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27|回覆: 1

郦波访谈实录

[複製鏈接]

百姓

威望0
聖眷5
銀兩133

505

主題

570

回帖

588

積分

身份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1-4-7 21:5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程步,今天做客我们百家论坛的是刚刚讲完《风雨张居正》的郦波教授。

郦波: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郦老师,《风雨张居正》是你在百家讲坛讲的,现在加工润色终于出版了,我听说118号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要首发先购。

郦波:我也听说了。

主持人:这么以来你从学院派学者走向大众媒体,成为公众人物,你有什么感想?
   
郦波:我个人不太认可学院派什么说法,我这个人比较信命,很简单地认为自己命运就是一个教书匠,到哪里都是教书匠,在学校一样,在百家讲坛上还是一样,我一直固执地这么认为。

主持人:郦老师你不知道,你一走进百家讲坛有很多人喜欢你,你还是百家讲坛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主讲人。

郦波:哦,是吗?我不清楚。

主持人:他们还送您一个雅号叫“学术小生”。

郦波:是吗?

主持人:你的网友都自称为“荔枝”,对你支持。

郦波:我听说过,我对网友都说,不要叫他们粉丝荔枝。他们找到我的时候很意外,编导告诉我一直有观众和学生,一直打电话给他们,还不是一次骚扰,两次骚扰,结果时间久了,他们说来看看吧,看看郦老师到底什么样的,所以就来找我了。

主持人:说起来我跟郦波教授还是校友,听说郦老师要到百家论坛来做客,网友们非常踊跃,我们也征集到很多网友提问,我们今天这样,问题提到好的我们有奖,奖品就是郦老师出版的《风雨张居正》这本书,当然了,里面还有郦教授的亲笔签名。

郦波:您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可以,其实我只是副教授。

主持人: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郦老师,咱们开始,我替网友提问,网友姗姗问,我们都知道张居正作为万历年间一位权臣,一位政治家,对他的向来备受争议,我们想知道您是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张居正?

郦波: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呢?事实上我们在使用客观公正这个词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知道真正的历史无法是一种真实,每个人都无法回到过去,哪怕张居正再活过来,也不能出现一个物理真实的张居正,真正的历史真实是什么?我觉得要建立在史实的考证基础上,然后寻找一种人性的真实,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我们眼中心中的历史,所以在这个解读过程中,肯定融入了我一个现代人对张居正的理解。

当然了,我刚才说了,这个理解基于一个理性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理解张居正这个人,看这段历史,作用是什么?难道只为还原张居正的生活状态,他有什么私生活?不是,以史为鉴才是一个历史的价值。既然张居正这样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当然要去解读他。最后我们归集到一个归宿点,肯定是历史长河中为家国天下做了什么的张居正。
   
考据本身近几百年来有一个问题,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什么都知道不是知识分子,什么都知道,网络搜索很简便,它什么都知道,但是它不是人。知识分子是实践,一个人在相对集中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辨析,当然有学术的思维方式,然后产生自己的认识,指导人们的思想,引领文明的进步总是思想先行。我们从古到今看,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谁,都是这样,但是他们都对文明做出了引领的贡献。

有很多朋友在我的博客上跟我提出指正,我很感谢他们,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未知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不需要学了人就该死了。
主持人:姗姗的话打开了郦波老师的话匣子,那我们给姗姗一个礼品吧。下一个网友“莹莹”:张居正曾经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就是选择严嵩还是选择徐阶,郦老师,能不能从张居正最后抉择给我们网友提个建议。

郦波:事实上是这样的,我体会最深了.这些年来我学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从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张居正选择这块,事实上,我们在面临现实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看有两种人在选择的时候最快,选择往往犹犹豫豫的人他们成事最难。第一种是典型的投机分子,第二种人就是心中有强大的信念和理想,他心中选择一种信念的时候,他的选择也很容易,他也可以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先选择心中的信念,再进行现实选择的时候就很容易了。我们看张居正在选择严嵩和徐阶的时候,当局者迷,但是他一定会选择徐阶而不是严嵩,为什么?因为他入官场来就树立了自己人生的信念,就是家国天下。

