到樓頂,每晚等待著那個不知道姓名的戰友,他的“夢姑”能夠再次在黑夜的萬家燈火中一襲黑衣而來,熟悉的低啞嗓音,一轉身就不見的鬼魅作風,終將在Gordon心裏打一個死結,癡情男女,可一戰否?TDKR中最令我動容的一幕來自於最後,Gordon在與他當年砸毀蝙蝠燈同時的黃昏再次站上樓頂,只是沒有了雨,他用手擦拭上面的蝙蝠圖案,然後試圖朝天上看,那種感情讓我在香港ISQUARE裏的UA電影院IMAX廳的第一排一個人熱淚盈眶:這個系列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與蝙蝠俠的友誼已經成為他人生大廈的地基,曾經是蝙蝠俠最親密的同路人是他這一生最大的光榮。

情不自禁了,VC你要冷靜……
  
越獄成功的Bruce回到Gotham收拾舊部卷土重來,江東子弟多才俊,一場大戰不可免。這一次,蝙蝠俠選擇了一個歷史性的作戰方式:他竟然在白天走上了街頭。與Bane第一次決鬥,他試圖躲在黑暗裏,這是蝙蝠的一貫作風,不過Bane馬上指明了,你只是利用黑暗,而我生長於黑暗,黑暗只是你的武器,而黑暗是我的家。此刻,Bane此刻作為所有生長於黑暗的反派、黑幫的代言人,告訴曾經統治黑夜的“夜神”,即便你曾因為內心的痛苦而偏向黑暗,可你終歸是光明的代言人。於是這次,蝙蝠俠代表著這個世界所有殘留不死的余光,走到了Bane身邊,曾經對他晝伏夜出卻要代表光明的質疑都煙消雲散,他不再希望用障眼法唬住敵人,他只希望在這場一回合制的拳擊比賽中獲勝,甚至他可以摘下面具來打。他把自己犧牲的時間點選在了最後,在核彈沒被解除之前他絕不能死,怕死的審慎讓他不再是Bane的刀下魚肉,一拳打爛Bane的面具之後,高下立判。
  
在收拾掉Thalia這個突發的波折之後,蝙蝠俠拉著中子彈飛向大海,忍耐、大愛、犧牲,在海上升騰的蘑菇雲中固化成永恒。Bruce帶著Selina遠走意大利,John接替了蝙蝠俠的裝備,更繼承了蝙蝠俠的理念,蝙蝠俠作為一個Symbol終於成為了Gotham城市精神的一部分,Wayne家族後繼無人,可家族精神卻作為一個idea成為永恒。正式制度加蝙蝠俠終於戰勝了其他幾張藥房成為了救世的最優,皆大歡喜。
  
TDKR這一段兒寫得真是不過癮,原因是它真的沒有BB和TDK那樣有邏輯,這也讓我這篇文兒一直難產。電影似乎想著重描述蝙蝠俠從墮落中奮起的過程,回到BB的老路,但是我一直想問,蝙蝠俠自己真的墮落了嗎?因為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心魔需要打破,蝙蝠俠所謂的Rise並沒有太多的力度,從回歸到被囚再到回歸,阻力太小。而前面過於冗余的情節壓縮了後面更需要力度的情節。單以一部來說,TDKR是非常優秀的電影,諾蘭電影的商標在那兒擺著呢。不過裏面值得挑剔的地方還是很多的,與滿分相比,還差一個小時的電影篇幅。
  
這部電影,,作為最終章,加入了四個新人物,分別是John,Selina,Miranda和Bane,他們分別解決了電影的四個難題,依次分別是接班人問題、正配問題、大懸念問題和大反派問題。但是,尤其是John和Miranda這兩個,顯得功能性太強,電影沒有足夠的篇幅去讓這兩個人物豐滿起來。而Bane作為早已放出話去的大反派,無非就是以Ra’s的邏輯內核和仿小醜的方法論,沒有什麽革命性突破,他只是絕望的人格化,這白白浪費了Hardy抹去了大多數面部表情依然出彩其實是史詩級的表演。而他的革命,也由於篇幅不足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自圓其說,要知道,TDK裏面可是花了幾乎讓小醜喧賓奪主的力度才把小醜這個角色楔入電影歷史的,他不停地跟所有人闡述自己的世界觀,讓一切看起來是天衣無縫的合理。貓女這個角色很成功,Annie在兩個地方出了彩,其一是炸開隧道之後面臨跑與不跑的選擇時那個經典的表情,其二是最後對蝙蝠俠說“我們都是傻瓜”,然而這個角色的成功,也只是“一般電影裏的成功配角”這個級別的。
  
那麽,空出的篇幅都幹嘛去了?如果你仔細看,其實中間有大段情節蝙蝠俠都沒有出現,個人認為,都去交待劇情發展了:TDKR劇情太龐雜,但是諾蘭沒有省去一些前面可有可無的戲碼,包括Alfred對Bruce過多的勸告,包括對無良股東戴高特、腦殘警察富力等人的交待等等,其實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導致最後Bane開始他的“地上革命”時,離電影結束只有一小時了,Bruce從地牢爬出來時離電影結束只有四十五分鐘;Bane和蝙蝠俠只有三場對手戲,其中兩場幾乎是打,沒有了TDK中小醜面對蝙蝠俠和Harvey時精彩的辯論;貓女只說了她不喜歡這個革命,可她本來是怎麽想的根本沒說,只說了一句“I’m adaptable”就含混過去了;Miranda和Bruce的愛情根本沒有細說,最後只能被理解為一夜情,導致了大逆轉時力度明顯不足。結尾顯得非常倉促,最後時刻十萬火急,蝙蝠俠和Gordon的告別簡單而凝練是沒什麽問題,但是與前面稍顯拖沓的情節比起來,顯得分量不夠。
  
當然TDKR也給了我很多意外之喜,最大的亮點是飽滿的感情和豐富的細節,前面說的Gordon除外,還有幾個細節讓我動容:Bruce說我退休了,Lucius還要給他展示自己的新武器,說這是回憶當年的美好時光;Alfred數度哽咽,與他曾經的冷幽默風格大相徑庭;Bane在Thalia出現之後露出了孩子一樣的單純的表情……這些細節讓TDKR仍然是一部豐富而睿智的五星電影,Bruce Wayne回到了當年父親對他說Why do we fall的起點,從起點站起來回到終點,這是Bruce Wayne的終點,也是蝙蝠俠的另一個起點。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8 18:44 , Processed in 0.0183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