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年9月30日,哲學家孔狄亞克(É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在法國南部一個貴族家庭出生。他天生弱視,體格羸弱,所以幼年時學習遇到頗大困難,直到十二歲才能閱讀書籍,家人更一度認為此子智力發展應該有限。但青年時期才開始的學習生涯,並沒有阻礙他後來對哲學的省思。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孔狄亞克在巴黎的沙龍結識了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狄德羅(Dennis Diderot)及其啟蒙派的友人,於是也一同參與寫作宏大的《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孔狄亞克的重要哲學著作包括《人類知識起源論》(An Essay on the Origin of Human Knowledge)與《感覺論》(Treatise on Sensations)。
然而,孔狄亞克在更徹底的意義上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無所有的白板,先天並不具備任何認知能力(cognitive faculties)與動力。孔狄亞克建立出一套複雜的感知理論(theory of perception),就我們的每個感官如何獲取外在世界的訊息給出了詳細的描述,並認為唯有經由外界事物影響我們的心靈實體,我們才漸漸學懂諸種心靈的認識能力,包括如何集中注意力、進行回憶與想像。孔氏認為甚至學習這些能力的欲望與意志本身,都是從經驗中建立起來的。亦因為此,孔狄亞克的理論被視為近代的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雛形。