主持人:尽管某个阶段是跟着严嵩。

郦波:对,这就讲到他非常超凡的政治艺术,他的政治选择上,但是他的私人生活上,在政治斗争过程中,他有一个特点,不论他和谁的政治立场有没有相同,但是他都和他们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我们一般人我觉得,比如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他即使选择了徐阶,还是和严嵩有良好的接触,而且严嵩也不以为他是小人,墙头草,两面倒,觉得他是不卑不亢所以才会这样,这就是政治智慧,一般中国人讲到政治就是阴谋,我觉得在张居正不是阴谋,如果说要谋略的话,应该是一种阳谋,最典型判断标准,一旦大家认定它是阴谋的话,一言以蔽之,不用再谈了,阴谋没有什么可讨论的。而张居正的改革手段,四百年来争论不休,为什么争论不休?因为他是阳谋,虽然做得很极端,但是它是阳极谋。   

主持人:张居正的处事本领要学习。


郦波:对,他分得很开,他现实中遇到矛盾的处理手段,和他心中的理想、信仰,也分得很清楚。虽然我在节目里没讲,但是我自己有一个想法,我觉得张居正就是大明官场上的许三多,我自己算是半个《士兵突击》迷,我儿子特别喜欢看,虽然两个人地位,身份差别很大,但是两句话,许三多最有名的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这是什么?放在士大夫阶层,就是达者通济天下,许三多这样的人达者通济天下,穷者也通济天下,张居正是典型的不抛弃,不放弃,那边前面是悬崖,他也依然不放弃。虽然他们身份不同,所处的事业不同,但是在精神上可以称为大明官场的许三多,许三多大家都喜欢,为什么会不喜欢张居正呢?


主持人:你说张居正、李太后、冯宝成为万历间政治的铁三角,那么您为什么他们不是在勾结呢?

郦波:中国的宦官乱政很突出的,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对宦官两种姿态,一种是极其鄙夷,不把他们当人看,这是有骨气的人,但是张居正是不简单地投靠他,他是当作一种政治力量。事实上从前面就有这种情况,到后面的魏忠贤都证明了这一点,张居正当朝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把这个关系处理得很好,不但是宦官,还有李太后,建立了一个权力的铁三角,我们知道张居正非常聪明的,我们知道铁三角是图形当中最稳定的,《三国演义》为什么大家喜欢?三就是稳定,连电视上放言情剧都爱看三角恋。所以构建这个权力铁三角。我们看“王安石变法”,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支持张居正变法的明神宗,都是神宗,神宗皇帝很神奇,但是王安石变法在现实就夭折了,张居正变法至少在当时是成功了,有一点,皇权的支持作用,这对变革来说非常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他的皇权,在神宗皇帝中已经20岁了,他亲政了,皇权在自己手上,所以他虽然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一旦其它文官集团,其它层面,对变法有动摇的话,就很难避免。

但是张居正不同,张居正改革的时候小皇帝10岁,皇权实际上在哪里?我们可以说在李太后手内,但是张居正构出了权力的铁三角,这个核心就是向皇权。张居正其实是用向权,控制了,挟制了皇权,所以他推出的改革没有阻碍,大权独揽,那真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王安石不可以。

主持人:这是很高的政治艺术。好,“莹莹”问题提的不错,送本书。下个问题是网友安婧提出来的,关于王安石跟李太后的关系,您给出了另外一种诠释,就是“伯拉图”的精神之恋,这个说法西乡之下,似乎应该是闭合合理的一种解释,您能不能给大家讲述一下张居正隐秘的情感世界?

郦波:首先一个我谈到他们的精神之恋,我也是遵循一个学术的底线,从材料的分析,但是最后没有资料可以完全证明。要说他俩,除了我这个讲座中谈到的之外,实际上大多数人觉得他们两个之间有感情,也是很正常的生活逻辑。你想张居正要依靠李太后的支持来推行改革,而李太后要依赖张居正延续大明王朝,张居正所有心血,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小皇帝,因为他要把皇帝培养成接班人,两个人的中心都在小万历身上,张居正天天在北京打拼,李太后、小万历孤儿寡母的,其实张居正是小万历的法定监护人,两个人有彼此需要,有共鸣,对不对,又有共同的生活重心,还有相处的时间和空间,虽然谈不上耳鬓厮磨,十年生活时间,你想普通人在一起,有相同的共鸣,有彼此需要,有耳鬓厮磨,产生感情很自然,再加上一个帅哥一个美女,这个可能有点八卦,这个情感很自然,所以我觉得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情感的纠葛。
  
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BUT。虽然我们觉得都有这么回事,但是没有明确的史料,包括张居正自己做评都可以隐约看到,但是没有明确的史料就是他们俩有这个把柄,这就说明张居正的政治智慧,因为在明代不像现在一样开放,明代的宫禁非常严,两个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对万历的改革是致命的一击,控制得很好,没有人能证明了他们俩确实有感情,都是野史的说法。这就更体现张居正这个人不容易,在那个位置上,他自己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主持人:这说明郦老师学术证据把握得好。

郦波:我只能作为一个推测,所以我用了“柏拉图”式的机身之恋,因为有推测性在里面。

主持人:张居正也是一代名臣,当年明月甚至评价张居正说张居正是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不过历史上说商鞅、王安石变法更多,张居正变法提得不多,为什么?

  
郦波:我个人感觉,第一,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比较久远,越是久远,历史有一种神秘感,历史越久远,它越具有神秘性,越引起大家的兴趣,越容易发挥,越容易当代人理解、思想、情感,这样的,所以相比较张居正而言,当时可能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更久远一些。第二个原因呢,张居正在当世,至于他死的时候被抄家什么的,那都是死后的事情,但是上扬和王安石是当时已经发生了,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有戏剧性。还有一个王安石,中国是一个文学家,是个大诗人,张居正彻头彻尾是个政治家.我研究明代文学史上,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中国古代的散文70%都是公文。所以中国的文学家都首先是政治家,但是中国的政治家写出来的公文,最后都成为文学名著,所以中国的政治家最后都变成了文学家,张居正就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位文学家,王安石改革失败之后被罢职回南京,他住在南京,还没到家呢,那时候回南江没有南江长江大桥,要么从上游,要么从下游到南京,还没到家心中默默写了一首诗,就把那种旷古的情怀传达得痛快淋漓,直入人的心灵,这种文学的感召力,张居正其实有很多名言,但是它不是诗,我们讲到林则徐有名的诗,最早是张居正说,林则徐去掉一个字就变成诗了,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说的?张居正说的,因为他不算文学家,所以在民众里影响力就小。
主持人:王安石的诗作在小学里面都有,安婧的问题提得很好,送本书吧。下面网友提的问题,说您是第一个在百家讲坛落泪的主持人,由此可见您是一位性情中人,您在讲述中完全融入了当时的那种情景中。学者对待历史事件是激情更重要还是科学理性更重要?

   

郦波:我觉得治学过程当中,理科我不知道,其实像爱因斯坦的小提琴,在科学家当中的一个音乐家。一个人不一定用性情中人这个词吧,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个真实的人.

  
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带着七情六欲生活的人,所以我把理性和感性作为断然的划分我觉得不可取,理性是一个取点,要考据,要严谨,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但是掌握这些材料之后,那怎么办?知识分子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在相对集中的知识上要产生自己的知识、思想、思变,但是这种思变要遵循严谨的学术方式.
还是回到刚才的命题上,我们都说知识是文明进步的阶梯,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但是它是阶梯,不是文明的本身,我们要踩着阶梯往前走,往前进。所以一个学者不论是治史,古人讲文史不分家,就是要在严谨治史的基础上,要有人文的关怀,为什么历史都叫当代史呢?都是当代人对历史的关照,只是还原一个物理的张居正,我就不来百家讲坛讲《风雨张居正》,我要展现大明王朝最辉煌的风云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张居正,是风云张居正。

  
主持人:爱心和激情是不可少的。

郦波:是,我最后一讲,我书里最后讲到寻找张居正,当然这不是我的创建,我非常敬佩(苏中瑞)先生,他写张居正大传的时候,我非常敬佩他,他说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不是一家一姓史,我们不是讲一个人,我们讲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在那些英雄人物身上可能更容易呼唤出来,更有表现力。没有人文关怀那还叫什么知识分子?
主持人:郦老师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郦波:我平常生活比较简单,人家三点一线,我两点一线,我要么是在课堂,要么是在家庭,要么就是从课上到家里的路上。所以在家里送孩子上学,爱人上班,一个人在家,整天一个人闷得慌,就想,积淀一段时间到课堂上燃烧。

  
主持人:下面是网友“最初”,说老师你讲得很投入,很生动,我特别观察了您的笑,有时候看到您讲课的时候眼里饱含热泪,这是为什么?

  
郦波:风格其人吧,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不是讲述知识,或者讲述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师者传道授业,这句话本质是什么?就是要影响人的灵魂,你要想影响别人就要先塑造自我。我自己也很迷盲,我很多时候无意识的,一种是我可乐的时候我会笑,但凡下面有人笑的时候我会笑,我觉得是一种呼应,他笑你不笑,没有沟通.

当然讲到沉痛的事情我没有办法笑,尤其讲到张居正的时候,事实上我非常非常痛,我写那一段的时候,我在卧室里面写,最后写不下去,非常痛苦,很多史学家说张居正横刀藏柜的,有点耍无赖,我最难接受的就是这个,他是什么人?他是权倾天下,皇权都在他手上,他完全可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他不是市井无赖,不是黑社会,更不是演员需要作秀,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学者,学者你试一试,你跪下来试一试,我那天晚上写的时候非常激动,写不下去。我每次想到那一刻的时候,我都是难以抑制,所以你可以这样去试一试,我们都承认男儿膝下有黄金,你跪下来试一试,随笔一写容易,口诛笔伐很容易,你要跪下来试一试,就像拿把刀在自己脖子上试一试你才知道那种情怀,很抱歉,我情绪有点激动。

  
主持人:这就是科学理性和激情相融合的张居正。确实跟网友说的一样,您这是百家讲坛最先落泪的。

   
郦波:我认为在课上不宜落泪,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其实从讲课的艺术上来讲,你可以让观众落泪,自己不能落泪,但是我在讲课的时候,没有把它当成演说,而是当成感悟,在传达我一种感悟。我有时候难以控制,我的控制力比较差。

主持人:咱们接着看问题,显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但是我想假设一下,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改革家之一的张居正,张居正下场会不会和商鞅和王安石一样?

  
郦波:我也常说如果他能多活十年二十年多好,把政治改革再稳固一下。说到张居正再活几年的下场,会不会像商鞅、王安石一样,从他死后之后可以知道,他死后下场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是死没死而已。

当然小万历的性格,基因遗传学,遗传基因上的问题,教育学是环境造成的,但是我看一些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上,生物学上,人的个性百分之六七十受基因影响,所以小万历从他老爷爷那儿遗传了基因,我觉得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无论怎么样有一个重要原因,小万历让他意识到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直在张居正身上,再加上张居正的家长式教育,所以使他认识到,年轻人本身逆反心理特别强烈,中国人很多人喜欢弄权,不要说小万历了,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是这样。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叫大院文化,以前都是看门的老大爷,他就那点权,他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万历想我的皇权被你挟持了十年,再被人家挑唆,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张居正不死,他不亲政,他拿不了皇权,张居正活着可能就是危险了。

郦波:张居正学到了他老师徐阶所有的斗争艺术,唯独没有学到一点就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大家都知道他在胜算比较大的时候,他好端端地辞职离乡了,聪明呢,所以他得以善终。张居正没有,他老说一句话,改革大业在我生前要全部做到,怎么可能全部做到呢?所以他是个大政治家,不抛弃,不放弃,一个有政治情怀的政治家。

所以不要说我们把张居正塑造太完美,除了他人格的缺陷和性格缺陷来看,从历史来看,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家。

主持人:好,最初这个网友也送本书。

郦波:最初这个名字起得好。

主持人:很多媒体认为您讲张居正,和“当前明月”PK了一把,您怎么看?

郦波:PK这个词我听说过,但是我不太认可,我觉得同一段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历史让人着迷的地方,“当前明月”的书我也看过,《明朝那些事》写得非常好,我后来读了一下,不错,通俗化的,讲得非常好,“当前明月”做了巨大的贡献,很有贡献。当然我是在上课,我是从课堂的角度,没有考量过PK的事情。
持人:因为两个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讨论的事情,没有高低之分。

郦波:不同的角度,你看我讲《风雨张居正》的时候,第一讲的是什么?对时代的教育,最后又回到小万历的教育问题,我虽然讲的是风云变幻的政治问题,但是我的切口都在教育问题,因为我是老师,我喜欢从课堂上思考问题。
主持人:下面网友“小天骄”说,当年明月说历史都是悲剧,那郦波老师呢?您怎么看待历史?您认为现在的学生们多看历史好吗?会不会使大家太悲观呢?
郦波:以史为鉴,历史之所以让我们着迷,我刚才讲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可以对我们生活有帮助,以史为思,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子,以史为鉴。所以面对历史,当然是一件,我觉得是年轻人学历史是一件很好的事,陈子昂都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所以不见,是因为他看历史,没有既往就没有开来。在历史当中寻找解读的情怀,我觉得很重要,世界上有两大奇迹,一个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星光,一个是我们的心灵道德。

主持人:历史的悲剧可能不完全确切,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生老病死。

郦波: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从文学上悲剧是最崇高的美。
主持人:好,“小天骄”我们也送本书。

郦波:一代小天骄。

  
主持人:王磊网友问个问题,张居正用海瑞会不会涉及到小人得志,百姓喜欢清官,张居正用海瑞,百姓会怎么想?

郦波:我说我对海瑞怎么看,其实我个人非常推崇海瑞,我甚至认为中国最伟大的清官,我认为海瑞应该排第一,第二才是包拯,包拯他是什么地位?他是开封府引,首都的市长,又是仁宗皇帝依赖的重臣,而且各派政治力量都很重视他,他做这个事容易多了.海瑞什么人?七品小县令,原来是八品的县学教育,芝麻绿豆大的官,他居然刚正不阿,什么老虎屁股都敢摸,以前摸小老虎,后来连虎王的屁股都敢摸,他才是真正的刚正不阿。大明系列里面有一个就是“清官海瑞”,我认为海瑞就是“大宋提刑官”,海瑞的破案技巧比包拯强,海瑞都是史料记载的,尤其是验尸技巧,破案技巧,当然这是下一个系列讲到的内容。

第二个清廉,他不是一般的清廉,在清廉上,他真是像陈子昂讲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主持人:所以网友有疑问,张居正为什么反而不用他。

郦波:他那个清廉,布衣素食,穿的衣服都是打的补丁,我经常遐想,有时候瞎想,当然遐想的本质就是瞎想,他很清廉,我之所以说在张居正这个系列讲到,是从张居正这个角度去看海瑞,而且是从张居正用人的角度,行政工作的角度去看,不是从私人的角度,很多人认为张居正和海瑞关系不好,其实不一定尽然,有一个材料大家不一定注意到,海瑞平生的知己,他最敬重的人是谁?他的贵人是谁?

平生的知己是(朱恒),他是福建的,后来(朱恒)到吏部,(朱恒)是海瑞一生中最好的之际,但是(朱恒)是张居正万历新政改革的两大心腹,这是他最重要的心腹,如果说海瑞是(朱恒)的人,(朱恒)是张居正的人,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张居正完全是从行政运作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郦波:事实上张居正用不用海瑞,我看他很犹豫,他也很想用他,为什么呢?因为推行变法,在沿海地区划出经济特区,思来想去给海瑞写了一封信,海瑞是个道德派,卓然不群,不群是什么?不群就是不合作,有时候在官场,我经常讲官场,官场和职场一样,职场讲究团队协作,那么张居正考虑到海瑞道德姿态非常高,协调在官场上,在团队合作上有问题。

主持人:不会妥协。

郦波:道德楷模,用苏东坡的词讲,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只能一个人。   

主持人:下面网友“十年谋一叶”,张居正主张改革,海瑞只是大明的一个小官,在现实历史中,为什么名相不如名吏的名声响?

郦波:我说他一生事实上是这样,他一生只在两件事上付出心血,一个是小万历的教育,因为他要把小万历培成大明的接班人,所以他对小万历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但是他教育的方式,当然这不怪张居正,怪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家长制,本来教育是一种义务,我是老师,我有这个义务教育你,不对,中国人改了,养不教,父之过,改成一种权益。
一般人理解反文是文学,不对,反文原来是代表权杖。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怎么教你,教你什么,一切是我说的算。说到这一点,我不能跨越时代的局限去要求,那个时代都是那种教育,时代的局限,你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变成超人,离开地球。

主持人:也是文明的局限,所以我们家长可以引以为鉴。

郦波:对,编导给我商量策划,讲一个有关教育的选题。

主持人:这个非常好,我们也送“十年谋一叶”一本书。网友“火烧云”,假设张居正退休了,小万历会放过他吗?

郦波:中国历代都是相权为皇权服务,但是尾大不掉的时候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朱元璋取消掉了丞相,不让相权威胁到皇权,发展到张居正的时候他拥有了实际的相权,他不仅威胁了皇权,而且已经挟制了皇权,所以皇权一旦觉醒,一定要反击。只要张居正一旦交皇权,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从历史的规律去看问题。

主持人:看来张居正难逃一劫,历史是悲剧,我们也送给“火烧云”一本书。

  
下面看网友“滑夜”:俗话说“勤奋的父母造就懒惰的子女”,那么万历的种种享乐主义是不是可能张居正造成的呢?


郦波:因为在张居正在世的时候不用他做什么?张居正死了之后他更不需要做什么,他习惯不做什么,养成习惯了,他不作为,他是典型的现代的一个词是行政不作为,其它方面有作为,比如收钱,让户部收钱,行政上不作为,但是他其实这一点,觉得万历帝,其实他做了一些事情,我们看明神宗实录里面,他还是做了一点事情,但是他比较倔,事实上他也很辛苦,他也批了很多东西,他在很多大政方针上,他批了很多东西,也是在他的领导之下取得了很多胜利,但是他的性格比较偏激,他就是我愿意干的事我干,而且我干的事不许你插,别人不要干这个事情。

   
主持人:小孩脾气。
郦波:他始终有孩子的性格,所以他后来一旦喜欢珍贵妃,对珍贵妃两个人是情投意合,在明代的皇帝中,很多,从普通人角度来讲觉得非常有意思,都有真性情,感情上有值得一说的。

主持人:好,下回请郦老师专门讲讲小万历的爱情故事。网友“蝴蝶僧”问,张居正是改革家,从他死后讲是失败者,是不是张居正刚强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妥协,也决定了改革的最终失败?以结果论英雄,郦老师觉得,哪几方面的改变,可以避免改革的失败?

郦波:这个问题太重,我也想说这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刚才讲历史是悲剧。我只知道张居正在当时当世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改革成果,这完全对我们当代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至于他后来的人亡政稀,这是中国封建文化时代下的制度很难避免,皇权至大的封建社会都是这样的.

  
郦波:张居正是个特例,他也是在中国古代所谓改革史上,能够在当世进入权利体层面的改革,当时做出这么大突出成果,硕果累累的一个改革历程。所以一旦皇权崛起,他必然走上末路,所以这是一个时代决定。

  
主持人:那咱们也送给“蝴蝶僧”一本书。

郦波:“梦蝶僧”。
主持人:是,送给“梦蝶僧”一本书。网友问,张居正借鉴认真一样,小万历跟他一样,老年死之后,小万历行为跟他又一样。

  
郦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他是他的老师,确实小万历很借鉴,后来张居正很奢侈,这就是说我们讲一个人物,张居正也有他的喜怒哀乐,虽然他是一个大政治家,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在夺权风暴之后,被士大夫的伦理道德被逼到了伦理死角,要知道他也是个封建人物,他所信奉的也是那种伦理道德,不仅是士大夫把他逼到伦理死角,他自己也把自己逼到伦理死角,到死角之后,所以刚才说的横刀藏柜,真是我们用的不恰当的词,真像是困兽犹斗一样,挣扎的心理历程,这会让一个人走向偏激、逆反,不光是孩子逆反,成人也逆反,大家都不逆反的话,夫妻之间也不会吵架了,他也逆反.
所以他以前很借鉴,以前很谨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很奢侈,很浪费,甚至私生活很不检点,这里面有很多史料提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我主要谈到他的政治家改革的一面。所以他的政治风格也是很操切,这个操切最能够体现普通人的心理特点,他不仅对下面操切,对小万历操切,对李太后操切,对自己也越来越操切.

普通人都是这样,总是最亲近的人最操切,对公共关系的人反倒知书达礼,见到别人彬彬有礼,回家对老婆是一副面孔,你可能无意说这孩子真不错,他心里得意半天,是一种鼓励,回家对孩子说怎么是这样呢?总是对亲近的人操切,对自己的人操切,所以最后他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他这个问题提得很深,我们也送给他一本书。

主持人:网友“叶子的小叶子”,如何才能将理想照进现实?

郦波:我父亲是军人,我母亲原来是小学老师,我现在算实践了一下,做一个本色的教书匠,我现在正在做这件事,如何将理想照进现实,我觉得首先理想要照进心灵,要对自己的心灵,就像我刚才讲张居正选择的时候,我这种坚定的选择,信仰的选择,他不就是信仰照进现实吗?我们就不会做一个利益判断,不会简单做一个信仰的判断,是不是。


主持人:从心而为,这个信仰不是我们做的一个工作,不是那么狭义的。

郦波:理想不是一个口号,理想是生活,每个人生活都有理想的影子,只是你没抓住他。事实上所有理想的生活,都是从你现在正在生活的生活开始的。

主持人:好,今天一个小时过得真快,我们跟郦老师聊得真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郦波:不敢当,不敢当。

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118号,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郦老师的新书《风雨张居正》首发,和网友签售,也希望网友们去捧场,今天到的访谈到这儿,各位网友再见。

郦波:再见。






责编:石鲁北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勳爵

威望0
聖眷183
銀兩4539

1346

主題

14129

回帖

9638

積分

爵位一等子
榮銜
旗籍
配偶
發表於 2011-4-7 22:01:17 | 顯示全部樓層
你確定崇文門適合放這帖嗎...... +:擦擦汗=+:

(純屬個人意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大清帝國-清朝 清代歷史文化論壇

GMT+8, 2024-11-26 01:38 , Processed in 0.0188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